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基础公式汇总、会计实务分录汇总

更新时间:2023-07-25 08:1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很多公式供你选择

会计基础公式汇总、会计实务分录汇总

会计方程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账户余额平衡公式

资产、费用账户期末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期初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增加数-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减少数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的本期增加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本期减少数

借贷记账法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增减记账法的平衡关系

1、差额平衡法

资金占用类科目增方余额-资金占用类科目减方金额=资金来源类科目增方金额-资金来源类科目减方金额

2、余额平衡法

资金占用类各科目期末余额之和=资金来源类各科目期末余额之和

资金收付记账法的平衡关系

资金来源总额-资金运用总额=资金结存总额

1、发生额差额平衡

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科目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科目付方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科目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科目付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平衡

资金来源类科目收方余额-资金运用类科目付方余额=资金结存类科目收方余额

复式反收付记账法平衡关系

1、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

或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

2、所有账户收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付方余额合计

企业未达账项的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

2、单方余额调节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

很多公式供你选择

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

或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3、差额调节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

库存现金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前一个月的平均每天支付数额×限定天数

赊销净额百分比法

坏账损失估计数额=当期实际赊销净额×估计坏账百分比

估计坏账的百分比=(估计坏账-估计坏账收回)/估计赊销净额

应帐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坏账损失估计数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估计坏账百分比

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调整的数额=(坏账准备账户期初余额+坏账准备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坏账准备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期末估计的坏账损失数额

应收票据贴现净额

应收票据贴现净额=应收票据到期价值-贴现息

应收票据到期价值=面值(不带息票)=面值+利息(带息票据)

贴现息=票据到期价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存货计价方法

1、先进先出法

2、后进先出法

3、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

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当前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发货前库存存货总成本-发出存货的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总成本+本次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次收入存货数量)

发出存货的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当前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存货成本差异

很多公式供你选择

1、存货成本差异额=存货的实际成本-存货的计划成本

2、存货的成本差异率=(期初存货的成本差异额+本期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额)/(期初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100%

3、发出存货分摊的成本差异额=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存货的成本差异率

4、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发出存货分摊的成本差异额

间接费用的分配

1、按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配间接费用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该种产品的定额耗用量×分配率

各产品的定额耗用量=各种产品的单位耗用定额×该产品的实际产量

分配率=应分配的费用/全部产品的定额耗用量

2、按实际耗用的工时分配间接费用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该种产品的生产工时数×分配率

分配率=间接工资总额/全部产品生产工时总数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

1、直接分配法

各受益部门(产品)应分配的费用=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该部门(产品)的受益数量

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辅助生产费用总额/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2、一次交互分配法

材料费用分配

1、重量(体积、产量)比例分配法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重量(产量或体积)×分配率

分配率=应分配的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加工重量(产量或体积)

2、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单价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某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3、标准产量比例分配法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的标准产量×标准产品的单位材料费用

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某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系数)

标准产品的单位材料费用=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

外购动力费用分配

1、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

某产品动力用电费用=该产品生产工时×电力费用分配率

电力费用分配率=车间动力用电费用总额/该车间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

2、机器工作小时比例法

很多公式供你选择

某产品动力用电费用=该产品机器工时×电力费用分配率

电力费用分配率=车间动力用电费用总额/该车间各种产品机器工时之和

制造费用分配

1、生产工时比例法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时总数

2、机器工时比例法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机器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机器工时总数

3、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人工资总数

4、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比例法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总额

5、直接费用比例法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的直接费用数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直接费用总额

6、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计划分配率

计划分配率=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额/年度预计产量的定额标准

7、累计分配法

已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已完工该种产品全部分配标准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期初费用结存数+本期费用发生数)/(期初未完工产品累计分配标准数+本期发生的分配标准数)

在产品成本

1、约当产量法

期末在产品成本=单位成本×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总成本=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数量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成本)/(产成品数量+在产品约当产量)3、定额耗用量比例法

