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检测设施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16 04: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总 编 号 分 编 号 总 页 数

ZXJ2016No.XXXXX

建 筑 消 防 设 施

检 测 报 告

(第2版 -2)

工程名称: .

委托单位: .

检测机构: .

浙江省消防协会监制

日 期: 年 月 日

检测机构声明

1、本检测机构经批准具备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

给水系统、防排烟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火灾应急广播及警报装置、消防通讯、防火分隔、消防电梯检测能力,在许可范围内从事检测工作并出具公正数据; 2、本报告无本机构CMA章、检测专用章或公章无效; 3、未经本机构书面批准,部分复印检测报告无效; 4、本报告无检测人、报告审核人、批准人签名无效; 5、本报告涂改无效;

6、对本报告若有异议,请收到报告后于十五日内向本机构提出。

机构名称: 机构地址: 联系电话:

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 检测地点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联系人 序消防设施 号 1 消防供配电设施 2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联系电话 建筑高度 建筑层数 建筑面积 建筑类别 使用性质 检测类别 检测日期 2m m 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 消火栓给水系统 5 防排烟系统 6 气体灭火系统 7 水喷雾灭火系统 8 泡沫灭火系统 火灾应急照明及疏9 散指示 10 11 12 13 火灾应急广播及警报装置 消防通讯 防火分隔 消防电梯 设计 委托序检 测 依 据 安装 检测 号 1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GA503-2004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05年版)GB50045-3 1995 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验收规范》GB50166-200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2005年版)GB50084- 6 2001 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 8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38-2003 9 《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2014 10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11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10年局部修12 订)GB50193-1993 13 《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2010 14 《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81-2006 1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1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17 《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规范》DB 33/1067—2013 18 检 测 范 围 检 测 人 员 检测设备 感烟探测器试验装置 感温探测器试验装置 消火栓系统试水检测装置 水喷淋系统试水检测装置 垂直度测定仪 卷尺(50m) 照度计 声级计 微压计 万用表 坡度计 卷尺(5m) 温度计 湿度计 风速仪 秒表 流量计 检测结论及重要事项说明: 受 (委托单位) 的委托,本公司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现行消防技术标准(见本报告第1页 “检测依据”)的相关条款,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对 (工程名称) 的(消防供配电设施、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防排烟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火灾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火灾应急广播及警报装置、消防通讯、防火分隔、消防电梯等)消防设施进行了检查测试。经检测,结果如下: □主控项目:共检测 项,其中合格 项,不合格 项; □一般项目:共检测 项,其中合格 项,不合格 项。 以下空白 备 注:/ 检 测 人 审 核 人 批 准 人 检测专用章 年 月 日 以下空白 消防供配电设施 检测概述 主控项目共检测 项,其中合格 项,不合格 项。 一般项目共检测 项,其中合格 项,不合格 项。 序号 检测项目 技 术 要 求 检测结果 结论 1.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 2.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与排烟风机房的消防用电设备及消防电梯等的供电,应在其配电线路的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 3.消防配电设备、线路应有明显标志。 4.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暗敷设时,宜采用金属管、可挠(金属)电气导管或 B1级以上的刚性塑料管保护,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结构层内;线路明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可挠(金属)电气导管或金属封闭线槽保护。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可明敷。 1 消防配电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交流电源和蓄电池备用电源,交流电源应采用消防电源,备用电源可采用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自带的蓄电池电源或消防设备应急电源。 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电源不应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和过负荷保护装置。 7.报警控制器的主电源应有明显的永久性标志,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插头,控制器与其外接备用电源之间应直接连接。 8.消防设备应急电源的控制功能和转换功能应符合要求。 1.一类高层建筑自备发电设备,应设有自动启动装置,并能在30s内供电;二类高层自备发电机组当采用自动启动有困难时,可采用手动启动装置。 2 自 备 2.发电机仪表、指示灯及开关按钮等应完好,显示应正3.机房通风设施运行正常。 4.储油箱内的油量应能满足发电机运行3-8h的用量,油位显示应正常,燃油标号应正确。 发电机组 常。 以下空白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检测概述

