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无机化学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24 11: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元素无机化学答案

【篇一:无机化学答案】

class=txt>《无机化学》 第 6 版 张天蓝主编 课后习题 答案 第一章 原子结构

--18 j)= 9.766-8 m 2、---。其中 -34 、--35 m, 此波长太小, 可忽略; (2) ≈

---30 m, 如此小的位置不确定完全可 以忽略,即能准确测定。 4、 he+只有 1 个电子,与 h 原子一样,轨道的能量只由主量子数决定,因 此 3s 与 3p 轨道能量相等。而在多电子原子中,由于存在电子的屏蔽效应, 轨道的能量由 n 和 l 决定,故 ar+中的 3s 与 3p 轨道能量不相等。 5、代表 n=3、l=2、m=0,即 3dz2 轨道。 6、(1)不合理,因为 l 只能小于 n;(2)不合理,因为 l=0 时 m 只能等 于 0;(3)不合理,因为 l 只能取小于 n 的值;(4)合理 7、(1)≥3;(2)4≥l≥1;(3)m=0 8、14si:1s22s22p63s23p2,或[ne]

3s23p2;23v:1s22s22p63s23p63d34s2,或 [ar]3d34s2;40z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25s2,或[kr]4d25s2; 42mo: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55s1,或[kr]4d55s1;79au: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145s25p65d106s1,或[xe]4f145d106s1;

9、3s2:第三周期、iia 族、s 区,最高氧化值为 ii;4s24p1:第四周期、iiia 族、p 区,最高氧化值为 iii; 3d54s2:第四周期、viib 族、d 区,最高氧 化值为 vii;4d105s2:第五周期、iib 族、ds 区,最高氧化值为 ii; 10、(1)33 元素核外电子组态: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或[ar]3d10s24p3, 失去 3 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 或

[ar]3d104s2,属第四周期,v a 族;(2)47 元素核外电子组态: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05s1 或[kr]4d105s1, 失去 1 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 电子组态为: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 或[kr]4d10,属第五周期,i b 族; (3)53 元素核外电子组态: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5 或 [kr]4d105s25p5,得到 1 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电子组态为: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6 或

[kr]4d105s25p6,属第五周期,vii a 族。 11、根据电子填充顺序,72 元素的电子组态为: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145s25p65d26s2,或

[xe]4f145d26s2;其中最外层 电子的主量子数 n=6,属第 6 能级组,在第 6 周期,电子最后填入 5d 轨道, 是副族元素,属 iv b 族,d 区元素,其价电子为 5d26s2,用 4 个量子数表 示为:5、2、0、+1/2;5、2、

1、+1/2;6、0、0、+1/2;6、0、0、-1/2; 12、(1)br 比 i 的电负性大;(2)s比 si 的电离能大;(3)s-比 s 的电 子亲和能大。 13、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145s25p65d105f145g186s26p66d106f147s17d108s28p5 ,第 8 周期,vii a 族,p 区。 14、最外层 6 个电子,次外层 18 个电子(3s23p63d10);它位于第 4 周期、 vi a 族、p 区;其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 2。 第二章

1、略。 2、 分子结构

3、 ch4: sp3 杂化; c2h2: sp 杂化; c2h4: sp2 杂化; h3coh: sp3 杂化; ch2o: sp2 杂化。 4、 物种

clo4no3sif62brf5 nf3 no2nh4+ 价电子数 4 3 6 6 4 3 4 成键电子数 4 3 6 5 3 2 4 孤对电子 0 0 0 1 1 1 0 空间构型 四面体 平面三角形 八面体形 正方锥形 三角锥形 v形 四面体

5、 根据电负性的差距越大, 所形成的化学键的极性越大可以进行判断: (1) 极性 naclmgcl2alcl3sicl4pcl5;(2)

lifnafkfrbfhclhbrhi。 6、略。 7、(1)c 原子的价层电子组态为

2s22p5,得到 4 个电子或失去 4 个电子才 能形成稳定的电子层结构,但得失 4 个电子是十分困难的,故很难形成离 子键。 (2 ) albr3 为共价化合物, 熔融时以分子形式存在, 故导电性能差。 albr3 溶于水后,在极性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生成 al3+和 br-,故水溶液能 导电。 (3)邻羟基苯甲酸的羟基和羧基相邻,主要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对羟基 苯甲酸的羟基和羧基相互背离,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但能形成分子间氢 键,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导致对羟基苯甲酸的熔点高于邻 羟基苯甲酸。

