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生回忆录

更新时间:2024-01-27 17: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这是新疆教会历史上真实的个人经历,也是新疆教会真实记录的冰山一角,愿这些见证如同云彩围绕着我们,让我们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前面的路。在新中国以前山东潍坊滕县华北神学院,被圣灵充满,看见异象,蒙神呼召,舍弃一切,跟随耶稣基督走了一条舍己的路,来到荒凉的新疆,开荒布道,广传福音,建立在新疆各地建立教会。他(她)们有些已在新疆作古,有些还存留坚守在新疆。他们中有些人的后代也走上锡安大道。愿神赐福阅读的人,被感动也能走上锡安大道。

走在锡安大道上 ——李道生回忆录

经 训

耶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路加福音9:23) 耶稣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 (马太福音28:19-20)

靠你有力量,心中想往锡安大道的,这人便为有福。他们经过流泪谷,叫这谷变为泉源之地,并有秋雨之福盖满了全谷。他们行走力上加力,各人到锡安朝见神。(诗篇84:5-7)

勉 词

为道生弟兄题词:

道生、道生,胚胎於主爱,立基在圣经。恩雨时浇灌,圣灵常动工,挖石头、斩棘荆,扎根深远结实丰。己得道,顾亲朋,流泪撒下生命种,欢呼收割返天城。 哈利路亚、荣归主名。 张谷泉

一九四六年,正月

自 序

生命转变的心声

为主吃苦滋味甜,在世作光又作盐, 思想救主十架苦,何敢迟延在后边, 努力踏上舍己路,不偏左右向标杆,

忠心事主直到死,结实百倍献主前。

――道生

一九四五年底,滕县华北神学院因战争原因停课南迁,我们十几个潍县、昌邑同学返回济南,无火车和汽车,徒步行走,腿脚肿痛,内心争战,蒙主光照,立时觉得全身轻松,心中甘甜,脱口而出,记下当时的心声。成为一生的追求,激励至今。

序 言

我有机会先看了道生弟兄的回忆录初稿,以后又读了打印好的修改稿,很得益处。 《基督教西北灵工团》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兴起来的本土工人福音宣教团体,自东而西进入新疆传福音,既无外援也无隶属关系,在圣灵启示带领下,依靠神所赐的信心和力量,战胜诸多艰难困苦把基督耶稣十字架的救恩播撒在天山南北大漠荒原上。

基督教西北灵工团一九四九年在新疆哈密正式成立。贾玉铭老牧师为自东而西的宣教工人到达新疆哈密书写《壮哉此行》四个大字,杨绍唐牧师为这个工人团队起名基督教西北灵工团。 一九四八年哈密教会与从山东到来的宣教工人一同作工,福音工作有了进展。一九四九年五旬节大会圣灵大作工,信主的人数和奉献为主的中青年增加。宣教工人受圣灵感动奔赴天山南北传福音,主的圣工大大兴旺,真的叫人感觉到主在旷野开道路,在沙漠开江河的奇妙大能。张谷泉牧师写出振奋人心的《西北灵工》诗歌,歌声回荡在南北疆广大禾场上空,唤醒那沉睡的大地、人群。

《西北灵工》刊物由张谷泉牧师亲自编辑油印出刊,我担任小报的刻写蜡板、油印、装订工作。通过这个刊物与内地教会、神学院校有了交通联系。

基督教西北灵工团的宗旨和使命是栽培传福音的工人,到没有听见过福音的地方去开荒布道,建立当地教会,努力的方向是把福音传遍新疆,把福音传回耶路撒冷去。每一个奉献为主传福音的工人必须能吃苦舍己,坚持圣经真理,走十字架道路,不宣扬团体个人,只传扬耶稣基督并他被钉十字架的救恩。

原《华北神学院一九五零级毕业同学录刊》上有一段报导,我抄在一个本子上,原件已被销毁,我摘抄的那个本子保存了下来,虽然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但历史见证仍具有活力向今天的读者发出光芒,原文摘抄如下:

我们的校友在新疆 P.K 文

“这是前三年的时候,我们的校友张谷泉(式彭)、李石瑛,(还有咸荣辉、李道生、张美英、刘淑媛、张佩德)等弟兄姊妹,清楚了主的托付,含着眼泪,舍弃了那甜蜜的家乡与亲爱的戚友,毅然的背起了简单的行囊向西进发。他们唯一的依靠是恩主耶稣,他们唯一的武器是圣经与祷告,他们唯一的支持者是主内同心合意的弟兄姊妹。