产品名称 集中报警器 区域报警器 联动控制器 楼层控制器 规格型号 数量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 感烟探测器 感温探测器 手动报警按钮 红外探测器 数量 联动控制对象: 主控项目共检测 项,其中合格 项,不合格 项。 一般项目共检测 项,其中合格 项,不合格 项。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序号 检测项目 技 术 要 求 检测结果 结论 1.点型感烟探测器在试验烟气作用下,输出火警信号,报警确认灯亮,并在手动复位前予以保持。 2.线型光束感烟探测器当对射光束的减光值达到1.0—10dB时,应在30s内输出火警信号,并启动报警确认灯。 3.线型感温探测器在试验热源作用下,应向火灾报警控制器输出火警信号。 4.点型感温探测器在试验热源作用下,输出火警信号,启动报警确认灯,并在手动复位前予以保持。 5.点型探测器在探测区域内每间至少一只,保护面积与半径符合要求。 1 火灾探测6.底座安装应固定牢靠。 器 7.点型探测器在宽度≤3m内走道易居中布置,间距≤15m(烟)/ 10m(温),距端墙≤7.5m(烟)/5.0m(温)。 8.点型探测器距墙壁、梁边及遮挡物≥0.5m。 9.点型探测器距空调送风口最近边的水平距离≥1.5m。 10.点型探测器距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0.5m。 11.点型探测器的确认灯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 12.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光束轴线至顶棚垂直距离0.3-1.0m,距地高度≤20m。 13.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相邻两束红外光束水平距离≤14m,到 侧墙水平距离0.5-7m,探测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 100m。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序号 检测项目 技 术 要 求 检测结果 结论 14.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在保护电缆、堆垛等类似保护对象时,应采用接触式布置;在各种皮带输送装置上设置时,宜设置在装置的过热点附近。 15.敷设在顶棚下方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距顶棚宜为0.1m,探测器的保护半径应符合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保护半径要求;探测器至墙壁的距离宜为 1m~1.5m。 1.每个防火分区至少设置一个,应设在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防火分区内任一位置到手报按钮的距离≤30m。 2 手 动 报警按钮 2.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底边距地宜1.3-1.5m,有明显标志。 3.应安装牢固,不应倾斜。 4.被触发时应输出火警信号,启动报警确认灯;应能手动复位。 3 消 防 1. 附设在建筑物内时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控制室 2. 室内严禁与其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路穿过。 1.设备安装牢固,操作维修距离符合规范要求: A:墙上安装时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 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 1.2m; B:面盘前操作距离:单列时不应小于1.5m,双列时不应小于2m;面盘后维修距离不应小于1.0m; 报警控制C: 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器设 置 3m; D:设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4m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通道。 2.配线规范,线号清晰。 1.有自检、消音、复位、故障报警、火警优先及报警记忆功能。 5 4 报警控制2.有主备电源自动切换功能,并应分别显示主、备电源的状态。 器功 能 3.备用直流电源供电时应有断路故障报警、火灾优先、二次报警功能。 1.能接受火灾报警信号,显示火灾报警部位。 6 火灾显示2.有消音、复位功能,应在3s内正确接受和显示火灾报警控制器盘 发出的火灾信号。 1.联动控制方式,应将消火栓系统出水干管上设置的低压压力开对消火栓 关、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设置的流量开关或报警阀压力开关等给水系统 信号作为触发信号,直接控制启动消火栓泵;当设置消火栓按钮控制功能 时,消火栓按钮的动作信号应作为报警信号及启动消火栓泵的联动触发信号,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动。 7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序号 检测项目 技 术 要 求 检测结果 结论 2.手动控制方式,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应直接手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动、停止。 3.消火栓泵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控制功能 1.