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中,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工作执行能力

更新时间:2023-06-07 13:0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校管理中,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工作执行能力

巴河镇中心中学 章柏青

学校发展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也离不开学校的中层干部。得力的中层干部是校长行政的左膀右臂,是校长决策的参谋智囊。校长的决策只有通过学校中层干部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提高中层干部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执行能力是学校管理的关键。

干部的基本素质,就是能自觉的团结在校长周围,有大局思想,组织原则性强,有一定的保密意识,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具有“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

工作执行能力就是把计划、方案变成现实操作的能力,它是多种素质、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种总揽部门全局、深谋远虑的洞察力;一种不拘一格的突破性思维方式;一种派兵遣将的指挥调控能力;一种“设定目标、坚定不移”的态度;一种雷厉风行、快速行动的管理风格;一种勇挑重担、敢于创新的工作作风。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将自己的点滴体会和意见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中层干部是管理工作的桥梁和纽带 校长是办学、治校、育人的核心,是学校管理的决策者和指挥者,是全校教职工的带头人。有一个好校长,才有一所好学校。他像一位音乐指挥家,能全方位洞察和指挥一个大型交响乐团的演奏全过程,因此,校长必须有自己最新的独特的办学理念,有掌控全局的指挥能力,所以,校长应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办学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这是学校管理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中层干部在学校管理中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一所学校工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干部。校长统缆全局,运筹惟握,把握方向,但还需要有一大批能力素养较高的中层干部的支持和行政,中层干部是学校工作开展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纵横协调:中层干部受命于校长及决策者但又受制于群众,既要正确理解和执行领导决定,又要协调群众开展工作,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面对教师的培养和教职工的思想素质的教育提高,各种信息的交汇与采集,对外界的交流与沟通,在这些工作的过程中要纵横协调,从容指挥。

二、校长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

1、校长需要不断的学习,善于捕捉最新的有效的信息。

校长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思想”的教育工作决策者和指挥者,具备捕获多方信息的“情报员”和“思想家”。信息是最宝贵的财富。谁占有最多、最新的信息,谁就会跟上时代的步伐,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学校的管理活动,实际上就是获取信息,然后利用信息进行学校决策、指挥工作、多方协调、掌控全局的信息管理活动。没有信息,也就没有管理。学校管理活动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信息的畅通、及时、准确。这里所说的信息,一方面是来自学校、社会、老师、学生、家长及学校管理中所吸取的经验与教训,另一方面就是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的社会大信息。善于搜集与学校管理、改革发展相关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经过整理、加工、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决策、规划,这是一位校长必备的能力。巴驿小学校长冯峻就是一位善于积累学校日常管理信息,注重学习有关教育的文件精神、教育发展的时代信息的“用心以恒”的校长,他善于联系学校实际,将平时学校管理中的经验、教训与上级有关精神和教育形势的发展相结合,跳出了按部就班的被动的常规管理模式,做一个有思想的管理者,他能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积极筹措有效资金,改变校园面貌;在学校管理中,他能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采取多种有效的途径抓学校德育工作,找准学生行为的切入点,规范和执行学生的一日常规,并长期得以坚持,才使他在学校管理中得以“悠闲”,学校由此走上了教育良性发展的运行轨道。可以说,冯峻是一位有“思想”校长,利用日常的调查研究,获取信息,并认真反思,决策了学校的发展和管理的常规。

2、校长需要民主意识,科学的决策能力。

校长要有大刀阔斧的决断能力,但,校长的决策不是领导的个人决定,必须是校长的管理思想,经过民主的集体决定,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校领导集体和教代会的意见,使其成为正确的行政决策。同时校长必须敢于担当责任,不避实就虚,不能只图眼前效果、急功近利,糊里糊涂混天度日的校长自然不是好校长。

3、校长要有大局观念,

要想做好一个好校长,必须要有大局观念,要敢于担当责任,善于替上级分忧。校长是上级领导委派到学校主持工作的,是领导工作的延伸和忠实的执行者,一个处处违背领导的意愿,抵制组织的工作,那哪里还是领导工作的延伸?校长不能将学校变成了私有财产,将自己圈在小团体的私有意识里,这样的校长根本就没有给自己定位。我

们管理学校,不需要这样的校长,只有积极完成上级布臵的工作任务,为领导排忧解难,替组织管理好学校工作的校长,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校长。

4、校长要有科研责任,做到躬身践行。

抓教学质量,那是应试教育的必修课,校长们自然都不会懈怠的,我就不多说了,这里我只想说说教学科研。

“科研兴校”是学校管理的战略和方向。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那你首先就得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的教育专家。

