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合作”变“合坐”

更新时间:2023-12-24 11: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勿让“合作”变“合坐”

——浅谈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 实验小学 林凤

随着新课改脚步的前进,“以人为本”“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加之积极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为此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上应用广泛。同时由于小学科学课其独特的课程特点——小组合作实验,使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上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真正将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也有成了我们一线教师亟需探索的一个问题。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

目前,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尝试构建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大致有三种形式:即同桌合作、前后四人小组合作、自主选择伙伴合作。在科学课上以前后四人小组合作最为普遍。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以科学课为例:一般先是教师抛出问题,讲解实验注意点,然后宣布实验,于是学生按照原先的分组,七嘴八舌,热闹非凡。而在这热闹的背后,真的是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积极探究吗?事实当然不是如此!

在实际教学中一般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缺乏合作,各持己见

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倾向性,学生本能地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当出现问题时,学生不能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而是一味的向老师求助,这时的小组合作称得上是合作学习吗?当产生不同意见时,学生不能有效地解决矛盾冲突,只会一味的埋怨小组成员,从而是学习效率大大下降。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就是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通过共同的努力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它要求小组成员既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又要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现阶段的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只顾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懂合作,甚至不愿合作,各做各的,各说各的,这样根本就不能有效地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个形式,根本不叫合作学习。

问题二:缺少主见,人云亦云

一个学习小组中的成员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必然有好中差之分。在合作学习中,学优生在小组处于领导地位,承担了主要的学习任务,程度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学习、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份子,这样使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在另一方面,那些程度较差的学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稍逊,导致他们经常掉队,在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对于同一个问题的探讨上,学优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而程度较差的学生由于长期养成的不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不会思考,或懒于思考,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没有自己独立的观点。这一现象在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很是常见,也正是这一现象的常见而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问题三:课堂混乱,七嘴八舌

以小学科学课为例:小组合作学习一开始,整个教室犹如炸开了锅似的。学生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几种:1、学习程度相对好些的学生开始进行大声地讨论,合作实验;2、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不感兴趣,但性格外向的学生,开始把合作学习的时间当作课堂休息,三五成群的开始相互高谈阔论;3、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感到困难,但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则默默的开始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做其他科目的作业,在课本、作业本上涂涂画画;4、班级里的调皮捣蛋的学生时不时凑到聊天的学生堆里讲两句话,时不时的到专心做实验的学生那进行捣乱。

当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请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时,有的小组还沉浸在刚刚的讨论中,有的小组认为我们小组的答案才是最正确的,不屑倾听别人的回答,有的小组刚刚休息结束,还没有弄清现在课堂上的情况。这时,课堂秩序混乱,教师听不清他的回答,其他的学生亦是如此。

这样的合作学习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吗? 问题四:不够专心,易受干扰。

仔细观察平时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不够专心,精力不集中,自制力不强,易受干扰,从而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如教具制作好坏,学具袋中材料的误导性,问题的多向性,学生之间的无关话题等等,对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有影响。

问题五:问题不清,要求不明

小学科学课上,经常要碰到实验或是问题的讨论,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作为一道灵药,而且还百试不爽。但是,随着合作学习的泛滥,教师在合作学习之间缺少必要的讲述,使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时就开始了小组合作。同时,教师经常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的任务,大部分学生自己一想就能明白的问题再拿来小组合作,一来多此一举,二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不能被很好的激发起来。

二、对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之一,各地学校也都纷纷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体来看,在具体实施过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个人认为课堂教学是互动的,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因此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能更加准备的了解问题症结的所在。

教师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时机不当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二)分组不科学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三)规则不明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

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四)时间不足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自我中心观念强

皮亚杰的“自我中心”理论认为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儿童不能区别自己的 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能区别自己的活动和对象的变化,把周围一切都看作与他自己有关、是他的一部分的想象。在思维时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愿望、需要、动作上,形成了特有的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儿童这种心理特征的存在再加上现今家庭环境的影响,即以孩子为中心,为主导的教养方式,使学生从小就带有一种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不喜欢、不习惯倾听他人的意见或是与他人进行合作。

(二)学习兴趣和信心的缺失

对课程内容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对课程内容越感兴趣,学习的动机就越大,反之,则相反。每个学生所感兴趣的课程都有差异,对该门课程的热爱程度会直接影响他在课堂上的表现。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小组成员的学习热情也会间接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热情,

(三)学生先天的个性原因

有些学生受生理和心理等个性因素的影响,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不专心,多动,焦虑等,这些反应就成了有效合作学习的阻碍。例如:有的学生患有多动症,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个体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不能安心倾听教师和同学的言说;有的学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使其注意力分散,不能完整倾听别人的言说;有的学生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下课前和同学闹了别扭,任课老师曾严厉地批评过他或是在家里被父母进行了教育等都会影响他在课堂上的学

习效果。

三、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的建议和措施

怎样才能克服上面有关合作学习所出现的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个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明确分工,有序合作

确定活动的课题后,在制订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协商进行分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任务,特别是要兼顾那些平时在班里处于弱势的学生,让他们肩负一定的任务,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能力和自信。

1.小组长的任命。

每班根据人数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人轮流当小组长。小组长的任命是由各小组自己决定的,但原则上还是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先当,给其余同学做好示范及榜样的工作。

2、明确职责。

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3.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二)适时交流,广泛讨论

为保证小组的有效合作,发挥集体的作用,要定期组织交流,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懂得依靠集体力量去解决问题。教师在讨论中是一个倾听者、参与者和协调者,主要是倾听学生的意见,在必要的时候参与讨论,协调矛盾,给予适当的帮助。

自古以来就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孙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学会如何融洽的与他人交流。

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关注教学实际,根据本班学生特有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合作学习方案,让学生在有效的合作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与人合作的快乐,而不是单单纯粹地合坐在一起。

自古以来就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孙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学会如何融洽的与他人交流。

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关注教学实际,根据本班学生特有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合作学习方案,让学生在有效的合作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与人合作的快乐,而不是单单纯粹地合坐在一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t3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