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县城市总体规划

更新时间:2023-08-08 12:2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西吉安安福县总体规划

安福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规划依据、规划原则、规划期限 1 第三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 第四章 城镇体系规划 3

第五章 城市发展目标及规划策略 7 第六章 城市性质和规模 7 第七章 城市总体布局 7 第八章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9 第九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1

第十章 城市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13 第十一章 旧城改造规划 14 第十二章 城市市政设施规划 15 第十三章 城市防灾规划 16

第十四章 城市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第十五章 中心城区城郊统筹发展规划 第十六章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19 第十七章 城市远景发展规划 25 第十八章 城市“五线”控制规划 26 第十九章 城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 26 第二十章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 26 第二十一章 规划实施措施 27 第二十二章 附则 27

17 18

江西吉安安福县总体规划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安福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 安福县城市总体规划是安福县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文件,在规划区内所进行建设活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三条 本文本与国家、江西省及吉安市的其它相关法律、规章配套实施,共同对安福县的规划和建设进行管理和指导。

第四条 安福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凡因城市建设需要编制的各项专业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五条 本文本制定、修改的程序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县城总体规划与本条例一经批准,即行生效,修改需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条款执行。

第六条 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及现状基础资料汇编四部分,规划图纸与规划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章 规划依据、规划原则、规划期限

第七条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确定与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制定周期一致。 近 期:2006~2010年 远 期:2011~2020年 远 景:2021年以后 第八条 规划依据 1、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江西吉安安福县总体规划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标准强制性条文》 ⑸《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⑹《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⑻《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 ⑼《吉安市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 ⑽《吉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⑾《吉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⑿《安福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⒀《吉安市土地利用规划》 第九条 规划原则

1、规划从安福县在吉安市域、全省范围所处的实际地位出发,充分考虑到安福县城中心城区及城镇体系发展的可能性,合理确定城市的空间发展形态。

2、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合理确定安福县产业结构、规模结构、城镇布局,使城市建设做到可持续发展。

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为目标,满足市民出行、购物、娱乐、审美、交往等需求。

4、坚持现代化的原则,总体规划既有前瞻性,又有科学性,合理进行城市功能布局,配置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5、坚持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规划既要有预见性,又要充分考虑现状与近期发展需求,保证规划的可实施性。

第十条 规划重点 本次规划的重点有:

1、安福县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根据区域要求与安福实际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围绕研究城市的发展策略。

江西吉安安福县总体规划

2、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构筑未来安福中心城区发展的空间框架,如工业用地布局、城市中心的选择、山(北华山、蒙岗岭、黄牛岭)、水(泸水河)旅游开发的整合等。

3、安福城市发展规模研究。

4、城市道路系统结构。老城区交通压力较大,合理引导交通。

5、城市风貌研究。城市人文特色、自然特色、山系水系环境与城市格局的衔接。

第十一条 规划层次

本次规划分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城市规划区、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和城市建成区四个层次。

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包括安福县域行政管辖范围的全部,面积为2795.81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

将平都镇全部以及横龙镇、枫田镇部分行政区范围内的土地作为城市规划区控制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为133.5平方公里。

3、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

含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远景发展用地及城市相应的外围环境和景观控制范围。

规划控制范围:北至北华山、大光山煤矿一带,南至五里亭、黄牛岭,西江头村一线,东至安福工业园区及枫田镇区,西至横龙镇江布园村。规划用地为66.69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6.9平方公里,其余用地为北华山、黄牛岭、泸水河、城市发展备用地、耕地及村庄建设用地等。

4、城市建成区

按城市行政区内已连片开发进行城市建设,有关设施基本覆盖的区域和地区,即为“安福城区”。

第三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江西吉安安福县总体规划

第十二条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坚持“开放活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城建旺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加速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突出县城、洲湖、浒坑和严田等城镇的发展,带动全县城镇建设,加速城镇化进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壮大食品、建材、医药、林化、矿产等支柱产业;以现代农业为方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做活优质米、特色养殖、中药材和林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坚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繁荣经济的重要手段,全面实施以壮大教育、医疗卫生产业为主的科教兴县战略,以旅游商贸为主攻点,大力繁荣第三产业。

第十三条 战略目标 1、经济总量

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26.39亿元,预测2010年达到46亿元,年均递增12%,人均为11500元,年均递增11.8%;2020年争取达到120亿元,年均递增10%,人均为28600元,年均递增9.5%。

2、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降低一产比重,加快二产发展,提高三产质量,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三产比例为30.89:38.30:30.81,2010年调整为24.40:41.00:34.60,2020年调整为15:44:41,实现产业结构“二、三、一”转变。

