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专业教学计划

更新时间:2024-05-09 03: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教学计划

菏泽市牡丹区技工学校制

贰零一五年一月

1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教学计划

一、 专业名称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

二、专业代码

012700。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二)学制

三年。

四、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的世界现、人生观、爱国主义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行为规范,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适应农业机械使用、农业机械维修、农量机械营销一线需要的,在生产和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与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能力描述

(一)基本知识要求

l.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具有适应本专业生产技术工作需要的写作与表达能力。 3.具有查阅本专业相关资料的能力。 4.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

5.具有一定的自学和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6.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

(二)职业素质要求

1.具有爱岗敬业、团队合作、遵章守纪的良好职业道德。 2.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意识。 3.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4.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2

5.具有正确的择业观、健康的择业心态、正确的工作取向、独立的决策能力。

(三)核心技能要求

基本要求:

1.具备识读农业机械相关图样的能力,能使用常用绘图软件绘制一般图样。

2.掌握农业机械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掌握农机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液压与气压元件的结构。

5.掌握农用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6.掌握典型农业机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具备农机具使用与维护的能力。 7.了解种植业生产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8.具备农用车驾驶能力。 农业机械运用方向要求:

1.掌握小麦收割机使用、调整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玉米收割机使用、调整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农机安全监理业务知识、应用技术和与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关系密切的政策、法律法规知识。

农业机械维修方向要求:

1.掌握农业机械焊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能够对联合收割机进行维护与保养,能排除及修复联合收割机常见故障。

3.能够对拖拉机进行维护与保养,能排除及修复拖拉机常见故障。 农业机械营销方向要求:

1.掌握农业机械产品策略、定价策略、销售渠道策略及促销策略,能针对具体的农业机械产品和消费对象制订相应的营销策略。

2.具备推销与谈判技能和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农业机械及配件营销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农业机械及

3

配件营销管理的技能,具有从事农业机械和配件营销、管理的能力。

(四)对应职业和工作岗位

毕业生主要面向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技示范园、农机生产和销售企业、农机修理点、个体农机专业户、家庭农场等,从事拖拉机驾驶、联合收割机驾驶、农业机械操作、农机修理、农机电器设备修理、农机营销、农机服务、农机技术推广等工作岗位。

(五)对应职业资格证书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序号 对应职位(岗位) 1 2 3 4 5 拖拉机驾驶员(5-99-01-01)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拖拉机驾驶员 专业(技能)方向 农机机械运用、农业机械维修、农业机械营销 农业机械运用 农业机械运用 农业机械维修 农业机械营销 联合收割机驾驶员(5-99-01-02) 联合收割机驾驶员 农用运输车驾驶员(5—99—01—03) 农用运输车驾驶员 农机修理工(6—06—01—01) 农机营销 农机修理工 营销员 (六)未来发展方向

1.工作:毕业生可根据区域化农业机械服务的发展要求,面向农业机械运用、农业机械维修、农业机械营销等方向,发展成为技术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管理能力较强的、服务农业机械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升学:对应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本科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

六、课程结构框架

4

课程结构框架见图一。

公选 共修 ·社交礼仪 |·普通话 |·心理健康教育 |·应用文写作 基课 础程 专选业修 技课 能程 专方 业向 技课能程 专 业方 基向 础 专 业方基向 础 专 业课 基程 础 专 业课基程 础 ·农副产品加工 ·汽车使用与维护 ·现代农业设施 ·农村能源与环境保护 ·农村经济管理 ·新农村文化建设 ·农机安全监理 ·拖拉机故障诊断 ·农机安全监理 ·玉米收割机使用与维护 ·农业机械焊接工艺与实训 ·玉米收割机使用与维护 ·小麦收割机使用与维护 ·联合收割机故障诊断 ·小麦收割机使用与维护 农业机械运用 农业机械维修 农业机械营销 农业 种农业 农业 电工电子 农机液 农用车 农机具 金属工艺 农机车 农用车 机械化 植 机械 机械 技术与 压与气 发动机底盘构造 与钳工 电器构造 驾驶 概论 基基础 识图 技能 压传动 构造与维与维护 实训 与维护 实训 础 护 德育 语文 数学 英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 体育与健康 公共艺术 物理 5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选修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1.德育(144学时 8学分)

本课程是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必修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自觉把个人理想融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个人奋斗融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语文(144学时 8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情感,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3.数学(144学时 8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公共基

6

础课程。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生活和职业岗位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技能、计算工具的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4.英语(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具备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计算机应用基础(144学时 8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微机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通过学习,一方面,掌握现代办公中的文字处理、表格设计、演示文稿、网上浏览、电子邮件通信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打下基础,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6.体育与健康(180学时 10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本课程旨在树立“健康第一”的

