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资源命名规范(2008_年修订版)的通知

更新时间:2023-04-08 22:4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电信运维〔2008〕68号

关于印发中国电信本地与长途网络资源命名规范(2008年修订版)的通知

集团公司各省级分公司,股份公司并转各省级分公司:现将2008年修订完成的《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v2008-09》与《中国电信长途网络资源命名规范v2008-09》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有关说明如下:

一、本次印发的命名规范为2006年印发规范的修订与增补,主要增补了C网、EPON、全球眼等新网络资源的命名。具体修订内容说明见规范正文中的“2008年修订说明”部分。

二、2008-09为本次印发的命名规范的版本号。

三、针对《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和《中国电信长途网络资源命名规范》执行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各地的一些疑问,几点说明如下:

- 1 -

(一)命名规范的首要作用是在网络的维护、业务开通与保障工作中建立一套全网可以共同理解的语言,使相关人员可以由规范的命名迅速定位到实际网络元素;命名规范的第二个作用是要规范资源系统的功能,以便于能通过计算机系统为共享资源系统数据的各方提供可以共同理解的网络信息。因此,在命名规范的执行过程中,首先应围绕着命名规范的“语言沟通作用”与“网络元素标识作用”来理解和开展命名管理工作。

(二)基于上述命名规范的主要功能,《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和《中国电信长途网络资源命名规范》在规范的编制与执行方面的要求略有不同:

1.《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重点规范涉及全网能力统计、全网资源使用情况管理、业务端到端管理等的内容,如网络资源的概念定义、层次划分、分类方式、类型定义等,要求全网保持一致。

在保证上述一致性的前提下,本地资源命名中出现的描述符的长度、序号(或称编号)的长度及采用定长还是不定长的方式由各省分公司自行决定,并注意与资源管理系统功能相适配即可;集团命名规范中没有的、数量较小的或非发展趋势的网络资源,其概念定义、命名等,由各省分公司统一规定。

2.长途网络资源的命名则应严格遵照《中国电信长途网络资源命名规范》,有关资源命名的所有描述都应由集团公司统一规范。

- 2 -

四、本次印发版本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及以后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在后续版本中继续完善。若遇到问题,请各省分公司及时反馈到集团公司。

二○○八年九月十八日

- 3 -

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

v2008-09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二零零八年九月

目录

2005年修订说明 (1)

2006版修订说明 (3)

2008年修订说明 (5)

综述 (6)

第一篇 公共资源 (10)

1 区域、子区域、站点、机房 (10)

1.1 区域 (10)

1.1.1区域名称 (10)

1.1.2区域编码 (10)

1.2 子区域 (11)

1.2.1子区域名称 (13)

1.2.2子区域编码 (13)

1.3 站点 (14)

1.3.1站点名称 (15)

1.3.2站点编码 (16)

1.4 机房 (17)

1.4.1机房名称 (18)

1.4.2机房编码 (18)

2 机架及连接设备 (21)

2.1 机柜(机架) (21)

2.2 机柜子架 (24)

2.3 MDF配线架 (24)

2.4 光缆配线架 (25)

2.4.1光缆配线架(ODF) (25)

2.4.2光缆配线模块(ODM) (26)

2.4.3光配线端子 (27)

2.5 数字配线架 (28)

2.5.1数字配线架(DDF) (28)

2.5.2数字配线模块(DDM) (29)

2.5.3数字配线端子 (29)

2.6 列头柜 (30)

第二篇 管线网资源 (32)

3 管道资源 (32)

3.1 管道闸(可选) (32)

3.2 人(手)井 (33)

3.2.1人(手)井命名 (33)

3.2.2人(手)井的编码 (38)

3.3 管孔 (38)

3.4 子孔 (41)

3.5 引上点 (42)

3.6 管道段 (43)

4 电杆资源 (43)

4.1 杆路(可选) (43)

4.2 电杆 (45)

4.3 吊线(可选) (46)

4.3.1吊线段 (47)

5 电缆线路 (47)

5.1 电缆设备 (47)

5.1.1配线架(MDF) (47)

5.1.2电缆交接箱(J) (47)

5.1.3分线盒(箱)(DP) (50)

5.1.4直配分线盒(箱)(ZDP) (51)

5.1.5电缆接头(DT) (52)

5.1.6充气机(CQJ)(可选) (52)

5.1.7气压传感器(SR)(可选) (53)