感谢神!他们毫不犹豫地出发了,他们曾遭遇百般的困窘,他们胜过了百般的艰苦,他们束紧了腰带,至终从山东到了新疆。这万里征途印下了他们的血泪脚踪。当他们看到了高耸的天山与一望无际的沙漠时,他们的内心是雀跃,是感恩,也就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当此伟大非常的时代中,千万人在昏昧沉睡,神却把撞福音大钟的使命交托了他们,使他们到那渺无人烟,荒漠不毛之地去工作。是的,在学校中他们就学会了吃苦耐劳,(一般人认为是华北神学院的传统之精神),所以到了艰苦的困境中,还算能过得去。

他们是这样开展工作的,一面劳动(打铁、修表等),一面传福音,三年中发展到了七、八个城镇,很多的人悔改信主了,很多的人奉献归神了??”(全文未完)

经过一九五一年镇压反革命运动,基督教西北灵工团这一宣教工人的团体不复存在了。但在诸般患难中开荒布道所撒下的生命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不到三年在南北疆建立的十几处教会,虽经磨难仍有七、八处教会站立得住,继续敬拜、传福音。

六十年来,经历了许多危险患难,忍受了诸般屈辱伤害 ,甚至付出牺牲的代价,有人为主殉道,灵魂在主的祭坛下(启6:9-11);有人为主的缘故流血坐监牢五年、十年、二十多年不等。有的工人已经息了劳苦睡在戈壁荒原之中,活到如今的只有几个七十多到九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们虽老却没有“退休”,依然在禾场上耕耘。道生弟兄今年八十四岁,体弱有病,仍站立在神的圣殿中。

道生弟兄六十年来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监禁、管制、强劳、忍受了刑罚、捆索的火炼,他依靠主的恩典始终刚强、坚贞不屈。解除劳改管制后,继续和妻子惠荣传福音,在极艰难的环境中建立了吐鲁番七泉湖基督教会,果实丰硕。

道生老弟兄夫妇二人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妻子惠荣一九九六年八月离开人世安息主怀,道生弟兄擦干眼泪,继续奔走在锡安大道上。

道生弟兄是一九四七年到达新疆哈密,我是一九四八年奉献归主的,我俩同在一个工人团体中,以后奉差到不同的地区开荒布道传福音建立教会。虽然没有在一起生活,但在真理、道路、属灵的事奉中却是同心的同工,道生弟兄长我六岁,我称他为道生哥,他具有长者风范,受到我的尊重,同时也得到肢体们和同工的爱戴。

道生哥的回忆录简要记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一批献身为主的福音使者自东而西的远征壮举,基督教西北灵工团在那个时代应时兴起的事奉,后来为传福音、建立教会所遭受的苦难和击打。他以自己亲身经历见证浓缩了一批宣教工人走十字架道路的生命进程。他的脚踪如同在各地为主受苦的宣教工人一样有血、有泪。这个回忆录在一部分肢体中间传阅时,几乎都有眼泪滴进字里行间,与道生兄弟所流的血泪交融。求主祝福、使用这回忆录,能有更多肢体受激励,奋然兴起,常常竭力,多做主工,迎主再来橄榄山顶。

主内同工 唐远模 2008.4

目 录

一.少年归主 二. 滕县华神北院 三. 山东潍县乐道院灵修院

四. 我和妻子惠荣同工走向锡安大道 五. 哈密教会和基督教西北灵工团

六. 蒙难流泪谷 七. 死荫幽谷主手牵扶 八. 与赵西门弟兄在一起的日子 九. 妻子、同工惠荣离开了我 十. 七泉湖教会建堂工作的见证 十一. 属灵的争战 十二. 神啊,求你申我的冤 十三. 回故乡还福音 十四. 任重道远, 前仆后继 十五. 后记

