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理论学习

更新时间:2024-01-04 18:36: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要步步为营,而不是孤军深入

定计划要体现出多元的思路, 围绕一个碟,进行横向的多元联系。

看,听,动手,对话,游戏,动脑,动身体,动感情……诸如此类…… 这个兵法上讲叫步步为营。

着急往前赶,这个兵法上讲是孤军深入。 要步步为营,而不是孤军深入。

有的妈妈觉得这样的方法很难,很累,远远不如丢给孩子一个碟, 让孩子自己看省心省力。

但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这个世界上想学一个能够吃一辈子的手艺是非常非常难的。 其实越难的东西,对你来说才是一个机遇。 你难,别人也难。你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如果很简单,只要随随便便,不花一点力气就能成功, 这个注定不可能成为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真本事。 班长的作用,更大是帮你不走弯路,

但指望班长几句话,几个点子就能让孩子学到真本领,这是不可能的。 知行要合一,理念再完美,没有执行也白搭。

别把英语当数学来学

有些人领孩子学英语,一头雾水,给孩子一张碟, 孩子看明白了,于是下一张,周而复始……

这么学,学多长时间都是原地打转。 大家要记住,英语跟数学完全是两回事。

一道数学题,看明白了就可以扔到一边去了,没有多大价值。

一个英语材料,看明白了,只是学习的第一个环节,也就是可理解的输入。 但学习的本质,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应用这样一个完整过程。

如果只进行了第一部分,没有第二,第三部分,这样的学习属于浅尝辄止,注定是没有效果的。

无数人的学习都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而更有许多人连第一个层面都不能达到。 好的材料,就是让你懂的,像美语世界,孩子看着录像就能懂, 这为你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这个时候,应该趁热打铁,进入到第二,第三个层面。 而深入学习的关键,就是调动多元的方式, 就像一棵植物一样,水来了,就要调动各种机能, 牢牢把水分吸收。而不是白白的蒸发掉。

第二、第三层次简单说就是LP设计的那些互动、游戏等。 但我觉得量不够,家长还要举一反三。设计更多的互动。 材料有很多,就看会不会用。

迷你双语环境的构建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双语环境是很难的。即便家长能说外语,

什么时候说英语,什么时候说汉语,可能也是有些不知所措的。 更遑论有些家长的英语不佳,双语环境更是奢望了。 有的家长本身英语能力不佳,却硬要全英文与孩子交流。 这就有点走火入魔的嫌疑了。

全英文的意思是,完全不跟孩子说中文,只说英文。 我提出的迷你双语环境的思路,其实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迷你双语环境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比如孩子在玩某种游戏的时候,过家家,厨艺,医生,汽车,火车,飞机,动物园等等,家长与孩子用英语进行交流。具体来说,PL,BA,LP里有不少这样的互动游戏,可以参考。尤其是LP,思路更加直接。将来,我还会给大家补充更多的内容,比如做西餐、做手工的视频和文本。

这个环境中,完全都是英语交流,不用一句汉语。类似于什么感觉呢?就好像孩子一到了过家家的时间,乘着时空机器来到了另外一个国家,或者,来到了潘多拉星球,那就自然要用另外一个国家的语言了。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

对家长的英语水平要求较低。家长只需要按照PL,BA,LP里提供的范例,照猫画虎的模仿就可以了。模仿下来,背下来,然后在跟孩子过家家的时候用英语对话。 实际上,因为有文本的辅助,记忆负担是不大的。

如果记忆实在不行,你拿着文本直接看得了。虽然不够自然, 但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用此方法,你还可以趁这个机会学学英语,你不总是抱怨自己是哑巴英语吗? 那你借跟孩子游戏的机会,既练了自己的口语,又练了孩子的口语, 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有的人总觉得时间太紧张,不够用。很多情况是不善于时间管理的缘故。 比如有个妈妈说,我是这么计划的,我先学好英语,等我学好了。 然后我就可以加入这个计划了。就可以教孩子英语了。 这种想法就是缺乏智慧的表现。

你花一个小时学英语。然后花一个小时与孩子游戏。然后又花一个小时让孩子学英语。你一共花了三个小时做这个事情。

但是,如果你一边学英语,一边跟孩子游戏,一边让孩子学英语。 你一个小时就把这三件事情兼顾了。你是不是节约了两个小时? 这是一个简单的算术,可惜许多人连这个都算不清楚。 担心自己语言不标准,影响孩子怎么办?

