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5.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7-19 03:2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2)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2.能力目标

(1)具有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巨大力量的能力。

(2)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做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传播者和建设者。

【教学重点】

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

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

【教学方法】

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

【课前准备】

1.每人准备一个体现民族精神的故事、名言警句或历史典故,在课堂上交流。

2.准备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或自己身边弘扬民族精神的典型事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面对这场特大灾难,面对亟待救援的灾区人民,党中央第一时间做出救灾部署,中央领导第一时间飞赴灾区指挥抢险,数万子弟兵火速奔赴救灾第一线,数以千计的白衣天使从全国各地赶来支援,大批志愿者奔赴灾区,成千上万袋饱含手足情谊的血浆源源运抵,无数救灾物资源源不断从四面八方涌向灾区,各地机关单位、慈善基金会、普通群众、演艺界人士纷纷发起募捐,国家设立全国哀悼日,以这种庄严的方式对不幸的遇难者予国家级的最高尊重,集中表达全国人民的哀伤和痛楚。

这一幕幕,表现了举国上下万众一心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了空前团结一致的互助精神,表现了自强、自立、顽强的拼搏精神,表现了不怕困难、排除万难、自我牺牲的精神,表现了宽厚博大的仁爱精神。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让世人震惊,让国人震撼。

那么,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呢?民族精神为最终战胜自然灾害起到什么作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方法二:(备选)

多媒体播放历史纪录片《长征》片段,学生观看、感悟。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并交流。

教师归纳:1934年到1936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创造了一种全人类都为之景仰和钦佩的中华民族精神!

那么,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呢?民族精神为最终战胜困难起到什么作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教学】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板书)

一、民族精神 生生不息(板书)

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教师: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请用具体人物或事件加以说明。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段话蕴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孔子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东林书院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光芒。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

播放视频:民族的脊梁

教师:了解了这些内容后,我们再来具体了解“中国的脊梁”是什么?

学生发言。

教师归纳:“中国的脊梁”就是那些体现民族精神和气节,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当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欺凌的时候,那些不甘屈服、奋起反抗的人们,是民族的脊梁;为保卫祖国的安全,无数远离自己的父母而守卫在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是民族的脊梁;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民族的脊梁;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拼搏的千百万工人,是民族的脊梁;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老乡亲们,是民族的脊梁……

1.民族精神及其重要性

教师: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师:那么,什么是民族精神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是鼓舞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

教师:在历史上,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的灾难,包括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但是,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

播放课件:中华民族经历的考验与抗争

教师: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使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

过渡:如今,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那么,民族精神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

3.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播放课件: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表现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2)新中国成立后:

播放课件: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表现

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小结: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一个民族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所以,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民族精神我传承(板书)

活动一:材料分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材料:中国中学生一行来到法国里昂郊外的葡萄酒博物馆,了解法国特色之一的葡萄酒文化。来到富丽堂皇的大厅,赫然可见大厅中央一个类似壁炉的东西,上面插有美、英、日、俄、德、法六国国旗。负责接待的法国代表告诉中国学生,那个好似壁炉的东西是用来放国歌的,不过没有中国国歌。带队老师提议大家一起清唱,顿时令人振奋的中国国歌响彻整个大厅,各国的客人都放下手中的酒杯,和着国歌的曲子打起了节拍。随后,大厅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讨论:(1)这些中国学生的行为为什么会赢得热烈的掌声?(2)当雄壮的国歌奏响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离我们很遥远。但通过这样一个具体的事例我们能够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体现在祖国面临危难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更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等,都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体现。

活动二:反思社会现象,树立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感

多媒体显示材料: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哈韩”“哈日”的潮流席卷着中学校园。缤纷的松糕鞋使人目眩;超级肥大的牛仔裤配上一件色彩鲜艳的T恤衫是最In的选择;背包上别着十几个琳琅满目的徽章;无论男生还是女生,脖子、手腕、耳朵处常换常新的金属饰品是最“酷”的装扮;一头金黄色前长后短的头发如丝般柔顺,半遮半掩露出一脸不羁的表情 “哈韩族”不无夸张地显示着他们与父辈和前辈的不同,以独特的形象展示着自己、识别彼此。肥大的裤腿是他们的标志,流行的日韩剧是他们关心的永恒话题,伴随其中的是对日韩文化的崇拜。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圣诞节、情人节,乃至复活节、万圣节、愚人节,这些“洋节”成为追捧的对象,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反而被淡忘了。

学生阅读并讨论: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会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活动三:分组讨论

讨论话题:在今天,民族精神中丰富了哪些内容?我们该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增强。这些精神素质既使中华民族精神的蕴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巩固新课】

教师展示材料:重走长征路

中央电视台在2006年曾经打造过这样一档节目——《我的长征》,该节目以每个普通的“我”重走长征路为主线,由“我”亲自采访长征相关人群,亲眼发现长征沿途的新变化,亲身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与豪迈,展现当地风土民情、民族民间文化、民生及社会发展状况。

教师提问:重走长征路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我们怀着对英烈的崇敬,重走长征路,其意义在于,一方面,无论我们事业的今天和未来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与胜利,都不应该也不能够忘记无数革命与先烈们所做出的历史性伟大贡献。因为无数革命与先烈们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艰苦奋斗、同舟共济、自我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些品质成就了共和国的辉煌之路,成就了今天人民大众的丰衣足食、国泰民安的新生活。另一方面,我们重走长征路,不是单纯的怀旧,更不是迷恋和希望这种历史悲壮的重演。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传承长征的精神并把它化为一种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奋斗、开拓创新。

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你们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lg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