期末在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定额耗用量×分配率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定额耗用量×分配率

完工产品定额耗用量=完工产品数量×完工产品的单位定额耗费

期末在产品定额耗用量=在产品数量×在产品的单位定额耗费

很多公式供你选择

分配率=(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成本)/(完工产品定额耗用量+期末在产品定额耗用量)

成本还原

某成本项目还原数=上一步骤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的某成本项目数额×成本还原率

成本还原率=本月产成品耗用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合计/上一步骤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

成本标准

成本标准=用量标准+价格标准

直接材料成本标准=单位产品用量标准×直接材料价格标准

直接工资成本标准=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小时工资分配率标准

制造费用成本标准=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

成本差异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成本标准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实际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

2、直接工资成本差异

直接工资成本差异=直接工资实际成本-直接工资标准成本

=工资率差异+效率差异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3、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发生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可控差异+能量差异

可控差异=实际发生制造费用-标准工时弹性预算

能量差异=标准工时弹性预算-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

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很多公式供你选择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返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2、商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汇总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国家补贴收入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及附加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率)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率=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分析

1、产品产量变动的影响

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降低率-计划降低额

2、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成本降低率

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成本降低率3、单位产品成本变动的影响

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材料成本分析

很多公式供你选择

1、材料消耗量的变动,也就是实际消耗量与计划消耗量之间的差异,其计算公式为:

消耗量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实际消耗量-计划消耗量)×计划单价]

2、材料单价的变动,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实际消耗量×(实际单价-计划单价)]

制造费用分析

生产工时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实际工时-计划工时)×计划小时费用分配率

费用分配率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实际小时×(实际小时费用分配率-计划小时费用分配率)

技术经济指标对产品成本影响分析

1、材料利用率对成本的影响

材料利用率变动对单位产品材料成本降低率影响=1-(计划材料利用率/实际材料利用率)

材料利用率变动对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率影响=[1-(计划材料利用率/实际材料利用率)]×计划材料成本占单位产品成本的比重

2、劳动生产率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劳动生产率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1-(1+小时平均工资年增长率)/(1+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计划工资成本在单位产品成本中的比重

小时平均工资率增长率=(实际小时工资率/计划小时平均工资率)-1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计划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实际单位产品工时消耗)-1

3、产品质量变动对成本的影响

合格品率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实际合格品率-计划合格品率)/实际合格品率

4、产量变动对成本的影响

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1-1/(1+产量增长率)]×固定成本占计划单位成本的比重

营运资本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有价证券+存货+其他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税金+短期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

速动比率=(现金+应收账款+短期应收票据+短期投资)/流动负债

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余额+期末存货余额)/2

负债比率

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很多公式供你选择

负债对股东权益的比率

负债对股东权益的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

股东权益比率

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额/企业资产总额

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资产平均总额

营业净利=销货毛利+利息收入-销货费用-管理费用

1.现金清查

a.现金短缺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库存现金

借:其他应收款-XX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无法查明原因借:管理费用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b.现金溢余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其他应付款

无法查明原因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营业外收入

2.交易性金融资产

a.取得时: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其它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b持有时――现金股利和利息

(1) 收到买价中包含的股利和利息

借:银行存款(其它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2)持有期间享有的股利和利息

借: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很多公式供你选择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c期末计量 (1)公允价值>帐面余额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允价值<帐面余额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d处置投资收益=出售的公允价值-初始入帐金额

(1)按售价与帐面余额之差确认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2)按初始成本与帐面余额之差确认投资收益、损失

借:(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借)投资收益

3.应收票据

a取得借:应收票据(面值)

