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单选题 -

更新时间:2023-11-23 02: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单选题 流行病学

1、所谓流行病学是指

A 研究人群中常见病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

B 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与促进健康的策略

和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的科学 C 医学的一门方法学

D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 E 研究疾病流行的医学科学分支 答案:B 难度:较易

考点:1.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 流行病学的基本定义) 2、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病人 B 健康人 C 健康携带者 D 人群

E 健康与疾病 答案:D 难度:较易

考点:1.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 1.2,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 ) 3、流行病学中的人群是指

A 有典型临床表现的病人 B 无症状的健康人

C 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班级或家庭,大到全人类 D 潜伏期病人

E 在一定范围内的健康人 答案:C 难度:较易

考点:1.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 1.2掌握疾病之间分布的基本概念病因的判断标准,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

4、最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理论法 D 横断面调查 E 病例对照研究 答案:A 难度:较易

考点:1.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 1.1掌握流行病学的工作方法) 5、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

A 地方现 B 慢性病

C 疾病与健康状况

D 传染病

E 地方病与传染病 答案:C 难度:较易

考点:1.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 1.1掌握流行病学的工作方法,研究范围) 6、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根本区别是

A 设立对照组 B 不设立对照组 C 样本含量存在差别 D 研究对象年龄不同 E 是否人为控制研究条件 答案:E 难度:较易

考点:1.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 理解两种基本研究的概念和区别)

7、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是

A 研究传染病的流行

B 研究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C 研究发病率

D 研究疾病的病因与流行因素并提出防制策略与措施 E 研究疾病自然史 答案:D 难度:较易

考点:1.1掌握流行病学的工作方法、常用调查方法以及用途)

8、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流行病学

A 研究疾病病因学 B 不涉及疾病的诊断 C 不开展临床试验 D 不涉及疾病治疗

E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与健康状况 答案:E 难度:较易

考点:1.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及用途) 9、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 A 群体观点 B 对比的观点

C 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 D 预防为主的观点 E 以分由为起点的特点 答案:C 难度:较易

考点:1.2掌握疾病之间分布的基本概念) 10、下列关于病因的陈述哪项最准确

A 致病因子

B 不良心理行为因素 C 有害物质 D 病原微生物

E 所有可以导致人群发病率升高的因素 答案:E 难度:较易

考点:1.3掌握流行病学常用指标) 11、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

A 机体抵抗力减弱 B 人群营养不良 C 致病因子作用增强

D 致病因素与宿主同时存在

E 致病因子、宿住、环境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失去平衡 答案:E 难度:较易

考点:第3章 病因和病因推断 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12、在人类生态学上,疾病与健康有关的三大因素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A 患者、隐性感染者、健康者 B 患者、传播途径、社会因素 C 宿主、环境、病因

D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性

E 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答案:C 难度:较易

考点:第3章 病因和病因推断 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13、在病因的轮状模型中,强调宿主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

A 环境因素 B 精神因素 C 遗传因素 D 社会因素 E 自然因素 答案:A 难度:较易

考点:第3章 病因和病因推断,病因的三种模型) 14、流行病学探讨病因的一般程序是

A 从人为联系到统计学联系 B 从间接联系到因果联系 C 从间接联系到统计学联系 D 从人为联系到因果联系 E从统计学联系到因果联系 答案:E 难度:较易

考点:第3章 病因和病因推断,病因的推断技术和标准) 15、确定某暴露因素与某疾病联系的强度用

A 该人群中暴露于该因素的暴露率 B 相对危险度

C 该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 D 人群归因危险度

E 该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答案:B 难度:较易

考点:第6章 队列研究中的研究指标) 16、在确定因果关系的标准中必不可少的标准是

A 关联的强度 B 剂量-反应关系 C 正确的时序关系 D 实验室证据 E 关联的可重复性 答案:C 难度:较易

考点:第3章 病因和病因推断,病因的推断标准) 17、在判断因果关系的标准中,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表明

A 因果之间的联系存在许多偏倚 B 该病的患病率增加 C 联系的强度不明显 D 因果关系一定成立

E 因果关系成立的可能性增大 答案:E 难度:较易

考点:第3章 病因和病因推断,病因的推断技术和标准) 18、下列哪项不是判定因果关系的标准

A 关联的强度 B 正确的时序关系 C 剂量-反应关系 D 统计学显著性检验 E 关联的可重复性 答案:D 难度:较易

考点:第3章 病因和病因推断,病因的推断技术和标准) 19、检验病因假设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有

A 横断面调查 B 筛检

C 前瞻性队列研究 D 临床试验 E 理论法 答案:C 难度:较难

考点:需要对流行病学有关全面的知识,对几种流行病研究都有个大体的了解)

20、形成病因假设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有

A 普查 B 社区实验 C 队列研究 D 现场实验 E 临床试验 答案:A 难度:较易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主要用途是形成病因假设) 21、在进行因果关系推论前必须排除什么联系

A 直接联系

B 间接联系、人为联系、虚假联系 C 虚假联系、统计学联系 D 统计学联系、人为联系 E 人为联系、虚假联系 答案:B 难度:较易

考点:第3章 病因和病因推断,病因的推断技术和标准) 22、流行病学认为病因是

A 必然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 B 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 导致人群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 D 能够引起疾病的所有因素 E 宿主因素与病原微生物 答案:C 难度:较易

