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社区居民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23-08-17 18:57: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京市社区居民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第30卷第1期

辽宁体育科技

V01.30No.1

2008年2月

LIAONINGSPORTscIENCEANDTEcHNOLOGY、

Feb.2008

南京市社区居民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倪铭

(南京工程学院体育部,江苏南京210013)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南京市社区居民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为南京市社区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南京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对策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204(2008)01--0017-02

社区体育是体育社会化的产物,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21.83%);(3)健身操、舞(19.37%);(4)武术(占9.15%),其他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大多数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体格健美与(占13.03%)。问卷调查结果还反映,老年人喜欢一些简单、运动快乐幸福的生活。因此深入持久地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必将促进量小、有趣味性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青、中年人大都喜欢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些对抗性、趣味性、技术性相对较强的项目,如球类、各种操、舞等;儿童大都喜欢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项目,如球类、游泳等。

l研究对象与方法

总之,体育项目的选择正朝着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有氧锻1.1研究对象

炼的方式转移。

以南京市玄武区、白下区、江宁区等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寰2南京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项目的调查

(n-284)

时间是2006年8—10月。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4份(其中玄武区94份、白下区93份、江宁区97份),有效率为94.7%。1.2.2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ll.5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2.3南京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场所

理。

,一

从表3可以看出,社区居民经常活动的主要场所是:(1)住宅周围(占39.78%);(2)学校、街道路边(分别占17.95%和

2结果与分析

26.76%);(3)到收费体育场馆(占11.16%)。这说明居民体育活2.1

南京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的目的

动条件较差,社区体育设施不足等现象比较严重。其原因是小区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发

体育健身设施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新建小区和旧城改造体育健生了巨大变化,娱乐休闲、社会交往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身场地、项目和设施布局上的不合理。

组成部分,体育活动已从单纯的强身健体发展到集娱乐休闲、社表3南京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场所的调查(n=284)

会交往于一体的活动。

从表1可以看出,有36.62%的社区居民认为体育锻炼能够健身强体;有32.75%的社区居民认为体育锻炼是一种良好的休闲娱乐方式;有25.70%的社区居民认为体育健身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交往;有4.93%的社区居民认为通过体育锻炼能够达到减肥健美效果。

表1南京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目的统计

‘(1l=284)

健身强体

。社会交往

减肥健美

_●。%。。。。%。‘●…n

●-’%‘●_。n

_●2.4南京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情况

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与体育文化直接相联,无论体育消费文化中的体育时间及消费水平的增长还是体育经济消费的增长都娱乐休闲

-_%

会给城镇居民体育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从表4可以看出:南京Ill‘

市社区3项年体育消费水平分另JJ234.50元、41.39元和15.93元;年南京市社区居民10436.629332.757325.7014

均体育健身消费为291.82元。说明南京市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4.93

平高于全国平均消费水平,在中等城市中比较靠前,但与广州、

2.2南京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项目

深圳、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相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可能与几从表2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健身项目排序依次是:(1)散步所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关。

和跑步(占36.62%),该项目动作简单,不受场地及环境限制,可收稿日期:2007-08-04;修回Et期:2007.12-20

以随心所欲的活动,是男女老幼喜欢的项目;(2)球类(占

作者简介:倪铭(1966-)女,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17

万 

方数据

南京市社区居民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08年第1期

南京市社区居民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n=284)

总第145期

毛歪4南京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情况调查

理者在宣传、组织上需要进一步加强。

3.2加强社区体育辅导员上岗管理、奖励和社区体育经费的监督机制。建议高等体育院校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力度。

3.3科学规划住宅环境。多建简易、实用性强的体育锻炼场所

2.5南京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影响因素

从表5可以看到,没有时间、缺乏健身场地和健身技术指导是影响居民健身的主要因素。

和健身设施。在新建居民区应留有空地、草坪以利于市民健身活动。在拆低建高及新建楼房设计时,要考虑健身器材的安放,高

究其原因: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下班后很疲劳。节

假日又因缺乏固定和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和群体锻炼环境,形成小部分人练、部分人看、大部分人不看也不练的现象;另外,也与政府部门和社区有关机构对体育健身管理力量薄弱和体育健身辅导员数量和质量上的缺乏及奖励机制不合理等有直接关系。这对南京市社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很不利。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裹s南京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影响因素的调查

(n=284)

档住宅要考虑健身会所的合理设计。

3.4提高对公用体育场、高校、中小学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利用

率,以满足居民健身的需要。

3.5建立健全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体制和法规制度;积极倡导家庭体育,促进居民的体育消费,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l】李建图.中国社区体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规律【M】.北京:北京体育大

学出版社。2000:42-50

【21徐家杰,孙汉超.体育管理学【明.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3】王必琪.论社区公团的体育锻炼功能田.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

(4):455

【4】李相如。展更豪,等.我国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的现状与对策

研究[J1.体育科学,2001(1)

3结论与建议

3.1南京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普遍较强,但社区体育的管

(上接第11页)为继的。但是正是这种方法聚集了人气,吸引更多康均衡发展的经营环境。树立—个让客户和员工都认同的企业

品行,将会比短期的激进行为更有效地建立客户忠诚度,保持持续稳步的业绩增长,不断提高利润空间,使企业真正走上—个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之路。2.4.6规范管理和营销流程

