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第1章 建筑学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28 04: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8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 考点讲评与实战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考试科目涵盖了与城市规划工作最为相关的8个方面的内容,即:建筑学的知识、城市道路工程的知识、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的知识、城市经济学的知识、城市社会学的知识、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的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本科目考试的目的是:考核应试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状况,即对建筑学、城市道路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具备程度,对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和环境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一般知识的具备程度。

第一章 建筑学

大纲要求

1.1 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及场地要求

1.1.1 熟悉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工业建筑的功能组合 1.1.2 熟悉场地条件的分析及平面、竖向设计要求 1.2 建设程序及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

1.2.1 了解建设程序与项目策划

1.2.2 熟悉建筑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的不同工作要求

及图纸表达深度

1.3 建筑材料与结构的类型与适用情况

1.3.1 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1.3.2 了解建筑结构的空间类型与特点 1.3.3 了解建筑材料与构造基本知识 1.4 中外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1.4.1 了解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1.4.2 了解外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1.5 建筑美学的基本知识

1.5.1 了解对比与协调,比例与尺度等空间要素的基本知识

1

1.5.2 了解建筑色彩的基本知识

1.5.3 了解建筑与环境的艺术处理的基本知识

一、考点讲评

(一)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及场地要求

1. 〔考点〕公共建筑功能与空间组合

公共建筑一般都是由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次要使用部分这三类功能与空间组合而成。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

〔拓展〕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的要求是:形式、大小和位置,服从于建筑空间处理和功能关系的需要;适宜的高度、宽度和形状;流线简单明确,不宜迂回曲折;良好的采光;满足防火的要求。

水平交通空间:联系统一标高上的各部分的交通空间,宽度和长度,取决于功能的需要、防火要求及空间感受等。

垂直交通空间:常用的有楼梯、电梯、坡道、自动扶梯等形式。一般坡道的坡度为8%~15%,常用坡道坡度为10%~12%,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坡度为12%。

交通枢纽空间:在公共建筑中,考虑到人流集散,方向的转换,水平和垂直交通空间的衔接等,需要设置门厅、过厅等空间,起到交通枢纽和空间过渡作用。

〔例题〕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的使用要求不包括(B)? A.流线宜简单明确 B.适宜的高度和宽大的空间 C.良好的采光 D.满足防火要求

解析: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应该有适宜的高度、宽度和形状,其宽度应该满足疏散要求,和舒适的尺度,而不必采用宽大的空间,因此B选项不正确。

2. 〔考点〕公共建筑功能分区

公共建筑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从空间的“主”与“次”、“闹”与“静”、“内”与“外”等的关系加以分析。

〔拓展〕空间的“主”与“次”:这种主次关系反映在空间的位置、朝向、交通、通风、采光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等方面。还应与具体的使用顺序相结合,如

2

行政办公传达室、医院的挂号室等,在空间性质上虽然属于次要空间,但从功能分区上看却要安排在主要的位置上。

空间的“闹”与“静”:在组合空间时,按“闹”与“静”进行功能分区,以便其既分割、互不干扰,又有适当的联系。如旅馆建筑中,客房部分应布置在比较安静的位置上,而公共使用部分则应布置在临近道路及距出入口较近的位置上。

空间的“内”与“外”:宜将对外联系较强的空间尽量布置在出入口等交通枢纽的附近;与内部联系性较强的空间,力争布置在比较隐蔽的部位,并使其靠近内部交通的区域。

〔例题〕下列有关公共建筑功能分区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 A.空间的主次关系应反映在建筑的位置、朝向、空间构图等方面。 B.次要空间应安排在次要位置

C.旅馆客房部分置于临近道路及出人口较近的位置 D.与内部联系较强的空间应置于出入口等交通枢纽附近

解析:采用排除法。功能分区的主次关系应与具体的适用顺序相结合,如传达室,挂号室等在性质上属于次要空间,但仍然要安排在主要位置上;客房则需要比较安静的环境,不应置于临近出入口位置;内部联系空间则应置于内部功能区,与出入口保持便捷联系即可。

3. 〔考点〕公共建筑人流组织方式与疏散

公共建筑反映在人流组织上,可归纳为平面和立体的两种方式。公共建筑空间中的人流组织实际上是解决人流活动的顺序和疏散问题。

〔拓展〕人流疏散大体上可以分为正常和紧急两种情况。一般正常情况下的人流疏散,有连续的(如医院、商店、旅馆等)和集中的(如剧院、体育馆等),有的公共建筑则属于两者兼有(如学校教学楼、展览馆等)。此外,在紧急情况下,不论哪种类型的公共建筑,都会变成集中而紧急的疏散性质。在考虑公共建筑人流疏散时,应兼顾正常与紧急情况下的人流疏散问题。

〔例题〕一般情况下下列哪种公共建筑兼有连续性疏散和集中性疏散? (B) A.医院 B.展览馆 C.体育馆 D.旅馆

3

解析:题中限定为“一般情况下”,则商店、旅馆、医院等具有连续性疏散,剧院为集中性疏散,学校教学楼、展览馆等则兼具两种情况。而紧急情况下,均为紧急而集中的疏散性质。

4. 〔考点〕公共建筑的群体组合

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的三个要点:重视功能关系,明确使用性质,合理进行分区,运用道路广场加以组织,总体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结合周围环境,创造完整统一的室外空间组合;运用绿化和各种建筑手段取得多样化的室外空间。公共建筑群体组合有分散式和中心式两种类型。

〔拓展〕分散式布局组合具有功能分区明确,减少相互干扰,利于适应不规则地形,增加建筑层次感,能够取得良好朝向和自然通风的特点。中心式布局群体组合具有特点突出和个性鲜明的特点。

〔例题〕下列关于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的描述中不妥的是(D)? A.分散式布局组合具有功能分区明确

B.分散式布局组合利于适应不规则地形,增加建筑层次感 C.中心式布局群体组合具有特点突出和个性鲜明的特点

D.中心式布局群体组合有利于减少相互干扰,能够取得良好朝向和自然通风的特点

解析:选项D描述的特征实际为分散式布局组合的特征。

5. 〔考点〕住宅建筑的功能组成与分类

住宅建筑按家庭生活行为单元的不同,有四大功能居住、辅助、交通、其他四大部分。按空间使用功能可分为居室 (起居室、卧室)、厨房、卫生间、门厅或过道、储藏间、阳台等。根据平面类型可将住宅分为独立式、联立式、连排式、单元式、外廊式、跃层式住宅等。按照层数的不同,可将住宅分为低层住宅(1~3层)、多层住宅(4~6层)、中高层住宅(7~9层)、高层住宅(10~30层)。

〔例题〕 按照层数的不同可将住宅建筑分为四类,下列表述中正的是(C)? A.低层住宅:2~3层 B.多层住宅:4~7层

4

C.中高层住宅:7~9层 D.高层住宅:10~20层

解析:需要考生准确记住住宅按照层数的分类,特别要注意低层住宅包括1层,多层住宅不包括7层,10~30层均属高层住宅。

6. 〔考点〕低层住宅设计

五个基本特点:

1)适应性强,面积可大可小,标准可高可低,可独立、可联立、可联排。 2)平面布置紧凑,上下交通联系方便。 3)有院落,便于绿化,能创造好的环境。 4)对地基要求不高,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5)占地面积大,道路、管网等市政设施投资大。 平面类型及特点:

1)独院式:平面组合灵活,采光通风好,干扰少。但占地大,建筑墙体多,市政设施投资大。

2)双联式:两个独院式拼联在一起,平面组合灵活,采光通风好。墙体比独院式建筑可省一些,市政设施投资也省一些。

3)联排式:将独院式住宅拼联至三户以上。联排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取30m左右为宜。

〔例题〕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低层住宅建筑的优点(D)?

