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23-11-22 13: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策略研究

摘 要:目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们普遍沿袭着比较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忽视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突出表现在教师的课堂投入与学生的测试产出比率很低,教师主宰语文课堂学习的现状仍占据课堂教学,教学方式陈旧且单调,成为制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绊脚石。因此,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以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发展为本,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11-001

新时期的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学生学习方式不仅是学生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还有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长期以来,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以老师讲解传授知识给学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因此,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逐渐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慢

慢学会“主动学习”,激发自身的主体意识,培养自己自主探究的习惯。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

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们普遍沿袭着比较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读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随处可见,因此使得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的课堂投入与学生的测试产出比率很低。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师边讲边问、边问边答,并将自己理解的课文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的基础上,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

2.学生学习被动,教师主宰课堂学习的现状仍占据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舞台。课堂教学中老师包办代替太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学生没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3.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目前农村初中的绝大多数语文课堂只不过是以教师唱主角,以部分优等生唱配角,让绝大多数学生充当看戏的观众。

二、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1.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以老教师居多,新教师较少,绝大部分老教师靠经验教学,教学思想陈旧,而且新老教师的语

文素养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创新意识淡薄。部分教师不思进取,放松了学习,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差,穿新鞋走老路,机械训练,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农村家长衡量学校的标准仍是中考成绩。当前,我国农村学校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家长衡量学校的标准仍是中考的最终结果,特别在农村,这种现象更突出。教师只能应用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

3.在农村学校中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将评优晋级与课堂中考实绩相联系,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唯考试成绩是从。

面对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我校部分语文教师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总结出一种适合本校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1.创设良好语文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情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①

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创设自主的语文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愿望,让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首先,应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第三,营造课堂的民主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

2.初中语文课堂要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②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语文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其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是核心,教师正确引导是关键,教师高度的评价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因此,反馈和评价,不仅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

更是开放式教学和融洽师生情感的需要。 3.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导要得当,放开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放开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对别人意见进行扬弃,发表自己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使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对于教学过程中放开,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区分好“课堂混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二要给学生留足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走形式,武断地打断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三是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决不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改革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由之路,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更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观念的转变是艰难的,需要过程,解放课堂,建立新课堂的道路是漫长的,需要所有

教师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教育过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1960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5p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