贷:主营业务收入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b到期收回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

c到期未收回借:应收帐款

贷:应收票据

d未到期背书转让借:原材料、材料采购、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收票据

如有差额“借”或“贷”银行存款

4 应收帐款

a赊销借:应收帐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b代垫运费借:应收帐款

贷:银行存款

c收回货款借:银行存款

很多公式供你选择

贷:应收帐款

发生现金折扣时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应收帐款

d 改用商业汇票结算

借:应收票据

贷:应收帐款

5.预付帐款

a付款借:预付帐款

贷:银行存款

b给货借: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帐款

c 预付 <货款借:预付帐款预付>货款

借:银行存款

贷:银行存款贷:预付帐款

6.坏帐准备

当期应计提的坏帐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 - “坏帐准备”科的应提坏帐准备金额或+ 贷方(或借方)余额,结果为正数-补提(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帐准备),负数-冲销(借记坏帐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

a计提坏帐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帐准备

贷:坏帐准备

冲减多计提坏帐准备借:坏帐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帐准备

b应收款项作坏帐转销发生坏帐

借:坏帐准备

贷:应收帐款

c已确认的坏帐又收回

借:应收帐款

贷:坏帐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帐款

已经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也可以直接按照实际收回金额

借:银行存款

贷:坏帐准备

很多公式供你选择

7.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a 个别计价法;

b 先进先出法;c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单价=实际成本÷存货数量

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发出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d移动平均法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8.原材料

实际成本法 (科目:原材料在途物资)

a款货两清借:原材料 b款到货未到借:在途物资

贷:银行存款等贷:银行存款

货到验收入库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c发出原材料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

计划成本法科目: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

a 采购按实际成本付款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b 验收入库按计划成本入借:原材料(计划)

贷:材料采购

c 期末结转超支借: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采购贷:材料成本差异

d 发出材料(计划成本)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

e 成本差异率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材料成本差异+本期购入材料成本差异额 100%

期初材料计划成本+本期购入材料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制造费用

很多公式供你选择

9 .包装物

生产领用借:生产成本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按其差额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

随同商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借:销售费用(实际成本)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按按其差额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

随同商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1.出售单独计价包装物借:银行存款

贷:其它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结转所售单独计价包装物的成本

借:其它业务成本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材料成本差异

10.低值易耗品五五摊销法

领用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

领用时摊销其价值的一半借:制造费用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报废时摊销其价值的一半借:制造费用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同时: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11.委托加工物资发出材料

借:委托加工物资(实际)

贷:原材料(计划)

或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借方节约贷方超支

支付加工费运费借:委托加工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验收入库借:原材料(计划)/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

贷:委托加工物资(实际)

或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

12库存商品生产型企业完工入库

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

销售借:主营业务收入贷:库存商品

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

很多公式供你选择

毛利率法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净额×毛利率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售价金额法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即进价)

进价率=进价本期销售商品实际成本(进价)=进价(期初+本期购入) ×本期售出

售价售价(期初+本期购入生产) 商品的售价

13存货清查

盘盈

批准前

借:原材料(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管理费用

盘亏

批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贷:原材料

批准后

借:原材料(残料入库)

其他应收款(保险或过失人赔偿)

管理费用(一般经营损失)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附注非常损失材料要负担增值税

借: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4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取得借:长期股权投资贷:银行存款

如果实际支付价款中含有已宣告但未派发的现金股利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股利

很多公式供你选择

贷:银行存款

宣告现金股利

投资前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后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

权益法取得初始成本入帐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贷:银行存款初始成本<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贷:银行存款

营业外收入

实现净利润或发生净损失时

实现净利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

宣告现金股利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发生亏损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所有者权益变动增加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减少反之

15固定资产取得外购

1 不需安装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

2 需安装购入时借:在建工程贷:银行存款

支付安装费借:在建工程贷:银行存款

可使用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

建造 1 自营工程购入工程物资借:工程物资贷:银行存款

领用借:在建工程贷:工程物资

使用借:在建工程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

如工程领生产用的材料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支付其他费用借:在建工程贷:银存/应付职工薪酬

可使用时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

16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年限平均法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 X100%

预计使用受命(年)