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有国内特色的服务流程系统CRM。健身俱乐部的服务是典型的线性作业流程,过程中的工作项目,可经由专门化、例行化而加快绩效速率。线性作业过程最适合用于较标准化性质的服务业。健身会所的SCM是建立在一定技术平台上的会员关系管理体系,它包括服务流程系统和会员互动系统。整个流程的实施由各个独立的部门共同完成。目的是为了确保

的人来享受高档和真正意义上的健身服务。加快市场培育,把国

内健身市场这块蛋糕做大是国内所有健身俱乐部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本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2.4.3多方位、多视角的区域市场定位

健身业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行业,就近、便利是健身者选择俱乐部的关键要素。因此,项目分配原则、交通便利原则、目标市场原则是健身者选择俱乐部的三大原则。交通便利的繁华商业区中健身俱乐部较多,而社区性健身俱乐部则寥寥无几,从健身的就近、便利两个原则来看,国内健身行业新的增长点和发展空间应是社区型健身俱乐部,这既是国外的历史经验,又是国内健身行业规模扩张,实施连锁经营的未来空间。2.4.4主动性、整体性和多样性的促销手段

传统守株待兔式的促销方法显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不合时宜了,只有主动进攻,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上门服务,才能在更大范围内赢得更多的客户。同时,单一的人员直销方法已被立体的传媒轰炸所代替。广泛的公益性公关活动,良好健康的企业形象的塑造也是健身企业外围营销的必要手段。诚信公正的促销原则是国内健身行业的共同利益所在。采取与兄弟行业多种形式的捆绑式经营模式,给相互的客户以互惠和折扣。共同分享客户资源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手段。

2.4.5人性化的用人机制和以客户为核心的服务机制

对于“人”的因素的忽视是国内健身俱乐部普遍存在的问题,人是企业的主人和生命线。因此,应建立完善的顾客关系体系,树立客户满意度指标;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打造专业化、

会员得到舒适、专业、有效的服务。每一环节的工作人员都以顾

客的4C为工作宗旨:即顾客的需求、成本、方便、交流。在CRM系统内部还包括对会员的沟通、激励、组织,建立完整的会员档案,与会员共刨价值观,打造会所文化,不断培养会员的忠诚度等。

参考文献:

【l】菲利普 科特.勒(PhitipKoder),洪瑞云.市场营销管理【M1(亚洲版).

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7.。

【2】A.佩恩.服务营销【M1翻译版.郑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杜,1997.【3】唐宏贵.对武汉市体育消费水平的调查和研究叨.武汉体育学院学

报。199/.【4】李伟民.刘

77—81.

勇.体育营销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5】李蔚.cs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9—10.

职业化的员工队伍;树立良好的企业品行。营造一个令人身心健

18

嘲卢元镇。郭云鹏.体育产业的基本问题的研究【B体育学刊.2001

(|):41.

万方数据 

南京市社区居民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南京市社区居民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倪铭

南京工程学院体育部,江苏,南京,210013辽宁体育科技

LIAONING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30(1)0次

参考文献(4条)

1.李建图 中国社区体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规律 20002.徐家杰.孙汉超 体育管理学 1993

3.王必琪.吕晓昌.杨铁黎 论社区公园的体育锻炼功能[期刊论文]-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4)

4.李相如.展更豪.周林清.凌辉.钱雯.晓敏.高元义 我国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体育科学 2001(2)

相似文献(4条)

1.学位论文 孙建 新世纪南京市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探讨 2006

本文从南京城市化水平入手,分析南京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内、外部环境,探讨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的建构方向、基础与措施及内容,并根据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结构,得出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必须是非营利的社会组织和营利性体育俱乐部同时并存的多种形式共生的多元化状况。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不能仅靠政府来完成,更应该依靠市场和社会组织来分担。高质量的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不同人群对不同体育文化的需求,是人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 本研究所构想的南京市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可构架为市场体系和公共体系。公共体系是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公众休闲健身的公益性体系;市场体系是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可以用货币形式从市场购买休闲或健身服务。此外本文还以城市区级体育局为节点构建了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信息网络体系;并对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效果评价做了初步探讨,体育服务体系应从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服务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服务体系能否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充分论述了南京市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概括了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提出了南京市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思路、构建和完善南京市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要着重抓好“1234”,即:一个结合、两个层面、三个环节、四个重点。指出南京市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多元维度体现在两种主要的模式、三个不同的消费层次、三种不同的年龄层次和三种不同的服务方式,具有强化正确健身观念和意识功能的社区体育的多元化信息服务体系。

2.期刊论文 潘苑.金晓阳.蒋荣.薛雨平.PAN Yuan.JIN Xiao-yan.JIANG Rong.XUE Yu-ping 高校建立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研究(一)——南京市高校体育资源社会作用之研究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3)

在我国,高校拥有大量闲置的体育资源,就南京市高校体育设施在发展社区体育中的社会性、经济性、意识性三个社会作用方面分别做出了阐述.

3.期刊论文 史炳柱.Shi Bingzhu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以南京市建邺区为例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6)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的体育设施存在着种类少、规模小,配置不合理等主要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专项规划,提高新老小区的体育设施水平,促进社区的群众体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4.期刊论文 尹敏 对南京市居民晨练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6)

1前言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从晨练者的侧面,为探讨南京社区体育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

本文链接:/Periodical_lntykj200801008.aspx

下载时间:2010年1月13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d8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