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6-06 01:1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寿县实验小学 罗祝青

2011年4月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寿县实验小学 罗祝青

【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时标准的相关要求,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体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本课教学我打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2、读中感悟陶行知先生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以“蜻蜓”入手,揭示课题,启发猜想。

1、谈话引入“蜻蜓”并板书:蜻蜓。

2、学习“蜻蜓”

(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2)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

(3)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3、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4、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学习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

(1)生自读,同桌互帮。

(2)当小老师读、指名读、师范读、开火车读等。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全班交流。

(4)生用正确姿势写字。

3、生将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 )蜻蜓 ,然后就和孩子们( )蜻蜓 ,最后孩子们( )蜻蜓。

板书:捉 说 放

三、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学习第11自然段。

(1)学生读一读这一段,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蜻蜓了?

(2)从孩子们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了他们是怎样的心情?

3、激起悬念。

4、师生合作读课文2至10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等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四、升华总结,布置作业。

1、出示蜻蜓被放飞的画面,让生入情入境,想象自己就是那只被放飞的蜻蜓。

2、生畅所欲言,体会人与蜻蜓之间的爱。

3、激起悬念后:下节课我们再走进《放飞蜻蜓》这篇课文里去寻找答案吧!

4、课件出示作业:

(1)熟读课文,重点读好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下节课演演这个故事。

(2)蜻蜓饿极时真的会吃自己的尾巴吗?课下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五、板书设计

放 飞 蜻 蜓

说 好朋友 爱

六、设计反思

《放飞蜻蜓》一课,娓娓道来这样一个清新的小故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没有横加训斥捉住蜻蜓的孩子们,而是因势利导,将蜻蜓的作用向孩子们一一传 授,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最成功的“教育”。掩卷沉思,不由得钦佩教育家动人的人格魅力。

教学本课时,我的体会有两点:1、放飞。2、蜻蜓。“知之深,则爱之切!”只有在了解蜻蜓之后才会心悦诚服地“放飞”,并学会自觉保护有益动物。“放飞”是在了解蜻蜓之后的升华。由于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打算在读通、读顺课文,识字、写字的基础上完成第一个问题——让孩子们明白蜻蜓是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等害虫的益虫。从而相机引导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

七、教师简历

罗祝青,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1998年毕业于皖西学院。2010年9月至今在寿县实验小学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曾多次被评为县“教坛新星”“优秀班主任”;在县、市级教学比赛中多次荣获一等奖;2010年承担了面向全县的小学语文继续教育“评好课”教学任务;2010年10月参加市级《新课程优秀课例评选活动》获小学组第一名;2010年12月参加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届课堂教学大赛,并获光盘课一等奖;2011年1月获第四届省级“教学应用新星”称号。2011年4月参加县优质课比赛获一等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r4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