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当前国际局势,阐述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

更新时间:2023-08-15 00:55: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新时代外交政策

摘要:2013年以及过去的2012年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伊拉克战争告一段落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经济在缓慢和不平衡中复苏,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朝鲜半岛安全不容乐观、中东战火纷飞、伊朗核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非洲大面积军事冲突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纷争愈演愈烈。2013已经走过大半,我们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发展!

关键词:新外交 中国周边安全局势 外交政策

一、中国新外交的提出

2004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2005年,中国在亚非峰会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首次在代表世界最高权威的讲坛上,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义,提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思想。随后,这一理论不断在APEC、二十国财长会议上频频被提起。

我们看到从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再到倡导世界各国携手共建“和谐世界”,中国不断完善着对自身、世界以及对外关系的认识,将“和谐”从中国内政延伸到外交。作为2005年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可以说,“和谐世界”已渐渐成为中国外交理论的主轴。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关系,反映的正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和谐”,其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具体所指的目标不同。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中国政府明确阐述了“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内涵:中国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则是“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思想体现了中国内外政策的高度统一。“和谐

社会”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领导人对自身执政能力如何提高的深刻认识,是如何治理内政和承担维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责任的深度思考。而“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是国内执政理念在外交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中国领导人对国际事务冷静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是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深度探索。

二、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总体评估

第一、周边安全基本形势总体相对稳定

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中国维护国家安全与周边稳定的能力增强了;第二,地区和平发展的基本态势并没有改变;第三,周边国家对华友好合作仍然是主流;第四,周边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认同大于疑虑;第五,发展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机会仍大于挑战;第六,巩固、发展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主动权在我。

第二、消极面增多、矛盾复杂、动荡加剧

近年来,我国周边发生了很多具有冲击力的事件,周边环境恶化的迹象比较明显:

朝鲜半岛局势僵局难破,未来走向不明

从近代开始,以朝鲜半岛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一直是中国安全的致命弱点。 2010年,“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的先后发生,使朝鲜半岛局势出现了1953年朝鲜停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加剧了朝韩之间的紧张关系,韩国李明博政府反映强烈,态度强硬!美国和日本趁机迅速介入,在朝鲜半岛西部和东部海域进行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美、日、韩三边军事同盟雏形初现。

而朝鲜方面,虽有缓和,但仍然坚持核试验,朝核危机阴云不散,六方会谈终止。2011年12月17日,金正日去世,年轻的金正恩接班,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大。

面对东北亚的危机,中国政府游说于美、俄、韩、朝之间,并提议迅速开始六方紧急磋商,但遭到美、韩,日三国的拒绝。中国在东北亚面临着安全威胁与外交压力的双重挑战。

2013年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强力反对坚持核试验,引起了各方的强力反对。最近,朝鲜又宣布朝鲜停战协议无效,半岛不可控因素在增加,甚至有人认为战争的阴云在弥漫。然而,就我们分析,目前朝鲜半岛发生战事的可能性较小。因为战与和的关键在美日韩而非朝鲜,朝鲜一旦发动挑衅行为无异于以卵击石。目

前来看,美日韩还没有动手的迹象而朝鲜继续在走其危机外交的策略。

日本“远交近攻”,中国成其主要防范对象

中日关系在21世纪开始就出现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小泉任期内,由于其一意孤行地参拜靖国神社等不负责任的做法遭到中国等的强烈反对以及日本“入常”的失败,日本“归罪”于中国,中日之间出现冰冻关系。后虽经 “破冰之旅”和温总的“融冰之旅”,但“政冷经热”成为中日关系的一大特点。

近年来,中日关系虽未有大的起伏,但可以说是“旧仇未了,又添新恨”:中日关系撞船事件态度的强硬、地震之后对待中国给予援助的冷漠、灾难之后美日关系的加强、野田上任之后对防卫重点的调整、第一岛链的设想、与印度的联合军演等等,欲意包围中国。钓鱼岛“国有化”风波未平,安倍晋三又在外交领域显示其“右翼”特征,当然这与其争取国内的选民有关。日本现在经济下滑,国际地位降低,国民焦虑情绪在增加,“正常化”国家的呼声在增加。然而,美国对其仍然是既利用又防范的策略,只要有美国主导的美日同盟在,日本不至于失控。中日关系的关键不在中日之间,而在中美之间。然而,美国对于中国的防范和遏制、拉拢是并存的,在一段时期内中、美、日之间的外交格局不会有大的变化。

