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人教版课后限时集训5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更新时间:2023-12-20 02:2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后限时集训(五) 地球的公转及其

地理意义

(限时:40分钟) (第249页)

一、选择题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5年3月6日报道,“格利泽581d”行星大小约为地球的3倍,质量约为地球的8倍,是人类在太阳系之外发现的第一个位于宜居带中的行星,被称为“超级地球”。它距离地球约22光年,在浩瀚的宇宙中与地球算得上是“邻居”。下图为“格利泽581d”行星与其中心天体运动关系的假想图。据此回答1~2题。

【导学号:21490023】

1.以下关于“超级地球”的推测,最可能正确的是( ) A.位于河外星系

B.为距其绕转恒星最近的行星 C.平均密度约为地球的1.5倍 D.存在液态水

2.据假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行星上各地全年昼夜等长 B.从该行星上看中心天体东升西落 C.此日后P地昼渐长、夜渐短 D.此日后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1.D 2.C [第1题,据题干可知,“超级地球”位于太阳系之外,距地球

1/9

仅22光年,应位于银河系,A错。根据所给信息不能判断“超级地球”是距其绕转恒星最近的行星,B错。该行星大小约为地球的3倍,质量约为地球的8倍,平均密度约是地球的2.7倍,C错。该行星被称为“超级地球”,说明其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可能存在液态水,D对。选D。第2题,该行星的自转轴是倾斜的,故行星上各地不会全年昼夜等长,A错;图示行星自转、公转方向均为顺时针,所以从该行星上看中心天体西升东落,B错;此日后直射点应北移,P地昼渐长、夜渐短,C对;目前该行星位于距中心天体最远的点,此日后公转速度越来越快,D错。选C。]

(2018·陕西部分学校模拟)下图示意冬至前后某天北京时间16:15左右,落日的余晖将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的17个孔洞照亮,呈现出壮丽的“金光穿洞”景观。读下图,完成3~4题。

3.该桥的走向为( ) A.东西 C.东北—西南

B.南北 D.西北—东南

4.出现“金光穿洞”景观时,当地时间是( ) A.3:59左右 C.15:59左右

B.3:31左右 D.16:31左右

3.D 4.C [第3题,冬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日落西南。出现“金光穿洞”现象也就是桥孔洞的方向与日落的方向一致,即桥的走向与日落的方向垂直。第4题,北京(116°E)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晚16分钟,故北京时间16:15左右的时候,北京的地方时是15:59左右。]

2/9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约为15天),据此完成5~6题。

5.“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后,我国华北地区( ) A.正午太阳高度渐小,白昼时间渐短 B.雨水增多,太阳辐射强度减弱 C.正午太阳高度渐大,白昼时间渐长 D.白昼时间渐短,地球公转变慢

6.古代主要通过“圭表测影”确定节气,汉中正午日影长度最接近且较短的两个节气是( )

A.惊蛰与清明 C.白露与寒露

B.大雪与小寒 D.芒种与小暑

5.C 6.D [第5题,清明后,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正向北移动,我国华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大,白昼时间渐长,雨季还没到,容易出现春旱。太阳辐射强度增强地球公转变慢。第6题,汉中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在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影长最短,因而夏至日前后的节气日影长度最接近且较短,读图可知芒种与小暑是夏至日前后的两个节气。]

7.一位山东潍坊的游客于3月21日清晨到天安门广场参观升旗仪式,天气晴好,当日升旗时间为地方时6时,请问升旗手准备升旗的那一瞬间,游客手表显示的时间是( )

3/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po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