从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看中国旅游餐饮文化资源的开发

更新时间:2023-05-26 12:2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介绍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从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看中国旅游餐饮文化资源的开发

廖军华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 430072;

贵州民族学院,贵阳 550025)

摘要:文章通过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中国餐饮中蕴含的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为中国旅游餐饮文化资源开

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进而提出了中国旅游餐饮文化资源开发的策略。关键词:餐饮文化;差异;旅游餐饮文化资源

TheDevelopmentofTravelCulinaryCultureResourceofChinaBasedontheDifferencebetweenChineseandWestCulinaryCulture

LIAOJunhua

(SchoolofEconmicsandManagement,WuhanUniversity,Wuhan430072,China;

Guizhou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Guiyang550025,China)

Abstract:ThroughcomparativeanalysisoftheChineseandWbehindtheChineserestaurantintherichconnotationofChineseculture,providinganof′stravelculinarycul2turalresources,thuscateringtotourismdevelopmentresources1Keywords:culinaryculture;differences;1111西方人饮食重科学和理性,特别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及搭配,追求“营养”是饮食的最高要义

[1]

定时器、刻度锅,这种菜肴制作的规范化不仅使烹饪过程单调机械性,而且也直接导致了菜肴品种、口味的稳定性和缺少变化。

中国的烹饪不讲求精确和规范,反而特别强调随意性,在菜肴制作时重视感悟,强调经验。中国的各大菜系均拥有各自的风味与特色,即便同一菜系的同一道菜,其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也会依厨师不同而不同,甚至连出自同一厨师的同一道菜,也会依季节、场合及用餐人身份的不同而不同。中国菜肴制作的随意性不仅使烹饪工作本身变得富有趣味,而且使中国菜品的口味、风格更加灵活且富于变化。113菜品形式的直白性与隐含性

西方饮食注重营养价值,菜品形式重视其原汁原味原色,菜名也突出其直白性。如一盘“法式羊排”,土豆泥、羊排、青豆和西红柿分开拼成。虽然也有搭配,但这与中国饮食对外型、色彩的追求相距甚远,菜品名称更加直截了当,直接点明了这道菜的主原料。美国的香蒜牛小排、香煎猪扒配蜜桃汁、扒大虾配牛油香槟汁等菜名等都是如此。

中国人注重食品的形象消费,对饮食的色、香、味等外在形式美的追求达到极至。菜名往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隐喻色彩。如凤爪(鸡脚)、步步高升(竹笋炒排骨)、游龙戏

。菜肴的色、香、

味只有在满足“营养”的前提下,才被列入考虑范畴,一味舍营养而求美味的行为在西方人看来是丧失理性的。比如西方人吃得津津有味的带血的牛排、大白鱼、生蔬菜等,在中国人看来却难以下咽。

中国人饮食重艺术和感性,尽管中国人也讲究食疗、食补、食养,重视以饮食来养生强体,但追求“美味”始终是饮食的最高要义。中国人在日常言谈中也表现出这一点,比如主人常会自谦地说:“菜烧得不好,不一定合您口味。”但他绝不会说:“菜的营养价值不高,卡路里不够。”而且,中国人对饮食最高追求还必须借助无形的“色、香、味、形、器”等载体,单凭营养成分和结构是难以达到的。112烹饪过程的规范性与随意性

西方烹饪的过程往往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进行,每次烹饪的操作过程几乎完全一致,调料的添加量要精确到克,烹调时间要精确到秒,每次出产的菜品不论其味道还是色泽都非常的相似。甚至许多西方人在厨房里备有天平、液体量杯、

作者简介:廖军华(1975~),男,湖北天门人,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与开发。

241 

介绍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产业观察

ECOLOGICALINDUSTRYWATCH

凤(鱿鱼炒鸡片)及丹凤朝阳(松花蛋、咸鸭蛋、茶叶蛋拼盘)等菜品,若仅看菜名是很难知晓其主原料的,但却赋予我们更多的遐想。

114饮食习惯的生食性与熟食性

为尽量避免食物营养结构被破坏,西方人最推崇的是“生食性”饮食文化,即以食品的新鲜感、原汁原味的天然营养为饮食价值取向

[1]