A.平面布置紧凑,上下交通联系方便 B.室内外空间流通,居住环境好 C.结构简单,对地基要求不高 D.节省用地,造价低

解析:A、 B 、C三项均描述了低层住宅的优点,但是低层住宅却具有占地面积大,道路、管网等市政设施投资大等的缺点,因此D选项正确。

7. 〔考点〕多层住宅设计

基本特点:1)必须有公共楼梯和必要的走廊,以解决垂直交通和水平交通。2)比低层节约用地,比高层节约建造费用。3)与室外联系不如低层的方便。若从高标准出发,四层以上应设电梯。

设计要点:套型配比恰当,满足各户的日照、采光、通风、隔声、隔热、防

5

寒等要求,避免公共交通对住户的干扰,合理组织并减少户内交通面积,结构与构造方案合理,管线布置尽量集中,节约土地,立面新颖美观,造型丰富多样,满足包括消防、抗震等其他技术规范的要求。单栋住宅的长度大于150m时应设4m宽、4m高的消防车通道,大于80m时应在建筑物底层设人行通道。

平面组合类型:单元式(梯间式)、外廊式、内廊式、跃层式、点式(集中式)。

〔例题〕下列关于多层住宅基本特点描述中错误的是(B)? A.必须有公共楼梯和必要的走廊,以解决垂直交通和水平交通 B.比低层节约建造费用,比高层节约用地 C.与室外联系不如低层的方便。 D.较高层住宅用钢量较省

解析:选项B的内容容易混淆,考生需要细心的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8. 〔考点〕高层住宅设计

基本特点:可提高容积率,节约城市用地;可节省市政建设投资;可以获得较多空间用以布置公共活动场地和绿化,丰富城市景观;用钢量较大(为多层住宅的3~4倍);对居民生理和心理有不利影响。

平面类型:单元组合式、长廊式、塔式、跃廊式。

垂直交通:高层住宅需设电梯,12层以上住宅每栋设置电梯应不少于2部,每层户数超过4户时,也要设2部电梯;楼梯应布置在电梯附近,但楼梯又应有一定的独立性;单独作为疏散用楼梯可设在远离电梯的尽端;电梯不宜紧邻居室,尤其不应紧靠卧室。

消防疏散:高层住宅的高度参考防火云梯高度而定,我国目前防火云梯高度多在30~50m之间,高层住宅与周围建筑的间距是根据其高度和耐火等级而定的;防火措施主要有提高耐火极限,划分防火分区、消除起火因素、安装火灾报警器;长廊式高层住宅应有2部以上的电梯。

〔例题〕 以下关于高层住宅垂直交通设置的表达,哪一项有误(C)? A.12层以上住宅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2部 B.电梯不宜紧邻居室,尤其不应紧靠卧室

6

C.单独作为疏散用楼梯必须紧邻电梯布置 D.布置在电梯附近的楼梯应有一定的独立性

解析:对于高层建筑,垂直交通与消防疏散常常是考试重点。单独作为疏散用楼梯可设在远离电梯的尽端,而不一定紧邻电梯布置

9. 〔考点〕严寒地区住宅设计

寒冷地区住宅设计的主要问题是建筑防寒,包括采暖与保温两个方面,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劣对防寒的功能有很大的作用。

〔拓展〕建筑保温的设计措施主要是加大建筑的进深,缩短外墙长度,减少每户所占的外墙面。朝向应争取南向,充分利用东、西向,尽可能避免北向。东西向住宅可以采取短内廊式,或在东西向内楼梯的平面组合基础上将辅助房间全部集中在单元的内部,设置小天井,加大建筑进深等方式。

〔例题〕 解决建筑保温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B)? A.缩小建筑的进深,增大外墙长度,增加每户所占的墙面 B.加大建筑的进深,缩短外墙长度,尽量减少每户所占外墙 C.建筑的朝向最好面向南、北方向 D.建筑的朝向最好面向东、西方向

解析:建筑外墙长度直接影响采暖效果,在设计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要减少建筑外墙长度只有加大建筑进深。因此出于保温要求,北方住宅建筑一般进深较大,立面平整,少有凹凸变化。

10. 〔考点〕炎热地区住宅设计

炎热地区住宅设计的主要问题是建筑遮阳、隔热与通风问题。设计上平面组合应以减少室外热源对室内的影响和室内热源本身的影响为原则。

〔拓展〕遮阳: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可以分为水平式遮阳、垂直式遮阳、综合式遮阳、挡板式遮阳。按照材料构造的不同,可分为固定式遮阳、活动式遮阳、简易式遮阳。

隔热:通常可分别采用减少东西向墙体、通过采用具有较好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和隔热构造提高墙体和屋顶的隔热性能、利用绿化隔热降温等措施。

7

自然通风:有效地组织室内穿堂风、建筑构件导风、建筑群组织通风等措施。 〔例题〕炎热地区住宅设计隔热措施不妥的是(C)? A.通常可分别采用减少东西向墙体

B.通过采用具有较好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和隔热构造提高墙体和屋顶的隔热性能

C.大建筑的进深,缩短外墙长度 D.利用绿化隔热降温等措施。

解析:选项A、B、D均为隔热的有效措施,选项C实则为防寒的有效措施。

11. 〔考点〕坡地住宅设计

坡地住宅应结合地形布置,并综合考虑朝向、通风、地质等条件。建筑与等高线存在三种关系:平行、垂直、斜交。坡地住宅单元的垂直组合可以有错叠、跌落、掉层、错层等。临街坡地住宅建筑常有掉层、吊脚、天桥、凸出楼梯间、连廊、室外梯道等处理方式。

〔例题〕关于坡地住宅的建筑处理,说法不当的是(D)?

A.由于单元内部或单元之间的组合方式的不同,有错叠、跌落、掉层、错层等集中形式

B.常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掉层、吊脚、天桥、凸出楼梯间、连廊、室外廊楼道等

C.坡地住宅应结合地形布置,同时也要综合考虑朝向、通风、地质等条件 D.一栋住宅建筑与地形的关系主要有两种形式:建筑与等高线平行、建筑与等高线垂直

解析:注意题目中要求找出不正确的说法,建筑与地形可以有平行、垂直、斜交三种形式,因此选D。

12. 〔考点〕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差别

简单流线与复杂流线:工业建筑复杂,形成相互交织的网络,要考虑为物流提供空间。

简单环境影响与复杂环境影响:工业建筑中有废水、废气、烟尘、噪声、射

8

线及工业垃圾等,环境影响复杂。

单一尺度与多尺度:工业建筑尺度多样,又受具体工艺的制约。 多学科、多工种密切配合,工业建筑设计技术性要求高。

〔例题〕 工业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相比,总平面设计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A)?

A.简单流线与复杂流线的差别 B.简单环境影响与复杂环境影响的差别 C.单一尺度与多尺度的差别 D.多学科、多工种密切配合

解析:从本质上讲,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与其他类型的建筑总平面设计没有原则的区别,即要将人、建筑、环境相互矛盾、相互约束的关系在一个多维状态下协调起来。民用建筑主要以人流为主组织建筑空间,工厂中人流与物流、人与机器之间运行在同一空间之内,形成相互交织的网络。

13. 〔考点〕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场地要求

运距短捷,一线多用。

与竖向设计、管线、绿化、环境布置协调,符合有关技术规范。 满足生产、安全、卫生、防火等特殊要求。 主要货运路线与主要人流路线尽量避免交叉。 力求缩减道路敷设面积,节约投资与用地。

〔拓展〕全厂性的生产流程的组织与布置有三种基本类型: 纵向生产线路布置——沿厂区或车间纵轴方向布置; 横向生产线路布置——垂直于厂区或车间纵轴方向布置 环状生产线路布置。

〔例题〕 在工业建筑中,功能单元组织要满足工艺流程要求,应做到以下哪几点?(D)

Ⅰ流线短捷 Ⅱ环节最少 Ⅲ避免逆行 Ⅳ避免交叉

A.Ⅰ、Ⅱ、Ⅳ B.Ⅰ、Ⅲ、Ⅳ C.Ⅱ、Ⅲ D.Ⅰ、Ⅱ、Ⅲ、Ⅳ

14. 〔考点〕工业建筑总平面运输系统技术要求(中型轻工业厂房)

1)通道宽度

9

主要出入运输道路7m左右:

车间与车间之间有一定数量物流及人流运输的次要道路4.5~6m左右 功能单元之间,人流物流较少的辅助道路,以及消防通道等3~4.5m左右 连接建、构筑物出入口与主、次、辅助道路的车间行道3~4m左右; 人行道一般1.0~1.5m左右。 2)最小转弯半径

单车9m;带拖车12m;电瓶车5m 3)交叉口视距大于等于20m

4)道路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 距无出入口的车间1.5m,距有出入口的车间3m; 距有汽车引道6m(单车道),距围墙1.5m; 距有出入门洞的围墙6m,距围墙照明杆2m; 距乔木lm,距灌木0.5m。

〔例题〕 下列关于工业建筑总平面运输系统技术要求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C)?