(4)根据 vsepr 理论,bef2 分子中心原子 be 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2,为 直线型分子。 sf2 分子中心原子 s 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4, 轨道构

型为四面体, 但因有 2 对孤对电子,故 sf2 的分子构型为 v 型。 (5)p 元素有 3s、3p 和 3d 轨道,价层电子组态为 3s23p3,与 cl 原子化 合时, 可采用 sp3 不等性杂化与 3 个 cl 原子生成 pcl3 分子, 也可以采用 sp3d 杂化与 5 个 cl 原子生成 pcl5 分子;n 元素只有

2s 和 2p 轨道,价电子组态 为 2s22p3, 只能采用 sp3 不等性杂化, 有 3 个未成对电子与 3 个 cl 原子生成 ncl3 分子。 (6)用分子轨道理论解释(略)。

(7)h2s 分子中存在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而 h2o 分子中除了存在 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外,还有分子间氢键,导致分子间作用力较大, 沸点较高。故是 h2o 液体,而 h2s 是液体。 (8)用极化理论进行解释(略)。 (9)co 分子为碳氧三键,成键时氧原子多提供一对电子,抵消了 c、o 间由于电负性差距而产生的偶极矩,故 co 分子的偶极矩很小;co2 分子的 碳氧键虽为极性键,但其分子为对称的直线型分子,故偶极矩为零。 (10)bf3 分子为对称的平面三角形构型,虽 b-f 键为极性键,但其分子 偶极矩仍为零。nf3 分子为不对称的三角锥型构型,且 n-f 键为极性键,正 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故分子的偶极矩不为零。 8、(1)色散力。 (2)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 (3)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4)诱导力、色散力。 (5)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9、(1)h2<ne<co<hf。h2、ne 为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色散力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大,因此 ne 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 h2 分子间作用 力。co 分子为极性分子,分子间存在着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其分子 量又比 ne 大,分子间色散力大于 ne。hf 分子间除存在取向力、诱导力、 色散力以外,还存在分子间氢键。 (2)cf4<ccl4<cb4<ci4。cf4、ccl4、cb4 和 ci4 均为非极性分子, 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色散力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大,因此沸点依次升高。 10、略。 第三章

溶解与沉淀

3、baso4 设的溶解度为 s,则 --5 --3 (g/ l)。 4、先将 pbi2 的溶解度转化为以 mol/l 为

-17,-12, -50。 (1) 用 na2co3

处理的转化反应为: 2 agi (s)+ co32- - (aq) ,其平衡常数为 k=[i-]2/[co32-]=[i-]2[ag+]2/ [co32-][ag+]2 = ---22,平衡常数非常小,agi

不能转化为 ag2co3;(2)用(nh4)2s 处 理的转化反应为:2 agi (s)+ s2- - (aq) ,其平衡常数为 k=[i-]2/[s2-]=[i-]2[ag+]2/ [s2-][ag+]2 = -17)2/-,平衡常数非常 大,agi 能

转化为 ag2s; (3) 若在 1.0l 的(nh4)2s 溶液中转化 0.01 mol agi 的沉淀,则溶液中

[i-]=0.01 mol/l,则根据 k=[i-]2/[s2-]得, [s2-]=[i--22 (mol/l),(nh4)2s 溶液的初始浓度 为 c(s2-)=[s2-]+[i--22 +0.01/2=0.005 (mol/l)。 9、查表知:-39,-17。当 fe3+开 始沉淀时,溶液中的 oh-浓度至少为 c (oh---13 (mol/l),poh=12.29,; 同样, 当 fe2+开始沉淀时, 溶液中的 oh-浓度至少为 c (oh---8 (mol/l),poh=7.31, 。故 溶液的 ph 控制在 1.71-6.69 范围时,fe3+以 fe(oh)3 形式沉底,而 fe2+不生 成沉底。

10、 设沉淀溶解平衡时 ca2+浓度为 x mol/l。 -(aq) + h2co3(aq),平衡时,[hac]=1.0,[ca2+]=x,[ac-]=2x, [h2co3]=0.040,k={[ca2+][ac-]2[h2co3]}/