7

理念,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合理安排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与习惯,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7.公共艺术(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8.物理(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主要讲授力学、电学等内容,通过教学和实验,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经典物理的基本定律,了解近代物理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训练学生实践技能。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1)农业机械化概论(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农业机械的发展和普及情况,掌握主要农业机械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发展。

(2)种植基础(36学时 2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了解山东地区主要农作物栽培技术,为了解、安排、发展乡镇(村)的种植业生产打下基础。要求学生了解土壤基础、小麦栽培技术、玉米栽培技

8

术、花生栽培技术。

(3)农业机械基础(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机器(机构)的基本组成,掌握农业机械常用机构的类型、运动形式、特点及应用.掌握农业机械典型机器零部件的结构、性能特点等内容,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 (4)农业机械识图(108学时 6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农业机械识图的基本知识,能够对常用农业机械零部件图进行识图并使学生认识常用绘图软件,具有识读和绘制简单农业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能够正确地使用常用的绘图工具,具有绘制草图的基本技能。 (5)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较系统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电子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6)农机液压与气压传动(54学时 3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液压与气压元件的结构,掌握其工作原理、职能符号;能识读简单的液压与气压系统图;使学生初步掌握安装、调试和操作液压与气压传动设备的方法,初步建立排除液压与气压系统故障的能力。 (7)农用车发动机构造与维护(90学时 5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农用车发动机的构造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对农用车发动机的使用、调整、维护

9

的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

(8)农机具使用与维护(108学时 6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常用农业机械与工具设备的种类,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常用各种农机具的结构、基本操作、调整和维护保养方法,合理选择和利用农业机械与工具设备进行农业生产,掌握作业质量的检查方法,养成安全操作、勤于保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学会运用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9)农用车底盘构造与维护(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农用车底盘构造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对农用车底盘的使用、调整、维护的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

(10)金属工艺与钳工实训(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工程材料的种类和性能、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掌握钳工的基本理论和应会技能及相关的工艺知识、操作技能,能够合理选择农业机械零件加工方法,了解一般农业机械零件、工具的加工工艺并能进行加工,能够掌握农业机械零件钳工工艺的加工工艺规程,能够正确使用常用钳工工具、量具和设备。

(11)农用车电器构造与维护(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农用车电器各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基本原理;学会识读农用车电路图,能进行农用车线路故障的检查与排除。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

(12)农用车驾驶实训(72学时 4学分)

10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拖拉机驾驶的基本操作、场地驾驶训练、机具挂接、田间作业、道路驾驶和机具保养等基本能力,理解各种农用车及其配套机具的基本知识,懂得使用维护技术,具备独立操作技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专业技能方向课程 ◆农业机械运用方向:

(1)小麦收割机使用与维护(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农业机械运用方向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操纵、仪表显示装置的构造、收割台的构造和维护、脱谷部分的构造和维护、底盘的构造和维护、收割机的使用与维护等。本课程在教授过程中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关注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2)玉米收割机使用与维护(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农业机械运用方向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学习玉米联合收割机的操纵、收割台的构造和调整、传动部分的构造和调整、底盘的构造和调整、收割机的使用与维护等知识。

(3)农机安全监理(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农业机械运用方向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所需的常用资料、农业机械化资料,掌握农机安全监理业务知识、应用技术和与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关系密切的行政法律知识。

◆农业机械维修方向:

(1)联合收割机故障诊断(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的农业机械维修方向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学会现代农业生产所必需的联合收割机的结构、操作方法、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为

11

进一步学习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打好基础。同时也关注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提升学生岗位迁移能力。

(2)农业机械焊接工艺与实训(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农业机械维修方向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农业机械的各种焊接方法、焊接工艺、质量控制,使学生了解各种焊接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性、焊接工艺及常用焊接方法。 (3)拖拉机故障诊断(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农业机械维修方向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拖拉机的主要类型,并能够对拖拉机进行检查、调整与常见故障的排除,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农业机械营销方向:

(1)农业机械市场营销(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农业机械营销方向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农业机械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进行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及市场分析等相关工作,具有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农业机械营销打好基础。

(2)农业机械配件管理(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农业机械营销方向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农业机械及配件营销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具备农业机械及配件营销管理的技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3)谈判与推销技巧(72学时 4学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农业机械营销方向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推销与谈判工作过程,

12

掌握推销与谈判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策略技巧,培养学生的推销与谈判技能。

八、教学时间安排及课时建议 (一)教学时间安排建议表

周 数 学 一 二 三 年 36 36 4 4 1 1 1 11 11 4 52 52 45 内 容 教学(含理实一体教学及专门化集中实训) 复习考试 机动 假期 全年周数 38(其中,毕业顶岗实习20周) 2