A.主要出入运输道路7m左右:

B.最小转弯半径单车9m;带拖车12m;电瓶车5m C.交叉口视距大于等于10m

D.道路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距无出入口的车间1.5m,距有出入口的车间3m,距有汽车引道6m(单车道),距围墙1.5m

15. 〔考点〕建筑场地的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往往直接影响场地设计的总体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不同的地形对场地布局形态、竖向形态、小气候、土方量、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等均有很大影响。在项目用地选择和总体布局上,需了解的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见表1-1。

表1-1 城市各项建筑用地适用坡度

项目 工业 居住建筑 坡度 0.50%~2.00% 0.30%~10.00% 项目 铁路站地 机场用地 坡度 0~0.25% 0.50%~1.00% 10

注:工业如以垂直运输组织生产或车间作台阶式布置时,坡度可增大。

〔例题〕 下列关于各项建筑用地使用坡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居住建筑0.30%~15.00% B.工业0.50%~2.00% C.铁路站地0~0.25% D.机场用地0.50%~1.00%

解析:考察考生对各项建筑适建坡度的准确记忆,其中居住建筑适宜坡度应为0.30%~10.00%。

16. 〔考点〕建筑物对土壤承载力要求

建筑物对土壤允许承载力的要求如下:一层建筑60~100kPa;二、三层建筑100~120kPa;四、五层建筑120kPa。当地基承载力小于100kPa时,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场地内的项目建设一般不应位于地下矿藏上面,或有崩塌、滑坡、断层、岩溶等地段。

〔例题〕建筑物对土壤允许承载力的要求不正确的是(D)? A.一层建筑60~100kPa B.二、三层建筑100~120kPa C.四、五层建筑120kPa

D.当地基承载力小于120kPa时,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

解析:当地基承载力小于100kPa时,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对于该处数据,考生着重记忆三个数据60、100、120,其中小于100kPa时注意变形问题。

17. 〔考点〕建筑场地的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措施:

1)冲沟:可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治 2)崩塌:应实施加固防治措施。

3)滑坡:场地设计时,应明确滑坡地带与稳定地段边界的距离,项目和建筑应尽量避开。也可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表水浸湿或修筑保护坡脚的措施予以防治。

4)断层:建筑选址必须避开地区性大断层和大的新生断层地带。 5)岩溶:必须避开岩溶地带。

6)地震:用以衡量地震发生时震源处释放出能量大小的标准称为震级。里

11

氏震级共分10个等级,震级越高,强度越大。表示地震发生后造成对建筑物、构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的地震烈度,共分12度。

〔拓展〕从防震观点看,建设用地可分为3类:

1)有利地段,稳定岩石、坚实均匀土、开阔平坦地形或平缓地等地段。 2)不利地段,软弱土层(饱和松沙、淤泥和淤泥质土、冲填土、 松软的人工填土)和复杂地形(条状突出的山脊、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等地段。

3)危险地段,活动断层,以及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山崩、地陷等地段。 防震措施:适当远离高耸烟囱、易燃易爆的建筑物;考虑防火、防爆、放有毒气体扩散措施;适当放宽建筑间距;基地内通道勿用水泥混土路面;管道采用抗震强度高的材料;架空管道防滑落且软接触。

〔例题〕 在滑坡地带进行建筑场地设计时,对于防止滑坡,那项措施是无效的(A)?。

A.植树、植草皮 B.减少地表水侵蚀

C.降低地下水位 D.明确滑坡地带与稳定地段边界的距离 解析:此题容易出错。植树、植草皮等生物措施对防治产生于地表的冲沟有效,可以防止雨水等对地表土的冲刷,而对于滑坡的防治作用不大,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层或土体在自重、水或震动作用下整体下滑的现象,植物的根茎也无法起到固定作用。

18. 〔考点〕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用地范围及界限的要求

遵守规划部门提供的建筑项目选址意见书中对城市道路中心线、城市道路红线、绿化控制线、用地界线、建筑控制线等控制线的规定,清楚掌握各种控制线的含义。

12

图1-1场地范围及界限示意

项目基地范围由规划部门划定的项目用地界线来确定。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道与城市道路红线相连接。通道的宽度及与城市道路衔接的位置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时,一般以退后道路红线一定距离为建筑控制线。主管部门可在城市道路红线以外另规划建筑控制线。

建筑物一般均不得超出建筑控制线建造。

〔例题〕 下列关于城市规划对建筑用地范围及界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A.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道与城市道路红线相连接

B.基地与道路红线相连接时,一般以退后道路红线一定距离为建筑控制线 C.主管部门不可在城市道路红线以外另规划建筑控制线 D.建筑物一般均不得超出建筑控制线建造

19. 〔考点〕建筑与城市道路红线的关系

1)不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建筑物的台阶、平台;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线,均不得突入道路红线。

2)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当人行道地面上空:

2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其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m;

2.5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篷,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去1m,并不大于3m;

3.5m以上允许突出阳台、凸形封窗、雨篷、挑檐,突出不应大于1m; 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部分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应

13

大于3m。

在无人行道的道路红线内:

上空2.5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其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m; 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部分不应大于1m。

3)建筑突出物与建筑本身应有牢固的结合,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不得向道路红线内上空排泄雨水。

〔例题〕以下关于建筑突出物突入道路红线的描述争确的是(ABE)? A.当人行道地面上空,2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其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m

B.当人行道地面上空,2.5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篷,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去1m,并不大于3m

C.当人行道地面上空,3.5m以上允许突出阳台、凸形封窗、雨篷、挑檐,突出不应大于3m

D.当人行道地面上空,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部分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应大于5m

E.在无人行道的道路红线内,上空2.5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其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m;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部分不应大于1m

20. 〔考点〕规划对场地出入口的要求

1)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车站、车场等),其通道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起不应小70m; 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桥、地铁出入口)边缘不应小5m;

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m;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物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电影院、剧场、文化娱乐中心、会堂、博览建筑物、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的建筑基地在执行当地规划部门的条例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4

基地至少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其沿城市道路的长度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

基地至少有2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通道出口;

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人口,应避免直接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 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流、车流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积和长宽尺寸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

绿化面积和停车场面积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

〔例题〕大城市中,公共停车场出入口距离其他设施的最小距离错误的是(C)?

A. 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起不应小于70m B. 距非道路交叉口的引桥边缘距离不应小于5m C. 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5m D. 距公园、学校的出人口不应小于20m

21. 〔考点〕功能分区与建筑布局

为了更好地组织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必要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使用功能、交通运输联系、防火和卫生等要求,将性质相同、功能相近、联系密切,对环境要求一致的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分成若干组,结合基地内外的具体条件,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就是根据项目的生产流程、使用的先后顺序、相互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等要求来确定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位置。

功能分区要充分结合自然地形起伏和场地的平面形状,合理使用土地,特别是在山区要因地制宜,灵话分区。一般功能分区是以通道作为边界的,因此,基地内通道的组织对于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至关重要。另外,河渠、绿化带等也往往作为功能分区的界限。

影响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是日照、通风以及景观,具体表现为建筑朝向、建筑间距及建筑与城市道路和公共建筑空间的关系等方面。

〔例题〕进行功能分区应本着结合地形、因地制宜的原则,一般功能分区是以(A)作为界限的?