考点:第3章 病因和病因推断,病因的定义) 23、流行病学上因果关系是指

A 暴露—疾病有较强的统计学关联 B暴露—疾病排除偏倚后存在关联

C暴露—疾病有正确时序关系的直接关联 D暴露—疾病排除机遇后存在关联

E暴露—疾病有正确时序关系的无偏关联 答案:E 难度:较易

考点:第3章 病因和病因推断,病因的推断技术和标准) 24、所谓疾病分布是指

A 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 B 季节、地区和年龄分布 C 性别、人群和地区分布 D 地区、人群和长期变异 E 地区、人群和时间分布 答案:E 难度:较易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疾病分布的定义)

25、在传染病的爆发调查中,描述疾病分布特征的主要目的是

A 提供可能暴露地点的线索

B 查明哪些人具有较大的发病风险

C 收集相关信息,以便为形成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的假说提出依据 D 识别可能引起续发传播的因素 E 判断续发传播是否已经发生 答案:C 难度: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疾病分布的主要目的) 26、下列哪项关于患病率的论述是正确的

A 患病率一般用于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存在或流行的频率,说明此类疾病流行的公

共卫生学意义,对于急性病和病程短的疾病价值不大 B 患病率计算时分子是一定时期内的新、旧病例数

C 在对不同地区进行患病率的比较时,应考虑年龄、性别等的构成,进行率的标准化 D 在发病率、病程均稳定的情况下,患病率等于发病率乘以病程 E 以上都正确 答案:E 难度: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疾病分布的发病指标:发病率,患病率的区别) 27、下列哪项关于病死率的论述是正确的

A 病死率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B 病死率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 C 用病死率作为评价不同医院的医疗水平时, 要注意可比性

D 病死率分母中患者情况不同则指标的意义不同,不能用医院病死率代表所在地区的

病死率 E 以上都正确 答案:E 难度: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疾病分布的几个死亡指标的定义和区别) 28、下列哪项关于死亡率的论述是正确的

A 死亡率可反映一个人群的实际死亡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

B 死亡率可按病种,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等分别计算,称为死亡专率;对于病死

率高的疾病,可以用死亡专率代替发病率 C 死亡率计算时分母必须是与分子对应的口

D 比较不同地区死亡率时因人口构成不同,需要先对死亡率进行标化 E 以上都正确 答案:E 难度: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疾病分布的几个死亡指标的定义和区别) 29、下列哪一项常用作计算某病发病率的分母

A 观察到的新病例数 B 观察到的病例数

C 健康人数 D 观察人年数 E 无症状的病例数 答案:D 难度: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疾病分布的发病指标:发病率,患病率的区别) 30、发病率、患病率和病程三者的正确关系为

A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B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C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D 病程=患病率-发病率 E 发病率=患病率×病程 答案:A 难度: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疾病分布的发病指标:患病率与发病率和病程之间的关

系)

31、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生存率与病死率的用途是一样的 B 患病率与发病率的性质是一样的 C 发病率与感染率的性质是一样的 D 罹患率与发病率的性质是一样的 E 病死率与死亡率的性质是一样的 答案:D 难度: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疾病分布的发病指标: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的区别) 32、当一种疗法可以延长病人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这样在人群中

A 该病的发病率会上升 B 该病的患病率会升高

C 该病的发病率、患病率都会升高 D 该病的患病率会降低 E 该病的发病率会降低 答案:B 难度: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疾病分布的发病指标:发病率,患病率的定义和理解) 33、下列哪些疾病可以用病死率作为其预后的描述指标

A 流行性感冒 B 慢性痢疾 C 急性心肌梗死 D 胃癌 E 肝硬化 答案:C 难度: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疾病分布的发病指标:病死率的应用) 34、下列哪个因素对传染病年龄分布影响最大

A 潜伏期的长短

B 医生诊断水平的差异 C 营养状况的不同 D 免疫水平的高低 E 劳动强度的大小 答案:D 难度: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疾病分布的形式的几个影响因素) 35、疾病的病死率是

A 该病病人的死亡百分比 B 该病死亡率 C 该病死亡专率

D 每10万人的粗死亡率

E 该病死亡在各种死亡中的构成比 答案:A 难度: 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疾病分布的发病指标:病死率的应用) 36、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术语是

A 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 B 致病力、传染性、流行性 C 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 D 散发、流行、大流行 E 致病力、传染性、易感性 答案:D 难度: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疾病流行强度的表示方法) 37、疾病流行周期性的正确含义是

A 疾病发病率呈季节性升高 B 疾病患病率突然升高 C 疾病发病率超过散发水平 D 疾病突然袭来

E 疾病以有规律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 答案:E 难度: 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疾病流行强度的表示方法,流行,爆发和散发) 38、根据横断面调查可以计算

A 患病率 B 死亡率 C 治愈率 D 生存率 E 发病率 答案:A 难度:较易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4.1 现况研究的目的)

39、描述疾病分布的基本指标是

A 平均数及标准差

B 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 C 率和比

D 相对危险度及比值比 E 相对危险度及特异危险度 答案:B 难度:较易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4.1 现况研究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40、衡量某传染病传染力大小可用

A 病死率 B 续发率 C 死亡专率 D 罹患率 E 发病率 答案:B 难度:较难

考点:第3章疾病分布 疾病分布的发病指标: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的区别) 41、下列哪项不是疾病地区分布形式