一. 少年归主

1、童年

我在一九二三年十一月生于沈阳,是一个以织布为业的家庭。原籍山东潍县(今潍坊市)寒亭区大埠村。一九三零年随父母返回原籍家中,弟兄五人,我排行老四,这年我七岁。大哥做小生意,二哥三哥织布,我在本地小学读书。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有几位爱国老师不愿在城市教书,纷纷回到家乡,我所上的小学校有一位名叫纪洪翥的老师,他毕业于济南齐鲁高中,留校教书,抗战伊始回到家乡,借用东庄村一个小礼拜堂做教室,约有二十多名学生,大都是信主家庭的子女。还有从济南青岛回乡的张淑扬,李景尧,李华堂等老师上课。

这所小学校由信主的长者管理,虽然冷淡,但没停止礼拜,圣诞节还排练剧目,按路加福音10:25―37好撒玛利亚人编练,叫我饰演好撒玛利亚人,没信耶稣的观众很多,又把胡琴乐师请来演奏京剧,当时不明白这样做是不敬虔, 甚至是亵渎耶稣,圣诞节是基督教传统节日,耶稣是神的儿子,道成肉身降世为人,圣经没有指出哪一天降生的,只说: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2:11)

2、归信主耶稣

我父亲早接受救恩,认罪悔改归主,礼拜天跟父亲去寒亭教会做礼拜,学会很多诗歌,那时我不懂认罪悔改,知道骂人,说谎,打架,偷东西是罪,时间长了明白一些道理,十四岁经过考试合格,就是准确回答<<耶稣教问答>>一书所提内容,受洗归主。一位叫郎君德的牧师用点水礼给我施洗,并领受圣餐,每年春秋各一次领圣餐,这是一所属长老会的教会,现在想起来,觉得可怜,受洗,圣餐都不够严谨,不完全。但是神却怜悯我,恩待我,拣选我,在我的经历中确实是这样。

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四年在本地中心小学教书,那个年月在乡村小学当老师待遇很低,每月80市斤小麦(约合二斗),但比农民则优厚得多。在学校当老师期间,经老同事介绍认识了张惠荣,她原名张心斋,悔改归主后改名张惠荣。结婚后不久我奉献为主到潍县乐道院灵修院,惠荣随同前往,奉献为主,一同走向锡安大道,同甘苦共患难,直到一九九六年八月十六日蒙召归回天家。

3、神奇妙的大爱

母亲说我命大,告诉我:小时候得了一场病,父亲不在家,眼看气息奄奄,没办法,准备死了向外扔(当时本地风俗儿童死了没有棺木,死后扔到野外去)。母亲打发人告诉父亲说:“增喜(乳名)不行了,快回家。”父亲接信急速回家,在路上的书摊买了一本药方书,是治病小验方和偏方,回家后,父亲看到我还有口气,立即照偏方抓回中药,吃下几次药竟奇迹般的好了,大家都说是运气好,其实并不是运气好和命大,而是神奇妙的大爱,是神按他的定旨拣选了我(弗1:4-5)。

母亲说我命大,还有一件事,一九四五年我们村子忽然来了一帮日本汉奸兵。端着上了刺刀的大枪,挨家抓人,抢东西,把我和父亲还有二哥押到村外场院,全村老少爷们都抓来了,有一挺机关枪对着人们,这时,汉奸头目的勤务兵挎着手枪,抱着毛毯,被子往马背上放,我一眼看出是我结婚的东西,心中怒火“冲冠”,这帮穿着军装的土匪抢劫老百姓,我上前对那人大声喊叫:“这是我的东西”,那兵不理我,斜眼看我并无归还之意,我就去找头目,我说:“你们弟兄拿的东西是我的。”那个头目凶狠地骂着吼着叫着:“你要你的东西?我的人都没有了,拉出去毙了他。”开始,当兵的见我穿着与农民不一样,没敢动,头目这一吼叫,五个汉奸兵把我拉出去打倒在地,拳打,脚踢,枪托捣,在场院的老少为我捏了一把汗,那个年月,汉奸兵依仗日本人,奸,杀,抢劫,无恶不作。杀一个人如杀一只鸡,他们一边打,一边吼:“你还要不要你的东西?”汉奸头目下令,把在场的老少爷们挨个打,打完了押往汉奸据点官桥子,又是一顿毒打后才放回。回到家,看见母亲的头被汉奸打的血流满面,我结婚的新房翻了个底朝天,穿衣镜砸烂了,顶棚捣破了,皮箱被刺刀捅碎了,手表,怀表,被褥,衣服全抢走了,连我穿的鞋也抢去。我被打得皮肉紫黑,全身疼痛难忍,村里的大婶,大娘来安慰我,母亲忍着自己的伤痛,用蛋清,烧酒抹我的伤,泪水一滴滴掉在我的伤处,我的眼泪也止不住,我的心痛如刀绞。在这极痛苦时,我想到了耶稣,儿时学会的诗篇23篇在我心中跳跃:“耶和华是我的牧者???.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