5.1.8告警器(ALM)(可选) (54)

5.1.9气塞接头(QS)(可选) (54)

5.1.10气门(QM)(可选) (55)

5.2 电缆 (55)

5.2.1中继电缆(ZJ) (55)

5.2.2主干电缆(ZG) (56)

5.2.3配线电缆(PX) (57)

5.2.4联络电缆(LL) (58)

5.2.5电缆段 (58)

6 光缆线路 (59)

6.1 光缆设备 (59)

6.1.1光配线架(ODF) (59)

6.1.2光交接箱(GJ) (59)

6.1.3光分纤箱(GF) (60)

6.1.4综合配线箱(ZHX) (61)

6.1.5光缆终端盒(GB)(可选) (62)

6.1.6光缆接头(GT) (62)

6.2 光缆 (63)

6.2.1中继光缆 (65)

6.2.2主干光缆 (67)

6.2.3配线光缆 (71)

6.2.4联络光缆 (72)

6.2.5局内光缆 (73)

6.3 光缆段 (73)

6.4 局向光纤 (75)

6.5 光路 (79)

7 EPON网络 (81)

7.1 设备 (81)

7.1.1OLT (81)

7.1.2ONU (82)

7.1.3OBD (82)

7.1.4板卡 (83)

7.1.5端口 (83)

7.1.6室外机柜 (84)

7.2 主光路与子光路[参考] (84)

7.3 电路 (85)

第三篇 传输网资源 (87)

8 传输系统 (87)

8.1 MSAP传输系统 (87)

8.2 PDH传输系统 (88)

8.3 SPDH传输系统 (91)

8.4 SDH传输系统 (91)

8.5 MSTP传输系统 (97)

8.6 TMUX系统 (98)

8.7 微波传输系统 (99)

8.8 波分复用系统 (99)

9 传输设备 (100)

9.1 MSAP设备 (100)

9.2 PDH设备 (101)

9.3 SPDH设备 (102)

9.4 波分设备 (102)

9.5 SDH传输设备 (103)

9.5.1SDH节点设备 (103)

9.5.2扩展复用网元设备 (107)

9.6 MSTP设备 (109)

9.7 TMUX设备 (110)

9.8 DXC交叉连接设备 (111)

9.9 同步设备 (111)

9.10 设备机盘 (112)

9.11 端口 (112)

10 传输电路 (113)

10.1 预连接通道 (113)

10.2 传输通道电路命名 (115)

10.3 业务网中继电路命名 (116)

10.4 国际网国内电路 (119)

10.5 用户接入电路用传输中继电路命名 (120)

10.6 数字用户电路命名 (121)

10.7 互联互通电路 (122)

10.8 电路路由描述 (123)

11 其他 (127)

11.1 PCM (127)

11.1.1PCM系统 (127)

11.1.2PCM设备 (128)

11.2 HDSL (129)

11.2.1HDSL设备 (129)

11.2.2HDSL链路 (130)

11.3 ASON (130)

11.3.1ASON子网 (130)

11.3.2ASON设备 (131)

11.4 微波设备 (131)

第四篇 数据网资源 (134)

12 数据网设备 (134)

12.1 设备 (134)

12.2 设备板卡(或模块) (136)

12.3 设备端口 (137)

13 逻辑端口 (138)

13.1 时隙 (138)

13.2 DLCI (138)

13.3 VPI/VCI (139)

14 数据网电路 (139)

14.1 中继电路 (139)

14.2 数据用户电路 (140)

14.3 客户接入电路 (141)

14.3.1IP VPN客户接入电路 (141)

14.3.2FR客户接入电路 (141)

14.3.3DDN客户接入电路 (142)

14.3.4ATM客户接入电路 (143)

14.3.5关于客户接入电路的说明 (143)

15 全球眼 (144)

15.1 摄像头 (144)

15.2 全球眼服务器 (144)

第五篇 交换网资源 (145)

16 固话网设备 (145)

16.1 交换设备 (145)

16.2 设备板卡 (146)

16.3 设备端口 (147)

17 业务平台设备 (148)

17.1 业务平台设备 (148)

17.2 设备板卡 (149)

17.3 设备端口 (150)

18 接入网设备 (150)

18.1 OLT设备 (150)

18.2 ONU设备 (151)

18.3 ETS设备 (151)

18.4 IAD设备 (152)

18.5 AG (153)

18.6 设备板卡 (153)

18.7 设备端口 (153)