15

A. 道路 B. 河流 C. 绿化带 D. 建筑物功能

22. 〔考点〕竖向设计中设计地面的形式

场地竖向设计就是将建设场地的自然地形加以改造平整,进行竖向布置,使改造后的设计地面能满足建设项目的使用要求,改造后的地形地面称为设计地形或设计地面。一般有三种形式:平坡式、台阶式、混合式。

1)平坡式:是将用地处理成一个或几个坡向的整平面,坡度和标高没有剧烈的变化。

2)台阶式:台阶式是由两个标高差较大的不同整平面相连接而成的,在连接处一般设置挡土墙或护坡等建筑物。

3)混合式:即平坡和台阶混合使用,如根据使用要求和地表特点,把建设用地分为几个大的区域,每个大的区域用平坡式改造地形,而坡面相接处用台阶连接。

〔拓展〕设计地面形式的选择主要考虑:自然地形的坡度大小;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及运输联系;场地面积大小;土石方工程量多少等。

一般情况下,自然坡度小于3%时,应选用平坡式;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时,采用台阶式。但场地长度超过500m时,虽然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也可采用台阶式。

〔例题〕下列哪项内容不属于场地竖向设计的内容?(D)

A.研究建筑物、道路、地形之间的关系 B.尽可能保持自然地形 C.考虑地形特点和施工技术条件 D.保证符合规定的容积率

23. 〔考点〕竖向设计中标高确定

1)设计标高确定的主要因素

(1)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顺利排出,设计标高高出设计洪水位0.5m以上。 (2)考虑地下水位、地质条件影响 (3)考虑交通联系的可能性。 (4)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2)设计标高确定的一般要求

16

(1)室内外高差

当建筑物有进车道时,室内外高差一般为0.15m;

当无车进入车道时,一般室内地坪比室外地面高出0.45~0.60m,允许在0.3~0.9m的范围内变动

(2)建筑物与道路

当建筑物无进车道时,地面排水坡度最好在1%~3%之间,允许在0.5%~0.6%之间变动;

当建筑物进入车道时,坡度为0.4%~3%,机动车最大坡度为8%。 道路中心标高一般比建筑室内地坪低0.25~0.30m以上;

道路原则上不设平坡部分,其最小坡度为0.3%,以利于建筑物之间的雨水排水至道路,然后沿着路缘石排水槽排入雨水口。

〔例题〕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设计标高确定的四个主要因素之一( B )? A.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顺利排出,设计标高应高出设计洪水位0.5m以上 B.场地的竖向景观因素 C.考虑交通联系的可能性 D.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解析:进行确定竖向设计标高时,应在首先考虑雨水能否顺利排出、地下水位、地质条件影响、考虑交通联系的可能性、减少土石方工程量等四个主要因素,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后适当考虑竖向景观因素,因此该选项不作为主要因素之一。

24. 〔考点〕场地排水

场地排水一般有两种形式:暗管排水、明沟排水。

1)暗管排水:多用于建筑物、构筑物较集中的场地;运输线路及地下管线较多,面积较大、地势平坦的地段;大部分屋面为内落水;道路低于建筑物标高,并利用路面雨水口排水的情况。

2)明沟排水:多用于建筑物、构筑物比较分散的场地,断面尺寸按汇水面积大小而定。明沟排水坡度为0.3%~0.5%,特殊困难地段可为0.1%。

为了方便排水,场地最小坡度为0.3%,最大坡度不大于8%。

17

〔例题〕 关于场地排水说法正确的是(A)?

A.暗管排水多用于建筑物、构筑物较集中的场地,运输路线及地下管线较多、面积较大、地势平坦的地段

B.暗管排水多用于建筑物、构筑物比较分散的场地,断面尺寸按汇水面积大小而定,明沟排水坡度为0.3%~0.5%,特殊困难地段可为0.1%

C.明沟排水多用于建筑物、构筑物比较集中的场地,断面尺寸按汇水面积而定

D.明沟排水多用于建筑物、构筑物比较分散的场地,运输路线及地下管线较多、面积较大、地势平坦的地段

解析:明沟排水多用于建筑物、构筑物比较分散的场地,断面尺寸按汇水面积大小而定,明沟排水坡度为0.3%~0.5%,特殊困难地段可为0.1%。

(二)建设程序及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

25. 〔考点〕项目基本建设程序

建设程序是指建设项目从设想、选择、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整个建设过程。建设程序是由基本建设的基本特点所决定,其基本特点是:建设周期长,物质消耗大;涉及面很广、需要综合平衡;建设地点固定、不可移动;建设过程不能间断;建设项目都有特定的目的和用途。

其基本步骤如下:①项目建议书阶段;②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③设计文件阶段;④建设准备阶段;⑤建设实施阶段;⑥竣工验收阶段。

〔例题〕以下项目建设的基本步骤正确的是(A)?

A.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设计文件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B.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设计文件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C.建设准备阶段—设计文件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D.设计文件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解析:建设程序是指建设项目从设想、选择、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次序的法则。

18

26. 〔考点〕项目建议书

1)场地概述:①说明场地所在的市、县、乡名称,与当地能源、水电、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等的相互关系;②概述场地地形地貌状况;③概述地质、植被、汇水面积、小气候影响、洪水位等;④描述场地内原有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保留、拆除、搬迁情况;⑤若工程位于城市近郊,应叙述耕地情况及农田改造措施。

2)环境保护:①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现状;②项目建成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③当地环保部门的意见和要求;④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项目建议书编制:①建设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②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③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等的初步分析;④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估计。

27. 〔考点〕可行性研究报告

1)可行性研究①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②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市场预测和确定的依据;③技术工艺、主要设备、建设标准;④资源、原材料、燃料供应、动力、运输、供水、通讯等协作配合条件;⑤建设地点、厂区布置方案、占地面积;⑥项目设计方案,协作配套工程;⑦环保、防震等要求;⑧劳动定员和

11经济效益和人员培训;⑨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⑩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式;○

社会效益。

2)环境保护①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②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③资源开发可能引起的生态变化;④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⑤控制污染和生态变化的初步方案;⑥环境保护投资估算;⑦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或环境影响分析;⑧存在的问题及建议;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填报环境影响报告表。

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①根据经济预测、市场预测确定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②资源、原材料、燃料、动力、供水、通讯、运输条件;③项目建设条件和项目选择方案;④技术工艺、主要设备选型和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⑤主要单项工程、公用辅助设施、配套工程;⑥城市规划、防震、防洪等要求和采取的相应措施方案;⑦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管理制度;⑧建设进度和工期;⑨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⑩经济效益

19

和社会效益。

〔例题〕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D) A.项目提出的依据 B.建设标准 C.人员培训 D.建筑立面造型

28. 〔考点〕建筑策划基本程序

1)提出项目构成及总体构想; 2)工程投资估算;

3)报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召开方案评审会。

设计单位提供完整的方案设计文件;建设方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持召开方案评审会;各有关职能部门及建筑界专家参加方案评审会;设计方依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方案才能进人初步设计阶段;设计任务书是项目确定建设方案的决策性文件,是编制设计文件的主要依据。

29. 〔考点〕建设准备工作基本内容

①征地、拆迁、平整场地;②选定施工单位,签定合同;③完成“七通一平”;④组织主要设备及材料订货;⑤熟悉施工图纸,进行现场准备;⑥编制施工组织计划。

〔例题〕下列哪些工作程序不属于建设准备阶段的工作范围?(C) A.征地、拆迁、平整场地; B.完成“七通一平”; C.进行施工图设计的编制; D.组织主要设备及材料订货