我经历了苦难、危险,更经历了神的慈爱怜悯,我在神面前像无知的骡马(诗32:9)不肯顺服,神有他奇妙的作为,按着他的时候,方法拯救,拣选了我。感谢主的恩典,我经历了这次危难没有被枪毙,是主奇妙的保护,我的生命有了转变,神打发一位奉献为主的姊妹名叫王金忠来看我,我叫她表姐。她劝我争取到滕县华北神学院读神学,如果不是挨了毒打,我不一定接受表姐的建议,我经历了神的恩典,我答应努力争取上神学。

二. 滕县华北神学院

1、转变

山东滕县华北神学院院长张学恭牧师是潍县人,老家潍县河西村,一九四五年秋季神学院开学日期到了,由于铁路因战争中断,去神学院的弟兄姊妹就在张院长家中临时上课,查经,

这个临时神学班有二十余人,我记得姓名的有:刘淑媛、张美英、戴开诚、黄得灵、李佩贞、王鸿翱、李锡楹、王玉崑、张佩德、李道生???.等,都是昌潍地区的,还有张霭臻姊妹,是上海人,一口流利的英语,又是同学又是教我们的英语老师。上课的老师有张学恭院长,张谷泉(张谷泉已毕业,留院教课)一个多月后铁路修复,我们一行乘火车到达滕县华北神学院。

经过神学课程学习,造就,对圣经真理有了初步认识,我的生命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在院里我的穿戴与同去的同学不一样,长袍的布料高档,白袜子,礼服呢面牛皮底圆口布鞋,原以为很美,当站在弟兄姊妹面前时,却觉着不太自然,逐渐有点无地自容的羞愧。后来认识到有点“不合圣徒体统”(弗5:3),这仅是外表衣着的改变。

第二个改变却是极重要的改变,就是决志完全奉献为主,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神。

2、主的呼召

记得在河西村张院长家里临时神学班的日子虽不长,对我造就却很大,同学的年龄大都比我大几岁,属灵生命比我丰富,下了课,在一起交通很得帮助。就在这里学习时,张谷泉牧师受圣灵感动写出《时已夜半》的诗歌,给大家教唱。

《时已夜半》 张谷泉词

(一)时已夜半,主徒警醒,心灯挑亮,眼目擦明。随圣灵引导,遍处证主名;脚踪时带血,首额常鲜红。前途壁垒被冲破,拦路高山全踏平。为主道轻死生,拯救主选之百姓,建立教会本圣经。不避刀剑,不享安宁,唯顾主旨早日完成。福音传遍则受用,说什么破家荡产,摩顶放踵,今生苦难,来世成尊荣。

(二)时已夜半,人声呼喊,耶稣快来,已站云端。是主真门徒,奋勇直向前;下垂手挺起,两腿不发酸,张口疾呼惊天地,两眼流泪赛水泉,与恩主共苦甘,卧身愿在马槽内,鬓角想戴荆棘冕。不顾性命,不怕饥寒,唯愿己路早日行完。成就主托心平坦。走天路理应苦干,早把命捐,主已如此,我何敢不前。

这两首诗很快学会,受到激励很大,对我走奉献为主的道路起了促进作用。

3、生命转变的心声

一九四五年底,内战烽火四起,环境动荡不定,枪炮声此起彼伏,学校决定停课南迁,昌潍地区学生返回原籍待命。当时火车不通,一行十余人步行北上,头一天从滕县到鄒县,我从来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也没有尝过饥渴的味道,第一次经历肉体、灵命的争战,其他同学边走边唱,我一个人跟在后边,闷不作声,不甘心,心灵十分痛苦,当晚住在鄒县城南关教会,同学们在油灯下读经祷告,唱歌赞美。唯有自己不得释放,非常苦恼,低头流泪,主就在这时光照我,主钉十字架的景况活画在我眼前,好像主向我柔声说话:“你的脚痛比我为你钉十字架还痛吗?”我哭了,哭出了声,似在回应主的问话:“是的,主啊,你手脚上的钉痕钻心的痛???.”奇妙,我立刻觉得全身轻松,再没有痛苦,一天的乏累消失了,得到了释放,痛苦变为甘甜,怨言变为喜乐。心有感动写下一首小诗: 为主吃苦滋味甜,在世发光又作盐, 思想救主十架苦,何敢迟延在后边, 努力踏上舍己路,不偏左右向标竿, 忠心事主直到死,结实百倍献主前。