联动控制方式,应由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的动作信号作为触发信号,直接控制启动喷淋消防泵。 2.手动控制方式,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应能直接手动控制喷淋消防泵的启动、停止。 3.水流指示器、信号阀、压力开关、喷淋消防泵的启动和停止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1.在防护区域内设有手动与自动控制转换装置的系统,其手动或自动控制方式的工作状态应在防护区内、外的手动、自动控制状态显示装置上显示,该状态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2.气体灭火控制器在接收到满足联动逻辑关系的首个联动触发信号后,应启动设置在该防护区内的火灾声光警报器。 3.在接收到第二个联动触发信号后,应发出联动控制信号, 联动控制信号应包括下列内容: 1)关闭防护区域的送、排风机及送排风阀门; 2)停止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及关闭设置在该防护区域的电动防火阀; 3)联动控制防护区域开口封闭装置的启动,包括关闭防护区域的门、窗; 4)启动气体灭火装置,气体灭火控制器,可设定不大于 30s 的延迟喷射时间。 4.启动气体灭火装置的同时,应启动设置在防护区入口处表示气体喷洒的火灾声光警报器;组合分配系统应首先开启相应防护区域的选择阀,然后启动气体灭火装置。 5、气体灭火装置启动及喷放各阶段的联动控制及系统的反馈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1.应由常开防火门所在防火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作为常开防火门关闭8 9 控制设备对气体 灭火系统 的控制功能 对常开 的联动触发信号,联动触发信号应由火灾报警控制器或消防联动控制10 防火门的 器发出,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或防火门监控器联动控制防火门关控制功能 闭。 2.疏散通道上各防火门的开启、关闭及故障状态信号应反馈至防火门监控器。 1.疏散通道上设置的防火卷帘:在防火分区内任两只独立的感烟火灾 对防火卷探测器或任一只专门用于联动防火卷帘的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11 帘的控制应联动控制防火卷帘下降至距楼板面 1.8m 处;任一只专门用于联动功能 防火卷帘的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应联动控制防火卷帘下降到楼板面。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序号 检测项目 技 术 要 求 2.非疏散通道上设置的防火卷帘:由防火卷帘所在防火分区内任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防火卷帘下降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联动控制防火卷帘直接下降到楼板面。 3.防火卷帘下降至距楼板面 1.8m 处、下降到楼板面的动作信号和防火卷帘控制器直接连接的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 1.同一防烟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排 检测结果 结论 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开启的联动触发信号后,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同一防烟分区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的开启,同时停止该防烟分区的空气调节系统。 火灾报警对防排烟12 设施控制功能 2.采用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开启的动作信号作为排烟风机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排烟风机的启动。 3.加压送风口所在防火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或一只火 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作为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后,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相关层前室等需要加压送风场所的加压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 4.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电动挡烟垂壁的降落。 1.在确认火灾后启动建筑内的所有火灾声光警报器,消防应急广播系统应同时向全楼进行广播。 2.当确认火灾后,由发生火灾的报警区域开始,顺序启动全楼疏散通道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系统全部投入应急状态火灾确认的启动时间不应大于 5s。 13 后联动控3.切断火灾区域及相关区域的非消防电源,由发生火灾的报警区域开制功能 始,顺序启动全楼疏散通道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4.强制所有电梯停于首层或电梯转换层,电梯运行状态信息和停于首层或转换层的反馈信号,应传送给消防控制室显示。 以下空白