30. 〔考点〕我国设计程序基本要求

设计工作程序包括: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配合施工和参加验收、工程总结。 1)编制设计文件: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政策、标准、规范和程序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的文件,是现场施工的主要依据。

(1)一般按两阶段进行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20

(2)技术复杂的项目按三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3)小型建设项目和技术简单项目可在简化初步设计后即进行施工图设计; (4)对大型开发区、联合企业或特大型项目,可在初步设计前做规划设计。 2)配合施工和参加验收:一般参与以下各项工作:①图纸会审、技术交底;②设计变更和设计洽商;③设计技术咨询;④参加隐蔽工程和阶段性验收;⑤工程竣工验收。

3)工程总结:参与工程竣工后的总结工作。

31. 〔考点〕我国设计程序中各阶段文件要求和深度

1)设计文件编制必须遵守的要求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政策和法令; (2)符合国家现行建筑工程建设标准; (3)符合国家现行设计规范和制图标准; (4)遵守设计工作程序;

(5)设计文件内容完整,深度符合要求,文字、图纸准确、清晰,保证设计质量。

2)初步设计 (1)设计要求

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材料表、工程概算组成; 各专业对方案或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 论证技术选用可靠、经济合理,符合审定的设计方案。 (2)设计深度

设计方案的选择和确定;确定土地征用范围;能进行主要设备、材料定货;提供项目投资控制的依据;能进行施工图设计的编制;能进行全场性的施工准备工作。

3)施工图设计

(1)设计要求:进一步完善、落实初步设计的要求;由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纸、施工图预算组成;图纸绘制正确、完整,避免错、漏;尽可能采用标准设计;满足施工要求的建筑、结构、安装图纸及文件。

21

(2)设计深度:能安排材料、设备的订货,非标准设备的制作;能进行施工图预算编制;能进行土建施工和安装;能作为工程验收的依据

〔例题〕设计文件编制必须遵守的要求包括下列哪几项内容?(ADE) A.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法令 B.国家过去的工程建设标准

C.业主的各项要求 D.设计工作程序 E.制图标准

(三)建筑材料与结构的类型与适用情况

32. 〔考点〕不同类型建筑结构选型

1)低、多层建筑结构选型:砖混(包括:纵向承重体系、横向承重体系、内框架承重体系)、框架结构、排架结构等。

2)大跨度建筑结构选型:

平面体系大跨度空间结构:单层钢架、拱式结构、简支梁结构、屋架; 空间结构体系:网架、薄壳、折板、悬索等结构形式。

〔例题〕以下哪些结构体系属于平面体系大跨度空间结构?(ADE) A.单层刚架 B.薄壳结构 C.折板 D.屋架 E.简支梁结构

33. 〔考点〕砖混结构

1)纵向承重体系

荷载传递路线:板→梁→纵墙→基础→地基。

特点:纵墙是主要承重墙,纵墙开门、开窗受限制。横墙是为满足房屋空间刚度和整体性的要求,其间距可以比较长。相对于横向承重体系,楼盖的材料用量较多,墙体的材料用量较少。

图1-2纵向承重体系

22

适用于:使用上要求有较大空间的房屋,或隔断墙位置可能变化的房间,如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棱、图书馆、食堂、工业厂房等。

2)横向承重体系

荷载传递路线:板→横墙→基础→地基。

特点:横墙是主要承重墙,纵墙起围护、隔断和将横墙连成整体的作用,纵墙上开门、开窗限制少,空间刚度很大,整体性担好。对抵抗风力、地震作用等水平荷载的作用和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比纵墙承重体系有利。楼盖做法简单、施工方便、材料用量少,墙体材抖用量相对较多。

图1-3横向承重体系

适用于:宿舍、住宅等居住性建筑。 3)内框架承重体系 荷载传递路线:

外纵墙→外纵墙基础

柱→柱基础

地基

板→梁

特点:外墙和框架柱都是主要承重构件,有较大空间,而不增加梁的跨度。房屋的空间刚度较差;柱、墙沉降量不易一致,结构容易产生不均匀变形,使构件中产生较大的内应力,给施工工序麻烦。

23

图l-4内框架承重体系

适用于:教学楼、旅店、商店、多层工业厂房等建筑。 〔例题〕下列关于砖混结构的叙述哪些是错误的?(ACE) A.纵向承重体系对纵墙上开门、开窗的限制较小 B.横向承重体系楼盖的材料用量较少 C.内框架承重体系空间刚度较好 D.内框架承重体系施工比较麻烦 E.纵向承重体系横墙是主要承重墙

34. 〔考点〕框架结构

由楼板、梁、柱、基础4种承重构件组成。由主梁、柱、基础构成平面框架,是主要承重结构。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系梁连系起来,形成一个空间结构体系,墙体不起承重作用。

特点:能形成较大的室内空间,房间分隔灵活;工艺布置灵活性大,便于设备布置;该结构抗震性能优越,具有较好的结构延性等优点。

适用于:多层建筑和工业建筑。

〔例题〕下列关于框架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BE)? A.由楼板、梁、柱、基础4种承重构件组成

B.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系梁连系起来,形成一个空间结构体系,墙体起承重作用

C.能形成较大的室内空间,房间分隔灵活 D.工艺布置灵活性大,便于设备布置 E.该结构抗震性能较差

24

35. 〔考点〕平面体系大跨度空间结构

属平面受力体系:结构所受的荷载以及由荷载而引起的内力均作用在由构件轴线所构成的平面内。传力简便可靠,就是侧向刚度差,必须另行设置支撑体系或连系梁。

1)单层钢架:杆件较少,制作方便,我国的门式钢架跨度可做到76m。 2)拱式结构:是一种有推力的结构,主要内力是轴向压力,应特别注意拱脚基础的处理,适宜跨度为40~60m,适用于体育馆、展览馆、散装仓库等建筑。

3)简支梁结构:屋盖承重构件采用屋面大梁(简支梁),施工技术要求不高,适应性强,适宜跨度在18m以下。

4)屋架(即排架结构的主要构件):是较大跨度建筑的屋盖中常用的结构形式,所有杆件只受拉力和压力,我国预应力混凝土屋架的跨度可达60多米,常见跨度为24~36米,钢屋架可达70多米。

〔例题〕平面体系大跨度结构中的简支梁结构比较适宜的跨度是(A)? A.≤18m B.24m~36m C.40m~60m D.70m

36. 〔考点〕空间体系大跨度空间结构

1)网架结构:杆件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的网状结构,具有各向受力的性能,是高次超静定空间结构。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空间刚度大,抗震性能好,节约材料,适合工厂化生产,可地面拼装、整体吊装。

2)薄壳:常用于屋盖结构,种类多、形式多样,特别适用于较大跨度的建筑物,如展览馆、俱乐部、机库、仓库等。薄壳架构的曲面形式:旋转曲面、平移曲面、直纹曲面。

3)折板:类似于筒壳的薄壁空间体系,由边梁、横隔以及薄板组成,我国目前施工折板跨度达27m。

4)悬索:能够适应更大空间要求,由索网、边缘构件、下部支撑结构组成。 〔例题〕某种结构形式为高次超静定空间结构,各杆件相互支撑,整体性和抗震性好,空间刚度大,在荷载作用下干件主要承受轴力,此种结构形式为(C)?

A.框架结构 B.拱式结构 C.网架结构 D.折板

25

37. 〔考点〕高层建筑结构

高层建筑特点:高度高、荷载大、技术要求高。主要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

〔拓展〕当建筑高度≥24m,砌体结构承重已不适宜,风荷载及地震作用产生的水平力是结构设计的重要因素。“高规”规定一般高层建筑24~50m;较高高层建筑50~100m;超高层建筑100~200m;特殊高层建筑200m以上。一般对于筒体结构高度上限为180m。

〔例题〕对于高层建筑的划分正确的是(B)?