我自从这一经历后,和以往大不相同,心中暗暗决志,这一生要奉献为主,走十字架的道路。回头看,自己的这段经历,主用不同的方法拣选我,呼召我为他而活,虽然有时受到管教,过后想起来真是主爱的激励。

4、又一次争战

我的一位亲密同学,十分要好,两人拜了干兄弟,他参加八路军当了官,他知道我去滕县华北神学院上神学,给我家中写信,叫家里的老人催促我快回家,信中承诺:回来参加革命工作,到县政府或学校教书都行,信的内容十分热情,非常诱人,这位同学官运亨通升迁很快,在南京担任华东局轻化部书记之职。一九七三年我回潍坊探亲,到他家中看望他的老人,才知道我的同学在文革中被戴上走资派的帽子揪斗,在批斗中高血压心脏病突发而死,在老家的大门口挂着两块牌匾,一块是“光荣军属”,一块是“光荣烈属”(他的二哥抗战期间在八路军当营长牺牲)。相比之下,我没有牌匾,还在新疆因传福音判刑七年,劳动管制十五年半,失去人身自由共二十二年半,虽然经历了痛苦患难,现在已八十多岁仍然健康,为主而活事奉主,“人的道路不由自己。”乃在永生神(耶10:23)

三. 山东潍县乐道院灵修院

从滕县华北神学院往济南走,经过鄒县灵命与肉体争战,蒙了光照有了转变之后,很顺利到达济南。在济南东关教会住了一个多月,天天查经,与各教会传道工人交通,年底回到潍县乐道院灵修院,因为在济南听说灵修院成立了,要培养传道人。

1、潍县乐道院

乐道院是美国宾州长老会在山东潍县办的基督教文化教育,传教,医院,礼拜堂的团体。一九零零年曾被当地无业人员陈锡庆等人放火,大火着了三天三夜才熄灭,乐道院内的教堂、宿舍、医院、学校(文华馆,文美书院)妇女学道院,医护学校等建筑设施被烧成一片灰烬,一九零二年重新建造,一九零三年建成。新建的大礼拜堂顶部高20多米,八角顶重叠,平面十字形,四面有门通行,有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富丽堂皇,可容纳近千人,是胶东地区最大的礼拜堂,可惜,在十年浩劫中被“红卫兵”拆毁,片瓦不留。

乐道院不仅建起新教堂,还重新建造了医院,学校,妇女学道院,文华馆,文美书院等都比原来的规模大,医院的设备、学校的课程比以前更加完善。

一九四二年,珍珠港事件之后,日本侵略军,竟然将乐道院这一宗教圣地作为关押英美侨民的集中营,直到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八月十七日集中营被解救。

抗战胜利,外国侨民全部撤走,原来在乐道院各单位工作过的人员陆续回归,组织成立乐道院复兴委员会,推选黄乐德牧师为主席。委员有:薛星五、赵乐之、赵介臣、于庭恩、杨元瑞等五人。接着长老会昌潍区大会成立,医院开始门诊,住院,中、小学逐步恢复上课。 昌潍区大会接受李石瑛牧师动议,决定成立灵修院,推选李石瑛牧师任灵修院院长,咸荣辉牧师任副院长。圣经学院由梅戈登牧师任院长,刘肇兴牧师任副院长。

