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电子版

更新时间:2023-09-03 08: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1页绪 论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和思格斯把科学技术看成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他们认为,自然界是一切事物的本原,人类本身就是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并从自然界那里取得生存与发展的资料的;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科学,对自然界的改造产生了技术;人类社会就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同发展起来的:近代以后,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把人类社会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以下极为重要的理论观点: 第一,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要省人类存在,人类便需要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断地同自然界发生相互作用,自然史和人类史被此密切相连和相互制约oo 第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只有进行物质生产劳动

才能从自然界那里取得他们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一旦人们开始生产自身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在这个意义上说,是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厂世《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2页界;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劳动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而且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必然会改变自己的社会关系,因此,在劳动发展史呻可以找到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个 第三,科学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最初的劳动工具是用石头打制而成的石器,它是人的自然肢体的延长,而对石器的打制是古代人掌握的最基本的材料加工技术:大约50万年前,人类学会了人工取火,“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①,人工取火是古代人掌握的、最原始的能源技术。16—17世纪,产生了研究自然界奥秘的系统的观察与实验,在此基础上,通过理性方法与经验方法的结合,产生了近代的、真正的自然科学。 第四,哥白尼—牛顿科学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把人类社会从闭塞、落后的农业社会推向开放、进步的工业社会。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现代科学、现代工业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的对抗,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对抗,产生了以人类彻底解放为己任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思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概括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描述了自然发展史,即自然界辩证发展的因景天体、地球、生命与人类的演

化。在《自然辩证法》的最后一篇论文《劳动在从摄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巾,思格斯论证了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和整个人类社会的观点。根据这个观点,劳动以及随同它一起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因而这篇论文可以看做是自然史与社会史的联结部分,是《自然辨证法》与《资本论》的联结部分。 马克思的《资本论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对象,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③,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与灭亡的运动规律。《资本论》详细地论述了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论断: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机器工业生产过程的特点与组织形式工厂制度;由工业技术引起的工业革命不同于农业革命的特点机器大生产:用机器来生产机器机器制造业是大工业的技术基础;机器生产要求以自然力代替人力,以自觉应用自然科学来代替从经验中得出的成规;机器生产的原则是把生产过程分解为各个组成阶段,并且应用力学、化学等等,总之就是应用自然科学来解决由此产《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3页生的问题;自然界并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纳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因而在人类历史上,只有机器大丁业生产才第一次饺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同时,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反过来义为从理论上征服自然提供了手段。

马克思着重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正是利用科学技术,在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出空前巨大的生产力。但是,在资本主 第 1 页义条件下,“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科学对于劳动者来说,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自然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自然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员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才能解决科学技术造成的巨大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了维持和再生产自己的生命,必须与自然界进行斗争,必须发展生产力,野蛮人必须这样做,文明人也必须这样做,这是一个必然性的王国,在一切社会形态中,在一切可能的生产方式中,都必须这样做oo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一科学一技术一社会。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一科学观一技术现一科学技术与社会。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沦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时代的任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

考察的研究领域。在自然辩证法中贯穿着以下基本观点: 第

一.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点。 第三.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 第四,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有所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的主要是近代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4页关系,当前我们研究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研究涉及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与社会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对它的研究必须从辩证的观点,也就是发展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出发,并且牢牢抓住系统中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既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与成果,又是改变人们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又是人与人的关系的中介。 按照上述的观点和体系,全书分为下列四编:辩证唯物主义白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进人20世纪,科学技术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自然科学需要离度的人文关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围大大拓宽了。围绕科学技术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正在形成科学技术学这一广阔的研究领域。 在现代,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

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也是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哲学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为了在国际上进行学术交流,“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这两个名称可以交互使用,但我国的科学技术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的一个领域,它与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有着原则的区别。以当代著名哲学家与科学家马里奥本格Ma%o Au8ugb B”n8e,1919一 的《科学技术哲学》一书为例,它的体系是:形式科学一物理科学一生命科学一社会科学一技术科学。 科学技术哲学的主要内容如下: 形式科学:从逻辑到数学.包括数学、纯数学与应用数学、逻辑; 物理科学;从物理学到地球科学,包括经典力学与统计力学、相对论、量子论、化学、大物理学地球科学与宇宙学: 生命科学:从生物学到心理学,包括分类学、遗传学、进化论、神经科学、神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生物学; 社会科学:从人类学到历史学.包括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5页 技术科学:从工程学到决策论,包括工程技术、E命技术与心理技术、信息技术、社会技术、一般技术