[hac]2={[ca2+][ac-]2[h2co3][h+][co32-]}/ {[hac]2[h+][co32-]}= --5)]/ --11]=0.043,故 hac 的初始浓度为 c(hac)= [hac]+ [ac-

则溶液中的 ca2+和 co32-浓度分别为:--6 mol/l,c (co32---5 mol/l,离子积 第四章 酸与碱

1、nh3+h2o=nh4++oh-,kb=[nh4+][oh-]/[nh3];ch3coo-+h2o= ch3cooh+oh-,kb=[ch3cooh][oh-]/[ch3coo-];h2o

+h2o=h3o++oh-, kb=[ h3o+][oh-]= kw;oh-+h2o= oh- + h2o,kb=[oh-]/[oh-]=1; h3o+ch3cooh nh4+h2o 2、hs-+h2o=s2-+h3o+,ka=[h3o+][s2-]/[hs-];hs-+h2o= h2s+oh-,

kb=[h3o+][h2s]/[hs-];h2o +h2o=h3o++oh-,ka=[ h3o+][oh-]= kw;

h3o++h2o=h3o++h2o,ka=[oh-]/[oh-]=1; [zn(h2o)6]2++h2o=h3o++[zn(h2o)5(oh)]+,

ka=[zn(h2o)5(oh)+][h3o+]/ [zn(h2o)62+];oh- s2-

[zn(h2o)5(oh)]+ h2o 3、因为[h3o+][oh--14,所以[oh----9 mol/l 4、已知 pka(hco3-)=10.32,pka(hpo42-)=12.36,因酸性 hco3-

hpo42-,故 碱性 co32- po435、hac+nh3=ac-+nh4+,由于接受质子的能力 nh3 h2o,故乙酸在液氨 中的酸性更强。 6、质子传递平衡式为:nh3+h2o=nh4++oh-,且 c=1.00 mol/l,查表知 -10,则 -

5,由于 ,且 c/kb(nh3)100,故用最简式求 ph 值。即 [oh---3,即 ph=14-poh=11.63。 7、(1)质子传

递平衡式为:nh4++h2o= nh3+ h3o+,且 c=0.10 mol/l,查 表知 ka(nh4+-10。由于 ,且 c/ka(nh4+)100,故 用最简式求 ph 值。 即--6, 即 ph=5.12。 (2)ch3nh2+h2o= ch3nh3++

8、c=0.030 mol/l,查表知 -5。由于 ,且 c/ ka[al(h2o)]3+100,故用最简式求 ph 值。即 [oh---5,即 ph==3.21。 9、已知乙酰水杨酸的摩尔质量为 180,故其物质的量浓度 c=(0.65/180) -2 mol/l,且查表知其 -4。由于 ,而 c/ka=4510kw,

且 c/ka100,故--2,即 ph=1.38。(2) 为 naac 的一元弱碱溶液。kb=kw/ka=10---10,c=0.50 mol/l,因 ,且 c/kb100,故 [oh---5,即 ph=14-poh=14-4.77=9.23。

(3)为缓冲溶液。混合后,c(ac-)= c(hac)=0.25 mol/l,故

ph=pka+lg [ac-]/[hac]=--5)+lg1=4.76。 (4) 此为 naac 和 naoh 的混合溶液, 溶液 ph 用强碱 naoh 计算,忽略弱碱 ac-的贡献,混合后 c(naoh)=0.005 mol/l,即 poh=-lg 0.005=-2.30, 故 ph=14-2.30=11.70(5)此为缓冲溶液。 混合后 c(naoh)=0.005 mol/l,该 naoh 会立即与 hac 反应,导致最终溶 液中的 c(ha-0.005=0.245,而 c(ac-,根据缓冲溶液 ph 计算公式可知: ph=pka+lg [ac-]/[hac]=--5)+lg(0.255/0.245)=4.78。 15、 由 ph=pka2+lg[vb/(v-vb)]可知,

-5)=1.0;要使 ph 值等于 3.00,乙酸的浓度应为:c2= x2/ka=(10--5)= --5)=0.0574,根据 c1v1=c2v2 可知,

l,故所需水的体积应为 1.75-0.1=1.65l。 18、查表知 -6。设 ca(oh)2 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为 x,则根据沉淀 溶解平衡式可知,ksp=[ca2+][oh-,