大部分小时候说方言的孩子,后来都能掌握普通话。 只要多让孩子听正确的语音,他慢慢会调适。

这也是美语世界的好处。你跟孩子互动的许多语言内容, 都有原版的声音相对应。孩子自然会更倾向于那个声音, 甚至可以纠正你的发音。

就算退一万步讲,孩子的口音受了你的影响。 也不能因此放弃互动。放弃游戏。 俗话说,林中十鸟,不如手有一鸟。

如果为了语音的问题,就让孩子丧失了掌握语言的机会。这是得不偿失的。

谈谈计划的制定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孩子的情绪,大人的时间往往是变动不居的。所以制定计划的时候要注意灵活性。这其实也是家庭教育的一个优势。

计划不能刻板,但与此同时,完全没计划又是不妥的。没有计划,很容易迷失方向,迷失方向的结果,就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下面几个要点,希望能够帮你制定出灵活性与科学性兼顾的计划。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定计划之前,必须对学习材料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学习材料的用途,特点。就美语世界来说,我发在班长专栏置顶处的那个配合图。可以让你看出这个材料的体系。PA,BA,LP,这三者,以BA为中心。前面用PA热身,中间用BA进行可理解性输入,后面用LP巩固。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流程。你懂得了这三者的内在关系。制定计划的时候就容易了。

热身---学习---巩固,对应的是学习的三大元素,可理解性输入+记忆储存+应用输出。你制定计划的时候,不能只有输入没有输出。有个06的家长,让孩子背新概念一。这个材料的选择就有很大问题。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可理解的输入难度大。一方面,新概念是成人化的资料,二方面缺乏各种配套的输入手段。

第二、没有理解的机械记忆,很容易忘记。以前我谈到过这个问题,为什么背诗的时候容易忘,而语言却忘不了。因为语言已经变成了脑神经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而机械记忆的诗歌等,只停留在浅表。

第三、还是因为不理解,基本上谈不上应用。

所以说,可理解性的输入是有效学习的一个前提。说什么古人死记硬背四书五经云云,这个我已经通过多篇文章反复谈了他的不合理性。永远不要采用这种低效的办法来学习。

2、制定计划前,要懂得学习原理的应用。

这个学习原理,最重要的就是系统性。学习行为,要中心明确,围绕中心安排学习,形散而神不散。前面提到的美语世界,就注意了这个系统性,PA热身,BA输入,PL巩固。我反复强调的多元学习,实际上这个多元,是系统的多元,不是那种孤立的多元,每个学习行为,如看碟,听碟,游戏,对话等等,都要紧密围绕特定的学习内容来进行。 举例说,正因为通过看碟做到了可理解性输入,后面,不让孩子看画面,而是让孩子听MP3才有意义。如果孩子没有前面的可理解性输入,这个播放MP3的过程,只能让孩子熟悉一下英语的腔调,但从语言和思维的角度,基本上没有效果。

而有了前面可理解输入这个前提,听的过程就成了一种巩固。同样,没有前面的可理解性输入,亲子对话也没法展开,游戏,TPR也没法展开,迷你双语环境也无从搭建。 有一种方法是给孩子读绘本。大家在进行这个行为之前一定多多反问自己,我这是在进行可理解输入吗?

我们想想孩子学母语的过程,是一上来就读绘本吗?读绘本这个行为,一定是孩子的语言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能够懂得你大部分语言之后才可进行的。有人在孩子学习初期就用这个方法,而且不管孩子懂不懂就这样埋头读下去。效果可想而知。 3、时间问题

时间问题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碟看一遍还是两遍?看多久?这个没有一定之规。年龄小的喜欢重复,因为注意力比较有限,大的不喜欢重复,重复太多会觉得枯燥。这个度要把握好。

总之,我希望你的计划能够体现出上面这些原则。各个小组里有一个主题是晒计划。实际上,我通过你制定的计划,就能很容易看出,你是否真的懂得了上面所说的教育原理,领悟了学习的真谛。

我给你制定的计划,是一个大计划。体现的是,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这个原则。比如,当我发现你的孩子语言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可能就会提出,需要学习一下自然拼音了,需要学习一下阅读了,可以进入更高阶段学习了。而当我发现你在错误使用某个材料后,也会提出警告。我的大计划,与你的小计划的结合,很大程度可以保证你的方向是正确的。

英语的成功=正确方向+坚持。坚持一定要建立在正确方向的基础上,如果方向错了,坚持的结果反而可能离目标越来越远。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个计划,要积极晒计划。而制定这个计划之前,一定要好好琢磨一下我提出的这些教育原理。把计划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方向不至于出现偏差。

猜测本身就是一种游戏

尽管一些视频材料费劲力气,争取做到可理解性输入。但视频毕竟是视频,不可能比得过真人。

所以,家长适当对孩子进行帮助也是需要的。但这种帮助,不要变成一种刻板的教学。这样,会让孩子的学习失去很多乐趣。

首先,还是让孩子先自己探索,自己琢磨。对孩子来说,通过画面,猜测这些人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好玩的游戏。