第十四条 产业发展重点

1、第一产业朝高效、质优方向发展,发展现代农业。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

2、第二产业应充分挖掘自身产业优势,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产业集聚,调整优化结构,壮大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

江西吉安安福县总体规划

⑴ 集中力量发展园区工业。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振兴目标的重要平台,加大投入、扩充规模、培育特色、提高质量。

⑵ 发挥优势壮大支柱工业。充分发挥农产品、林产品和矿产品资源丰富的自身优势,着力培育食品、建材、医药、林化、矿产五大支柱工业体系。

⑶ 培育新兴产业。在壮大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速工业化进程。

3、第三产业按照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要求,以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和发展物流、文化教育等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加快繁荣第三产业。

第十五条 产业布局

安福县产业布局呈现“三片四轴”形态。

“三片”指东部经济区、西部经济区及南部经济区。

东部经济区:包括平都、横龙、枫田、寮塘、竹江、瓜畲、山庄、赤谷8个乡镇。规划以安福县城为该片区的中心,充分发挥交通区位和重点资源的复合优势,重点发展二、三产业,形成工业最为集中和第三产业最为发达的经济区。第二产业主要发展食品、建材、医药、林化、矿产等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物流、房地产、信息咨询等产业,形成安福县的核心发展区。

西部经济区:包括浒坑、严田、洋溪、钱山、章庄、泰山6个乡镇。规划以浒坑、严田为该片区的中心城镇,充分发挥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武功山、明月山丰富的旅游资源,重点发展小水电、钨矿开采和旅游业,使该片区成为最具吸引力的生态旅游热区。

南部经济区:包括洲湖、甘洛、洋门、金田、彭坊5个乡镇。规划以洲湖为该片区的中心城镇,发展特色农业,促进粉石英等经济价值较高的矿产资源开发,形成以农林畜牧产品为特色的经济区。

“四轴”指沿交通干线产业聚集形成的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态,指两条城镇经济发展主轴、一条城镇经济发展次轴和一条旅游经济发展轴。

吉莲公路经济发展主轴:连接枫田、横龙、严田、安福县城等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条件较好的几个乡镇,既有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又有相当的发展基础。沿

江西吉安安福县总体规划

此轴线大力发展城镇工业,强化轴线各镇的经济实力,为县域东西向经济的发展主轴线。

分文铁路(安分公路、安茅公路)经济发展主轴:沿线主要有赤谷、山庄、平都、寮塘、甘洛、洲湖、金田、洋门等乡镇,规划该沿线以县城为中心,依托丰富的农林和矿产资源,发展矿产开采、林业和特色农业,为县域南北向经济发展主轴线。

严宜公路经济发展次轴:沿严宜公路串接严田、泰山、浒坑、章庄等乡镇,依托丰富的矿产、林业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林钨旅游业,为县域西部南北向县域经济发展次轴线。

横龙—洋溪旅游公路经济发展轴:沿横龙—洋溪的旅游公路串接横龙、章庄、浒坑、泰山、钱山、洋溪等乡镇,规划充分依托丰富的武功山、明月山生态旅游资源,沿线各乡镇以旅游发展为主,并积极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县域西北部以旅游为主的经济发展轴。

第四章 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六条 人口及城市化水平预测

预测2010年全县总人口约40万人,2020年约42万人。

预测2010年安福县城镇人口将达到14.2—14.7万人,远期2020年城镇人口将达到21--22万人。

确定全县的城镇化水平2010年为35--37%,2020年为50--52%。 第十七条 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县域城镇体系的发展策略是:四元带动,轴线拓展,分区发展,整体推进,优先发展中心城镇和中心镇,以产业非农化带动城镇化,走集中型、内涵发展之路,在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镇化双向推动下,达到城乡融合和整体优化的目的。

“四元带动”指安福县城、洲湖镇、浒坑镇、严田镇四个县域中心城镇,县城城区人口规模达到小城市水平,成为全县域的经济中心,洲湖成为南部经济中心,浒坑成为西部经济中心,严田成为中部经济中心,更好地带动周边城镇的发展。

江西吉安安福县总体规划

“轴线拓展”指以交通走廊为轴线,通过中心城镇的发展,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轴线上流动,促进产业和人口向交通轴线集聚而形成新的增长极核,形成城镇发展轴线。城镇发展较快的轴线向纵深拓展,带动周边区域的共同发展。

“分区发展”指根据各个区域不同的发展条件,需根据客观规律,推动各级、各类城镇的发展和时空上的有序结合。

第十八条 发展方针

确定县域城镇的发展方针是:加快中心城区的发展,积极培育重点镇,大力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