系统论与决策论、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 本格的这个体系是科学一技术一社会6fB少篇幅。 从自然辩证法与上述有代表性的西方科学技术哲学的体系的比较中 第 2 页可以看出,虽然它们都是以科学技术的整体作为研究内容,但它们之间有着原则的区别: 第一,如何看待自然观。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一般都把对自然界的哲学思考放在自然哲学、科学实在论或哲学本体论中,而自然辩证法则把自然观作为它的理论基石:第二,如何看待科学技术。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一般是着重从科学技术成果方面来考察的,而自然辩证法则把科学技术看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既从它的活动过程,也从它的活动成果来考察的;第三.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把资本主义社会看做是永恒的、最合乎人性的形式。而自然辩证法则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只是历史上的一个过渡阶段.它迟早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 三、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与社会 在国外,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进行; 一是哲学的方向。例如:波普尔K9t RaimMnd PoPper,1902

一 、库思Th。M跳SamMalKuhn,1922一 、拉卡托斯LaLatog Im兜.1922—1974等的科学哲学;埃吕尔

J.E11u1.t912—1994、海德格尔Mamn

Heideg8er.1889—1976、马尔库塞Herb则M毗use,

1898—1979等的技术哲学等。 二是社会学、历史学的方向。

例如:普赖斯D.J.P6ce.1921—1983的科学计量学;贝尔纳工D.Demd,t901—1971的科学学;默顿R.K Ned。n,1910一 的科学社会学;库恩的知识社会学;萨顿Geo阳e AUnd Sad。n,1884—1956、科瓦雷AIexander K。yr6的科学史等。 三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关系的研究方向。例如:杜尔凯姆Em山DMrkheim,1858—1917的社会学的方法;马克斯韦伯Nax we—ber,1864—1920的自然科学与文化科学的区分3c P斯诺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等。 20世纪肋年代末,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汇合成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科学技术与社会sn。科学技术与社会是科学史、科《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6页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经济学、科学政治学、科学法学、科学人类学等相互渗透与相互作用的产物,其研究对象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并且认为,科学与技术是社会的活动而非个人的活动。 20世纪90年代后科学技术与社会5隅演变为科学与技术s&Ts的研究。它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认为.科学与技术是全人类的事业,是关系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的战略产业。 自然辩证法虽然与sTs及s&Ts有相同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但无论sTs抑或s&Ts都没有把自然界与自然观放在首要地位,并且它们都是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它们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的途。自然辩证法研究在借鉴它们的成果时,必

须作出分析而加以吸收。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 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自然辩证法,同当时的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分为创立与发展两个时期: 一创立时期 马克思、思格斯创立自然辩证法时,他们正处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变时期,当时莲蓬勃勃进行的工业革命把人类历史从农业社会推向工业社会o这一时期在自然科学中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占统治地位,为了确立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思格斯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理论工作:第一,批判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从黑格尔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第二,批判分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方法论;第三.研究了劳动与人的生存、发展、以及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中,人们对于第一与第二两点比较熟悉,对于第三点注意较少。从“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③的观点看来,第三点正是自然辩证法的桔横所在。以劳动以及与它一同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为中介,把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与改造联结起来,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在《资本论》以及与之有关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中,马克思和思格斯正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以下极为重要的思想《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7页内容: 1.劳动工具是区

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 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牛活,首先就必须进行物质生产劳动,从自然界那里获得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因而物质生产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 第 3 页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①。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发生物质变换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通过劳动工具来进行。一旦人类开始生产自身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人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因为动物所能做到的最多是搜集,人则从事生产,制造生活资料。 科学技术史就是伴随着劳动工具史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注意到自然工艺史,即注意到在动植物的生活中作为生产工具的动植物器官是怎样形成的”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注意的是社会工艺史,即社会人的生产器官的形成史,这是每一个特殊社会组织的物质基础的形成史。自然工艺史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社会工艺史则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它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并标志着社会生产的不同历史时代。所以,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⑨ 2.劳动工具的不同划分了不同的历史时代 工业时代使用机器作