A.一般高层建筑18~50m;较高高层建筑50~150m;超高层建筑150~200m;特殊高层建筑200m以上。

B.一般高层建筑24~50m;较高高层建筑50~100m;超高层建筑100~200m;特殊高层建筑200m以上。

C.一般高层建筑18~50m;较高高层建筑50~120m;超高层建筑120~200m;特殊高层建筑200m以上。

D.一般高层建筑24~50m;较高高层建筑50~150m;超高层建筑150~200m;特殊高层建筑200m以上。

38. 〔考点〕建筑材料的分类

1)按材料组成物质的种类和化学成分: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 2)按材料在建筑物中的功能:建筑结构材料、围护和隔绝材料、装饰材料。

39. 〔考点〕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

1)强度。材料在经受外力作用时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强度。 2)材料的弹性、塑性、脆性和韧性。材料在承受外力作用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变形,如撤除外力的作用后,若材料几何形状恢复原状,则材料的这种性能称为弹性。若材料的几何形状只能部分恢复,而残留一部分不能恢复的变形,该残留部分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材料受力时,在无明显变形的情况下突然破坏,这种现象称为脆性破坏。具有这种破坏特性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如玻璃、陶瓷等。

26

在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下,材料在破坏过程中吸收能量的性质称为韧性,吸收的能量越多韧性越好。

〔例题〕在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下,材料在破坏过程中吸收能量的性质称为(A)?

A.韧性 B.脆性 C.塑性 D.弹性

40. 〔考点〕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参数

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内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密度。 2)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包含内部孔隙)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称为表观密度。

3)堆积密度。散粒状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堆积密度。

4)孔隙率。材料中孔隙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孔隙率是反映材料细观结构的重要参数,是影响材料强度的重要因素。孔隙率与孔隙结构形态还对材料表观密度、吸水、抗渗、抗冻、干湿变形以及吸声、绝热等性能密切相关。因此,孔隙率虽然不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直接应用参数,但却是了解和预估材料性能的重要依据。

5)空隙率。散粒状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颗粒之间空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

6)吸水率。材料由于燥状态变为饱水状态所增加的(所吸入水的)质量与材料干质量之比的百分率。

7)含水率。材料内部所包含水分的质量占材料干质量的百分率。

〔例题〕下面关于建筑材料物理性质的表述何者正确?( C ) A.孔隙率:材料中孔隙体积占实体部分体积的百分率

B.空隙率:材料中直径在¢5mm以上的空隙与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 C.吸水率:材料由干燥状态变为饱和状态吸水时增加的质量与干质量之比的百分率

D.含水率:材料内部所含水分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

27

41. 〔考点〕建筑材料的耐久性

影响建筑材料耐久性的因素有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及生物的作用。根据作用来源的不同分为内部因索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有材料本身各种组成和结构的不稳定,各组分热膨胀的不一致,所造成的热应力、内部孔隙、各组分界面上化学生成物的膨胀等;其外部因素有日光曝晒,大气、水、化学介质的侵蚀,温度湿度变化,冻融循环,机械摩擦,荷载的反复作用,虫菌的寄生等。

〔例题〕哪项内部因素影响建筑材料的耐久性?(A) A.各组分界面上化学生成物的膨胀 B.化学介质的侵蚀 C.温度湿度变化 D.机械摩擦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区分影响建材耐久性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四个选项均为影响耐久性因素,但是只有A选项为内部因素,其余均为外部因素。

42. 〔考点〕建筑物的组成构件

组成建筑物的基本构件是指房屋中具有独立使用功能的组成部分,通称为建筑构(配)件。多层民用建筑一般由“八大构件”组成:

竖向构件:基础、墙体、门、窗 水平构件:屋顶、楼面、地面 交通构件:楼梯

阳台、雨篷、烟囱等构件属于楼面、墙体等基本建筑构件的特殊形式。 〔例题〕下列构件中不属于建筑物八大构件之一(AE)?

A.地基 B.窗 C.墙体 D.门 E.阳台

43. 〔考点〕防水构造

1)地下室防水构造

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必须考虑地下室防水。

若地下室底板略高于设计地下水位,但地基有形成滞水可能性(如粘土)时,也可考虑采用防水构造或其他措施。

28

目前常采用材料防水和混凝土自防水两种。材料防水常用卷材、涂料和防水水泥砂浆等。

2)屋顶防水构造

图1-5屋面防水构造

根据排水坡的坡度大小不同可分为平屋顶与斜屋顶两大类,坡面升高与其投影长度之比i<1:10时为平屋顶,i>1:10时称为斜屋顶。屋顶防水构造可分为卷材防水屋面和刚性防水屋面,各构造层次及其作用与基理原理如图所示。

〔例题〕屋顶防水构造的各构造层次由上至下的次序为(C)。 A.找平层、结构层、保护层、防水层 B.保护层、找平层、防水层、结构层 C.保护层、防水层、找平层、结构层 D.结构层、防水层、找平层、保护层

44. 〔考点〕防潮构造

1)勒脚与底层实铺地防潮:有油毡防潮层、防水砂浆防潮层和细石混凝土防潮层三种。

2)地面回潮的防止:当气温回升时,使地表温度也能随之迅速提高到露点温度以上,避免凝结水的产生。

3)地下室的防潮:当地下水最高水位高于地下室地坪时,采用地下室防水构造;高出最高水位0.5~1.0m以上的地下室外墙部分需做防潮处理。

45. 〔考点〕保温构造

29

图1-6墙体保温构造

图1-7内置式和外置式保温层

我国北方地区和青藏高原的冬季十分寒冷且持续时间长,室内采暖的气温要求为16~20℃,厂房为10~15℃,室内外温差达10oC之多,房屋的围护结构应当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

墙体保温措施:增加墙体厚度;选择导热系数小的墙体材料制作复合墙,常将保温材料靠在低温一侧,或在墙体中部设封闭的空气间层或带有铝箔的空气间层。

平屋顶保温措施:将保温层放在结构层之上,防水层之下,成为封闭的保温层,称为内置式保温层;将保温层放在防水层之上,称为外置式保温层。

〔例题〕下列有关建筑物保温构造措施的描述中不当的是(C)? A.墙体保温构造常将保温材料靠在低温一侧 B.选择导热系数小的墙体材料制作复合墙

C.平屋顶保温层放在结构层之下,称为内置式保温层 D.平屋顶将保温层放在防水层之上,称为外置式保温层

解析:将保温层放在结构层之上,防水层之下,成为封闭的保温层,称为内置式保温层。

30

46. 〔考点〕隔热构造

南方地区夏季太阳辐射热十分强烈,24h的太阳辐射热总量,东西墙是南向墙的2倍以上,屋面是南向墙的3.5倍左右,因而对东向、西向和顶层房间应采用构造措施隔热。隔热措施主要有:采用浅色光洁的外饰面;采用遮阳—通风构造;合理利用封闭空气间层;绿化植被隔热。

〔例题〕气候炎热地区,建筑物需要有良好的隔热构造,下列哪一项不能有效隔热?(B)

A.采用浅色表面 B.室内维护结构表面做个热处理 C.合理利用封闭空气间层 D.绿化植被隔热

47. 〔考点〕变形缝构造

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伸缩缝的宽度一般在20~30mm,可做成平缝、错口缝和企口缝等,缝中应采用防水而不易被挤出的弹性材料填塞,可用镀锌铁皮、铝板、木质盖缝板或盖缝条做盖缝处理。

沉降缝与伸缩缝的主要区别在于沉降缝是将建筑物从基础到屋顶的全部构件断开,即基础必须断开,从而保证缝两侧构件在垂直方向能自由沉降。沉降缝构造与伸缩缝基本相同,只是盖缝的做法必须保证缝两侧在垂直方向能自由沉降。

对多层砌体房屋,在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且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建筑物高差在6m以上时;建筑物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时;建筑物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防震缝应将建筑物的墙体、楼地面、屋顶等构件全部断开,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或柱。

〔例题〕一般情况下,下列哪几种变形缝不必将建筑物从基础到屋顶全部构建断开?