消火栓给水系统 检测概述 产品名称 室内消火栓 室外消火栓 直接启泵按钮 水泵结合器 规格型号 数量 产品名称 消防水泵 稳 压 泵 气压水罐 消 防 炮 规格型号 数量 主控项目共检测 项,其中合格 项,不合格 项。 一般项目共检测 项,其中合格 项,不合格 项。 消火栓给水系统 序号 检测项目 技 术 要 求 检测结果 结论

消火栓给水系统 序号 检测项目 技 术 要 求 检测结果 结论 1.消防用水可由给水管网、消防水池或天然水源供给。 2.应保证用水的可靠性,有补水措施。 1 3.消防水池有效容量≥ m, 消防水源 3其中消火栓用水≥ m。 4.消防水箱有效容量≥ m。 5.合用水池或水箱有确保消防用水措施。 1.主泵流量≥ m/h,扬程≥ m。 2 水泵性能 2.消防水泵应设置备用泵,其工作能力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消防工作泵。 1.消防水泵房的出口应直通室外或靠近安全出口。 2.消防水泵房应有不少于2条的出水管直接与环状消防给水管网连接,当其中一条出水管关闭时,其余出水管应仍能通过全部用水量。 3.消防水泵出水管上应设置试验和检查用的压力表和DN65 的放水阀门。 4.当存在超压可能时,出水管上应设置防超压设施。 5.消防水泵应与动力机械直接连接。 6.消防水泵应保证在火警后 30s 内启动。 7.控制柜按钮、指示灯及仪表应正常,应能按钮启停每台水泵。 8.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手动控制盘,应能直接手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动、停止。 9.主泵不能正常运行时,应自动切换启动备用泵。 10.消防水泵应采用自灌式吸水,一组消防水泵的吸水管不应少于两条,并应在吸水管上设置检修阀门。 1.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不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静压要求时,需设置增压设施的,应设置增压泵。 稳压系统 2.增(稳)压泵启停运行应正常,启泵与停泵压力符合设定值,压力表显示应正常,当消防主泵启动时,泵应停止运行。 1.数量按每只流量10-15L/s计算确定,竖向分区供水时应分设。 2.应安装在便于消防车接近的人行道或非机动车行驶地水泵接合段,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宜为15-40m。 器 3.设置地点应设置相应的永久性固定标志。 4.宜采用地上式,地下式时应有明显标志。 6 室外消火1.室外消火栓的数量按其保护半径和室外消防用水量计算确定,每个消火栓的用水量应按为10-15L/s计算。 3333 水泵房 4 5 消火栓给水系统 序号 检测项目 技 术 要 求 检测结果 结论 栓 2.应沿道路设置,间距≤120m。 3.消火栓距路边不应大于 2.0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0m。 4.宜采用地上式,应有1个DN150或DN100和2个DN65的栓口。 5.地下式时应有明显标志,应有DN100和DN65的栓口各1个。 1.应设在位置明显且易于操作的部位,有明显标志。 2.消防电梯间前室应设消火栓。 3.设有室内消火栓的建筑平屋顶,宜设试验和检查用消火栓(高层带压力表)。 4.同一建筑应采用统一规格的消火栓、水枪、水带,栓口直径应为65mm,水带长≤25m,水枪喷嘴口径≥19mm。 5.消火栓箱组件应齐全,箱门应开关灵活,开度应符合要求。 6.栓口离地面或操作基面高度宜为 1.1m,其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 90°角;栓口与消火栓箱内边缘的距离不应影响消防水带的连接。 7.消火栓间距≤30m/50m,布置应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 8.充实水柱长度≥7m/10m/13m。 9.栓口静水压≤1.0MPa,大于时应采取分区给水。 10.栓口出水压>0.5MPa时应采取减压措施。 11.高层建筑最不利点静水压≥0.07MPa/0.15MPa。 1.控制阀应启闭灵活;回转与仰俯操作应灵活,操作角度应符合设定值,定位机构应可靠。 2.室内消防炮的布置数量不应少于两门,其布置高度应保证消防炮的射流不受上部建筑构件的影响,并应能使两门水炮的水射流同时到达被保护区域的任一部位。 3.室外消防炮的布置应能使消防炮的射流完全覆盖被保护场所及被保护物,且应满足灭火强度及冷却强度的要求。 4.触发启泵按钮时消防水泵应启动,出水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1.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 2.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进水管不应少于2条。 7 室内消火栓 8 消防炮 9 管 网 3.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直径≥DN100。 4.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合用消防泵时应在报警阀前分开设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zh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