2、潍县乐道院灵修院

灵修院成立之宗旨是培训昌潍地区农村传道人,乐道院院务会议决定划拨三十间平房给灵修院,其他什么也不给。当时灵修院是个空架子。正在此时,华北神学院教师张谷泉牧师带领昌潍地区学生从济南来到灵修院,受到正副院长热情欢迎。 张谷泉与李石瑛是华北神学院同学(李石瑛一九四一年华北神学院毕业)。每年寒暑假二人同工在昌潍地区乡镇布道,开奋兴大会。老同学相见,回想前几年主对他们的托付异象。看到当前圣工需要。各乡镇教会缺少教牧人才,急需栽培现有传道人,张谷泉牧师决定留在灵修院,十几个从神学院回来的男女学生自愿参加灵修院继续接受真理栽培,他们是:李道生、刘淑媛、张美英、戴开诚、郝玉贞、张佩德、黄得灵、李佩贞、王玉崑、李锡楹、王鸿翱,后来李天存、朱长信、钟毓琛,张德正等从济南来到灵修院。

初到灵修院,生活很艰苦,因为灵修院的宗旨是凭信心依靠神,不依靠差会供应,实践信心道路,一切需用仰望神。按照圣经记载耶路撒冷教会的样式,共同生活,凡物公用,没有一样东西说是自己的(徒2:44-47,4:32-35)。每天三餐高粱面糊;有时掺野菜,榆钱儿,洋槐花。老人,小孩有一块高粱面窝窝头,没有肉食蔬菜,只有咸菜。早晨五时起床守晨更,白天查经,晚饭后有祷告会。负责查经的有教会老前辈刘光照牧师,张纪洪牧师,还有年轻牧师田立华,刘兆兴,张谷泉等。圣灵做工,生命真理信息具有时代亮光,特别是张谷泉牧师讲道,圣灵同在,大有能力,吸引医院职工,圣经学院学生,学校老师来聚会听道,此时张谷泉牧师把他在一九四五年暑期潍县奋兴大会期间写的诗歌《安提阿》定为灵修院歌。 潍县城里教会奋兴大会是由杨绍唐牧师,张学恭牧师主领,邀请张谷泉牧师,李石瑛牧师参加。张谷泉牧师在大会证道,题目是《安提阿教会的榜样》。这一具有时代亮光的信息深受杨、张两位牧师赞赏,激励了年轻工人奉献为主的心志。

灵修院除了聚会查经外,有计划安排工人到附近乡村去主领礼拜,开奋兴会,受到乡村教会的欢迎。一九四六年正月张谷泉牧师到昌邑饮马教会,徐林庄教会主领奋兴会。

灵修院生活十分清苦,饮食太粗,每天两餐菜糊糊,咸菜。自己此时心里争战,十分激烈,心灵愿意为主受苦,操练自己合乎主用,但肉体软弱,多次想离开灵修院。

当时,潍县城警察局长张廷杰,东关警察分局局长张剑鹏都是教书时的朋友,他们很愿意为我介绍工作。我属灵生命急剧向“耶利哥”坠落,这时主光照我,有一天晨更祷告,跪在地上只觉内心痛苦,无言无语, 忽然在眼前呈现出通往县城的路上,横着三角形木架,木架上有铁刺网拦着我的去路。这个异象及时挽救了我,清楚是主的大爱拦阻我滑向“耶利哥”。自此以后痛苦全无,甘心愿意走吃苦舍己的道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主。经过这次争战,使我认识到神的工人,完成传福音的大使命,必须对付自己,合乎神用,不是摆花架子,更不是上几年神学,预备多少个讲章,明白多少圣经知识就能合乎主用;而是需要经历真理生命的造就,磨净肉体渣滓,脱离卑贱的事,成为圣洁,合乎主用。

自己在灵命上有了一点长进,心中常顾念家乡的亲人,巴不得家乡的骨肉之亲也赶快信主发热心,同时看到农村教会工作的需要,礼拜天被分派到外地去主领聚会。记得一次,我到博山,齐东去领聚会讲吃苦舍己,到双台教会讲约书亚领以色列人过约旦河,注重祭司的信心,不看河水涨过两岸,遵行神的吩咐走进约旦河。一九四六年正月我赶到六十华里以外的昌邑饮马教会,张谷泉牧师领奋兴会,他把为我写好的勉词交给我,勉词是:

道生,道生,胚胎於主爱,立基在圣经,恩雨时浇灌,圣灵常动工。挖石头,斩棘荆,扎根深远结实丰。已得道,顾亲朋,流泪撒下生命种,欢呼收割返天城,哈利路亚,荣归主名。 道生勉励 张谷泉1946年正月