第三、海上矛盾激化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与周边国家就出现了海上纠纷。进入21世纪以后,纠纷不断升级,海上矛盾日益激化。尤其是最近两年来,矛盾已经突破双边关系的范畴,成为公开的、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东海,有中韩渔业资源之争、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和东海划界之争; 在南海,南海领土争端就更加激烈,申索国几乎包括所有东盟国家(越南、菲律宾为强硬派,希望借美国日本印度之力改变现状;马来西亚、印尼和新加坡为务实派,试图利用打国力量维持现状;缅甸、老挝和柬埔寨为中立派)

与中国周边其他国家相比,印度虽没那么高调,但也不甘寂寞,不断加快“东进战略”步伐。2011年9月中旬,印越两国外长在河内举行会晤,公然谈及联手开发南海油田。10月4日,印度和阿富汗宣布建立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0月中旬,印度与越南、缅甸签署防务协议。11月2日,印媒称印国防部未来5年将斥资130亿美元扩军,其中大部分新组建部队将部署在中印边境。而日印

“热恋”,的交集从政治上升到了军事安全核心层面,近期两国关系更是急速升温,高层互动频繁,连联合军演都提上了日程。

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印度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安全与发展,与其他国家进行战略合作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处处视邻居为威胁,并介入与其毫不相干的邻国之间问题,则实属“以邻为壑”。也许,作为和中国一样的新兴经济体,印度制定对外政策时,更应该考虑真正的国家利益在哪里,而不能只一味地追随其他国家的战略,充当“马前卒”。

第四、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南亚局势依然紧张

缅甸之变不仅导致难民潮,而且影响到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自2008年11月孟买袭击案爆发、印度中止与巴基斯坦的和平进程以来,两国之间时有局部冲突。印巴未能遵守2003年达成的停火协议,在边境地区频繁交火,造成双方武装力量和平民伤亡。2011年5月,印度与巴基斯坦边防军在存在领土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再次发生交火,各有伤亡。印巴关系将长期成为地区稳定的不确定因素。

自2001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以来,阿战已进入第12个年头,但阿富汗局势至今无明显好转。相反,随着本·拉登被击毙、美国宣布从阿富汗逐步撤军,该地区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

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有三点:美国战略调整是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因素;中国的发展是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中国周边环境的变化是重要因素。

三、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

面对这样的世界格局中国外交政策也在不断的改变。

近年来中国外交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无论是北京奥运会的展开使得成为国际舆论的关注焦点,还是在有效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总的来说,中国基于越来越开展的中国经济影响力、政治影响力,以至逐步呈现的文化影响力,同时中国越来越多的认识到自己在世界生活当中一些根本利益所在,现已越来越积极地去主动追求战争开展、战争外交方式,积极追求中国至关重要国度利益,不论这个国度利益是阻止台湾独立,还是促进在非洲战争友好关系,还是能源利益,还是中国商品市场和投资时机,还是坚持进一步优化本国和一些大国特别是和美国之间的关系。现在的中国正以迅猛的脚步逐步迈入世界中,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选择力。

当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些西方大国还未从中脱身之时,中国已然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海外「中国威胁论」尘嚣不散,今年以来中国外交不断出现被动局面,令到外交压力骤然上升。与过去相比,中国外交途径显得较为困难。虽然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

多是别国造成的,但这与中国过多将精力和注意力放於对美关系上有关。将来,中国还会在多方面的领域与他国发生摩擦,背后的原因在于,我国毕竟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在国际利益中肯定会带来多方面的争执。这在今后可能会愈来愈频繁,在外交上将面临调整和不断的改变或增加外交政策。现今的中国不因之考虑中美关系,而忽视周边国的关系,因此在外交上不能同日而语。部分外交战略需要优化,加强对欧洲关系,耐心处理对美关系,开始缓解中日对抗,反思过去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需要加强全局观,从战略全局、外交全局上考虑问题。如,从中美、中欧、中日关系上,中国使“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政策。30年来中国都是使用韬光养晦,但其是有一定的背景的,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阶级性的战略,而不是一个教条,它是更具当时的历史所需的精神和思想方法而定义。在外国,他们的理解就局限了,最近中国在很多问题上都出人意料地做出了强势的姿态,再加上温总理在联合国发言中称中国是「一个敢于担当的国家」,有人认为这是外交转向的趋势和宣示。其实不然,韬光养晦是一种谨慎的精神。无论多少年,都不会割舍。

