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兵力到底是多少

更新时间:2023-03-15 09: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昌起义兵力到底是多少

预备策动参加起义主力并不等于可以策动成功,所以,预备参加起义兵力才是最终落实的计划数量。

要搞清楚这点,就必须搞清楚叶挺所指挥部队的演变。朱晖日第25师组建时,叶挺担任副师长,实际掌握该师权力。该师由叶挺独立团扩编,原独立团改变番号缩编为周士第第73团,缩编出兵力另外扩编组建为张弛第74团、李江第75团。叶挺后转任第24师师长,又抽调原独立团人员编组卢德铭武汉政府警卫团(正式编制番号为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实际就是张发奎的警卫团)。

综合而言,叶挺除可以亲自指挥的第24师外,还可以让第25师、武汉政府警卫团完全或基本听命于自己,这些部队的基本班底都来自于独立团体系。

这样,最后预备参加南昌起义之主力为:贺龙第20军、蔡廷锴第10师、叶挺第24师、李汉魂第25师之两团、卢德铭武汉政府警卫团及韦杵第28师。

预备参加南昌起义主力不等于预备参加的全部兵力。7月20日谭平山决定起义之后,一方面找武汉张国焘、周恩来汇报,一方面迅速向江西、广东、湖南、湖北等地中共人员可以控制的武装发出集中南昌准备起义的指令,并通知了大量农军组织。

比如,军队方面,属于唐生智系统的陈嘉祐第13军所部陈东日团,中共党员、代理团长龚楚(陈东日也是中共党员,但不在位)于7月21日即接到通知,然后寻找借口征得陈嘉祐军长同意,向南昌开进(注4)。至于农民乃至工人武装,赣、粤、湘、鄂等地区更是大量得到通知,应是数万乃至数十万之巨数。

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1927年卷内保留的当年叶挺报告称:“当时我们军队的武装势力:张发奎所部内9团;湖北警卫团一团;程潜所部二团;公安局的400枪;政治军事学校约一团;工会纠察队约1000余支枪;襄阳方振武所部一师长是我们的同志,亦有一部分的力量;陈嘉祐所部约两营;农民训练所学生约500人,有枪;其他各处工人、农民的武装未计。”(注5)

叶挺此说包括了没有实际参加起义的部队,显然指的是中共有控制把握的预备参加起义兵力。解读该说法必须掌握数点:

1,叶挺所谓“张发奎所部内”按当时派系习惯,指的应是张发奎第4军“铁军”体系,未包括贺龙部。所谓“张发奎所部内九团”,除叶挺本人直接指挥的第24师(第70、71、72团共3团兵力)外,尚有李汉魂第25师之第73、75团,蔡廷锴第10师(第28、29、30团共3团兵力),共8团兵力。

1

蔡廷锴参加南昌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叶挺所担保,所以,叶挺应是十分信任蔡廷锴,理应将其计入兵力数量。另有一团应是指朱晖日第11军许志锐第26师黄新第77团,该团原团长是中共党员蒋先云,蒋先云于不久前5月28日战亡,该团中共力量基础仍然很好,应是被计划入可以策动参加起义之一团。

2,湖北警卫团即卢德铭武汉政府警卫团。政治军事学校是指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中共可以控制的武装也相当于一个团。

3,“程潜所部二团”应指程潜第6军中,由中共党员周保中(时任团长)等控制的部队。 4,襄阳方振武所部为冯玉祥第2集团军第一路军,总指挥方振武。“一师长”是指担任方振武前锋部队的中共党员张兆丰,张兆丰此时正率领所部师在襄樊地区与徐寿椿作战。

5,“陈嘉祐所部约两营”即龚楚所指挥的一个兵员不足的团。

6,朱德可以控制的武装有第五方面军军官教育团之一营(该团曾被朱德遣散后保留一个营)、南昌市公安局警察武装,但叶挺等可能对朱德没有多少信心,所以只是说“公安局的400枪”,不过,军官教育团之一营系军官组织,并非战斗部队,叶挺估算兵力这说法跟实际情况差别不大,对于大局无碍。

