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更新时间:2023-08-15 00:54: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静脉滴注丹参、口服阿司匹林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次/d,14d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并能

3 O

P C P D c mb r 0 8,V0 .1 No 1 J C VD e e e 0 2 1 6 .2

药物与临床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陈来明,李军荣,陈季南【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7 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组,每组各 3 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 (静脉滴注丹参、口服阿司匹林等 )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 3 m,静脉滴注,2次 d 4 0g/,1d为 1个疗程。结果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5。结论 00 )

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并能更好地控制脑梗死的进展。

【关键词】脑梗死;依这拉奉;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R733【 .3 4文献标识码 1B【 文章编号】1 8 57 (08 2 03— 2 0— 91 20 )1— 00 0 0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现今人类死亡率 2 1两组疗效比较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见表 1。 .5 ) 22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状态比较治疗组治 .

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也是三大疾病中发展最快、恢复最慢、 致残最重的病种,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亦给其家庭和社会

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如何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已成为当前医药学领域的攻关重点,同时开发治疗脑卒中的药物具有良好

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状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 .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 P 00 )能力状态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5。治疗后,治疗组 P 00 )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 ) . 5,生活能力状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1 P 0 0,见表2。 )

的社会意义与经济价值。从脑卒中的分类来看,脑出血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脑梗死的比例在增加。依达拉奉的化学名称为 3一甲基一1一基一苯 2一吡唑啉一5一酮 ( 3一Me y一1一 tl h peg一 hr l 2一przl 5一oe,依达拉奉可清除自由基,作 r y oi a n一 n)

为自由基捕获剂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脂

质过氧化,还能刺激前列环素的生成,减少炎性递质白三烯的生成,降低脑动脉栓塞和羟基自由基的浓度,从而

23不良反应 .

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l 4天各检测 1次血

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治疗组有 3例、对照组有 2例谷丙转氨酶增高,治疗组有 1例肌酐轻度增高。两组不良反应间差

抑制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我院 20 0 6年 6— 1 2月将依达拉奉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异无统计学意义 (> .5,余无异常发现。 P 00 )表 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11一般资料 .

选择发病< 4 2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7,均 2例表 2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状态比较

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改的诊断标准…,并均经颅脑C T或 M I R确诊,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 (治疗组)和常

规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组 3,男 2,女 1;年龄 6例 0例 6例4 7岁,平均 5 . 2— 6 7 2岁。对照组 3 6例,男 1,女 1 9例 7例;年龄 3 7 9~ 9岁,平均 6 . 0 5岁。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评分 ( S )分别为 (5 2±1. )和 (3 7±1 . ) ES 5. 83 5. 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5。 00 )

12方法 .

两组均常规应用丹参注射液 3 m+09氯化钠 0 l .%

注:与治疗前比较,< .5 P< . 1尸 00, 00

溶液 2 0 l 5 m静脉滴注,1次/;口服阿司匹林 0 1,1次/; d .g d

3讨论

根据病情使用降血压、降血糖药和脱水剂,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 3 r+ .%氯化钠溶液 10 l 0 g 09 a 0 m静脉

在脑梗死急性期,由于血管的闭塞引起以其支配领域为中心的脑血流减少,组织进入缺血状态,自由基则被认为是缺血

滴注,2次/,连续治疗 1d d 4。临床疗效判断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进行。

性脑血管损害的主要因子。动物实验已证实,氧自由基清除剂对颅脑创伤有较好的疗效。国外有研究发现,脑创伤动物

1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 t . )检验。

模型脑组织内氧自由基在伤后 l h明显增高。M rl d等已 ak n a 证实脑损伤后有大量自由基产生,自由基可通过脂质过氧化、蛋

白氧化、A P耗竭和 D A破坏等作用损伤脑细胞,损伤的 T N

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00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P< .52结果

范围可以从细胞膜改变到细胞解体,并且直接的脂质过氧化破坏作用可改变血管的收缩能力,降低局部血流,加重组织损作者单位:2 10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医院 10 1

伤。在脑组织缺血和再开通时,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自由基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45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