教育形势的发展,终身学习和教学科研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一所学校,只有不断改革,不断更新教育思想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没有教育科研,就不会有教改;没有教育教学思想的更新,便没有发展的动力。中小学校长应努力成为科研型校长,通过教育科研,使学校管理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使自己成为熟悉现代学校管理的教育管理专家。校长的科研能力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校长应当是学校教育科研带头人,必须带好一门课,深入课堂教学,不再只是教学研究操作者或行政指令者,而是作为研究者亲自参与研究的过程,提出研究的问题,并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学校的行动策略,然后将其应用于实践。其次,具有较强的科研管理能力。校长即使不能亲身参与教学科研,也要成为积极的组织者和支持者,而不是教学科研的反对者。能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广大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组织好学校各项科研活动,管理好科研实施过程,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以科研搭建学校发展的平台。我县实验初中、望城中学、在全市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不在于他们年年中考取得怎样的好成绩,而是他们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教科研教师队伍,使之成为全县乃至全市、全省教科研的生力军。

三、学校中层领导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

1、中层干部角色和定位。

第一,学校决策的执行者和创造者。

学校实施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对上级负责,副校长对校长负责;中层干部也要对校长负责。层次分明的管理责任制,把校长负责制在管理程序上具体体现出来。从这个方面讲中层干部是学校决策的忠实的执行者,是校长办学理念的拥护者,同时干部还要善于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根据部门的特点去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不是盲目的服从。

第二,教师行为的管理者和示范者。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一方面积极主动了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另一方面也要有大局观念,不能事事“唯财”,要有牺牲精神,不做群众的尾巴,处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事事起带头作用,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形成群众价值观。若每个干部都能成为教师的典范,以人为本,在管理过程中修身立德,以完美的人格力量,影响教职工。

2、中层干部的基本素质。

(1)较高的政治素养。

积极履行岗位责任,不推诿,不逃避,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含糊,在原则问题上绝对服从大局,做到令行禁止,这是前提。

(2)不断学习良好习惯。

中层干部要善于学习,在专业上,做表率楷模,在管理上,是行家里手。现在年轻人爱学习的少,作为干部要在工作上、业务上成为他们的典范,并积极主动地培训年轻教师。

(3)良好的人格素养。

干部要人品端正,作风正派。要胸怀大局,事业至上,不计较个人得失,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人格素质很重要。

(4)较强的工作能力。

工作要留心,细心、热心,要有创新,勇于开拓,敢于推陈出新,在工作中力争做到“六多六少”,多鼓励、少指责,多理解、少猜疑,多帮助、少为难,多关怀、少冷落,多指导、少命令,多调查研究,少偏听偏信。

3、履行岗位责任,做好本职工作。

首先,中层干部对校长决策意图的理解,具体体现在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中。每学期,各个部门、处室都要根据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部门计划,围绕学校的总体思路,结合部门特点,落实可行的措施。重大活动、重点工作还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拿出时间表。要保证部门与学校工作的整体性、一致性、连贯性。在制定计划、方案的过程中,多请教师参与,多听取采纳教师的意见、建议,把部门的要求变成教师的自觉认同。这是中层领导干部最重要的能力,是把计划变成行动、把蓝图变成现实的过程。其核心是指挥得当、调控有力、激励有方。学校中层干部要能通过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教师的潜能。

第二,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通过目标管理方式实现教职员工的自我管理,进行考核。采用必要的物质奖励和有效的精神嘉奖相结合的方式,让教职员工产生归属感、成就感。在检查、激励、反馈的过程中,积极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第三,学校中层干部虽然不是学校的决策者,但是应该义不容辞地为校长决策提供事实依据。要善于提炼出真实的信息,供校长决策参考。对教职员工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或改革中的一丝曙光,能洞察先机,及时予以抑止或张扬。未雨绸缪,是有洞察力的表现。

第四,岗位就是责任,职务就是义务。在其位,就要谋其事。责任就是有如履薄冰、要有危机的先知先觉。只有用心做好每项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干部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领导就是服务。服务就是为教职工排忧解难,既要领,又要导。为全体教职工服务,不是只为少数人服务,包括家庭、生活、学习、教育教学等全方位服务,全心全意,不求回报,不图感激。

总之,中层干部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能力、水平、工作艺术,就是要充分发挥做为中层干部的桥梁作用,成为学校政令畅通的中枢;充分发挥自己的纽带作用,骨干作用,模范表率作用,成为工作中的带头人。

四、规范学校管理机制。

学校领导要制定学校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规范学校管理机制,制定学校工作计划,完善学校管理体制是学校管理的关键。有些学校的计划、制度只是一纸空文,并没有用来管理学校。学校天天打乱仗;教师随心所欲,不能制度去约束和激励人,教师的工作绩效得不到应有的肯定,极大地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学校要强化制度管理,加强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意识,制定落实教职工工作绩效的评价机制,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赏勤罚懒,赏优罚劣的奖惩机制,激励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努力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pi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