-2,则 [oh--2,ph=14-poh=12.34 19、略。 第五章 氧化还原

1、(1)系数依次为:2,5,14,5,5,2,7;(2)系数依次为:10,6, 11,5,6,22;

(3)系数依次为:3,2,2,1,4;(4)系数依次为:3, 6,5,1,3;(5)系数依次为:1,2,3,1,2,2。 2、 (1 ) 正极: 2h++2e- =h2, 负极: h2+2oh-=h2o+2e-, 电池: h++oh-= h2o; (2)正极:ag++e-=ag,负极:ag+i-=agi+e-,电池:ag++ i-=agi;(3) 正极:cu2++cl-+e-= cucl,负极:cu+=cu2++e-,电池:

cu++ cl-=cucl;(4) 正极:cu2++2e-=cu,负极:

cu+4nh3=cu(nh3)42++2e-,电池: cu++4nh3=cu(4nh3)42+ 3、(1)

(--l- -)pb --(nh3)

-4)/0.100]/2=0.271v。 -4)/6=-0.0346 (v);。 第六章 配位化合物

1、(1)二氯化六氨合钴(ii),6,n;(2)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iii),6,n、cl-; (3)二硫氰酸根二(三苯基磷)合钯(ii),4,s、p;(4)二异硫氰酸根二(三苯基 磷) 合钯(ii),4,n、p;(5)二(硫代硫酸根)合银(i)离子,2,s;(6)二氯化四 氨二水合镍(ii),6,n、o 2、(1)[co(no2)3(nh3)3]

(2) [cocl2(nh3)3(h2o)]cl (3) [ptcl2(oh)2(nh3)2] (4) k2[ptcl6] 3、略 4、略 5、略

6、(1)右;(2)左;(3)右;(4)右;(5)右。 7、 这些 lewis 碱的软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cl-<nh3<br-<s2o32-<i-<cn<s2-。根据硬软酸碱规则,软酸 ag+与上述系列中较软的碱结合的产物更 稳定。 ag++ cl-=agcl(s)+no3- 、agcl(s)+2

nh3=[ag(nh3)2] ++ cl-、ag(nh3)2++ br-= ag br(s)+2 nh3、 ag br(s)+2 s2o32-= ag(s2o3) 23--+ br-、ag(s2o3) 23-+ i-= ag i(s)+2 s2o32-、ag i(s)+2 cn-= ag(cn) 2- + i2 ag(cn) 2- + s2-= ag2 s(s) +4 cn8、略。 9、溶液中

【篇二: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__14氮族

元素】

1. 用mo理论讨论n2和no分子中的成键情况,并指出两者键级是多少?

2*2222kk?????2s2s2p2p2p 键级3 答:n2 :yz

2*2222*1kk??????2s2s2p2p2p2p 键级2.5。 no:yz 2.解释下列问题:

(1)虽然氮的电负性比磷高,但是磷的化学性质比氮活泼? (2)为什么bi(v)的氧化能力比同族其他元素强?

答:(1) 氮的电负性比p高,但氮不如p活泼,这是由俩者单质的结构不同决定的。

n的半径很小,但n原子间形成三重键,叁键的键能很高,难以断开,因而n2很不活泼。

p原子半径很大,而使p原子间的p轨道重叠很小,不能形成多重键。p-p单键键能很小,很容易断开。特别白磷的p-p-p键角小张力大,更活泼。

(2) bi(v)的氧化能力比同族其他元素强的多,出现了充满4f、5d,而4f、5d对电子的屏

蔽作用较小,而6s具有较大的穿透能力,所以6s电子能级显著降低,不易失去,有“惰性电子对效应”。失去2 个6s电子的 bi(v 更倾向于得到2个电子形成更稳定的bi3+。

3.试从分子结构上比较nh3、hn3、n2h4和nh2oh等的酸碱性。 答:nh3结构见书648 hn3结构见书658 n2h4结构见书655 nh2oh结构见书658

得出酸性 hn3 nh2oh n2h4 nh3 碱性相反。

4.试比较下列化合物的性质: (1) no?