A.伸缩缝 B.沉降缝 C.施工缝 D.防震缝 E.构造缝

解析:该考题有两处考点,其一考察变形缝的类型,其二才是考察哪种变形缝需要从基础断开,因此选A和D,C 和E选项的说法不属于变形缝类型的说法,

31

B选项需要从基础断开。

(四)中外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48. 〔考点〕 我国古代著名的建筑著作

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和清工部颁发的《工程做法则例》,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两部建筑学术著作。

规定了类似于现代建筑模数(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为标准)和构件的定型化。

〔例题〕 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是:(C) A.周礼《考工记·匠人》 B.宋代《木经》 C.宋代《营造法式》 D.清代《工程做法则例》

49. 〔考点〕 我国古代建筑结构与构造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以木结构形式为主,包括抬粱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形式。

1)大木作:在建筑中,作为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粱、檩、枋、橼、柱等。 2)小木作:在建筑中,不承重仅为分隔空间或装饰之目的装饰部分,门、窗、楠扇、屏风等。

﹝例题﹞下面所列各结构部件属于大木作的有(ABD)。 A.梁 B.檩 C.门 D.柱

解析:此题要明确大木作、小木作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框架结构体系中可分为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即所谓的大木作,及不承重仅为分隔空间或者装饰之目的的装修部分,即所谓的小木作。大木作具体来说包括梁、檩、枋、橼、柱等。小木作则是门、窗、隔扇、屏风以及其他非结构部件。

〔考点〕 我国古代斗拱演化

在大木作中,斗拱的产生与发展演变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为重要的和最具特色的。它以短木层层出跳,保证短小的拱木仅正心受压(不是受弯),因此发挥了木材的受压特性,并承托了一定距离的出跳重量。而且它也是屋顶梁架与柱子间在结构与外观上的过渡构件。因此,斗拱具有结构与装饰的双重作用。

32

到了明清时期,斗拱尺寸变小,受力作用减少,逐渐演变为装饰性构件。 ﹝例题﹞ 在明清以前,斗拱在我国古代建筑中起到以下哪一项作用? (D) A.传递荷载的结构作用 B.纯装饰作用

C.结构上的过渡作用 D.结构与装饰的双重作用

50. 〔考点〕 我国古代屋顶类型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分为5种主要类型,既庑殿、歇山、攒尖、悬山及硬山,按重要性可设重檐。建筑物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

1)屋顶: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

图1-8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

2)开间:清代最高为11间,依次为9、7、5、3间;

3)色彩:由高到低为黄、赤、绿、青 、蓝、黑、灰,宫殿用金、黄、赤色,民舍只可用黑、灰、自色为墙面及屋顶色调。

﹝例题﹞ 按照屋顶形式来划分中国古建筑物等级,下列那一组符合由高到低的等级顺序?(B)

A.重檐歇山、重檐庑殿、单檐攒尖 B.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 C.单檐攒尖、单檐歇山、硬山 D.单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

51. 〔考点〕 我国古代建筑度量单位

中国传统的建筑群基本上是一组或多组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构成,即所谓层层深入的院落空间维合.这种方式延续了几千年。古代单体建筑中是用“间”作为度量单位,对于建筑群则以“院”来表示,无院不成群。

33

﹝例题﹞ 我国古代民用单体建筑一般采用下列哪一度量单位?(B) A.斗拱 B.间 C.院 D.步架

52. 我国古代宫殿

1)我国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是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夯土建筑和庭院。

2)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宫殿,建于明永乐年间,其平面为中轴对称、纵深布局、三朝五门,前朝后寝。

“三朝五门” 是应周礼之制,在宫城到太和殿之间要经过五道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三朝”则是连在一个须弥座上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前朝后寝,即前面是对外的朝庭,后面是寝官。这也是宫殿平面功能分区的一般原则。

﹝例题﹞ 北京故宫的平面中轴对称、三朝五门、前朝后寝中的“三朝五门”的五门从南向北依次是(B)?

A.正阳门、天安门、太和门、乾清门、神武门 B.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C.天安门、端门、太和门、乾清门、地安门 D.天安门、大清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

解析:“三朝五门” 是应周礼之制,在正阳门到太和殿之间要经过五道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三朝”则是连在一个须弥座上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前朝后寝,即前面是对外的朝庭,后面是寝官。 53. 〔考点〕 我国古代坛庙

所谓坛庙,主要指的就是天坛、社稷坛、太庙,还有其他一些祭祀建筑。帝王亲自参加的最重要的祭祀有三处:天地、社稷、宗庙。

除了帝王的宗庙,各级官吏也设家庙,后通称为柯堂。另外还有一类祭祀建筑,即孔庙。

〔拓展〕 1)天坛

34

天坛建于明初,有两重垣,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外垣西侧有一组建筑为神乐署、牺牲所。内垣有三组建筑:内垣西侧有皇帝祭无前夕居住持斋之所——斋宫,西有祭天的祭坛圜丘,北有祈谷的祈年殿它们各有自己的附属建筑。

2)曲阜孔庙

孔庙中的主殿大成殿,为重檐歇山九间殿,黄琉璃瓦,仅次于最高级,同保和殿规制。

曲阜孔庙南北狭长,纵深布局,以垣墙廊庑分为八进,前三进由碑记和棂星门构成引导部分,由棂星门至大中门为孔庙前奏,大中门起始为孔庙本身,自由建有长方平面的院墙,四角置楼,近宫禁制度。

54. 〔考点〕 我国古代宗教建筑

在我国古代,比较重要的宗教是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 〔拓展〕

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曾有很大发展。这一时期的寺庙主体是由塔、殿和廊院组成,并采取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即“前塔后殿”的形式。

道教中道观布局和形式遵循我国传统的宫殿、坛庙体制,即以殿堂、楼阁为主,中轴对称、纵深布局。

伊斯兰教约唐代自西亚传入我国。结构常用砖石拱券或要隆。 1)唐代建筑典型—山曲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佛光寺大殿为现存我国最大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其面阔7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庑殿顶)。平面为“金厢斗底槽”,内外柱等高,柱子与梁架由斗拱过渡连接,檐柱有侧脚及升起。

2)辽代建筑的代表——河北蓟县独乐寺

寺内观音阁是辽代雄健有力的建筑风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现有最古老的楼阁建筑,其山门为单檐四阿顶,屋架举高平缓。平面有中柱一列,为“分心槽”式样。柱的收分少,但有显著侧脚。此门屋屋檐伸出深远,斗拱雄大,台基极矮,形成稳健的气氛,是比例精致、结构清晰有力的成功之作。

3)宋代建筑典型——山西太原晋柯圣母殿

晋祠是一带有园林意味的寺庙,其圣母殿建于北宋。

35

圣母殿是重檐歇山顶,周围有廊的大殿,外观秀丽轻巧,是北宋建筑的代表作。其平面减去殿身的前檐柱,内柱也仅有前金柱,是减柱构造的典型实例。

4)元代建筑典型—山西芮城永乐官

永乐宫建于元代,是元代道教建筑的典型。其中三清殿立面各中分比例和谐,稳重而清秀,是元代建筑中的精品

﹝例题﹞ 以下各建筑中,(BC)是伊斯兰教建筑的代表。 A. 元代山西永济县永乐宫 B. 元代福建泉州清净寺 C. 明初西安华觉巷清真寺 D. 宋代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 E. 辽代河北蓟县独乐寺

解析:伊斯兰教约唐代自西亚传入我国。清真寺必须朝向圣地麦加,其必设高耸的召唤信徒使用的邦克楼,以及净身的浴室。

55. 〔考点〕 我国古代塔建筑

塔是佛教建筑,通常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中埋藏佛舍利,是佛徒膜拜的对象。在类型上大致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单层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等几种