文化的内涵,将使用餐过程更具享受性和体验性,也会使旅游过程更具吸引力。

现在很多餐厅十分重视餐厅文化氛围的营造,力求使餐厅的设计和装修与其主题相一致。比方中餐厅体现中国人传统的进餐心理,装饰有精致的宫灯,富有民族装饰风味的灯饰,中式家具,盆栽、盆景,女服务员穿大襟中式丝绒旗袍,让游客感受到浓郁的中国气派或者是反映民族风格等

[2]

。西方人认为,如果加热烹调,会造成

。但

营养损失,那就半生不熟,甚至干脆生吃。这决定了其对烹饪技术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

而中国人把饮食的味觉感受摆在首要位置,这就决定了“熟食性”的主流饮食文化,从而借助较复杂的烹制技术。如在中国,炒、煮、炖、测、烩、烧、烤、酱、蒸、煎、炸、炯、垠、烟等都是十分常见的熟食性烹调技术,若再细分炒又可派生出生炒、熟炒、清炒、滑炒、爆炒等,而爆炒里还可分出油爆、酱爆、葱爆、芜爆、汤爆等不同类别115饮食方式的分餐制与合餐制

西方饮食主要以“独享”方式进行,奉行分餐制。虽然坐在一起,却“各吃各的”,分盘进行,强调了个性的存在和个人对饮食的独占性,立。中国饮食推崇“,桌团团而坐,不分盘,。充分体现了中国饮食方式的共享性特征。表明在饮食过程中更注重人际关系、社会角色的协调与分配,并常常表现为一种向心的集体性人际交流。

总之,中国的餐饮不论是从饮食意义、烹饪过程、菜品形式和名称、饮食习惯还是饮食方式等各方面都被赋予了丰富而独特的饮食文化内涵,这是与中华民族悠久而丰富的文化传统紧密相关的,在现代旅游过程中应该积极地挖掘中国餐饮文化资源,既能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生机,又能更好的弘扬中国文化。

[1]

是对菜品本身以及餐饮服务的文化内涵却很少发掘,也就是说“只重形不重神”。要使餐饮的文化形神兼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1111发掘菜品本身的文化内涵

可以通过对中国菜品文化背景的研究,结合史料记载,运用现代烹饪技术推出具有民族特色或异国风情的丰富多彩的宴席;同时,讲究容器本身的美以及菜品和容器的和谐,注重中国饮食文化要义的传播和渗透。

21112。

,通过,,而不是仅仅把旅游餐饮当作旅途中的一个简单填饱肚子的任务,要使旅游者乐于享受用餐过程,从而也增强旅游餐饮在旅游活动中的意义和价值

[2]

21113注重餐饮消费细节

从细节中体现出文化主题的一致性。从物质形式上,一盘菜、一只碗碟、一副筷、一张菜单、一幅画、一张桌椅等都要营造出特定的文化内涵;从服务层面上,每个服务员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等都能真正体现出某种特定文化下的用餐享受性。

212注重旅游餐饮开发中的参与性

中国旅游餐饮的开发大多只是因食而制。事实上,现代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对食品的制作过程很少有时

2中国旅游餐饮文化资源的开发要点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早己不满足“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是渴望进行文化上的交流沟通和更多的旅游参与项目。中国拥有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虽然目前旅游餐饮文化资源的开发不是很理想,但以长远的目光来看,旅游餐饮市场充满生机和活力,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开发者在旅游餐饮文化资源的开发方面应注意以下要点。211在旅游餐饮消费中渗透中国文化

中国人赋予饮食强烈的文化意义,在以上对比研究中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旅游餐饮资源开发中,渗透中国餐饮

间亲身体验。如果游客在参观游览之余,有时间参与食品的制作、创新甚至菜谱的制作等活动,不仅会消除疲劳,增加旅游乐趣,也能增加游客对旅游餐饮文化内涵的理解。在现代旅游中,观光型产品市场不会持续太久,参与性旅游产品总是保持一种旺盛的生命力