19 无线市话网设备 (153)

19.1 无线市话交换机 (153)

19.2 基站集中控制器 (154)

19.3 基站设备 (154)

20 CDMA网络 (156)

20.1 核心网 (156)

20.1.1核心网设备 (156)

20.1.2设备板卡 (157)

20.1.3设备端口 (157)

20.2 无线接入网 (158)

20.2.1接入网设备 (158)

20.2.2设备板卡 (159)

20.2.3设备端口 (159)

20.3 业务平台 (159)

21 其他设备 (160)

22 交换网电路 (160)

23 中继群、路由块、局数据等 (161)

附录 (163)

A1.全国区域编码表(不含港台澳) (163)

A2.主要设备厂家标识符 (168)

A3.本规范中的标识符对应表 (168)

A4.关于本地传输电路分类及后缀标识符的说明 (170)

问答 (174)

2008年征求意见时各省提出问题的答复 (176)

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v2008-09)

2005年修订说明

本次修订版对2004年以前印发的《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公共分册修订稿1.0)》、《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传输分册v1.2)》、《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数据分册v1.0)》(见运维[2004]70号)、《中国电信本地网资源命名规(交换分册)(试行)》(见运维[2003]55号)等进行了修订,并将这些分册汇成一册,版本号定为v2005-08。

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原规范中提及的“名称”和“编码”,本稿中将该表达修订为:资源对象命名的两种表

现形式,不强调在实际管理中资源对象一定要两种命名形式,在资源系统中采用其一作为唯一标识即可;

第一篇公共部分

2.MDF修订为按机房进行编号;

第二篇管线部分

3.按照新行文格式进行调整,删除了电杆部分与人井雷同的举例,并精简了分支杆的举例

说明;

4.光缆命名进行了微调;

5.局向光纤根据《关于长途与本地资源管理对象概念一致的说明》进行修改;

6.光路根据《关于长途与本地资源管理对象概念一致的说明》进行修改;

第三篇传输网部分

7.对PDH系统的描述进行修改,补充接入型的PDH系统的说明和举例;

8.对SDH系统部分的描述修改较大,既有删减也有补充;

9.PDH传输设备的命名修改,明确PDH设备定义,删除原PDH子框设备的部分;

10.SDH设备,对扩展网元做了修改,废除1.2版本而保留原1.1版本中对MSD、EXT设备

的命名方式;

11.根据长途与本地资源管理对象概念一致的原则,采用“预连接通道”代替“槽路”概念;

12.删除原版本中段、通道和槽路的描述;

13.修改传输电路命名起止端的说明;

14.增加ASON子网和设备的命名;

15.修改了微波设备的命名;

第 1 页

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v2008-09)

第四篇数据网部分

16.对2004年印发的《中国电信本地网资源命名规(数据分册v1.0)》(见运维[2004]70号)

进行了大幅修改。

第五篇交换网部分

17.对2003年印发的《中国电信本地网资源命名规(交换分册)(试行)》(见运维[2003]55

号)进行了大幅修改。

附录

18、对电路重要属性取值列表及后缀标识符进行疏理,与运维[2005]19号文相一致。

第 2 页

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v2008-09)

2006版修订说明

本次版本的命名规范是对《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v2005-08版本的修订,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命名中出现的描述符的长度、序号(或称编号)的长度及采用定长还是不定长的方式无

需在全网范围内一致,由各省公司自行决定并与资源管理系统相适配即可。

第一篇 公共部分

2.根据本地网意见,MDF修订为不按机房进行编号。

第二篇 管线网资源

3.对3.2节中人手井的分类命名举例修改了编排方式。

4. 5.2节上“中继电缆”的命名移到主干电缆的前面。

5. 6.5节中,关于光路的概念增加光路不能嵌套的说明。

第三篇 传输网资源

6.7.1节增加MSAP系统的命名。

7.7.6节增加了TMUX系统的命名。

8.8.1节增加了MSAP设备的命名。

9.改进了电路分类,针对不同类电路定义命名方式。对以太网电路命名方式进行了调整。

第四篇 数据网资源

10.11.1节数据网设备类型中增加了FR类设备。

11.增加了逻辑端口的命名内容,该部分内容与长途网络资源命名规范完全相同,为便于阅

读在此重复。见“12 逻辑端口”。

12.增加了客户接入电路的概念与命名,见“13.3客户接入电路”。

第五篇 交换网资源

13.“14.1交换机”改为“14.1交换设备”,同时在本节内容中增加软交换设备的命名,命

名方式与集团运维[2005]73号文印发的关于软交换设备的命名规定一致。

14.“14.2设备板卡”中对设备板卡命名增加了对机框正面和背面的标识规定。

15.“17.3基站设备”中,对原来命名方式进行了扩展。

16.“15智能网设备” 修改成 “15业务平台设备”,由智能网设备的命名扩展到业务平

台的命名。

第 3 页

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v2008-09)