A 城乡分布 B 国家间分布 C 大流行 D 国家内分布 E 地方性 答案:C 难度:较难

考点:第3章 疾病分布 影响疾病分布的几个分布因素) 42、下列哪项不是疾病时间分布形式

A 季节性升高 B 流行 C 周期性 D 长期变异 E 爆发 答案:B 难度:较难

考点:第3章 疾病分布 影响疾病分布的几个分布因素) 43、所谓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是指

A 在特定时间内了解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情况 B 长期、系统地收集监测疾病及相关问题的有关资料 C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与某一(或某一些)因素的关系

D 通过收集、分析某一地区或某特定人群在特定时间内已有的常规数据进行研究 E 通过调查、观察,了解所研究问题(如疾病、健康状况或其他卫生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的一类方法 答案:E

难度:较易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4.1 现况研究的概念和目的) 44、个案调查的步骤与内容包括

A 核实诊断

B 确定传染源和可能的传播途径 C 确定疾病传播范围 D 登记全部接触者 E 以上都是 答案:E 难度:较易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4.1 现况研究的种类) 45、个案调查中利用下列哪项倒推出病人的感染时间

A 最短潜伏期 B 最长潜伏期 C 平均潜伏期 D 传染期 E 接触期 答案:C 难度: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4.1 现况研究的个案调查的一些内容) 46、调查的步骤与内容包括

A 核实诊断 B 证实爆发 C 现场调查

D 整理分析调查资料并撰写报告 E 以上都是 答案:E 难度: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4.1 现况研究的调查项目的一些内容) 47、抽样调查的结果

A 能算出发病率 B 能算出患病率 C 能算出病死率 D 能算出特异危险度

E 能得到某因素与某病的因果关系 答案:B 难度: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4.1 现况研究的调查结果的计算) 48、流行病学医师进行社区诊断最常用的流行病学方法是

A 病例系列研究 B 横断面调查 C 生态学研究 D 队列研究 E 纵向研究

E 携带者的性别 答案:C 难度:较易

考点:第十二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健康携带者的定义和作用) 73、构成传染过程的必备因素是

A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B 病原体和机体

C 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者 D 微生物、媒介和宿主 E 病人、污染物和易感者 答案:B 难度:较易

考点:第十二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流行病的传播途径) 74、根据《中华人民共各国传染病防治法》,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5种,实行分级管理,其中

A 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B甲类2种、乙类21种、丙类12种 C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19种 D甲类3种、乙类20种、丙类12种 E甲类3种、乙类21种、丙类11种 答案:C 难度:较易

考点:第十二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12.3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记忆性内容)

75、城市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乙类的艾滋病,肺炭疽、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的报告时限为

A 6小时以内 B 12小时以内 C 24小时以内 D 36小时以内 E 3天以内 答案:A 难度:较易

考点:第十二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12.3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记忆性内容) 76、我国规定检疫的传染病是

A 霍乱、黄热病、鼠疫 B 艾滋病、霍乱、黄热病

C 黄热病、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热 D鼠疫、艾滋病、梅毒

E艾滋病、霍乱、黄热病、流行性感冒 答案:A 难度:较易

考点:第十二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12.3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记忆性内容) 77、“冷链”保存生物制品普通冷库所要求的温度是

A 0℃ B 0℃以下

C 4℃~8℃ D -4℃

E 9℃~12℃ 答案:C 难度:较易

考点:流行病各分论 掌握冷链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78、“冷链”保存生物制品低温冷库所要求的温度是

A -70℃ B 0℃以下 C 4℃~8℃ D -4℃~-8℃ E -15℃~-20℃ 答案:E

难度:较易,考点:流行病各分论 掌握冷链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79、活疫苗的优点是

A 类似自然感染过程

B 在体内停留一个时期,增殖产生大量抗原,从而产生广谱免疫 C 免疫效果较牢固,可形成局部和全身免疫 D 可采取自然感染的途径进行免疫 E 以上都是 答案:E 难度:较易

考点:流行病学分论 疫苗的概念和其优点) 80、活疫苗的缺点是

A 不稳定、不易保存和运输

B 在体内有毒力返祖的潜在危险性,可能形成潜在感染或传播 C 疫苗中可能污染不利因子 D 病毒可能干扰免疫 E 以上都是 答案:E 难度:较易

考点:流行病学分论 疫苗的概念和其缺点) 81、灭活疫苗的优点是

A 较稳定、易于保存和运输 B 制造工艺简单

C 已杀灭任何可能污染的其他生物性因子 D 可制成多价制品 E 以上都是 答案:E 难度:较易

考点:流行病学分论 灭活疫苗的概念和优点) 82、灭活疫苗的缺点是

A 在灭活过程中可能损害或改变有效的抗原决定簇 B 在体内可能产生毒性或潜在的对机体不利的免疫反应

C 免疫效果维持时间短,不产生局部抗体 D 需多次注射,需抗原量大,成本高 E 以上都是 答案:E 难度:较易

考点:流行病学分论 灭活疫苗的概念和缺点)

83、流脑的高发年龄组是

A ≥15岁 B <15岁 C <0.5岁 D <1岁 E <5岁 答案:B 难度:较易

考点:流行病学分论 熟悉流脑的基本知识) 84、流脑的传播途径

A 经飞沫核传播 B 经尘埃传播 C 经食物传播

D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E 经空气传播 答案:E 难度:较易

考点:流行病学分论 熟悉流脑的基本知识) 85、一年中流脑的发病高峰季节是

A 1~2月 B 1~3月 C 11~12月 D 3~4月 E 7~9月 答案:D 难度:较易

考点:流行病学分论 熟悉流脑的基本知识) 86、预防肠道传染病应采取的是主要环节的综合措施是

A 治疗病人 B 隔离带菌者 C 切断传播途径 D 预防接种 E 留验 答案:C 难度:较易

考点:流行病学分论 熟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87、甲肝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在