综上,叶挺报告中的兵力情况,除没有加入贺龙、韦杵所部以外,是符合基本事实的。 这样,预备参加起义兵力为:贺龙第20军(约6个团)、蔡廷锴第10师、叶挺第24师、李汉魂第25师之第73、75团及许志锐第26师原蒋先云第77团、卢德铭武汉政府警卫团、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一团、程潜第6军周保中等二团、方振武部张兆丰师部分、龚楚团(一团不到)、朱德控制兵力(一团不到)、农民训练所约两营、各地工农武装和韦杵第28师(约3个团),除张兆丰师、各地工农武装数量难以确定外,总计兵力约相当于20多个团。此外贺龙第20军、叶挺第24师还有教导队,军、师编制还有其他直属队,当时一团兵力一般在1,000-1,500人之间。

因此,除张兆丰师、各地工农武装外预备参加起义总兵力应在25,000-35,000人之间。 实际参加8月1日南昌起义主力

虽然,预备参加8月1日南昌起义的兵力十分之大,但不等于实际参加南昌起义。最终实际参加主力为:贺龙第20军、叶挺第24师、蔡廷锴第10师、由周士第指挥之李汉魂第25师两团。

这正是刘伯承1928年报告《南昌暴动始末记》的依据,主力总兵力为20,500人之概数:贺龙第20军全部,下辖贺锦斋师(约3,000人)、秦光远师(约2,000人),总兵力约7,500人;叶挺第24师,总兵力5,500人;蔡廷锴第10师,总兵力4,500人;李汉魂第25师周士第指挥之第73、75两团3,000人。

2

曾祥健《南昌起义参战人数考》一文所谓15,580人,一大致命处是在刘伯承报告基础上将蔡廷锴第10师兵力去除。以之后该部脱离起义队伍为取舍,实属太不顾历史事实之荒诞。曾祥健分不清楚参加与参加后脱离的概念区别。

此外,尚有龚楚团、受朱德指挥之少量武装,等,这部分不属于主力部队。刘伯承仅汇报了主力部队的概数,其它不具有主力意义的武装就不予提及了,这是当时经验丰富的老资格军人出于可作战目的估算兵力习惯,完全合理。

8月1日胜利后经整编军队序列和兵力

8月1日南昌起义胜利,起义部队进行了简单整编,继续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由贺龙代理张发奎的总指挥职,叶挺任代理黄琪翔的前敌总指挥。贺龙兼第20军军长,辖贺锦斋第1师、秦光远第2师。叶挺兼第11军军长,辖蔡廷锴第10师、古勋铭第24师(后董朗为师长)、周士第第25师。韦杵第9军,副军长朱德。

韦杵第9军番号的宣布,显然是起义领导层及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将领给足了老将朱德面子,承认韦杵所辖第28师仍然会如朱德所许诺的那样加入起义军队伍。实际参加起义组建第9军的,不过就是军官教育团一个营(由军官组成的非作战部队),加上部分愿意加入军队的南昌警察,总数也就是无法作战的杂色人群1000人左右,其中虽然不乏可以担当责任的人才。

但是,指挥部并未加以利用而给予扩编。贺龙第20军有教导团、第6团,基本属于新扩编之新兵(注6)。叶挺第11军获得了较多扩编机会,但蔡廷锴第10师没有能够得到什么补充。

起义部队新增兵力有一个过程,主要是按照通知赶来参加起义的工农武装,这当中分两部分,一是在起义部队南下前赶到南昌地区的人员,二是未能赶到南昌地区,但在起义军南下过程中赶到并加入,后者给予考虑的意义不大,主要应注意的是前者。刘伯承《南昌暴动始末记》涉及南昌起义失败责任追究,该报告回避了太多问题,在这方面参考意义不大。现有历史文件最可参考者,还是品格更为坦诚的叶挺所写《南昌暴动至潮汕的失败(1927年)》,该报告谈到工会纠察队约1000余支枪、农民训练所学生约500人及其他各处工人、农民的武装,但该部分武装人员到底有多少很难详细估计。

在这问题上,底层军官印象可能更真实。当时贺龙部警卫部队连长说:“参加南昌起义的我军号称3万人。”(注7)这一记忆既实又虚。实在之处:1,当时有3万人兵力一说,这种说法作为低级军官不会是起义前获悉,而只能在起义后获悉;2,汇聚到南昌的武装人员确实有3万人之数,而不能只是虚张声势的“号称”。