17.“16接入网设备”中增加了“ETS设备”的命名。

附录

18.对“附录A4”进行了较大修改。

19.增加“附录A5问答”,该内容针对在命名规范的执行过程中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辅导解

释,以便于更准确地理解命名规范。

第 4 页

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v2008-09)

2008年修订说明

综述

1.增加“命名规范实施指导原则”。

第一篇 公共资源

2.对“接入站点”的定义所包含的类型进行了扩充。

第二篇 管线网资源

3.在不影响对已经命名资源的前提下,结合目前光缆网实际发展情况,对中继光缆、主干

光缆的定义进行了适当改进。

4.增加EPON网络资源命名,见第7章。

第三篇 传输网资源

5.传输设备的命名放宽了限制。

6.增加TMUX设备的命名。

7.统一了传输系统命名格式中的厂家标识符。

第四篇 数据网资源

8.增加了全球眼网络中部分资源的命名。

第五篇 交换网资源

9.放宽前缀限制,将“站点名称”改为“描述信息”。

10.增加了CDMA网络资源的命名。

11.增加IAD、AP等设备命名。

附录

12.补充业务后缀。

13.增加本次征求意见时省公司提出的一些问题的答复。

第 5 页

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v2008-09)

综述

1概述

网络资源数据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是网络资源集中管理的基础,为加强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的基础数据规范化管理,提高网络资源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本规范制定了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管理对象的命名规则,为各本地网进行网络资源数据普查、数据标准化录入及核对以及日常维护管理统一标记等工作提供参考标准,同时对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网络资源管理对象的自动命名提供依据。

2命名形式

网络资源对象的命名定义了资源对象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资源对象的命名一般由若干资源对象特征的描述信息以及编号构成。

在资源对象的命名格式中,其中构成命名的部分特征字段可以是中文字符或者是与中文字符意义相同的非中文字符,在确定的命名规则下,部分字段采用不同形式的字符可以形成的不同形式的命名表达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种方式用于网络资源对象的统一命名。

如主干电缆,命名格式为:

子区域. 站点 / ZG 序号符号汉字分隔符汉字分隔符字母数字

选项必选可选必选必选必选必选【命名形式一】越秀较场西/ZG01

【命名形式二】 YX.JCX/ZG01

上述两种表达形式均可作为主干电缆唯一的命名,可根据需要在实际管理中选取一种方式作为计算机管理系统数据录入标准以及管理维护的统一标识即可,不必重复进行规则相同命名。计算机管理系统需要提供按不同方式自动拼装命名的功能选择。

3命名原则

本规范主要依据以下原则来制定:

z唯一性原则

本规范中资源对象的命名是在其相关的局部范围内来进行的,并在该范围内保证资源对象的命名的唯一性。若在其上一层的范围内来定位该资源时,须将上一层的名称加上,依次类推,即可保证其在各层次上的唯一性。

第 6 页

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v2008-09)

z扩充性原则

本规范主要考虑到资源命名规则及编号容量的可扩充性,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因业务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数量增加要求。

z可操作性

命名规则与实施原则描述明确、严谨,易于实际操作。

4命名范围

本规范是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汇编集,命名范围包括了:

z公共资源

z管线网资源

z传输网资源

z数据网资源

z交换网资源

5适用范围

本命名规范适用于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管理的各种相关管理活动。

6行文结构

本规范对每一命名的资源对象按定义、命名、命名举例、引用举例、其他说明等几部分进行描述。

定义

定义部分给出了该资源对象的定义。有些资源对象,要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对于这样的资源对象,定义部分给出了尽可能详细的描述。

命名

命名部分明确了该种资源对象命名的规则、命名的格式以及命名的所有权。

命名举例

命名举例给出了该种资源的一些命名的例子,通过命名例子可以帮助正确理解定义与命名两部分的内容。

第 7 页

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v2008-09)