[3]

21211参与特色菜肴的制作过程

由文化差异性带来的猎奇心理是旅游者动机的一个重要来源。对一些文化内涵丰富的特色菜肴,尤其是少数民族特色菜和异国文化菜肴的制作过程,是游客比较感兴趣的,也是旅游餐饮开发中极具潜力的一个开发途径。

242  ECOLOGICALECONOMY

介绍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21212菜品的创新互动项目

3结束语

中国饮食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与西方饮食文化有着极大的不同,极大地影响着旅游活动中的用餐方式和消费。如何发掘中国餐饮的文化内涵,合理而有效地进行旅游餐饮文化资源开发,同时满足旅游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旅游活动的质量,是旅游餐饮开发者和旅游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开发菜品创新旅游餐饮项目,充分发挥旅游者的想象力,为其提供丰富完备的原材料和各种配料,使其在一定时间内,制作出新奇、大胆、特色鲜明又味道可口的新式菜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餐饮消费的参与性,也是餐饮创新本身的一种渠道。

21213参与菜名和菜谱的设计

消费者在餐厅用餐,不管是常见菜还是特色菜,都只能被动地通过点菜来品尝和享用菜肴,菜名和菜谱在旅游者点菜时已经具备了很大的吸引力。如果能让旅游者有机会自己参与菜肴起名和菜谱的设计制作,也是一种具有参与性和自主选择性的活动形式,同样会使旅游者产生极大的兴趣,成为旅游过程中一段难忘的经历。

总之,对于旅游餐饮的参与,不仅能激发旅游者的乐趣,更可以让旅游者感受到中国餐饮文化的内涵,并且也能够让他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陶冶。

参考文献:

[1]郭鲁芳,金慧君1中、西方餐饮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思

索[J].商业经济文荟,2005(5):13~151

[2]王瑜1旅游餐饮文化资源的开发[J].西南民族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491~4931

[3]李艳萍,怀丽华1基于旅游者需求的旅游餐饮开发[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7,27(2):46~491

(上接240页)

青少年教育项目一日游:延吉博物馆—“五四”运动址—存瑞纪念馆—大成中学;

民俗项目:—大成中学—尹东柱墓碑—李旭诗碑—青山里战迹地;

中朝边境游:图们国境桥—大荒沟抗日根据地—回龙峰革命根据地—张鼓峰战迹地—土门口—珲春圈河口岸—罗先市代集体农场,集体合作社—罗津市海洋革命事迹地(渔民家、农民家)—金日成主席下榻过的望海阁;金日成花、金正日花温室,罗津港;

中俄边境游: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牡丹村东山战迹地—牡丹村苏维埃政府址—珲春口岸—海参崴市制高点—海运站列宁广场—卫国战争胜利广场—潜水艇博物馆—卫国战争英雄纪念碑。

315丰富宣传内容,加大宣传力度

将现代传媒技术应用到红色旅游宣传中去,提升红色旅游的影响力,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等群体的宣传力度。利用好网络资源,建设红色旅游资源网站,形成图文并茂的网上宣传态势。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介,通过专版、专栏、专题等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宣传红色旅游资源。对青少年参观游览要提供便利条件,在参现门票和讲解服务上予以倾斜。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应将红色旅游作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全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办好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

,参观后还想再来。

4结语

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笔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我们应以正确的历史观来对待红色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发展红色旅游,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正气,建设繁荣的中华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1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

要[R].20041

[2]王忠武1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动红色旅游大潮[J].旅游调研,2004(5):251

[3]李先维1论中国红色旅游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J].经济论坛,2007(13):77~791

[4]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61

[5]朴今海,郑信哲1略论中国朝鲜族的爱国主义情结[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4):6~121

[6]杨剑龙1表现现代人内心的焦灼和忧虑———崔秀哲小说创作之研讨[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29(1):44~471

[7]温艳玲,施溯筠1延边旅游客源市场的定位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3(4):17~201

24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qo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