为劳动工具,它代替了农业时代以经验为基础的手工工具。机器不同于手工工具的地方在于它是牛顿科学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物化。科学技术史证明了“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桔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④。 劳动工具不同,对生产劳动者的要求也不同,从事工业生产的劳动者,为了能够使用机器这种新型的劳动工具,必须有一个学习和训练的过程。 工业时代的机器代替农业时代助手工工具是劳动工具的划时代的变《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8页革。机器是工业社会特百的生产资料,机器制造业用机器来生产机器是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技术基础;。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就是以科学技术代替经验成规,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把人类从保守、闭塞、落后的农业社会推向创新、开放、进步的工业社台。 3.先进的劳动工具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机器大工业“把曰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人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⑦。资产阶级正是利用科学、技术与工业,在其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出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生产力。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

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女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⑧ 《资本论》就是在研究工业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私百制之向的矛盾运动中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机体的产生、生存、发展和死亡以及为另一更高的机体所代替的特殊规律”④。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市场竞争力、经济发展动力之所在 马克思指出:“机器生产的原则是把生产过程分解为各个组成阶段,并且应用力学、化学等等,总之就是应用自然科学来解决出此产生的问题。这个原则到处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po因此,经济发展必须提高劳动过程及其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并变革它运行的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通过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串来降低成本。所以,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市场竞争力.是资本的内在的冲动和经常的趋势。 马克思和思格斯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这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由此出发,他们研究了科学技术这种极为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了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发展时期 20世纪初,在科学方面列宁概括了思格斯逝世以来自然科学特别是现代物理学的三大发现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的发现,深入地分析了由此引起的物理学革命及百关的哲学问题。列宁一方面指出新的自然科《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9页学发现进一步冲击了形而上学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和因果观;另一方面对由此产

生的“物质消失了”’“没有物质的运动”,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对立是绝对的,真理是经验的生动的组织形式等观点,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作出了分析与批判。 关于“物质消失说“。列宁指出:当时一些自然科学家所说的“电代替了物质”、“物质消失了”等等,无非表明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那些从朗以为是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性不可人性、惯性、质量等等正在消失;“辩证唯物主义坚决认为,日益发展的人类科学在认识自然界上的这一切里程碑都具有暂时的、相对的、近似的性质。电子和原子一样.也是不可穷尽的。”。至于物质,它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全部科学证明,电子、分子和原子的客观存在是不容怀 第 4 页疑助。 关于唯朗论。由于热力学的成就,使得许多物理、化学定律能够从热运动来解释,而不必考虑物质结构.这就在一些自然科学家中产生出把运动同物质相分离的观念。德国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w此elm osb watd,1853—1932就认为,朗是世界上真正的实体,一切外界现象都可以说是能量之间的过程。列宁指出,这里的问题在于:能量是不是物质的运动唯物主义者认为,自然科学中的能量转化乃是不依赖于入的意识和人类经验的客观过程.能量和容现的物质是分不开的,因此,能量是物质的运动。列宁坚持与发展了恩格斯“没有物质的运动是不可想象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列宁开创了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新篇章。

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方面,19世纪末以来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自由竞争阶段走向垄断阶段,自然辩证法有了新的发展。 首先,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19世纪60年代后,麦克斯韦JaMes CIerk N既阴H,1831—1879电磁场理论的建立、赫兹HciHich员MdoV He阳,1857—1894关于电磁波的实验的成功、爱迪生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创建,开始了科学、技术与生产一体化的过程。在此之前,技术决定着科学;从此以后,科学走在技术的前面,决定生产的方式与方向,形成了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的过程。员突出的表现是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一方面,现代科学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进行深人的研究,像基本粒子物理学必须借助于高能加速器;另一方面,现代技术《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10页的发展又必须以现代科学为基础;在内容上,技术要应用科学研究的成果.在形式上,技术要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 其次,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一体化大大加速了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从而加强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一系列新兴的工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上业、半导体

上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等,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础上的。Ho科学不仅是生产通过技术得出的概括性的结果,而且是生产的前提条件,在“科学一技术一生产一体化”的过程中,科学起着先导和指导的作用,这意味着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系统已经成为生产力系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都分了。 最后,技术创新即开发研究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2r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