3和no2的氧化性;

(2) no2、no和n2o在空气中和o2反应的情况; (3) n2h4和nh2oh的还原性。 答:(1) 氧化性no2-no3-;

(2) no2不与空气反应;no与空气在常温下即可反应,产生红棕色烟雾。n2o也不与空 气反应。

(3)还原性:n2h4 nh2oh

5.硝酸铵可以有下列两种热分解方式:

根据热力学的观点,硝酸铵固体按照哪一种方式分解的可能性较大。 6.如何除去:

(1) 氮中所含的微量氧;

(2) 用熔融nh4no3热分解制得的no2中混有少量的no; (3) no中所含的微量no2; (4) 溶液中微量的nh? 4离子。

答: (1)使气体通过炽热的铜屑: o2+2cu=2cuo

(2)使气体通过feso4溶液除去no no+feso4=fe(no)so4

(3)使气体通过水除去no2 2no2+h2o=2hno3+no

(4) 溶液中加少量的nano2后加热除去nh4+ nh4++no2-=n2+h2o

7.写出下列物质加热时的反应方程式:

(1)nano3 (2)nh4no3 (3)nh4cl 和 nano2的混合物 (4)cuso4.5h2o(5)cu(no3)2.2h2o (6)nan3 答:

?(1)2nano3???2nano2?o2? ?(2)nh4no3???n2o??2h2o ?(3)nh4no2???n2??h2o

?(4)cuso4.5h2o???cuso4?5h2o

?(5)cu(no3)2.3h2o???cu(oh)no3?hno3?2h2o ?cu(oh)no3???cuo?hno3

?4hno3???4no2??o2??2h2o ?(6)3nan3???4n2??na3n ?na3n???6na?n2?

8.从下列物质中选出那些互为等电子体:c2? 2,o2,o2,o?2?

2, n2,no,no+,cn-和n2h? 3,

并讨论它们氧化能力得强弱和酸碱强度。

答:互为电子体的有:c22- ,n2,no+,cn-;o22-,n2h3- 9.完成下列反应: ?? n2h4?hno2 ? ??? nh4cl?hno2 ? ?? ki?hno2?

??? kclo3?hno2 ? ??? kmno4?hno2 ? 答:

?n2h4?hno2???hn3?2h2o

?nh4?hno2???n2??2h2o?hcl ki?hno2???i2?2no??2h2o

?clo?3?3hno2???cl??3no3?3h??

2mno4??2?5hno2?h????2mn2??5no3?3h2o

10.从硝酸钠出发,写出制备亚硝酸的反应方程式。 答:2nano3=2nano2+o2

nano2+hcl=hno2+nacl 11.解释下列反应现象:

(1) 为什么nano2会加速铜和硝酸的反应速度?

(2) 为什么磷和koh溶液反应生成的的ph3气体遇空气冒白烟? (3) 向nah2po4或na2hpo4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会析出黄色ag3po4沉淀? 答:(1)nano2与硝酸反应有no2生成,no2作为反应的催化剂起电子传递作用,而使硝 酸与铜的反应速率加快。

?hno3?no2?h??2no2?h2o no2?e??no2?

可见,通过no2获得还原剂cu的电子,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2no2+cu=2no2-+cu2+

(2)磷和koh溶液反应生成的ph3气体中含有少量的p2h4,p2h4在空气中易自燃生成 p2o3而冒白烟。

(3)ag3po4的溶度积常数比agh2po4和ag2hpo4都小得多,即ag3po4的溶解度更小, 而易从溶液中析出。 12.完成下列反应

?? (b) ascl3?h2o??? (a) p4?hno3?

?? (d) p4o10?h2o??? (c) pocl3?h2o? ??(f) zn3p2?hcl(稀 )??? (e) p4o6?h2o? 答:

(a)3p4?20hno3?8h2o?12h3po4?20no (b)ascl3?3h2o?h3aso3?3hcl (c)pocl3?3h2o?h3po4?3hcl (d)p4o10?6h2o????4h3po4 (e)p4o6?6h2o?4h3po3

(f)zn3p2?6hcl(稀 )?ph3?3zncl2

13.试说明为什么氮可以生成二原子分子n2,而同族其它元素不能生成二原子分子的原因。 答:n的半径很小,但n原子间形成三重键,叁键的键能很高,难以断开,因而n2很不活 泼。

p原子半径很大,而使p原子间的p轨道重叠很小,不能形成多重键。

14.指出下列各种磷酸中p的氧化数。

h3po4, h4p2o7, h5p3o10, h6p4o13, h3p3o9, h4p4o12, h4p2o6, h2pho3, hph2o2, h3po5, h4p2o8,

答:+5,+5,+5,+5,+5,+5,+4,+3,+1,+7,+6。 15.说明no? 3,po3??