月折旧率= 年折旧率

2)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X(1-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X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很多公式供你选择

3)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 2 X100%

预计使用受命(年)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

月折旧率=每月月初固定资产帐面净值X月折旧率

最后两年固定资产帐面净值-预计净残值

4)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限 X100%

预计使用受命的年数总和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

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X月折旧率

17固定资产折旧

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贷:累计折旧

18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清理

帐面价值转入清理取得出售收入等

支付清理费

交纳相关税费

净收益转让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或净损失转让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19固定资产盘盈

1.盘盈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确定应交所得税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结转留存收益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固定资产盘亏

1.盘亏固定资产借:待处理财产损益贷: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2.报经批准转销借: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1无形资产取得银行存款

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管理费用

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无形资产

22无形资产摊消

借: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 贷:累计摊销

23无形资产处置

借:银行存款贷:无形资产差额计入

累计摊销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营业外收入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或营业外支出

24短期借款取得

很多公式供你选择

借:银行存款贷:短期借款

计息借:财务费用贷:应付利息

偿还借:短期借款贷:银行存款

25预收帐款

收帐借:银行存款贷:预收帐款

发货借:预收帐款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6应付职工薪酬

a 确认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利润分配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非货币性福利

(自产产品-公允价值房屋-折旧租赁-租金)

b 发放工资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其他应收款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支付福利费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贷:库存现金等

支付社会保险费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贷:银行存款等

发放非货币性福利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贷:主营业务收入(市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价) 贷:库存商品

27一般纳税企业

销项税额正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借:应收帐款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视同销售行为借:在建工程/长期股权投资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转出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在建工程/应付职工薪酬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交纳增值税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销项

已交税金进项转出

未抵扣进项或多交应交未交

28应交消费税销售应税消费品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自产自用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营业外支出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自产产品用于对外投资分配给职工等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借:委托加工物资/生产成本等

很多公式供你选择

贷:应付帐款/银行存款等

收回后用于继续生产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贷:应付帐款/银行存款等

金银首饰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29应交营业税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出售不动产借:固定资产清理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实际交纳借在: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贷:银行存款

30应交资源税

对外销售应税产品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

自产自用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

31城市建设维护税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建设维护税实际上交借:应交税费-应交城市建设维护税贷:银行存款

32教育费附加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贷: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33土地增值税

企业转让土地借:固定资产清理贷: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无形资产借:银行存款贷:应交税费-应交土地增值税

同时冲销土地使用权的帐面价值贷:无形资产

按其差额借:营业外支出或贷:营业外收入

34应交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矿产资源补偿费

借:管理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房产税

35应交个人所得税

借:应付职工薪酬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36应付利息确定时

借:财务费用贷:应付利息支付时借:应付利息贷:银行存款

37应付股利确定时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贷:应付股利

支付时借:应付股利贷:银行存款

38其他应付款发生时

借:管理费用贷:其他应付款

支付时:借:其他应付款贷:银行存款

39长期借款取得

借:银行存款贷:长期借款-本金差额借或贷长期借款-利息调整

利息属于筹建期间计入管理费用

很多公式供你选择

属于生产经营期间计入财务费用

长期借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其尚未达到可使用状态前计入在建工程成本

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计入财务费用

归还借款支付债劵本息

借:应付债劵-面值/应付债劵-应计利息/应付利息贷:银行存款

如有应该付的利息借:应付利息贷:银行存款

40应付债劵

取得借:银行存款贷:应付债劵-面值差额借或贷应付债劵-利息调整

利息按面值发行借: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

贷:应付债劵 -应付利息

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劵按其票面利率计算确定应付未付利息计入应付利息一次还本的债劵按其票面利率计算确定应付未付利息计入应付债劵-应计利息

还本付息借:应付债劵-面值 /应付债劵-应计利息/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41实收资本接受现金投资