第十九条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采用点轴和网络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战略,突出重点,串珠成轴,以轴促面,分片发展,形成中心突出、等级分明、分工有序的城镇体系网络。

规划安福县域城镇空间布局为:“一核系四轴,三心带三片”的布局形态。

“一核”指:即为县城平都镇,是全县经济发展的核心。

“四轴”指:吉莲公路城镇发展轴:沿线有竹江、枫田、平都、横龙、严田、洋溪等城镇,为全县最重要的城镇发展主轴;

分文铁路(安分公路、安茅公路)城镇发展轴:沿线有赤谷、山庄、平都、寮塘、甘洛、洲湖、金田、洋门等乡镇,为另一条城镇发展主轴。

严宜公路城镇发展次轴:沿线有严田、泰山、浒坑、章庄等城镇,为城镇发展副轴。

横洋旅游公路(横龙-洋溪)城镇发展轴:沿线有横龙、章庄、浒坑、泰山、钱山、洋溪等城镇,为旅游城镇发展轴。

“三心”:即洲湖、浒坑、严田三个节点城镇,为县域经济的三个次级增长节点。

“三片”指东部、西部、南部三个经济区。

各经济区城镇发展主要以点轴发展为主,其中东部经济区城镇发展轴线较完善,并向周边纵深发展,是县域内最重要的城镇发展区。

第二十条 城镇体系规模等级规划

江西吉安安福县总体规划

安福县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规划分为四级,即中心城镇(安福县城)、重点镇(洲湖、浒坑、严田3个)、一般建制镇(枫田、横龙等8个)和乡集镇(金田、彭坊等7个)四个层次。

第二十一条 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

规划合理确定各级城镇的人口规模,详见下表:

城镇规模规划一览表

注:规划远期将山庄、钱山、寮塘、赤谷、洋门、章庄提升为镇。乡集镇镇区人口不计入城镇人口。

第二十二条 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各城镇职能规划见下表。

县域城镇职能结构表

江西吉安安福县总体规划

第二十三条 基础设施规划 1、交通规划

规划以大广高速公路为依托,提高公路等级、完善网络布局为重点,提高县域主要对外通行能力和综合交通转运能力,有计划地改造县乡公路,建设安福县城城市环路,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分隔城市,解决对外交通和城市用地发展配合的问题,从而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一横三纵”的省道为主干的覆盖县域的辐射形公路交通网,带动交通干道沿线产业发展。

大广高速公路在县域东部穿越而过,与万洋公路设有一出入口,且邻近安福县城,将万洋公路(安福县工业园区——大广高速公路段)建成一级公路,成为安福县对外联系的主要干道。

规划全县境内省道均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县道达到三级公路标准,其他乡道达四级公路标准,乡镇实现村村通公路。

江西吉安安福县总体规划

按照国家、省铁路发展规划,分文铁路向南延伸与吉衡铁路相通。分文铁路恢复客运,安福火车站改造为三等客货站。

2、给水规划

建制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到100%。 3、排水规划

安福县城区排水体制由雨污合流逐步过渡到雨污分流,其余乡镇均采用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

县城要求建设污水处理厂,其它乡镇要建设简易的污水净化系统,进行简单处理,污水处理率达到75%。

4、电力规划

规划新建一处安福220kv变电站,保留大光山变、洲湖变、五里亭变110kv变电站,新建或升级城北、枫田、坳上、赤谷110KV变电站。

5、邮政电信广播电视规划

规划远期县城区固定电话普及率50部/百人,其它乡镇固定电话普及率分别为40部/百人,远期县城区移动电话普及率50部/百人,其它乡镇固定电话普及率分别为40部/百人,则规划远期全县电话容量为37万门。

建设高速信息网,形成覆盖全县的高速信息传输网,传播网的节点采用电缆和数字微波联通。

规划保留现有邮政局、支局(所),增添设施,提高服务功能,以加快邮件传递时间为主线,以增强自主运邮能力为重点,建设快速、高效邮运网。

有线电视规划完成模拟信号的广播、电视向数字化信号广播电视过渡,实现节目录制、编辑、播出和传输、接受的数字化,实现高清晰度的电视广播、立体声数字化广播。

6、防洪规划

规划泸水河城区段近期按30年一遇,其它地段按20年一遇标准设防。 7、环卫及殡葬设施规划

江西吉安安福县总体规划

规划垃圾填埋场位于平都镇与山庄乡交界的北华山麓的凹山塘处,规划占地面积约150亩。

规划殡仪馆和公墓区位于平都镇与寮塘乡处界处的十里村,规划占地面积约120亩。

第二十四条 县域旅游规划 1、规划目标

努力把安福建设成为集山地浏览观光、休闲度假、科考修学为一体,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吸引力强,效益良好的国家级旅游胜地。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文化,建成以武功山生态休闲旅游为龙头,以明月山生态观光旅游为精品,以洲湖古村文化旅游为补充的旅游产品体系,使安福县成为国家级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和区域性文化旅游胜地,使安福成为江西省旅游热区和旅游经济强县。