A 黄疸期 B 潜伏期 C 急性期

D 潜伏期末至黄疸出现前 E 恢复期 答案:D 难度:较易

考点:流行病学分论 熟悉甲肝的基本知识) 88、霍乱流行期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A 重症病人 B 典型病人

C 隐性感染及轻症病人 D 恢复期带菌者 E 慢性带菌者 答案:C 难度:较易

考点:流行病学分论 熟悉霍乱的基本知识) 89、霍乱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 经水传播 B 经空气传播 C 经食物传播

D 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E 经苍蝇传播 答案:B 难度:较易

考点:流行病学分论 熟悉流脑的基本知识) 9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是

A 水

B 三带喙库蚊 C 食物 D 鼠 E 苍蝇 答案:B 难度:较易

考点:流行病学分论 熟悉流脑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 9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是

A 有严格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夏末秋初 B 3~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C 流行地区很广,但以东南业国家为高发区 D 病例分布较分散,很难在一户中发现两个病例 E 以上均是 答案:E 难度:较易

考点:流行病学分论 熟悉流脑的基本知识,流行特征)

9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预防措施是

A 加强家畜的管理 B 降低幼畜的带毒率 C 灭蚊 D 疫苗接种 E 隔离病人 答案:C 难度:较易

考点:流行病学分论 熟悉流脑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 93、疟疾的传染源是

A 病人 B 带虫者

C 受感染的动物 D 病人及带虫者 E 带毒者 答案:D 难度:较易

考点:流行病学分论 熟悉疟疾的基本知识,传播源) 94、疟疾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经蚊传播 B 经胎盘传播 C 经输血传播 D 经空气传播 E 经水传播 答案:A 难度:较易

考点:流行病学分论 熟悉疟疾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 95、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

A 患病动物的牙齿中 B 患病动物的唾液中 C 患病动物的血液中 D 患病动物的毛皮中 E 患病动物的脑脊液中 答案:E 难度:较易

考点:流行病学分论 熟悉狂犬病的基本知识) 96、下列哪项作为艾滋病传染源的意义最大

A 病人 B 易感者 C 病毒携带者 D 死亡者

E 病人和易感者 答案:C 难度:较易

考点:流行病学分论 熟悉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97、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 括 A 母婴传播 B 血液传播 C 性接触传播

D公用被污染的注射器引起的传播 E 以上均是 答案:E 难度:较易

考点:流行病学分论 熟悉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 98、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措施是

A 治疗病人 B 治疗感染者 C 健康教育 D 注射疫苗 E 开发新药 答案:C 难度:较易

考点:流行病学分论 熟悉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 99、下列哪项属三级预防内容

A 产前检查 B 疾病筛检 C 康复治疗 D 遗传咨询 E 横断面调查 答案:C 难度:较易

考点:流行病学分论 三级预防的主要内容) 100、慢性病的三级预防措施是

A 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对症防治 B 病因预防、“三早”预防、心理治疗 C 普查发现、早期诊断、对症防治 D 普查发现、对症防治、心理治疗 E 普查发现、早期治疗、预防并发症 答案:A 难度:较易

考点:流行病学分论 慢性病三级预防的主要内容) 10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疾病本身 B治疗为主,预防为辅 C 健康人 D预防为主 E尚未发病的处于某病潜伏期的特殊人群

答案:C 难度:较易

考点:第一章 序论 掌握流行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02、流行病主要的研究方法中不包括下列哪一种

A 分析法 B实验法 C病案分析 D描述法 E观察法 答案:C 难度:较易

考点:第一章 序论 掌握流行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03、下列哪种研究方法不属于描述性研究

A 生态学研究 B病例报告 C 病例对照研究 D横断面研究 E纵向研究 答案:C 难度:较易

考点: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的目的和适用范围及其内容)

104、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是

A 描述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 实验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数理学研究 答案:A 难度:较易

考点: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的目的和适用范围及其内容) 105、预防医学的核心心问题是

A 环境问题 B健康问题 C生态平衡问题 D疾病问题

E环境与健康关系问题 答案:E 难度:较易

考点:第十一章 疾病预防 预防专业学生的整体思想) 106、医学学生应当树立的正确观点是

A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B治疗为主,预防为辅 C 预防为主 D治疗为主 E治疗与预防相结合 答案:C 难度:较易

考点:第十一章 疾病预防 预防专业学生的整体思想) 107、下例哪些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最关键的措施

A发动整个社会广泛参与 B实施初级卫生保健 C增加政府对初级卫生保健的投入 D普及全民健康教育 E提高全民族素质 答案:B 难度:较易

考点:第十一章 疾病预防 预防专业学生的整体思想) 108、当今我国预防医学研究的对象是

A 致病因素的高危人群 B对疾病抗力弱的人群

C 有职业致病因素接触的人群 D 低收入、无医疗支付能力的人群 E全社会的人群 答案:E 难度:较易

考点:第十一章 疾病预防 预防专业学生的整体思想) 109、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 别在于

A 临床医生从个体获得资料,流行病学医生从群体获得资料

B流行病学医生擅长统计学,而临床医生不擅长统计学

C 临床医学主要与疾病的治疗有关,而流行病学主要与疾病的预防有关

D流行病学医生研究疾病的原因,但不研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临床医生对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都得研究