借:银行存款贷:实收资本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借:银行存款(股数X价格) 贷:股本 (股数X面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在按面值发行股票时手续费佣金等发现费用应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非现金投资借:固定资产贷:实收资本

借:原材料贷:实收资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借:无形资产-非专利技术贷:实收资本

-土地使用权

42实收资本增加变动

追加投资借: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实收资本(股本)

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借: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股本)

43实收资本减少变动回购

借:库存股(股数X价格) 贷:银行存款

注销借:股本(股数X面值) 贷:库存股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很多公式供你选择

未分配利润

当冲减的资本公积大于公司现有的资本公积应冲减盈余公积

回购借:库存股贷:银行存款

注销借:股本贷:库存股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44资本溢价

借:银行存款贷: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45股本溢价

借:银行存款(股数X价格) 贷:股本(股数X面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发行费用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贷:银行存款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46利润分配

可供分配的利润=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年初未弥补亏损)+其他转入结转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应付现金股利

贷:盈余公积

应付股利

同时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应付现金股利

利润分配如借方余额表示累计未弥补的亏损数,贷方余额表示累计未分配的利润数对于未弥补亏损用以后年度实现的税前利润进行弥补,但弥补期不得超过5年,也可以用盈余公积补亏

47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提取盈余公积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补亏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借:盈余公积贷:股本

盈余公积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1)宣告分派股利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盈余公积

贷:应付股利

很多公式供你选择

(2)支付股利借:应付股利贷:银行存款

50一般销售业务

1)确认借:应收帐款/银存/应收票据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结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银行存款

51已经发出但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商品

1)发出借:发出商品贷:库存商品

2)纳税义务借:应收帐款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确认收入借:应收帐款贷:主营业务收入

4)结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发出商品

52现金折扣

1)赊销借:应收帐款(总价)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 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

3)收入货款借:银行存款贷:应收帐款

财务费用

53销售折让 (已经确认销售收入)

1)销售实现时借:应收帐款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

2)发生销售折让借:主营业务收入(折让金额) 贷:应收帐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实际收到款项借:银行存款贷:应收帐款

54销售退回

A没有确认收入的 1)发出商品借:发出商品贷:库存商品

2)退回借:库存商品贷:发出商品

B已经确认收入的 1)冲减收入借:主营业务收入贷:应收帐款等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冲减成本借:库存商品贷:主营业务成本

55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

1)预收货款借:银行存款贷:预收帐款

2)发出商品借:预收帐款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

56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

委托方 1)发出代销商品借:委托代销商品贷:库存商品

很多公式供你选择

2)确认收入借:应收帐款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委托代销商品

4)手续费借:销售费用贷:应收帐款

5)结算货物借:银行存款贷:应收帐款

受托方

1)收到商品借:委托代销商品贷:贷销商品款

2)对外销售借:银行存款贷:委托代销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收到增值税专用*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帐款

4)支付货款计算代销手续费借:代销商品款贷:银行存款

应付帐款(税款) 其他业务收入(手续费收入)

57销售材料等存货

1)取得原材料销售收入借:银行存款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结转已销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借:其他业务成本贷:原材料

58劳务完成

当年完成

1)完成借:应收帐款/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贷:银行存款等

2)发生有关支出借:劳务成本贷:银行存款

3)确认收入结转劳务总成本借:应收帐款/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劳务成本

59 当年不能完工(能可靠估计)

完工百分比法本期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X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

本期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X完工进度-以前期间确认的费用

1)发生成本借:劳务成本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2)预收款项借:银行存款贷:预收帐款

3)劳务收入结转劳务成本借:预收帐款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劳务成本

60当年不能完工(不能可靠估计)

部分或者全部能够补偿的按已收的金额确认收入,并结转劳务成本。不能补偿的不能确认收入

61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

1)一次支付,没有后续服务借:银行存款贷:其他业务收入

2)提供后续服务确认使用费收入借:应收帐款/银行存款贷:其他业务收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zq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