2、旅游区域布局

规划安福县旅游总体布局可分为:“一个中心,三个片区”,构造一个突出重点又顾及全县多层次的旅游发展格局。

一个中心:

安福县城,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接待主中心。 三个片区:

文庙文化休闲购物区:以东山文塔、文庙及洞渊阁等历史文化遗存为主要旅游体,主要以儒家历史文化观光、购物休闲为主题。

武功山生态休闲旅游区:主要以武功山自然生态与特色文化观光、度假、科考、生态旅游为主题。该片区以武功山为旅游接待中心。

古村落文化与田园生态观光区:以塘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为中心,依托古村落民居建筑及山水地理环境、田园生态风貌、绿色天然的土特农产品、扑拙纯厚的古风民俗人情为主要旅游体,以古村落文化观光和田园生态游尝为主题。

第二十五条 环境保护规划

江西吉安安福县总体规划

1、完善武功山生态保护区,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体系建设,保护动物、植物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2、按生态学建立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示范县。

3、重点建设江河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 4、建立生态林业体系、减少水土流失 5、创建花园城市、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第二十六条 土地资源利用规划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明确土地承包者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加强生态用地保护,禁止征用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草地、林地、湿地。建设项目确需占用耕地的,应严格依法报批和补偿,占用耕地实行“占一补一”的制度,确保恢复面积不少于占用面积。

第二十七条 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规划将安福县域空间分为禁止建设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现状已建区。

1、禁止建设区空间管制

包括地形坡度大于30%的地区、生态绿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交通运输通道控制带等。 空间管制措施主要有:

(1) 严格保障生态敏感区的空间地理界限不受侵占,与居民稠密区、重大基础设施之间应建立隔离防护带。

(2) 生态敏感区应实施天然林保护,从小流域治理入手,逐步控制和削减水土流失的范围和程度。

(3) 武功山生态区应以保护为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控制旅游、休闲、观光等设施的建设。

(4) 逐步引导武功山生态区内的经济活动。

江西吉安安福县总体规划

2、适宜建设区空间管制

全县形成以吉莲公路、安分公路、安茅公路、严宜公路为轴的三片城镇发展区,三个城镇发展片区基本上都是沿安福县对外交通联系的干道分布的,呈交通指向分布,为安福适宜建设的区域。

其管制策略主要有:

⑴ 积极引导工业在此集聚,培育资源加工型轻型工业,形成各自城镇的特色主导产业,适当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城镇功能。

⑵ 三个优先开发区呈轴线发展,其布局宜采用组团布局,成为城镇发展轴带。

⑶ 优先开发区应充分利用荒地、坡地、不占或少占用耕地,充分利用荒地、坡地,集中组团布局。

3、限制建设区空间管制

包括地形坡度大于15-30%的地区、城市发展备用地、一般农业用地、潜在灾害区、新农村建设区。

其管制策略主要有:

(1) 防止非农业建设用地在农田开敞空间的无序分布,保护已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

(2) 严格禁止在村镇规划区以外的地点兴建居民点,有规划、有步骤引导零星居民点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乡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

(3) 加强农业用地管理,确保土地利用功能以农业生产为主。 4、现状已建区空间管制

指已建设完成的区域,主要是改造建设。 第二十八条 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中部地区特色的集中型城镇化模式

安福需要走有中部地区特色的集中城镇化道路,县域相对集中发展。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工业和旅游服务业,向县城、

江西吉安安福县总体规划

重点镇及一般镇集中,以此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县城、重点镇和一般镇集聚,实现离土近乡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2、城镇化策略

适度扩张中心城区规模,优化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将城区分散的工业集中于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带动周边城镇如枫田、横龙等城镇发展,提高县城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投资环境。

发展重点镇,整合规模过小的小城镇或集镇,鼓励乡镇适当的撤并,缩减小城镇的数量,扩大小城镇规模,集中资源更好的服务农村人口。

3、农村现代化

结合中心村设置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重点配置医疗、文化、科技服务设施、体育、娱乐等设施,以满足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4、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进一步深化改革,消除体制上的障碍,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形成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第五章 城市发展目标及规划策略

第二十九条 城市发展目标

确定安福县城市发展总目标为:经济发达、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吉安市域工业、商贸、旅游发达的山水园林城市。