E流行病学医生研究不同人群中疾病频率的差别,而临床医生研究人群中个体的疾病状况 答案:E 难度:较易

考点:第十一章 疾病预防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110、学习流行病学最重要的是要懂得

A个体患病与环境的关系 B扩大视野,提高认识疾病的原因

C 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 D疾病是怎样在人群中流行的,应当怎样预防 E流行病学是医学知识不可缺少的 答案:D 难度:较易

考点:第一章 序论 掌握流行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1、流行病学研究

A 传染病、公害、健康3个层次 B各种慢性病、环境污染、伤害3个层次 C 传染病、常见病、亚健康3个层次 D疾病、伤害、健康3个层次 E疾病、伤害、公害病3个层次 答案:D 难度:较易

考点:第一章 序论 掌握流行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2、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 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 B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地区分布 C性别分布、民族分布 、地区分布 D历史分布、地区分布、职业分布 E时间分布、人间分布、空间分布

答案:E 难度:较难

考点:第3章 疾病分布 影响疾病分布的几个分布因素) 113、下列哪项不是疾病时间分布的变化形式

A 散发 B爆发 C 季节性 D周期性 E长期变异 答案:A 难度:较难

考点:第3章 疾病分布 影响疾病分布的几个流行强度的描述) 114、计算患病率的分子是

A 观察期间某病的新发病例数 B观察期间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C观察期间之后某病的患病人数 D观察期间某病的暴露人中数 E观察期间所有人口数 答案:B 难度: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疾病分布的发病指标:发病率,患病率的定义和区别) 115、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有

A散发、流行、爆发、大流行 B周期性、季节性、流动性 C 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 D传染性、侵袭性、易感性 E以上均错 答案:A 难度:较难

考点:第3章 疾病分布 影响疾病流行的强度的描述) 116、某地区在1个月内进行了糖尿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糖尿病的

A 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二代发病率

C.容易产生医德问题 D.回忆时易发生偏性 E.样本含量要求很大

58. 下列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A.相对经济

B.根据所得结果可以估计相对危险度 C.可计算发病率 D.选择无病者作为对照

E.对暴露因素的估计可能存在偏性 59. 队列研究的对象是:

A.暴露于某种特定因素的病人和非病人 B.未暴露于某种特定因素的病人和非病人 C.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特定研究因素的病人 D.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特定研究因素的病人和非病人 E.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特定研究因素的健康人 60.下列哪项不属于队列研究的特点: A.能研究多种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 B.能研究一种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C.是由因到果的研究

D.能计算研究因素所引起的发病率 E.能直接计算相对危险度

61.在进行子宫内膜癌病因的病例对照研究时,下列哪一组病例最为理想: A.一所肿瘤专科医院收治的所有子宫内膜癌病人 B.一个地区多所医院诊断的所有子宫内膜癌病人

C.一个地区肿瘤发病监测系统登记的所有子宫内膜癌病人 D.一个地区肿瘤死亡监测系统登记的所有子宫内膜癌病人 E.一个地区多所医院新诊断的子宫内膜癌病人

62.在一个乳腺癌与产次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结果10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25人未产,

100例对照中有10例未产,那么未产使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增大: A. 2.0倍 B.3.0倍 C.2.5倍 D.1.0倍 E.1.5倍

63.与队列研究相比,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某病的可疑因素的作用的主要缺点是: A.花费昂贵,并且拖延时间较长 B.在确定可疑因素有或无时可能存在偏倚 C.在确定所研究疾病有或无时可能存在偏倚 D.较难获得对照

E.难于保证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

64.在一项有500名病例和500名对照的研究中,分别在400名病例和100名对照中发现可

疑病因因素。具有该因素的人发生该病的绝对危险度是: A. 80% B.40% C.16% D.20%

E.由上述资料不能计算

65.在一项有关某病50名病例和50名对照的研究中,关于某一可能的病因因素所发现的差

异并无统计学显著性,由此可得出结论:

A.该因素和疾病无联系 B.该差异临床上可能有显著性 C.该差异可能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 D.证明病例组和对照组有可比性 E.观察和访视偏倚已被消除 66.下列哪项是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A.估计对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时,很少或没有偏倚 B.在选择出暴露因素后,可研究多种疾病的结局 C.可减少研究对象对回忆的依赖性 D.有可能确立该病的真实发病率 E.可用于研究少见病的病因

67.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500个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人,而500个对照中有暴露史者

l00人。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为: A. 80% B.40% C.20% D.100% E.无法计算

68.一份有关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x =12.36,p<0.05,OR=3.3,

正确的结论是: A.病例组肺癌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大于对照组 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大于病例组 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病例组 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小于吸烟者

2

69.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时,为了节约样本,提高效率,常用1:A4配比,但A4的取值一

般: A.<2 B.<3 C. <4 D.<5 E.<6

70.在500名病例与500名对照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有400名病例与100名对照具有暴

露史。据此资料,计算OR值为: A.18 B.16 C.20 D.10 E.无法计算

71.在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时,对照的选择最好是: A.从医院的其他病人中选对照 B.从该地区未患该病的全人群中选对照 C.从病人的亲属中选对照 D.从病人的同事中选对照 E.从不同人群中选择多组对照

72.一项子宫内膜癌与雌激素应用之间关系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共计63对,病例和对照