阁楼式塔:著名实例为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建于辽代,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塔,塔高67.31m,八角形,筒中筒结构,外观5层,实为9层。

密檐式塔底层较高,上施密檐5~15层(一般为7—13层,用单数),多不可上人,一般采用砖、石建造,辽、金是其盛期。建于北魏的登封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密檐砖塔。

喇嘛塔是藏传佛教塔,典型实例为北京北海白塔

金刚宝座塔是在高台上建造的塔,如北京正觉寺金刚宝座塔。 ﹝例题﹞ 以下关于塔的描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A) A.金刚宝座塔是印度塔和中国传统楼阁相结合的产物 B.密檐式塔多不可上人

C.楼阁式塔宋代以前全部为木构心 D.喇嘛塔是藏传佛教塔

36

56. 〔考点〕 我国古代园林

中国园林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这几个阶段: 1)汉以前为帝王贵族苑囿为主体的思想。 2)魏晋南北朝奠定了山水园林的基础。 3)唐代风景园林全面发展。

4)两宋时造园风气遍及地方城市,影响广泛。 5)明清时皇冢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均达盛期。 〔拓展〕 1) 皇家苑囿

代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元、明历代开始筑建,至乾隆十五年,大兴土木,建“大报恩延寿寺”于山巅,改称山名为万寿山。

颐和园的布局根据使用性质和所在区域大致分为四部分:①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②万寿山前山部分;③万寿山后山、后湖部分;④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全园水面占3/4。

2)私家园林

代表作:无锡的寄畅园、苏州的留园拙政园。

私家园林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可归纳为以下5点:①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各有特点但又互相联通,且景物布置也主次分明,在相互联通时,对景是一个主要手法,随着曲折的平面布局,步移景异,层层推出。②水面处理聚分不同,以聚为主,以分为辅,聚则水面辽阔,分则似断似续。池面形状采取不规则状,水面以桥、廊、岛等方式分隔。③以假山创造峰峦回抱,洞壑幽深的意趣。假山有土山、石山及土石并用之山。④建筑常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在局部园景中它也可作为构图的主题。屋宇种类有厅堂、轩、馆、楼、台、阁、亭、榭、廊、舫等。房屋位置、形体、大小、比例、艺术处理等方面,均由功能与构图而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建筑造型轻巧典雅,空间力求开敞流通。⑤花木在私家园林中以单株欣赏为主,较大的空间也成丛成林地栽植。

﹝例题﹞下列园林中哪一个不属于私家园林? (B)

A.拙政园 B.谐趣园 C.寄畅园 D.留园

37

57. 〔考点〕 我国古代住宅

在西南至今仍使用干阑式民居; 内蒙及西北少数民族则使用帐篷式住房;

黄土高原地带广泛采用窑洞住宅。即使是木构体系的汉族住房,南北气候,风土不同而差异很大,如北方的民居墙厚、屋顶厚、院落宽敞、争取日照。南方屋檐深挑、天井狭小,室内空间高敞。而闽、粤诸省往往强调风向而不强调日照。总之,因地制宜、因材致用是住宅建筑最大的特色。

〔拓展〕

1)北京四合院是华北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

这种住宅中轴对称,内外有别,尊卑有序,自有天地,强烈地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四合院个体房屋的做法比较程式化。屋顶以硬山居多,次要房屋用单坡或平顶,整体比较朴素淡雅。

3)苏州住宅是江南民居的代表,房舍纵深为若干进,各进有狭小天井或庭院,多楼房。在大宅中常有平行轴线二、三路,侧路的主要建筑是花厅,为江南特色。

4)闽南散布许多富有特色的客家土楼住宅。其为聚族而居的集合式住宅。尤其是它独特的夯土技术为人赞叹。土楼分方型、圆形两种,亦有方圆结合式。

5)四川住宅是山地民居之典型。其特点是适应地形,灵活多变,采用适应性强的穿斗式构架。窑洞住宅是黄土高原普通的住宅类型。它分为靠崖窑、地坑院、锢窑几种。窑洞住宅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例题﹞ 以下关于中国传统民居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 A.客家土楼有方形、圆形及方圆结合几种形式 B.土家族民居多以干栏式和吊脚楼形式出现 C.北京四合院建筑屋顶以硬山居多 D.闽粤诸省民居往往注意通风而不强调日照 58. 〔考点〕欧洲古典建筑—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盛期的建筑、罗马共和盛期与罗马帝国盛期的建筑同称为欧洲古典建筑。

38

1)三柱式:多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 2)雅典卫城:

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建于公元前4世纪。卫城建在一陡峭的山岗上。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娜·帕提农的铜像。主要建筑物是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胜利神庙以及卫城山门。卫城在西方建筑史中被誉为建筑群体组合艺术中的一个极为成功的实例,特别是在巧秒利用地形方面更为杰出。

3)帕提农神庙:

建于公元前447年至公元前432年,为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建在三级台基上,两坡顶,东西两端形成三角形山花。神殿外围的多立克柱式被誉为此种柱式的典范。

4)伊瑞克先神庙

运用不对称构图手法成功地突破了神庙一贯对称的格式,成为一特例。它由三个小神殿、两个门廊和一个女像柱廊组成。东面门廊是爱奥尼克柱式,南面为女像柱廊。

﹝例题﹞ 下列哪一组柱式是欧洲古典建筑的典型柱式?(C) A 多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 B 多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券柱式

C 多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塔司干、组合柱式 D 多立克、爱奥尼克、塔司干、组合柱式

59. 〔考点〕古罗马建筑

1)古罗马五柱式:多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塔司干、组合柱式 2)券柱式:是罗马建筑艺术与技术上的一大成就。由券与柱式或券与柱式之檐部及柱子组成券柱式构图,将罗马本土的拱券技术与希腊的梁柱结构巧妙地结合在立面上,形成了新的构图要素。

3)建筑十书:由罗马人维特鲁维写的《建筑十书》写成于公元前1世纪,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15世纪以后,《建筑十书》成为欧洲建筑师的基本教材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著作,都是以它为蓝本的。

4)罗马最大的广场—图拉真广场,广场建筑群设计人为叙利亚人阿波罗多

39

拉斯。

5)大角斗场建于公元70~82年,是用天然混凝土建造的大型建筑。大角斗场是结构、功能与形式和谐统一的范例,代表了古罗马的建筑成就;

6)万神庙是古罗马宗教膜拜诸神的庙宇,在现代结构出现之前,它是世是上跨度最大的大空间建筑,为罗马穹顶平面及剖面技术的最高代表。

7)卡拉卡拉浴场与戴克利提尔姆浴场井称为罗马最大的浴场。 8)巴西利卡是一种综合用作为法庭、交易所与会场盟大厅性建筑。 ﹝例题﹞ 在现代建筑结构出现之前,(C)是建筑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空间建筑。

A.卡拉卡拉浴场 B.佛罗伦萨主教堂 C.罗马万神庙 D.圣彼得大教堂

60. 〔考点〕中世纪建筑——拜占庭建筑

拜占廷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4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1)格局:采用穹顶和帆拱形式,其教堂格局大致有三:巴西利卡式;集中式,即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中央有穹窿;十字形,即平面为等臂长的希腊十字,中央有穹窿。

2)代表建筑:圣索菲亚大堂。

﹝例题﹞ 以下(BCE)属于拜占庭建筑教堂格局。

A.柱廊 B.巴西利卡式 C.十字形 D.三段构图 E. 集中式 解析:拜占廷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4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教堂格局大致有三:巴西利卡式;集中式,即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中央有穹窿;十字形,即平面为等臂长的希腊十字,中央有穹窿。

61. 〔考点〕中世纪建筑——西欧罗马风建筑。

1)时间:罗马风建筑建于公元9世纪左右,建筑艺术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形式上又略有古罗马的风格,故称为罗马风建筑。

2)特点:它所创造的扶壁、肋骨供与束柱在结构与形式上对后来的建筑影响程大。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d9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