第三十条 规划策略

1、加快城市化步伐,扩大城市规模。加速中心城区的人口、产业集聚,积极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置业,扩大城市规模。

2、建设以一、二类工业为主体的工业新区。建筑大容量、集约化的产业空间,配套、完善直接服务于工业的产品市场、原材料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

3、拓展城市空间,构筑开放、大容量、有弹性的城市框架。

江西吉安安福县总体规划

4、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合理调整和优化用地结构。 5、保护、塑造城市生态环境,突出面山临水的城市景观特色。

第六章 城市性质和规模

第三十一条 城市性质

安福县城的城市性质为:安福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工矿、商贸、旅游为主导的山水园林城市。

第三十二条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确定2010年安福县城常住人口为10.5-11.0万人左右,2020年为16.0-17.0万人左右。

第三十三条 城市用地规模预测

确定安福县中心城区近、远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1054.52公顷、1694.22公顷。

第七章 城市总体布局

第三十四条 四区划定

通过对安福县中心城区建设拟用地范围的综合用地分析,相应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四类用地条件。

1、禁建区

禁止建设区包括坡度>40°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自然和人文保护区的核心区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

禁止建设区原则上禁止除绿化建设以外的任何建设活动,不同区域应相应严格遵守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2、限建区

江西吉安安福县总体规划

限制建设区包括坡度为15°—40°的地区,一般农田用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的控制区,重要生态廊道区以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中划定的灾害较易发区等。

限制建设区内对各类开发建设活动进行严格限制,不宜安排城镇开发建设项目,确有必要开发建设的项目应符合城镇建设整体和全局发展的要求,并应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适度进行开发建设。

3、适建区

适宜建设区为经过综合用地条件评定的适宜城市建设的区域,主要包括城镇建设区及独立工矿用地等区域。

适宜建设区作为城市建设优先发展的地区,必须严格控制用地规模,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和开发强度。

4、已建区

已建区为现状城市规划范围内的已开发建设用地。

已建区作为城市建设已建设的地区,必须严格控制用地规模,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地进行城市旧城改造。

第三十五条 城市发展策略

安福县城城市发展策略提出为:“东推西控南改北拓,双向推动和谐发展”。 “东推”是指在现状城区的基础上向东推进,加速城市向东部推进的步伐,加速向西与安福工业园区的对接。

“西控”是指城市发展逐步控制向西部发展。

“南改”是指在现状提升老城活力,使城南区中心地位得以强化。 “北拓”是指城市跨河向北部拓展建设,并加速跨河向东推进,与东部工业园区的连接,拓展了城市建设的发展空间,推动了城市新区的建设。 “双向推动和谐发展”是指安福县城加速向东部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安福工业园区逐渐向西推进,双向推动,使城市逐步成为一个整体,和谐发展。

江西吉安安福县总体规划

第三十六条 城市布局结构

规划未来安福县城的城市形态结构为“一河两岸、一城三区”的山水城市形态。各组团之间以城市主干路相连,形成双心一园的城市空间格局。

“一河两岸”是指城市被泸水河一分为二,形成一河两岸相对均衡发展的结构形态。

“一城三区”是指中心城区分为三大功能区,即城南区、城北区、城东工业区。

发展轴:主要有泸水河大道、武功山大道、蒙岗岭大道、公园路、宝成路、站前大道、城东路等。

第三十七条 用地功能分区

城南区:将城南区老城区内工业企业搬迁至城东工业区,使城南区形成集商贸、办公、居住、生产、科教、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区。

城北区:建设新的行政中心,设置行政、商贸、居住、绿化等用地,形成城市的综合新区。

城东工业区:主要建设工业、仓储用地,为城市主要的工业用地,为工业园区。

第三十八条 建设时序

安福县城各个组团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建设时序:首先侧重建设城北区及城东工业区,加速城市向外扩张,再逐步拓展完善城南区,使城市建设有条不紊。

第三十九条 中心城区用地增长边界

城南区:东至江南村及铁路货场,南至五里亭,西至安福三中,北至泸水河,用地约8.0km2,居住人口为11.5万人。

城北区:东至平都镇长塘村、黄土岭上村、大光山煤矿一带,南至泸水河,西至水泥厂,北至北华山,用地约4.9km2,居住人口为5.5万人。

城东工业园区:东至小陂岭,南至泸水河大道,西邻泰昌水泥厂,北至排岭下村一带,用地约4.0km2。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

江西吉安安福县总体规划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备注:1、2005年末现状常住人口7.97万人; 2、2020年规划常住人口17.0万人; 3、生态绿地未计用地平衡。

第八章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r0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