因为,作为国民革命军的起义,其他未参加起义和反对中共起义的军队领袖,本就对参加军队序列的兵力概况很清楚,无法过分夸张。

3

虚在之处:1,当时惯例党、政、军不分,以穿军装为荣甚至掌握武器,但未必就属于军人,3万人之数应该包括了不小数量之非战斗的政治、行政人员;2,即使未穿军装之工农武装等,也会属于3万人之数,但未必全部计入兵力总数,可能部分编入军队,部分随即派遣回去或派遣到南下沿途民间活动和策应。总之,南昌起义后形成的兵力在3万人当大致不错,但未必都属于补充正式序列军队后之人数。

8月18日壬田战役之前兵力

起义部队于8月3日开始陆续出发,5日基本全部离开南昌。原定8月18日经壬田到瑞金再继续南下广东,结果在壬田受钱大钧部(正在组建之第32军)两个团阻击。之前起义部队系经抚州、宜黄、广昌而来。经抚州之临川时,驻军有杨如轩第27师,起义军先锋司令为朱德,杨如轩系朱德最至好之一名老同学、把兄弟、老下级,朱德曾策动其参加起义未被理睬,但杨如轩不战而退出临川。所以,一直到壬田,南昌起义部队没有过作战。

到抚州后,起义军序列作了微调。朱德应是这时候正式担任第9军军长(注8)。贺龙部新编第3师,由周逸群担任师长,第20军教导团、第6团划归其指挥。

半个月路程中,起义军兵力发生重大变化,一是蔡廷锴第10师完整脱离,不再参加南下之起义;二是大量官兵个别脱离逃跑和大量伤病减员。

8月5日蔡廷锴第10师完整脱离,从而在刚出发时候就军心大大动摇,成为起义军所遭受的第一个重创。

零星、个别之官兵脱离逃跑和伤病减员也大量发生。

周逸群说:“兵伕因负担太重,沿途倒毙者甚多。又卫生队无人挑卫生材料,以致病者无药,死者无人安埋,其惨况有非笔墨所能形容者。”周逸群所率部队,“至抚州时,教导团仅余学生800余名,第6团亦仅余兵700余名,将近损失一半”。(注9)

在抚州才第一次对朱德有了解的龚楚说:朱德的“教导团学员大部逃亡,随他起义的只有200多人……比较我领导参加南昌暴动时的广东农军,还差了两倍的人数呢”。(注10)

龚楚所说自己领导的广东农军,就是他从陈嘉祐处带出那个团(约两个营600人),该部是他从广东带出来的农军编成。他所说朱德第9军只有200多人,应是经过大量逃跑后,在抚州时候的数量。

关于起义军脱离逃跑和伤病减员的当事人证据很多,但到底发生多少数量,已经难以确证。不过,原主力老部队不会发生太多,主要应该发生在新兵部队中。刘伯承估算8月18日壬田战役前,贺龙、叶挺两部主力人数:“贺龙的兵力约有5,600人,叶挺的兵力约有7,800人,两共约13,400人,而战斗兵员则无此数。”(注11)

4

出发南下过程中,也同时收编过一些土匪武装,该部分兵力未跟随南下,所以不在刘伯承所估算主力兵力当中。

8月30日会昌战役后主力

经过壬田,续占瑞金,又攻会昌,于8月30日占领会昌,起义部队结束了南下过程中以钱大钧为主要作战对象的阶段。这时,“叶、贺两军共有兵额11,600人(战斗员无此数)”。(注12)

9月19日占领三河坝时主力

起义军从会昌、瑞金继续南下,9月19日占领战略要地三河坝。这一路没有发生大的战事,主要损失由伤病、逃跑造成,由于该逃跑的已经逃跑,高峰期已经过去,所以兵力损失不太大。“此时我军全体约10,700人(叶挺兵员约6,300人,贺龙兵员约4,500人),除叶挺之第25师约2,500人尚在上杭途中外,到大埔与三河坝者全体约8,500人,而战斗员只6,000余人。”(注13)