两组均有雌激素暴露史者27对,两组均无暴露史者4对,病例组暴露而对照组未暴露者29对,其余为对照组暴露而病例组未暴露者。据此计算OR值为: A.10.67 B.9.67

C.2.24 D.1.24 E.4.47

73.在检验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因果联系时,下列哪种观察法最有效? A.现患调查 B.生态学研究 C.病例报告 D.前瞻性队列研究 E.抽样调查

74.前瞻性队列研究与流行病学实验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人为控制研究条件 B.是否设立对照组 C.是否进行显著性检验 D.是否在现场人群中进行 E.是否检验病因假设

75.与病例对照研究比较,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最明显的优点是: A.用于探讨疾病的发病因素

B.疾病与病因的时间顺序关系明确,利于判断因果联系 C.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D.有利于减少失访偏倚 E.设立对照组

76.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是: A. 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 B.发生偏倚的机会少

E罹患率 答案:C 难度: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疾病分布的发病指标:发病率,患病率的定义和区别) 117、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是

A罹患率、出生率、病死率 B引入率、死亡率、续发率 C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 D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续发率 E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 答案:E 难度: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疾病分布的发病指标:发病率,患病率的定义和区别) 118、研究疾病的人间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

A民族 B年龄 C职业 D家庭 E生活习惯 答案:B 难度: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疾病分布形式和几个重要的因素) 119、计算某年婴儿死亡率的分母是

A 年初0岁组人口数 B年初1岁组人口数 C 年末0岁组人口数 D 年出生活产数 E年终0岁组人口数 答案:D 难度: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疾病分布的发病指标:发病率的计算公式和各个所代表的意义)

120、一种新治疗方法可以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该病,则会出现

A 该病患病率将降低 B该病发病率将降低 C 该病发病率将升高 D该病患病率将升高 E该病患病率和发病率均会升高 答案:D 难度: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疾病分布的发病指标:患病率的定义和意义) 121、欲比较两食管癌死亡率时,对两个率

A 不需标准化,可直接进行比较

B需考虑性别构成的影响,不必考虑性别构成的影响

C 要考虑年龄构成的影响,不必考虑性别构成的影响 D不必考虑年龄、性别构成的影响 E要同时考虑年龄、性别的构成的影响 答案:E 难度:较难

需要运用统计学知识,比较之前要标准化) 122、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

A 年龄、性别和种族 B职业、家庭和坏境 C 国家、地区和城乡 D知期波动、季节性和周期性 E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 答案:E 难度: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疾病分布的形式 几个重要的危险因素的特征) 123、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

A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相当稳定 B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病程相当稳定 C 在相当长的期间内,患病率相当稳定 D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当地人口相当稳定 E在相当长的时时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 答案:E

难度:较难

考点: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 疾病分布的发病指标:患病率与发病率和病程之间的关系及其适用前提)

124、下列反映人群健康状况的统计指标是

A 残疾率 B新生儿死亡率

C 高血压患病率 D年龄、性别与身高百分比 E心脏病病死率 答案:B 难度:较难

综合性内容,与统计学知识联系起来,考点:反应人群健康水平的指标) 125、反映人群健康状况的生长发育指标是

A 残疾率 B平均期望寿命 C年龄、性别与身高百分比 D肺结核患病率 E婴儿死亡率 答案:C 难度:较难,

考点:反应人群健康水平的指标,综合性内容,与统计学知识联系起来) 126、反映人群健康状况的疾病统计指标是

A 死因构成比 B肝硬化患病率 C 孕产妇死亡率 D死因别死亡率 E平均期望寿命 答案:D 难度:较难,

考点:反应人群健康水平的指标,综合性内容,与统计学知识联系起来) 127、下面哪一个公式用于计算发病率

A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100% B(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同期暴露人数)×100%

C(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者人数)×100% D(受检者中阴性人数/受检者人数)×100% E(某一时期内新病历数/同期平均人数)×100% 答案:A 难度:较易

考点:第2章 疾病的分布 发病率的计算公式和意义)

128、当确定某一因素是否与某种疾病有因果联系时,下列哪一条可不予考虑?

A该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比值比)足够大 B对联系进行统计学检验时P值

C消除该因素作用后,疾病频率降低 D所有该病人者曾暴露于该因素 E该因素应能解释该病的所有人群现象 答案:D 难度:较难

考点:第3章 病因和病因推断 病因的因果判断的几个原则) 129、疾病发生的三角模型存在的缺陷是

A强调病原物 B强调环境 C 强调宿主 D强调遗传因素 E强调病原物、宿主和环境同等重要 答案:E 难度:较易

考点:第3章 病因和病因推断 掌握几个病因模型及其内容) 130、根据疾病监测的定义,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

A 疾病监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B疾病监测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

C 疾病监测与疾病报告有关 D疾病监测应对某病传播的可能性予以监测 E疾病监测用来观察疾病的发生 答案:B

难度:较易

考点:第十一章 疾病预防和疾病监测 疾病控制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131、在病因学上,轮状模型与三角模型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是

A更强调影响疾病发生的三要素 B有差别地看待疾病的三要素 C 强调环境及环境与机体的密切关系 D更强调特异性的病原学说 E更强调环境的作用

答案:C 难度:较易

考点:第3章 病因和病因推断 掌握几个病因模型及其区别) 132、判断疾病预后,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 临床经验 B疾病自然史 C 前瞻性观察 D回顾对比 E临床试验 答案:E 难度:较易