“无论是在决策层,还是在学术界都表现出这种迹象。这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底气较足,舆论上要求外交强势的声音逐渐增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组研究员褚浩博士指出,南海等中国海权问题一直存在,之所以今年被炒热,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中国经济增长加快,中美之间关於海权的争夺加剧,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提防增加,预料未来海权之争将会加剧。二是以东盟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担心中国的日渐强大,年初中国海军走出去速度加快,令到东南亚国家反应较大,导致南海问题升温。三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随之上升,大国主义的理想在一些人心中越来越强,国内要求宣示南海主权的需求强烈。国内国外因素加起来,导致南海问题过热。

我认为外交就是一场博弈,不断的争取本国的利益最大化。中间夹杂着策略,一个稳定的国家就要拥有最强大的外交。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美关系时好时坏。就如人民币升值上看,中美关系变的白热化,但无论怎样,中国都立场坚定。

新的时代需要加固过的外交政策,因时代在变化,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在上升。拥有调整过的外交策略,能兼顾国家稳定。

第一、大国关系:务实合作 立足长远

全面加强与主要大国的关系。时今中美关系呈现积极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进行了多次重要会晤。中美确立了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关系的新定位,启动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深化了各领域合作。中国成功接待美总统奥巴马访华,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达成许多重要共识。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重申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今年9月,吴邦国委员长成功访美,这是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近20年来首次正式访美。访问期间,吴邦国委员长与美国政府和议会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广泛接触,叙友情、谈合作、谋发展,引起了积极反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胡锦涛主席与梅德韦杰夫总统4次会晤,普京总理访华,双方的政治互信进一步巩固,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战略合作不断增强,在能源资源、人文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不断深化,成功举办“俄语年”,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进一步巩固。中国与欧盟的沟通合作继续加强,在捷克成功举行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并于11月底在中国南京举行了第十二次会晤,有力地推进了各领域的友好互利务实合作。我国加强与日新政府交往,中日战略

互惠关系稳步发展,双方经济、文化、教育、人文等各领域合作活跃展开。

第二、与周边国家:维护稳定 睦邻友好

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努力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着力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深化与周边国家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胡锦涛主席刚刚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土库曼斯坦进行工作访问,促进了我国与中亚国家的互利友好合作。。致力于维护周边稳定的大局,温家宝总理成功访朝,进一步加强中朝友好,推动六方会谈进程向积极方向发展。我国继续就伊朗核等热点问题加强与各方沟通合作,发挥建设性作用。

第三、与发展中国家:共经风雨 共谋合作

大力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继续加强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合作。胡锦涛主席今年6月出席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的“金砖四国”首次领导人会议,开辟了四国合作机制化的道路,标志着四国合作进入新阶段,得到国际上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和认可。11月,温家宝总理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出席了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提出新形势下中非关系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宣布了对非合作新的8项举措,为中非友好合作关系打下更牢固的基础。我国领导人还分别访问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加强高层交往,增进政治互信,扩大在金融、能源、矿产、文化、教育等领域务实合作,继续深化与非盟、阿盟、南盟等发展中国家组织的关系,开展多样化交流与合作。

第四、公共外交:以人为本 为民服务

随着中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维护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合法权益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外交为民”已化为外交工作实实在在的行动。并且只要中国外交的透明度越来越高,离普通民众越来越近,“外交为民”的理念已深入中国外交骨髓。中国外交是人民的外交,人民永远是中国外交的牢固基石和坚强后盾。

我国提出新形势下外交工作与发展的关系更加紧密,必须依靠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切实维护全方位对外开放条件下我国发展利益;提出要适应世界格局变化,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外交工作,在加强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以及多边外交的同时,大力加强各领域外交工作,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全方位外交布局;提出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外交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一步明确了把统筹协调作为做好新形势下外交工作的根本方法。

今后只要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发挥我国独特的建设性作用,承担与我国国力和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不做超出国力和发展阶段的事情。加强统筹规划和政治设计,确保我国领导人参与各项重大多边外交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参与和引导国际体系变革,推动变革朝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开展好涉藏、涉疆等问题的外交斗争,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外交大局。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提高保护我国海外利益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的外交是人民的外交,公共外交的智慧也是来自人民。只要齐心协力,一定能使得国家长治久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15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