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美术育史文档

更新时间:2023-12-01 11: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概述

1.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

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2. 西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还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3.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备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学校体制。

4. 宋代:学校制度更为完备,在中央有太学、国子学等,宋代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书院注重依照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在学习方法上也鼓励讨论、辩难和让学生自讲心得,风气比较活跃。

5. 明朝:强化了前代的科举制度。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实行八股取士,这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明代中期以来,书院比较兴盛,明朝后期东林书院以其评识朝政的活动而著名。

6. 清朝:前期的科举和学校,基本承袭明代的制度,在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

二、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几点认识

1. 孔子的“私学”,使“学在官府”发展到私人讲学,反映了奴隶制教育制度的崩溃以及新萌芽教育制度的发展。

2. 从汉武帝到隋唐、宋元、明清,中央到地方的官办教育体系经历了建立、完善、衰败的发展过程。汉武帝儒学教育加强了中央集权,隋唐教育和科举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明清教育则具有强烈的君主专制色彩。

3. 封建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教育的发展,知识的传播必然为科技进步创造条件。但在中国封建社会,由于中国封建教育是以培养封建官吏,适应封建统治需要为目的的,“学而优则仕”,所以事实上对科技的进步作用,是极为有限的,甚至到了封建社会晚期,教育与学风对科技进步起了反作用。但封建社会繁荣时期至宋元专业教育的贡献是较突出的,则应予以肯定。1简述明清之际西方美术传入对中国美术教育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西洋的绘画,雕塑,建筑等美术逐渐渗透和影响中国视觉方式引发了以西洋画为参照的中西比较批评,开拓了中国人美术评鉴的

视野。艺术观念的任何细微变化都或反映到教学的思想和方法上,传来的透视学、光学、色彩学、具备了近代性质的因素。虽然谈不上自由发展,但是还是促进了中国美术教育的近代化。 2简述国人对西方美术最初的反映

答:对待西洋美术,不但普通的百姓,而且许多学者也都表现出积极的反映。如明末姜绍在《无声史诗》中称其“如明镜涵影。。。中国画工无由措手”。。。不过也有持批评态度者,那是站在文人画立场上提出的,例如清初吴历所著《墨井画跋》指出“我之画不取形似。。彼全以阴阳向背”即款识我之题上彼只识下。 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认为西化“笔墨全无,虽工亦匠’. 3试述我国20世纪初期美术教育的基本模式。

答:20世纪初我国美术教育的基本模式是套用日本模式的学堂制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堂开设图画、音乐、手工,侧重学生动手能力、实干才能和审美意识的培养。1902年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开始美术课,使美术教育有过去的师徒制转为近代学校制教学。西画沿袭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框架。 4简述我国20世纪初期美术教育的师资构成。

答:国画教师由传统国画知名画家充当还有国内毕业的学生,西画基本上由外国人担任,多为日本人:此外还有欧洲的艺术家和本土学会西画的画家,以及归国回来懂得西画的留学生。

5概述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教学方法。 答:办学宗旨:1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含2在残酷无情,干燥枯寂的社会里担负宣传艺术的责任,推动中华艺术的复兴3我们没有什么学问,我们却有自信研究和宣传的诚心

教学方法;早期在摸索中,仍偏重实技,对学理并无讲述。沿袭临摹范画入手和画布景,但不久开始采用石膏模型,注重静物写生和户外写生。“写生“逐渐成为实施正规的西洋画教学的新概念。除了聘请名师之外还请著名学者演讲提高办学的人文性。

6试述早期各种私立美术专门学校的出现对现代中国美术教育的建设性影响。 答:1给中国美术教育带来新的机运、生气,而且大大加速发展了西洋美术专门学校的主要课程。2改变了早期单纯仿袭日本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把对自然的写生放到教学的重要位子,形成西洋画、中国画、雕塑、工艺图案、艺术教育等并驾齐驱的教学格局。3使混沌的中国美术教育走向有序化,让艺术与自然和社会建立了较明确的关系,并赋予中国美术教育以高尚的内容和远大的目标。

7概述北京国立艺专和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办学特色。

答:北京国立艺专;图案和绘画平行发展,以书法专科助中国图画之发展,以雕刻课助西洋图画之发展。本科设中国画、西洋画、图案三系。

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聘请从法国归来的徐悲鸿人任教授实施以写实改良中国画的主张

8介绍杭州国立艺术院的办学思路、教学设置和教学方法。

答:办学思路:团结全国的艺术家,一方面从事美育的理论宣传和艺术创作,一方面培养众多的年轻艺术人才,把全国的艺术运动开展下去。以培养艺术专门人才,倡导艺术运动促进社会美育为宗旨。

教学设置:预科2年、本科3年、设国画、西画、雕塑、图案四系以及预科和研究部,涵盖了国画、西画、雕塑、图案、及美术史论等专业。

教学方法:制定的《艺术教育大纲》强调了“素描即是造型艺术的基本“注重中西艺术的交融,重视理论和文化的学习。 9试介绍中国画学研究会的教学体系。

答:实施评议---研究员制度,择优升级制度和考核制度,以及兼容师徒制度与师生制的教学方式、“精研古法”的教学内容、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方法。评议和研究员即是会员的级别之分,也是明确的师徒关系。研究员成绩合格后可被聘为助教,有成就的可升为评议。