考点:临床实验和其他几种实验的区别,临床实验的内容) 133、临床上选择治疗方案,较好的判断方法

A临床试验结果 B临床经验 C 疾病自然史 D现况调查研究结果 E前瞻性观察结果 答案:A 难度:较易

考点:综合性知识,根据常识性内容作出判断)

1. 在临床工作中,流行病学方法可用于: A. 探讨某种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B.筛检某种疾病的病人 C.对诊断试验或方法进行评价 D.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 E.A十B十C十D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 A.统计分析 B.对比分析 C.普查 D.抽样调查 E.人群筛查

3.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 B.无症状的健康人

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D.传染病患者 E.病原携带者

4.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 A.病例对照研究 B.临床试验 C.队列研究 D.回顾性队列研究

E.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5.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C.提供诊断依据 D.不涉及药物治疗 E.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6.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设立对照组 B.不设立对照组

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 D.盲法 E.统计学检验

7.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进行统计学检验

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8.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A.普查 B.抽查 C.队列研究

D.现患调查 E.生态学研究

9.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 A.临床试验 B.干预试验 C.人群现场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防治实验研究

10.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频率的指标应选用: A.发病率 B.罹患率 C.患病率 D.期间患病率 E.时点患病率

11.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 A.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 B.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C.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 D.诊断标准的变化 E.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

12. 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 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 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

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E. 存活时间长短

13. 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用的疾病的频率测量指标是: A.发病率 B.发病专率 C.罹患率 D.时点患病率 E.期间患病率

14.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 A.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 B.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 C.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 D.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 E.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 15.发病率指标来自: A.对住院病人的调查 B.对门诊病人的调查 C.对社区人群的调查 D.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E.对专科医院病人的调查 16.患病率指标来自: A. 现况调查资料 B.门诊病例资料 C.住院病例资料

D.专科医院病例资料 E.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17.对暴发性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应是: A.死亡率 B.发病率 C.患病率 D.病死率 E.罹患率

18.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哪些指

标最合适? A.死亡率 B.发病率 C.患病率 D.病死率 E.罹患率

19.某医院心血管内科1985年和1986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数分别101人和121人,

那么和1985年相比: A. 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死亡危险性更大 B.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抢救失败的情况更为严重 C.心肌梗死死亡危险的增加不会有统计学意义 D.不能判断该科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的死亡频率的升降 E.以上均不对

20.据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蓝色车辆较其他颜色的车辆出事故更多,由此推论驾驶蓝

色车比其他颜色的车。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更高。该推论是: A.正确的

B.不正确,因为没有采取对照组 C.不正确,因为该比较不是基于率的比较 D.不正确,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 E.不正确,因为用流行率未用发病率

21. 当某一新疗法可防止死亡但不影响疾病恢复时,那么将会发生: A.该病发病率增加 B.患病减少 C.该病患病率增加 D. 该病发病率降低 E. 发病和患病均减少

22. P和Q两个社区年龄调整死亡率相等,P社区粗死亡率较Q社区低,则可能得出结论: A. 两个社区有相同的年龄分布 B.诊断在P社区较Q社区更不准确 C.诊断在P社区较Q社区更准确 D.P社区较Q社区有更多的年青人 E.P社区较Q社区有更多的老年人

23. 在一次某病的现况研究中,发现男性符合该病症状标准的为5/1000,而同年龄女性为

10/1000。该年龄组女性发生该病危险性大的推论是: A.正确的

B.不正确,因为未区分发病率和患病率 C.不正确,因为未在性别之间作率的比较 D.不正确,因为未设立对照 E.不正确,因为随机分组 24. 一种疾病的病死率为:

A.每100000人的粗死亡率 B.该病的死亡专率 C.某疾病的死亡结果

D.该病死亡在各种死亡中的比例 E.该病患者的死亡百分比 25. 死亡率是指:

A.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B.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C.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群同期患病人口数之比 D.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发病人口数之比 E.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期末人口数之比 26. 发病率、患病率与病程的正确关系是: A.发病率;患病率×病程 B.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C.发病率=患病率十病程 D.发病率=患病率一病程 E.病程=发病率×患病率 27.周期性的正确解释是:

A. 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 B.疾病突然升高的现象 C.疾病发病率超过一般水平 D.疾病发病率保持在一般水平 E.以上都不是

28.表示流行强度的一组术语是: A.散发、流行和大流行

B.周期性、季节性和长期性 C.发病率、死亡率和患病率的大小 D.传染性、易感性和免疫性的大小 E.以上都不是 29.流行是指:

A.发病率低,但持续时间长 B. 发病率高达1% C.季节性出现的传染病

D. 性质相似的疾病的发生明显高出该人群一般发病水平 E. 每100000人发生的病例数 30.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指标有: A.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 B.发病率、出生率、病死率 C.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 D.死亡率、缓解率、流行率 E.患病率、生存率、感染率 31.疾病流行的强度包括: A.散发、爆发、流行 B.散发、流行、大流行 C.流行、续发、爆发 D.爆发、继发、流行 E.续发、继发、散发 32.罹患率是指:

A.1年内某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B.观察期间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C.观察期间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期初人口数之比 D.观察期间某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E.观察期间新旧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33. 关于患病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患病率的增加不一定表示发病率的增加 B.患病率的调查对于病程短的疾病没有多大用途 C.患病率的用途没有发病率大 D.患病率的单位是人年