答:no3-:平面三角形;po43-:正四面体;sb(oh)-6:正八面体

16. p4o10,中p-o键长有两种分别为139pm和162pm,试解释不同的原因。 答: p4o10分子中有两种p-o键,一种是-p=o,此键键长短,仅为139pm,还有一种为 p-o-p,此键键长为162pm。 17.如何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1)nh4cl和nh4no3; (2)nh4no3和nh4no2; (3)na3po4和na2p2o7; (4)h3po3和h3po4; (5)h3aso3和h3aso4; (6)as3?、sb和bi。 3?3? 答:(1)用agno3鉴别。 (2)用淀粉碘化钾试纸 (3)用agno3鉴别。 (4)用agno3鉴别。 (5)用淀粉碘化钾试纸 (6)用na2s溶液

18.写出下列含氧酸盐的热分解产物; (4) al2(so4)3 (5) nahso4

(6) (nh4)2cr2o7 (7) agno2 (8) na2so3 (9) kclo3

答:(1)na2so4,h2o;(2)cacl2,o2,h2o(3)cuo,no2,h2o;(4)(5)(6)n2,

cr2o3,(7)ag,no2;(8)na2s,na2so4(9)kcl,o2 19.比较as、sb、bi的硫化物和氧化物的性质。 答:as、sb、bi的硫化物:

as2s3as2s5 sb2s3 sb2s5bi2s3 (1)酸碱性 两性偏酸 酸 两性 两性碱

(2)溶解性(浓盐酸)不溶 不溶 溶解 溶解 溶解 (naoh) 溶溶 溶 溶 不溶 (硫化钠)溶溶 溶 溶 不溶

(na2sx) 溶不溶 溶 不溶 不溶 as、sb、bi的氧化物: as4o6 sb4o6 bi2o3

(水) 微溶难溶 极难溶 (酸)溶解 难溶 极难溶 (碱)易溶 溶解 难溶

20.写出在碱性介质中cl2氧化bi(oh)3的反应方程式,并用??解释反应发生的原因。 答:

cl2?bi(oh)3?3naoh?nabio3??2nacl?3h2o ?因为?cl2/cl???bio?

3/bi(oh),所以该反应能向右进行。 3

21.如何解释as2o3在盐酸中的溶解度随酸的浓度增大而减小后有增大的原因。 答:当酸的浓度非常低时,存在以下平衡: as2o3+3h2o=2as(oh)3

酸的浓度的加大,不利于水解反应。 酸的浓度增大后,存在以下反应: as2o3+8hcl=2h[ascl4]+3h2o;

增大盐酸的浓度,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

【篇三:无机化学【第三版】下册答案】

> 2 3 4

第十三章氧族元素 5

as2s3as2s5 sb2s3 sb2s5bi2s3 (1)酸碱性 两性偏酸 酸 两性 两性碱

(2)溶解性(浓盐酸)不溶 不溶 溶解 溶解 溶解 (naoh) 溶溶 溶 溶 不溶 (硫化钠)溶溶 溶 溶 不溶

(na2sx) 溶不溶 溶 不溶 不溶 as、sb、bi的氧化物: as4o6 sb4o6 bi2o3

(水) 微溶难溶 极难溶 (酸)溶解 难溶 极难溶 (碱)易溶 溶解 难溶

20.写出在碱性介质中cl2氧化bi(oh)3的反应方程式,并用??解释反应发生的原因。 答:

cl2?bi(oh)3?3naoh?nabio3??2nacl?3h2o ?因为?cl2/cl???bio?

3/bi(oh),所以该反应能向右进行。 3

21.如何解释as2o3在盐酸中的溶解度随酸的浓度增大而减小后有增大的原因。 答:当酸的浓度非常低时,存在以下平衡: as2o3+3h2o=2as(oh)3

酸的浓度的加大,不利于水解反应。 酸的浓度增大后,存在以下反应: as2o3+8hcl=2h[ascl4]+3h2o;

增大盐酸的浓度,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

【篇三:无机化学【第三版】下册答案】

> 2 3 4

第十三章氧族元素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t3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