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技巧学生版

更新时间:2024-01-04 18:3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滦县二中分层式“1+4”高效课堂语文导学案 编写人:耿巧芸 使用时间 : 班级: 组别: 姓名: 教师评价:_______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学习目标】

1、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方法,注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诗歌内容( 回顾诗歌的表达技巧)

2、 通过学习,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歌,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了解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法)

3、学习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学习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 一、考纲解读

2013新课标《考试大纲》要求: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考查学生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分析其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的能力。 二、命题形式:分析技巧型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这首诗(或某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效果? 三、了解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四方面内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特点。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四、表达技巧鉴赏题组织答案思路及步骤

(一)审清题目。即弄明白题干上是如何问的,用了什么概念。

如果是“艺术特色”,知识面较广,可以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修辞方法、语言特色和篇章结构等方面考虑组织答案。

如果是“表达技巧”,主要从表现方法、修辞方法等方面考虑组织答案,也可以涉及篇章结构。

如果是“表现方法(表现技巧、写作技巧),主要从表现方法、修辞方法等去考虑组织答案。

如果是“构思上的特色”,主要从篇章结构方面去考虑组织答案,可以涉及有关的表现方法。但不管哪一种情况,一定得抓住特色作出答案。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1

第三步,这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即:手法+阐述(结合诗句谈手法的运用)+表达效果(效果、情感)。 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五、分析诗歌运用表达技巧的方法、效果 (一)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及其表达效果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

描写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工笔、白描(简笔勾勒),景物描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描写、侧面虚写 〈曲写:如以对方写自己〉)等。 1、描写: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2、抒情:

(1)直接抒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滦县二中分层式“1+4”高效课堂语文导学案 编写人:耿巧芸 使用时间 : 班级: 组别: 姓名: 教师评价:_______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a.景

借景抒情: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b.情(志) 借景抒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③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诗人借助历史人物、事件、古迹等或感慨个人的不幸遭遇,或借剖析史实抨击封建统治者,表达对社会政治的不满,或抒发盛世无常、物是人非之感。如苏轼《赤壁怀古》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④用典抒情: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跟踪练习:

1、下面这首诗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这首小令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下面这首诗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

除 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问: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2

(二)鉴赏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古今、今昔、正反、前后)、衬托 \\烘托(又分正衬、反衬,反衬包括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象征、用典、借古讽今、渲染等。

注意:实际做题时,当题目问及表现手法时,往往把表达方式中的抒情方式、描写方式及修辞手法也纳入其中。 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王驾《社日》 2、白描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仓已修。——聂夷中《田家》

3、细节描写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行又开封。——张籍《秋思》 4、象征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5、动静结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6、虚实相生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滦县二中分层式“1+4”高效课堂语文导学案 编写人:耿巧芸 使用时间 : 班级: 组别: 姓名: 教师评价:_______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7、衬托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8、比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回。 9、对比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跟踪练习:

1、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下面这首诗进行赏析。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2、分析下面这首诗中的表现手法。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三)鉴赏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古典诗词讲究语言凝练、语意含蓄,所以常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修辞,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高考常考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3

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共8种)。 1、手法一: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作用:

2、手法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作用:

3、手法三: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作用:

4、手法四: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作用:

5、手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作用:

6、手法五: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作用:

7、手法六: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作用:

8、手法七: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作用:

跟踪练习:

1、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滦县二中分层式“1+4”高效课堂语文导学案 编写人:耿巧芸 使用时间 : 班级: 组别: 姓名: 教师评价:_______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四)篇章结构(谋篇布局)

诗歌中常见的结构特点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抑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承上启下、以景结情等。 1、抑扬: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开头写少妇“不知愁”,后面却又说她“悔”,这是采用了 的写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 。 2、以小见大:

田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仓已修。

全诗 ,寥寥数语就勾勒出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 的深刻主题。 3、点面结合: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全诗运用 的方式,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属于 ,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三、四两句属于 ,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 五、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4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别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①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作者是使用何种手法来表现这种感情的,请结合原诗作具体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问:这首词的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问:“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有何作用? 4、阅读这首宋词,指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采桑子·扁舟去作江南客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本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家乡洛阳南下避难,途径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ia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