E.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得出的频率

34. 关于描述疾病分布常用的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死亡率反映一个人群的总死亡水平 B.病死率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C.发病率是队列研究的常用指标 D.患病率等于罹患率 E.患病率又称流行率

35. 下列哪项不是疾病时间分布的变化形式? A.流行 B.爆发 C.周期性 D.季节性 E.长期变异

36. 在感染性疾病的爆发研究中,绘制流行曲线的目的是: A. 帮助确定发病类型

B. 显示人群是否有免疫力 C. 帮助确定潜伏期 D. A和C E. A 、B 和C

37. 年龄调整死亡率是用来: A. 纠正因年龄而致的死亡率错误 B. 确定人群中特定年龄段的实际死亡人数 C. 纠正忽略了年龄信息的死亡率 D. 在相同年龄的人群中做比较

E. 在比较死亡率时消除人群中年龄分布差异的影响

38. 两个工厂男性工人每年的癌症死亡情况如下表:B厂工人患呼吸系统癌症而死亡的危险

性比A厂多(假设两厂的工人年龄分别相近),下列哪项正确:

A厂 B厂

死亡人数 百分比 死亡人数 百分比

呼吸系统 180 33 248 45 消化系统 160 29 160 29 泌尿生殖系统 80 15 82 15 其他 130 23 60 11 合计 550 100 550 100 A. 结论正确

B. 结论错误,因为应该用年龄别死亡率 C. 结论错误,因为没有可对比的人群 D. 结论错误,因为应该用归因死亡率

E. 以上都不对

39. 下表是某地肺癌的标化死亡比(SMRs): 职业 SMRs 1949-1960 1968-1979 木匠 209 135 瓦匠 142 118 仅依据SMRs可得出:

A. 1949-1960年木匠死于肺癌的人数比同期瓦匠高 B. 1949-1960年瓦匠死于肺癌的人数比1968-1979年高 C. 瓦匠的年龄调整死亡率1949-1960年比1968-1979年高

D. 1968-1979年木匠的肺癌死亡率比同年龄的各职业的人群预期死亡率高

E. 1968-1979年木匠肺癌的死亡百分比是同年龄的各职业的人预期死亡率估计死亡率

的1.35倍 40. 普查妇女乳腺癌时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 A. 发病率 B. 发病专率 C.罹患率 D.时点患病率 E.期间患病率

41.进行人群高血压普查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 A.发病率 B.发病专率 C.罹患率 D.时点患病率

E.期间患病率

42.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长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 A.个案调查 B. 典型调查 C.现况调查 D.问卷调查 E.爆发调查

43.根据现况调查资料可计算出: A.发病率 B.患病率 C.死亡率 D.治愈率 E.病死率

44.对某大城市20—25岁妇女进行的一项现患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

年发病率为5/10万,而未服用者为2/10万。据此研究者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此结论是: A.正确

B.不正确,因为没有区分新发病例与现患病例 C.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

D.不正确,因为本研究无法确定暴露与发病的时间关系 E.不正确,因为没有做显著性检验 45.欲调查某地HBsAg携带情况,可采用: A.个例调查 B.前瞻性调查 C.抽样调查

D.爆发调查 E.回顾性调查

46.下列哪种情况适用于抽样调查? A.为发现某病全部病例并提供治疗 B.为早期发现癌症患者以降低死亡率 C.欲调查的人群人数很少

D.欲知道某地一定时间内某病的患病情况 E.要了解各种疾病的常年发病情况

47. 某乡5000户约2万人口,欲抽其1/5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1户开始后,即每

隔5户抽取l户,抽到的户,其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为: A. 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简单抽样 E. 多级抽样

48.在抽样调查中,下列哪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最大?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先分层再整群抽样

49.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使用较多的一类方法是: A.观察法

, ; &l, t;, /SPAN>B.临床试验法

C. 病例询问法 D.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E. 干预试验法

50.现患研究主要分析指标是: A.死亡构成比 B.某病的患病率 C.某病的发病率 D.某病的二代发病率 E.某病的死亡率 51.真正的普查是指:

A.对某人群的系统追踪观察 B.对某人群中的部分人进行调查 C.对某人群中某事件的完全调查 D.以发现隐性感染为目的的调查 E.对某人群的大部分人进行筛查 52.连续传播造成的流行或爆发的特点是: A. 病例分批出现,可以划分成代 B.发病曲线突然升高,很快下降 C.有一个流行高峰

D.全部病例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 E.流行曲线一般不留拖尾现象

53.关于描述性研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描述性研究总是设立对照组

B.生态学研究以个体为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

C.描述性研究最大的优点是直接验证病因假设

D.现患调查可描述疾病的分布特点,其结果可提供某病的病因线索 E.抽样调查通常要求进行随机分组 54.流行病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 A.现场观察 B.实验工作 C.调查分析 D.统计处理 E.写调查报告

55.关于现患调查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抽样调查是一种观察法 B.整群抽样适用于大规模调查 C.单纯随机抽样所得代表性最好 D.普查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E.抽样调查比普查覆盖面大

56.如果孕妇孕期暴露于某因素与出生婴儿神经管畸形的相对危险度是3,意味着: A.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是非暴露组孕妇的4倍 B.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是非暴露组孕妇的3倍 C.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比非暴露组孕妇大4倍 D.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比非暴露组孕妇大3倍 E.暴露组孕妇生畸形儿的危险是非暴露组孕妇的2倍 57. 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是: A.不能估计相对危险度 B.不能调查多种可疑的病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rg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