9月30日汤坑战败后,10月初残兵兵力

除由朱德率周士第第25师约2,500人留守三河坝外,主力于9月30日在汤坑与粤军决战,当天即基本明确战败,随即起义部队主力崩溃,四处突围、逃跑。三河坝周士第第25师也于10月初突围。

此时,所剩兵力为:

1,董朗率叶挺部(第24师)残兵约1,300-1,400人逃往赴海陆丰地区。刘伯承《南昌暴动始末记》认为是1000余人(注14),张太雷也报告为“约千把人”(注15),叶挺认为第24师尚有2,000余人(注16)。此数字应以海陆丰方面苏维埃组织当时接受溃兵数字为准,应为1,300-1,400人(注17)。

2,贺龙第20军约2,000人由贺锦斋率领赴海陆丰地区(注18)。 3,朱德、周士第率第25师约2,000人突围。(注19) 残兵最后兵力及去向

1,贺龙第20军第1、2师残部由第1师师长贺锦斋率领,全部投降。“原来20军第1师师长贺锦斋带了1师及2师之两团(流沙之役与2师师部隔绝了)到陆丰之后已向海陆丰逆军团长接洽投降。”(注20)

2,叶挺部董朗第24师残兵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2师,1928年初广州起义失败后逃亡海陆丰的残兵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师(师长叶镛,后为徐向前),该两师都于1928年夏、秋之交被李济深粤军歼灭。

5

3,由朱德率领之周士第第25师比较完整撤出三河坝,但迅速减员,发生大量逃跑,也同时搜罗所遇到起义主力失败后的散兵,至1927年10月下旬仅剩700-800人(注21)。在周士第离开部队后,朱德整顿部队,完成了整训和重新编制,维系了中共武装正统血脉,演变为中共最有战斗力和最主要之红军。

注释:

1,见《军事历史》1997年第一期。 2,见《军事历史》1997年第四期。

3,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P6。

4,参见龚楚:《我与红军》第2、3章。南风出版社,1954年。

5,叶挺:《南昌暴动至潮汕的失败(1927年)》。中央档案馆编:《南昌起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P79。

6,见周逸群:《周逸群报告——关于南昌起义问题》。中央档案馆编:《南昌起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P73。

7,黄霖:《南昌起义亲历记:贺龙警卫连长随军见闻》。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P49。 8,龚楚说:到抚州后,“宣布第9军成立,派朱德为军长”。(龚楚:《我与红军》。南风出版社,1954年。P61。)又,第9军经理部部长陈子坚证明说:“我担任9军经理部部长时,委任状上写着?军长朱德?字样。”(陈子坚:《朱德在南昌起义前后》。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话说朱德——知情者访谈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P63。)

9,见周逸群:《周逸群报告——关于南昌起义问题》。中央档案馆编:《南昌起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P73。

10,龚楚:《我与红军》。南风出版社,1954年。P62。

11,刘伯承:《南昌暴动始末记》。中央档案馆编:《南昌起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P92。

12,刘伯承:《南昌暴动始末记》。中央档案馆编:《南昌起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P93。

6

13,原文如此,数字计算略有上下,乃粗略概算,无碍基本事实。见刘伯承:《南昌暴动始末记》。中央档案馆编:《南昌起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P96。

14,刘伯承:《南昌暴动始末记》。中央档案馆编:《南昌起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P100。

15,见《张太雷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广东省委联席会议上的报告——“八一事件”之经过、失败原因及其出路(1927年10月15日)》。中央档案馆编:《南昌起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P14。

16,见叶挺:《南昌暴动至潮汕的失败(1927年)》。中央档案馆编:《南昌起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P84。

17,见《海陆丰的苏维埃(1928年3月1日)》。军事学院资料室藏。P34。

18,见刘伯承:《南昌暴动始末记》。中央档案馆编:《南昌起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P96。

19,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年谱?1927年10月3日》。人民出版社, 1986年。P52。

20,《海陆丰的苏维埃(1928年3月1日)》。军事学院资料室藏。P32。

21,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年谱?1927年10月下旬》。人民出版社, 1986年。P52。

(顾则徐)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d7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