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学案

更新时间:2023-07-23 18:0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年级:八年级 科目:历史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陈海宽 时间:2011-10-12 审核: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记住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简洁地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

2.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它们的特色和意义

【自主学习】逐目阅读本课内容,自主完成下列知识梳理(A、B、C三组同学独立完成)

【共同探究】(A、B、C组同学合作完成,)

1、1905年,中国废除了沿用千余年的科举考试制。这在当时的读书人中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许多人拍手称快,但也有人痛苦懊恼。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废除科举制度?

2、结合清末新学堂(中等教育)的课程设置,谈谈自己对新学堂的看法。

【归纳整理】(列举本节课的“第一”或“之最” A、B、C三组同学完成)

【拓展练习】

1.中国近代史的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创办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 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C.科举考试遭到列强强烈反对 D.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考试费用

3. 1902年的某一天,京师大学堂的日本老师在生物课上解剖了一只羊。慈禧太后听说后大为震怒,管学大臣张百熙急忙入宫叩头请求处分。这则史实反映了( )

①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入侵 ②慈禧太后的愚昧无知

③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教育改革艰难 ④近代科学进入了新式学校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高三学生徐蓝立志报考与下图有着历史渊源的中国名校。她要报考的名牌大学

的前身是 ( )

A.福州船政学堂 B.长沙时务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两湖书院

5.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大众传媒的

的先驱——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是

A.《海国图志》 B.《新青年》 C.《申报》 D.《人民日报》

6.近代课本和字典等工具书大多由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出版,这个出版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 B.岳麓书社 C.三联书社 D.中华书局

7.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书籍有 ( )

①新式教科书 ②工具书 ③流行小说 ④翻译介绍西方学术著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此事乃吾国数千年电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这里所说的重大事件是指 ( )

A.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B.新文化运动 C.废除科举制度 D.开办洋务运动

9.科举制从创立到废除,一共存在了多少年( )

A.1 000多年 B.800多年 C.1 300多年 D.1 800多年

10.晚清下列教育改革措施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是 ( )

A.设立京师大学堂 B.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C.建立各级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D.废止科举考试

11.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与功名。

——王宪明 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材料三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电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请回答:(不得全文照抄材料)

(1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3)阅读材料三,简要分析科举制度的废除的进步意义。

【课后反思】

我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没理解?请A、B、C三组同学对照学案自我检查!C组同学加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2s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