有一个综艺电视节目的游戏环节,就是有人不说话,只做动作,让对方猜自己的意思。所以,家长不要上来就给孩子翻译。先让孩子自己猜。孩子自己猜过多次后,你再考虑给孩子答案,这样可能会让孩子记忆特别深刻。

你甚至可以直接告诉孩子,我们来一个猜谜的游戏吧。这个游戏是什么呢?就是让你猜这些外国孩子在说什么东西。对于海燕组以上的孩子,我觉得这个方法不妨可以试一试。

关于字母的学习

BA里面有字母歌。出现的是大写字母。

我觉得可以把26个字母的教具找到,或者做卡片,或者买现成的。 学这26个字母有什么好处呢?

本身就像学动物单词一样,相当于掌握了26个小形状的名字。 将来做游戏什么的都方便。

但初期建议只学大写字母,为何小写字母不着急? 下面简单谈谈原因。

我们通常说的字母的读音,A,B,C,D。。 这个叫letter name,也就是字母的名字。 letter sound与letter name是完全不同的。

letter name意义上的A,只有一个名字,一个读法。 letter sound意义上的a,有六个声音,六种读法。

对应的六个单词分别是,about, name, apple,what,class, message

所以对于海燕组,孔雀组的孩子来说,先不着急教孩子小写字母的发音。 将来把这个小写字母用做教Letter sound 的道具。

jolly phonics是一个教自然拼音的教材。他的思路就是先不教letter name,而是先教letter sound。等到letter sound比较熟练之后再教letter name. 如果自己在自然拼音方面不是很精通,建议不着急教。 网校会有这方面的专门课程和课件。

美语世界卡片的分类

这个分类与我们的1000词差不多。 下月争取把1000词的课件全部补齐, 可以直接利用1000词课件。 动物 颜色 家庭 职业 食物 身体 穿戴动作 感觉用词 衣着 交通工具 用餐 游戏 洗澡 睡觉

动作词汇

利用配套课本看图说话

BA有配套的课本。可以用来进行看图说话。

如果觉得打印彩色册子麻烦,干脆就打印黑白的。 可以围绕课本设计许多活动。 比如,应用任务教学法,问:

“两个人见面,互相打招呼,他们会怎么说呢?” 此外,还可以角色扮演,指着画面说,

我扮演这个,你扮演那个。然后互换角色,进行对话。 总之,玩法多种多样,一个原则就是,

充分利用文本,引导孩子用英语表达,学会用英语思考。 最开始的时候,似乎有背的嫌疑,但随着课程的递进, 对语言的替换规律有了领悟,背的痕迹会越来越淡, 进而学会自由扩展,变成自己的思维。

听说读写的搭配比例

蜻蜓组:听90%,说10%,读0%,写0% 海燕组:听70%,说20%,读10%,写0% 孔雀组:听60%,说20%,读20%,写0% 企鹅组:听60%,说20%,读20%,写0% 海豚组:听50%,说25%,读20%,写5%

上面这个比例,只是一种参考。没必要刻板遵循, 也不可能完全遵循。

只是说,你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这个。 这个表格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平的提高,

各个学习内容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大家心里要有个数。 注意,对于每个组的内部而言,也要注意差别。

比如海豚组,如果是刚入门的阶段,自然对听说需要侧重一些。 等到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可以适当加大读的比例。

一石三鸟谈阅读

班长的一石三鸟理论,希望大家仔细体会。

理解了这个思路,能够很大程度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 这里从一石三鸟的角度谈谈英语阅读。 海燕组以上的孩子,都可以涉及一些阅读。 但这个阅读的目的,一定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 不是孤军深入搞阅读,那样是得不偿失的, 而是要一石三鸟搞阅读。

这个一石三鸟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首先,让孩子认识一些单词,为阅读做准备。 其次,帮孩子巩固已有的听说成果。

第三,进一步强化学习的游戏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操作:

学完某个单元,制作单词卡片。 注意,为了减轻孩子的记忆负担,

那些实物名词,可以用图片,而那些功能词,也就是非实物词, 如up, in, can, do, go, on, I, she, he, come等等,一律用单词卡。 这部分单词在卡片上书写即可。如果边学边做,其实工作量不大。 有了功能词和实物图片,下面就可以玩一些游戏了。

大家注意看我推荐的那个美国小学生上课的视频,那个玩法。 I got a :call: yesterday.

这样一个句子,让孩子自己读出来。

读出来之后呢,就可以让孩子说出这个句子的意思。 这样有何好处呢?