引用举例

引用举例给出了该资源对象的名称在各种管理场合的引用的例子,通过引用举例可以帮助正确理解定义与命名两部分的内容。

其他说明

针对该资源对象的补充说明。

【注】本规范中所举的示例,仅为解释和说明清楚本规范的命名和编码规则,不一定符合实际的情况。

7字符集

所有名称、编码和路由描述所使用的字符必须属于本字符集,但是本字符集对相关信息表示所使用的字符不进行限制。字符集包括:

z汉字(每个汉字相当于2个字符数)

z大小写英文字母:A-Z,a-z

z数字:0-9

z其他符号:“.”,“-”, “/”, “”, “×”, “λ”, “(”, “)”, “[”, “]”,“《”,“》”,“#”,“&”

说明:

“.”是一个分隔符,用于全字母组成的子区域编码与站点编码之间,表示层次关系;

“/”是一个分隔符,一般表示前后对象的从属关系;

“-”是一个连接符,一般表示前后对象的连接关系。

8、命名规范实施指导原则

(1)要求全网必须统一执行的部分

z所有资源对象的定义必须由规范来统一,如:联络电缆、光缆划分、系统划分等;

z所有资源对象的分类标识符需要统一,如:ZG代表主干电缆,J代表交接箱;

z所有资源对象采用的符号代表的意义需要统一;

连接符“-”:表示连接关系。

斜杠"/”:表示从属关系。

z相同类的资源对象命名必须采用统一的格式;

第 8 页

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v2008-09)

连接类:格式为起点-终点。

从属类:格式为上级/下级。

z主要电路后缀要一致;

z主要厂家标识符要一致;

(2)可以在省层面自行确定的部分

z各资源编号的位数以及含义可根据需要自定;

z资源对象在某个范围内显示的名称可根据需要简化长度;

z某些连接类的资源对象命名可根据需要自定起点和终点的精度,比如连接类资源命名可以是站点到站点、机房到机房、设备到设备之间的连接。

z某些从属类的资源对象命名可根据需要自定从属的层级;

z描述信息部分的字符格式和内容。

第 9 页

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v2008-09)

第一篇 公共资源

1区域、子区域、站点、机房

在本规范中,区域、子区域、站点、机房描述的是空间资源,它们之间是一种至上而下的树状包含和从属关系。

图1-1 空间资源的包含关系

1.1 区域

区域指在长途通信网中有独立长途区号的本地网的划分。

1.1.1区域名称

区域的名称采用本地网城市的名称来表示,如广州、深圳、上海等。

1.1.2区域编码

区域的编码只用于全网层面定位资源时,可作为下一级资源命名时的简易前缀。

区域编码的格式要求如下:

区域编码

符号数字

字符数≤4

选项必选

说明:

z一般情况下,区域的编码采用其本地网的长途区号去掉前面的“0”来表示,字符

第 10 页

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v2008-09)

数固定为3位数字,如广东省深圳市长途区号为0755,则区域编码为755。对于长

途区号为3位数字的城市,则将其长途区号去掉前面的“0”而在其后加“0”来表

示,如广州的长途区号为020,则其区域编码为200。

z若多个互不隶属的本地网使用相同的长途区号,则采用3位长途区号冠字和1位数字序号区分。如甘肃的嘉峪关、金昌的长途区号为0937,则其区域编码可分别编

为9371,9372。

z全国城市的区域编码表见附录A1。

1.2子区域

子区域指在本地网中,根据本地网所辖市县区的电信管理行政体制,或网络规划布局所划分的子区域。

子区域的划分可参照如下原则:

?本地网中心城区作为一个子区域,本地网所辖市、县、镇分别划分为与中心城区平级的若干子区域;该划分方法适合一般中、小型本地网;见【例1】;

?本地网中心城区根据电信行政区划分分别定义为若干子区域,本地网所辖市、县、镇分别划分为与本地网城区的电信行政区平级的若干子区域;该划分方法

适合大型本地网;见【例2】;

?本地网中心城区根据电信行政区划分分别定义为若干子区域,本地网所辖市、县、郊区内根据需要,按所辖区、镇分别划分为若干子区域;该划分方法适合

与中、大型本地网;见【例3】;

【例1】广东韶关本地网子区域划分

第 11 页

中国电信本地网网络资源命名规范(v2008-09)

图1-2

【例2】广东广州本地网子区域划分

图1-3

【例3】广州深圳本地网子区域划分

图1-4

第 1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8o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