10叙述鲁迅主持内山嘉吉主讲的木刻讲习会的情况。

答:应鲁迅之邀,内山嘉吉答应在上海开办木刻讲习会。这是中国第一个现代木刻技法培训班。历时6天,学员共13人。讲习会讲授了木刻的各种技法,从起稿、用刀、刻法、拓印、套版等基本知识开始。课外观摩鲁迅带来的外国版画作品。鲁迅以丰富的的中外美术史知识,讲述了古代的方法和现代的方法,引导学员一一欣赏。

11试述抗战时期国统区美术教育的变迁。

答:在民族危亡的关头,美术教育的观念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美术教育必然转而将救亡作为主要目标。战时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的天平渐渐趋向写实主义一边,舆论倾向与写实的、普及的、关注现实的美术。 12试述抗战时期解放区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

答:沿着艺术为人名大众的道路前进,批判的吸收中外文艺遗产,为抗日战争服务。提出以鲁迅为榜样、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给党的文艺工作确立了基本方针,也为革命的美术教育指明了方向。

13简述新中国成立之初美术教育体制的构建和党对美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答:华大文艺学院与北平艺专合并最后更名为国立美术学员,杭州国立艺专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由华东文化部领导。1949年鲁迅文学院移到沈阳并恢复原先建制定名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直属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和东北人民行政委员会文化部领导。此外其他美术专业的校系,在接管中也安新的体制重新组合建立。毛泽东在《亲年运动的方向》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者的指导思想,因此新中国的文艺必然带有更强烈的服

务功能和政治色彩。1949年郭沫若为国立美院的题词代表了党和政府对美术学校的期望“牢牢站在为人名服务的立场,改变美的观念,美的步骤,以建立新名族新形式的美术,新民主主义的学风,万万不可拘泥与美院的美名,而走脱离人名的偏向。

14试述新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教育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答:在建国初期,美术教育领域中特别有影响的人物是前北平艺专校长徐悲鸿。。徐悲鸿一贯提倡写实主义美术,强调“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北平解放后,宣布仍由徐悲鸿负责。

抗战时期气艺术主张与共产党的观点相通,因此他的美术教育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其逝世后其业绩得到了肯定。他的弟子决心使之发扬光大。1955年7月文化部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全国素描教学座谈会:推广契斯恰阔夫素描教学体系,1956年7月又召开全国油画教学会议,讨论了民族风格问题和修订油画教学计划问题。1960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和版画系实行画室制。这一切都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5徐悲鸿实施美术教育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什么

答:至新中国成立徐悲鸿已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全的适合现实主义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就是“美术应以写实主义为主“教学方法基于”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和”直接师法自然“,具体理论是“新七法”,指导原则是“三宁三毋”和“致广大而尽精微”。

16概述契斯恰阔夫素描教学方法的基本理论。

答:强调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强调观察,理解的过程,强调科学的精神,还特别强调了对人的研究同时也保留了学院派的主题性、故事性、戏剧性、的场面处理。是基于西方文艺复兴学院教学的传统,基于科学主义,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美学。是

17概述潘天寿中国画教学的思想理论和具体措施。

答:他认为中国画不同于西洋画,要建立设和中国特色的素描体系:自然的形和色不等于就是画,不过是素材,画家必须掌握艺术的语言,因此临摹是必要的:艺术处理不同于纯科学,中国艺术不追求科学的真实,而在乎心理的真实。 具体的说潘天寿从学西画、写实能力强的毕业生中选拔人才,组织教学班子,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探索,逐步实现他的计划。

18简述“文革”期间极左路线对美术教育事业造成的危害。

答:“文革”期间,“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江青掌管了文革界的领导权,把文艺作为其推行极“左”的政治路线的工具,给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事业造成的损失和挫折也就特别严重。红卫兵“彻底砸烂”了美术学院这个“封、资、修的大染缸”。“文革”中被摧残致死的著名艺术家,在中央美院的就有董希文(终年59岁)、王式廓(终年62岁)、李斛(终年56岁)等。1968年7月,工、军宣队进

驻中央美术学院,虽然初步落实了一些知识分子政策,但由于对知识分子队伍的基本估计是错误的,所以也不可能有什么实质性的改进。 19谈谈“三突出”的理论及其造成的困境。

答:“三突出”就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在主要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困境:“三突出”的理论把主要英雄人物无限制的拔高,使之神话,使之脱离了生活的环境和群众。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看,这样的美术作品,几乎是千人一面的雷同,评价上适合于统一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都是摆姿势、图解式、一览无余的画面,显得极其做作、虚假,其作用充其量不过是宣传所谓“文化大革命”成果的工具。 20“文革”后教育体制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文革”后的政府工作渐渐走上正轨,1977年全国恢复了高考入学制度,文化部宣布撤销五七艺术大学制度,恢复各校“文革”前的校名并恢复招生。1978年中央美术学院和浙江美术学院开始招收“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中央美院还开始成批接受外国留学生。自国家教委实行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后,1982年中央美院和浙江美院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次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再次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接着其他高等美术院校也差不多同时陆续开始获得各级学位的授予权。

21.简述“文革”后新的艺术观念个创作对教育体制的冲击?

答:在美术创作中的主要表现是,题材的突破、非主题性作品的实验、变形的运用、非具象的艺术等等,这一切给美术教育带来了冲击。

二、 一,齐白石:(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原名齐璜,纯

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十二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习画。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二,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计亭人。父亲是个贫苦的画家。悲鸿幼年随父学画,二十岁即在上海 卖画。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后考入法国国立巴黎美术学校,其间又曾到柏林、比利时。

1927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兼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1929年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其间创作了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奚我后》,国画《九方皋》。抗日战争开始后赴南洋、印度等地举办画展,将全部卖画收入损献给祖国救灾抗战。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3f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