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败中成长(修改)

更新时间:2023-04-05 06:2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在失败中成长

——《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

尉思锋

【案例描述】

第二周,我校第二届课堂教学大赛拉开了帷幕。经过抽签我是同组的第一个赛讲者,看看时间迫在眉睫,在这给我当头棒喝。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授课的内容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第4课——《我的“长生果”》,《我的长生果》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以文为本,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在文中读出想象来,不能讲的太多,很多词语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己去理解。经过几天的精心准备,第三周星期二上午,一切尘埃落定。虽然,在这节课上一开始就出现了让我没有想到的状况,因为教学设计上的错误致使课堂教学未按照规定的时间顺利完成,一切前功尽弃。虽然觉得很失败,但作为一种经历来说,还是有价值的。

回想整堂课的前前后后,自己调试多媒体设备,演示事先准备好的课件,熟悉教学内容和流程。但却没有静下心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侧重点去研究,导致上课伊始:到第一次先学后教环节时,出示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钟后比一比谁字词读得好,词语理解得好。由于本课生字,新词太多,我先让学生认读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词语理解本来出示几个有代表性的词语让学生理解即可,当我让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时,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就连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也能举手了,但是学生们连一些简单词语的意思都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尽可能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当字词解决完毕后,我有意识地看了一下手表,时间已过了25分,只剩下十五分钟了呀!这使原本心理素质不高的我,更加紧张起了。接下来的两次先学后教: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文中悟到了哪些道理? 2.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和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8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大家都能预料了,一个字:赶!该让学生自由朗读的让学生快速浏览,提出一个问题后,就匆匆让学生汇报,课前设计的板书,也应时间的紧迫而写得虎头蛇尾。急匆匆地将设计内容进行完时,已经拖堂了两分钟。

【案例分析】

这节课失败在哪里?我认为有以下五点:

第一,没有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第二,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侧重点巧妙地设计教学,致使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字词教学比理解课文内容用的时间还多,教学重难点不突出。

第三,驾驭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很低,不能及时的调整心态,应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这还是由于教师课前准备不足,考虑不全面。

第四,教学语言不够简练。

第五,在上课的过程中随意性太大,顾此失彼。

【案例反思】

1.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前提,生成是关键,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课堂上,只要教师能善于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感受随时发表,教师因势利导,抓住疑点、重点、闪光点,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碰撞出思维、情感、认识的火花,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那么,我们一定能收获无法预约的精彩。

2.确定好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确定教学重难点首先要吃透新课标。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静态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教学重点尤其是教学难点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言的。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课后辅导、批改作业、分析试卷等方法,分析学生的疑难所在,以作为今后教学相应内容时确定难点的借鉴。

3.灵活地运用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是教师引领课堂的行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认知、情感的发展,不失时机地抓住教育和管理的契机,把握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因素,灵活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局面,这就要求教师能在面临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况作出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也就是能急中生智,即兴创造,即能根据当时的情况,及时确定行为方向,灵活果断地处理偶发事件,创造性地消除矛盾行为。

4.教学语言要简洁明了

实践证明,越是简洁的教学语言,越有利于保持学生听课的兴趣,课堂效率也相应较高。精心预设提问语;压缩锤炼讲授语;点拨巧用评价语都是高效课堂语言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问题的实质,围绕中心组织教学语言;慎重重复说过的话,克服随意性;剔除教学语言中的杂质和赘瘤。教学语言中的杂质是指老师口语中那些表情达意不起作用的音节,如“嗯、啊、唉、呀”之类的,教学语言中的赘瘤俗称“口头禅”,如“是不是”或“对不对”等,好好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它抹上蜜,带着香,伴着爱,潜入学生心田,滋润学生成长。

5.克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挥之不去的随意性令我十分烦恼,导致后面的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造成拖堂或留到下一节课去完成。为了克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我对自己提出了一些这样的问题:你将要展开的教学内容学生们爱不爱听,能不能接受?你将要展开的教学内容能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你将要展开的教学内容有把握讲得透、讲得正确否?你将要展开的教学内容会不会严重影响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让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或将要出现随意性发挥时想起,以利于更好克服课堂教学中随意性发挥的毛病。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的奋起。只要我们,在失败中寻找差距,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成功也会近在咫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vh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