张牧师的勉词激励,鞭策了我,每逢肉体软弱,心灵痛苦时就想到勉词上叫我“挖石头”,“斩棘荆”,立时得到力量,得安慰。

妻子张惠荣是在我去上神学后信主的,对于爱主,事奉主的道理不明白,因此我们夫妻俩常有摩擦,她说我是痴迷不顾家,家中的亲友也以为我痴迷。我劝妻子跟我同路事奉主,她就用各种方法拉我的后腿,妻子的父母只有她这一个独生女儿,有一次我劝她和我一块去灵修院,她却生气回了娘家。经历了多次的摩擦劝说,妻子终于顺服了主的感动,我俩一块到了灵修院。

事情并非一帆风顺,灵修院的生活,事奉很有次序、规律,弟兄姊妹专心以祈祷传道为念,对衣、食、住看的很淡。木板床,薄薄的一条褥子,硬邦邦睡在上面,硌的难受,弟兄姊妹分开住集体宿舍(夫妻不住在一起),饮食又粗又稀,妻子惠荣熬不下去了,想找我发火,打发人把我叫到她做饭的伙房去,准备同我大吵一顿,当我走进伙房,只见她说起方言,这是她没经历过的奇迹,自此以后,她谦卑顺服主,脸上有了笑容,心里充满了喜乐,她从此走上了吃苦舍己的道路,陪伴我,与我同工,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直到她走完人生的旅途。 灵修院人员增加,有些是慕名前来参加聚会的,经过一九四六年五旬节大聚会后,转入圣经学校学习。其中有王玉崑、李锡楹,王鸿翱、张俊廷、王守仁、朱长信等人。张谷泉牧师、田立华牧师应邀到圣经学院讲课,没有去圣经学院的成员则注重培灵聚会、查经、乡村布道等工作,对乐道院的事务及潍县区差会的活动没有参与。后来在乐道院发生的什么“鲁东大会”及“渤南大会”争论,灵修院的人员根本没有参与,也没有卷入争论。

灵修院的事奉逐渐传开,邀请张谷泉牧师前去主领聚会的教会很多。圣灵做工,张谷泉牧师脚踪所到之处,证道有力,宣讲了许多重要真理和时代信息。张牧师在讲台上如同战场,声泪俱下,汗湿衣裤,许多青年弟兄姊妹受感动奉献决志为主。

张谷泉牧师原名张式彭,山东昌邑县人,生于一九二零年。青年时曾就读于乐道院广文中学,在学校中品学兼优,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乐道院,学校停课,只差半年中学毕业,回到家乡岱丘村。因他在广文中学时常去聚会,重生得救后努力追求真理,曾在本村及附近教堂讲道,传福音。

一九三九年经吴牧师(吴克敬)介绍去滕县华北神学院,一九四三年神学院毕业。由于成绩优异留校当老师,一九四五年底自滕县华北神学院返回潍县乐道院参加灵修院,成为灵修院的领导人。与他同回的昌潍地区学生十余人也参加灵修院,成为灵修院的基本工人,以后大多数受托到新疆传福音,又成为基督教西北灵工团的工人。

张谷泉牧师在滕县华北神学院读书及毕业后任教期间,寒暑假曾几次去过泰安马庄耶稣家庭考查实习锻炼。当年马庄是老家长敬奠瀛接待了从神学院去的人,老家长特别喜欢张谷泉有得之而后快的心,多次劝说他“入家”。在这关键时刻,主向他启示:“孩子,这不是你当走的路,我对你另有托付。”一九四四年夏天,暑假来到昌邑徐林庄教会,主领奋兴会期间,教会长老齐鸿庆在祷告中得一经文,撒母耳记下7:8-10“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从羊圈中将你召来,叫你不再跟从羊群。”齐长老告诉张谷泉,他明白神的旨意,对自己另有托付。 张谷泉牧师在滕县神学院读书时认识了也是昌邑县人的李石瑛,李石瑛是由黄县神学院转到滕县华北神学院。一九四一年毕业,毕业后在昌邑饮马教会牧会。在神学院寒暑假时张谷泉因环境不能回岱丘,就在饮马等教会主领奋兴会。李石瑛在滕县华北神学院读书时,也多次去马庄老家访问实习,得到老家长敬奠瀛的赏识,多次劝他“入家”。从敬给石瑛的题词中可见一般(李石瑛原名李世英,灵修院时改为李石瑛,愿主爱火焚烧之意)。 敬奠瀛为世瑛题词:

华北方毕业,刚才入灵宫,开始身魂战,不谈纸上兵,爱旗高高举,信牌牢牢擎。 奔跑有定向,拳不打虚空,基督真宗派,合成一家庭,都是神儿女,理应志趣同,努力拚命干,实现神光荣。

张谷泉,李石瑛有共同的托付,在老家长劝说面前没为所动。后来有人说,西北灵工团有耶稣家庭背景,更有危言:“灵工团的人是耶稣家庭来的。”纯系误会。

在潍县乐道院灵修院时期,张谷泉与李石瑛配搭事奉很和谐,灵修院的弟兄姊妹一致认为神所搭配的同工实在宝贵。李石瑛分管灵修院务,做手的工作;张谷泉有讲道之能,解经恩赐,分管灵修院工人培训、查经、传道工作。一个做手,一个做口,同心合意,情同手足,胜似骨肉。

略述灵修院负责人的信仰立场,态度,说明历史事实,便于各方面学者参考。有些刊物、历史书籍称:“基督教西北灵工团的成员很多人来自耶稣家庭”,是不确切的。如果因为李石瑛,张谷泉在华北神学院读书时,寒暑假曾去马庄老家,与老家长有短暂接触,即肯定是有“家庭”背景也不准确。灵修院,西北灵工团的成员既无“家庭”背景,也不是从“家庭”出来的。

神对灵修院的带领,从张谷泉牧师写的院歌的词句中可清楚看到。一直是以耶路撒冷初期教会为榜样,彼此相爱,互相帮助,同心合意,重视圣经真理栽培与实际,在生活、事奉中经受操练,造就。

一九四六年灵修院举行成立之后第一次五旬节大会,张谷泉牧师主领。主题依然是安提阿教会的亮光,注重工人灵修,以祈祷传道为事,顺服圣灵的引导,带领差派,张牧师在神学院教书时就看见安提阿教会的亮光,并在各处领会传讲安提阿教会的真理并有深入的认识。他受圣灵感动写出《安提阿》诗歌,激动人心,许多弟兄姊妹受感动奉献为主。 《安提阿》诗歌传播于齐鲁大地,唱遍了潍水莱山。 安提阿

安提阿,安提阿,基督香气从此发。外人讥诮送绰号,基督徒称起首加,根基全由耶稣基督来奠定,随后吸来忠仆保罗巴拿巴。无人弃嫌乡农尼结西面脸色黑,也不贪恋王宫同养马念虚荣华。路求来,舍弃古利奈,众人同居全安洽。禁食事主,圣灵说话,打发使徒往普天下。二人受职被差出,全体祷告呼阿爸。山上举双手,如同神仆老摩西,旷野大争战,好像主帅约书亚。各尽其职兴旺主福音,教会建遍地角共天涯。真个是成了真理出发点,并且也得见主道显光华。神子同受造。磨尽肉体渣。灵力充满出外作证,身心疲乏归来下榻。彼此指责,耿直像保罗;互相原谅,谦卑如矶法。爱中自然无惧怕,同归天家。

众人同居,凡物公用,禁食事主,吃苦舍己,彼此相爱等美德,以及把福音传到地极为主作见证的心志,并不是耶稣家庭所独有,耶路撒冷教会有榜样,安提阿教会基督香气四溢。今日教会依然应当学习效法,这是时代的呼声,教会的需要。

一九四六年五旬节聚会中,圣灵作工,有几位姊妹被圣灵充满,在方言中圣灵启示要到西北去,到新疆去,把福音传回耶路撒冷。圣灵的启示振动人的心灵,力量强大不能阻挡,圣灵的启示与张谷泉牧师长期埋藏在心灵深处的意念相同,他在和同工交谈时常提到“福音从耶路撒冷教会传向各地。我们也当有把福音传回耶路撒冷的心志。” 我有机会看过一本叫《桥》的杂志――1988·第31期中国教会动态。该期第13页荣幸的提到西北灵工团和张谷泉牧师。另有人说“在1949、8在哈密看见张谷泉牧师,张承认这个口号是从《遍传福音报》得来的启示。至于灵工团的名字则是张自己起的”云云(口号指把福音传回耶路撒冷去)。张谷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pk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