(二)授课计划安排建议表

按学年、学期教学进程安排(周学时/教学周数)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1 18 1 2 公 共 基 础 课 程 3 必 修 课 程 4 5 6 7 8 1 选 修 课 程 2 3 4 5 1 2 德育 语文 数学 英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 体育与健康 公共艺术 物理 社交礼仪 普通话 心理健康教育 应用文写作 其他 108 72 36 6 4 2 2 4 2 2 2 农业机械化概论 种植基础 108 6 2 2 2 144 144 144 72 144 180 72 72 972 8 8 8 4 8 10 4 4 54 2 2 2 2 4 2 2 4 54 2 18 2 2 2 2 4 2 2 16 3 18 2 2 2 2 8 4 18 2 2 2 2 第三学年 5 18 2 2 6 20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31.00%) 公 共 基 础 课 程 专 业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3.33%) 专 业 13

技 能 课 程 技 能 课 程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农业机械基础 农业机械识图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 农机液压与气压传动 农用车发动机构造与维护 农机具使用与维护 农用车底盘构造与维护 金属工艺与钳工实训 农用车电器构造与维护 农用车驾驶实训 72 108 72 54 108 108 72 72 72 72 918 600 4 6 4 3 6 6 4 4 4 4 51 200 6 4 4 8 2 4 3 6 2 17 4 4 4 4 16 4 4 600 小计(占总学时比例28.26%) 毕业顶岗学习(占总学时比例18.45%) 按学年、学期教学进程安排(周学时/教学周数)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1 18 1 农业机械运用方向 2 3 小麦收割机使用与维护 玉米收割机使用与维护 农机安全监理 72 72 72 216 72 72 72 216 72 72 72 216 342 4 4 4 12 4 4 4 12 4 4 4 12 19 2 18 4 3 18 1 4 18 4 第三学年 5 18 4 4 4 12 4 4 4 12 4 4 4 12 10 6 20 小计(占总学时比例6.65%) 1 专 业 技 能 课 程 农业机械维修方向 2 3 联合收割机故障诊断 农业机械焊接工艺与实训 拖拉机故障诊断 小计(占总学时比例6.65%) 农业机械营销方向 选 修

1 2 3 农业机械市场营销 农业机械配件管理 谈判与推销技巧 小计(占总学时比例6.65%) 1 2 农副产品加工 现代农业设施 14

课 程 3 4 5 6 7 农村能源与环境保护 农村经济管理 新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政策与法规 汽车使用与维护 342 30 30 30 30 30 150 19 1 1 1 1 1 5 166 3120 1W 1W 28 4 1W 28 1 28 4 28 10 1W 28 1W 小计(占总学时比例7.75%) 社 会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1 2 3 4 5 军训 入学教育 社会实践 创业与就业指导 毕业教育 小计(占总学时比例4.62%) 周学时及学分合计 总学时 说明:

1.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建议按照每周4课时(或2课时)理论教学+2课时实习实训进行交叉授课,根据各学 校实际情况,亦可实施理实—体化教学或每周6(或4课时)课时理论教学+集中实习实训的授课方式。

2.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条件,尽量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实操课时所占比例原则上应达50%,其中《农用车驾驶实训》可采用3周集中授课的形式进行教学。

3.农业机械运用方向在第5学期可适当加选1-2门选修课。 4.表中1W代表该课程集中授课l周。

九、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计划

1.各学校依据本方案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各校在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时,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学计划中学生至少要选择一个专业(技能)方向的课程学习。各课程学时可视社会需要、教学安排适量增减。

15

2.根据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和本专业的教学特点,第一学年主要安排公共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第二学年主要安排专业基础课和部分选修课,第三学年主要安排专业方向技能课、选修课和企业顶岗实习。

3.学校可根据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岗位需求及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学生就业情况,与企业合作开设特色课程,也可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二)教学方法

1.教师应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倡导采用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突出理实一体化职业教育特色。

2.专业理论教学应与实训教学密切结合,积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和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3.在实习实训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组织实训教学。

(三)教学评价

1.坚持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原则。

2.实行日常表现、理论考试、实训考核、企业顶岗实习评定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日常表现可通过课堂表现、学习主动性和作业质量等要素来评价。理论考试应涉及应知和应会的内容,既考查认知、理解、掌握知识的情况,也考查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训考核应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要设计便于操作的考题和较为细化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中要包含学生团队意识、卫生清扫、工具复位等方面的考核。要注重评价内容的整体性,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学生爱护设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等良好意识和习惯的养成。

16

(四)教材编选

1.以本省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企业常见的作业项目为依据,引入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操作的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充分体现任务引领、理实一体、工学交替的设计理念。

2.教材应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内容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五)教学设备

本教学指导方案配套有技能实训室实训设备配备标准,学校可根据实际,尽可能按照该标准的要求配备相关资源,以确保教学计划的实施。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7b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