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5-14 10:2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呼和中学 白俊琴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巩固练习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主要讲述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本课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正如老红军张爱萍将军所说:“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时至今日,长征所形成的长征精神,仍然指导着后辈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学习本课可以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也让学生能从根本认识到灿烂的今天得之不易,应该要好好珍惜。

2、课标要求:

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红军长征的过程、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伟大意义和长征的现实意义。 ②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协调合作、语言组织以及读图识图能力。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分析遵义会议,把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通过学生合作讨论,代表发言,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并且通过红军长征路线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先烈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

②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③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今后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在新时代中体会运用“新长征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

①红军长征及其意义

②遵义会议

(2)学习难点:

①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及其历史地位

②长征精神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个性普遍突出,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并且由于反映长征的电影电视材料十分众多,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提供了大量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并利用巧妙引导,采用个性化提问,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法及教学手段分析

1、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2)启发式教学法

(3)创设情境,情感体验法

2、学法指导:

(1)采用分组导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法

(2)讨论分析法

(3)比较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流程 .一、教学导入:

导入新课:

一、教师播放视频歌曲《七律 长征》,然后设问:

问: 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中国革命中的哪一历史事件?

短短一分半的视频,56个字,为我们再现了红军长征中的千种艰难险阻,和红军战士的万般豪情壮志。同时也高度赞扬了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精神。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今天我们再现历史,话说那段曾经的永恒。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迅速调动学生的情绪,这样不仅引出本课的课题,并且切入了第一个教学内容长征的开始。

新课讲授:

长征的开始及过程

一、红军长征的背景原因

学生读课本59-62页的黑体字部分完成导学案2-5题之后学生汇报讲解。

教师多媒体演示。在学生讲解不到位时,教师及时补充提问。

设计意图:

带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思想,练习学生分析能力总结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得出原因之后 2.长征的经过;

出示问题:红军长征经过哪些地方?

在这些地方生了什么事?

他们都具有怎样的意义?

学生读课本59-62页的黑体字部分完成导学案2-5题之后学生汇报讲解。

教师多媒体演示。在学生讲解不到位时,教师及时补充提问。

出示动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图示法直观而又形象的为学生展示力长征的历程,同时陪以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识图看图

二;遵义会仪(历史的转折)

在教师讲解完路线图时,然后以在整个长征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一次影响深远的会议,其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那就是遵义会议。”

一句话,过渡到对遵义会议内容的学习上。

点击播放视频资料:《遵义会议》

师:让学生边看边思考: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哪两方面的错误?批评了谁?又肯定了谁?

生讲述: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负责指挥。

师:打出幻灯片“想一想,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并给出思考提示

教师小结: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时这14年里,党的主要领导已经换了几任,先是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大革命失败,接着又出现了博古等人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后,革命从此一步步地走向胜利,最终建立了新中国。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此红军在毛泽东领导下,一步步地冲出重围三:长征的胜利的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突破难点,深入浅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死有关的转折”

学生继续讲长征经过:播放动画图片。 四渡赤水河是遵义会议后首次改变被动地位的行动。打乱了敌人的围剿行动,然后在云南渡过金沙江。彻底摆脱敌人的包围。接着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翻过大雪山,进入草地。出草地后,进入甘肃,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指导学生完成63页课后练一练,出示幻灯片)填图册相关内容。

学生读图《红军长征示意图》。

同学们,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红军的长征经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11个省,越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走了25000里。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巩固长征路线相关知识。同时为学生思考下一个问题奠定基础。

过度: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关于飞夺泸定桥和过雪山、草地的描写,想一想,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设计意图:体会红军战士长征的艰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课本是怎么说的

2.现实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教师小结)一、长征粉碎了敌人“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二、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长征胜利的意义,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长征是历史上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师出示资料:“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师:是什么支撑着红军完成了这样艰苦的行军呢?

课程小结:让学生联系本身和生活实际等等方面,说说自己从长征中学到了什么,最后教师由老师总结得出结论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的内涵:

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精神;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3、新时期的“长征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勇于奉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联系实际说出学到了什么,可以练习学生的发散思维,到最后老师长征精神的提出,让学生有所触动,从尔使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得来不易,应该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

五、板书设计:

六、巩固练习:

以上,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及教学手段分析、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l6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