第一,记住了单词。培养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以后,只要把实物图片换成单词,孩子就能顺畅阅读了。

第二,测验了孩子是不是真的懂得这个句子的意思,从而巩固了听说能力。 第三,类似一种猜谜游戏,让学习本身变成乐事。 另外一个提醒。

功能词up, in, can, do, go, on, I, she, he, come等等,

有的能告诉孩子对应的中文意思,如I, she, he这样的单词以及big, small这样的形容词, 但很多词是没法直接告诉意思的,如take, keep, do,go等, 这些词一般需要放在词块和句子中才能显示出意思。

所以这些词只告诉孩子这些单词的读音即可(我会制作相应的课件)。 孩子读上面这个句子,开始是一个词一个词的读, 这个时候未必能够猜出整个句子的意思,

但是,如果孩子读快了之后,他就会把读出的句子与自己以前听过的,记住的句子联系起来,

从而猜出这个句子的意思。猜测本身就是一种游戏,很好玩。 所以这个阅读,本质上是建立在听说的基础上, 如果听说不过关,是绝对不会猜出这个句子的意思的。 用这种方式练阅读,既巩固了听说, 又掌握了单词和阅读,还顺便玩了游戏, 这是又一个一石三鸟的典型案例。

纲举目张

学美语的时候,不妨把一些句子纳入下面这个框架里。 比如BA第一课明显就是greeting和introducation的内容。

下面这个表,就是新课标大纲的功能意念表。是考试命题的一个依据。 实际上学好了美语,某种意义上也是在为学校教育做准备。 我列出的这个表格只是一个简表。 大纲的每个主题后面都有例句。

哪位同学有时间可以搜一搜,然后贴到后面。 1.社会交往(Social Communications) (1)问候(Greetings) (2)介绍(Introduction) (3)告别(Farewells) (4)感谢(Thanks) (5)道歉(Apologies)

(6)邀请(Invitation)

(7)请求允许(Asking for permission)

(8)祝愿和祝贺(Expressing wishes and congratulations) (9)提供帮助(Offering help)

(10)接受或拒绝(acceptance and refusal) (11)约会(Making appointments) (12)打电话(Making telephone calls) (13)就餐(Having meals) (14)就医(Seeing the doctor) (15)购物(Shopping) (16)问路(Asking the way)

(17)谈论天气(Talking about weather)

(18)语言交际困难(Language difficulties in communication) (19)提醒注意(Reminding)

(20)警告和禁止(Warning and prohibition) (21)劝告(Advice) (22)建议(Suggestions) 2.态度(Attitudes)

(23)同意和不同意(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24)喜欢和不喜欢(Likes and dislikes) (25)肯定和不肯定(Certainty and uncertainty) (26)可能和不可能(Possibility and impossibility)

(27)能够和不能够(Ability and inability) (28)偏爱和优先选择(Preference) (29)意愿和打算(Intentions and plans) (30)希望和愿望(Hopes and wishes) (31)表扬和鼓励(Praise and encouragement) (32)责备和抱怨(Blame and complaint) (33)冷淡(Indifference)

(34)判断与评价(judgement and evaluation) 3.情感(Emotions) (35)高兴(Happiness) (36)惊奇(Surprise) (37)忧虑(Worries) (38)安慰(Reassurance) (39)满意(Satisfaction) (40)遗憾(Regret) (41)同情(Sympathy) (42)恐惧(Fear) (43)愤怒(Anger) 4.时间(Time) (44)时刻(Point of time) (45)时段(Duration) (46)频度(Frequency)

(47)时序(Sequence) 5.空间(Space) (48)位置(Position) (49)方向(Direction) (50)距离(Distance) 6.存在(Existence)

(51)存在与不存在(Existence and non-existence) 7.特征(Features) (52)形状(Shape) (53)颜色(Colour) (54)材料(Material) (55)价格(Price) (56)规格(Size) (57)年龄(Age) 8.计量(Measurement) (58)长度(Length) (59)宽度(width) (60)高度(Height) (61)数量(Number) 9.比较(Comparison)

(62)同级比较(Equal comparison)

(63)差别比较(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64)相似和差别(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10.逻辑关系(Logical relations) (65)原因和结果(Cause and effect) (66)目的(Purpose) 11.职业(Occupations) (67)工作(Jobs) (68)单位(Employer)

大家要善用句酷

大家注意导航栏。除了家庭教育网校以及搜索之外,还有一个句酷。

这个句酷实在是太有用了。你拿不准的句子,在里面一搜,立刻就出来大批例句。 比如good for you这个句子,

如果按照语法,就是对你来说很好的意思。 可实际上,搜了句酷发现,还有另外的意思, 就是“你真棒”的意思。是个表达赞美的词块。

系统功能语言学

班长的许多教学思想,很多是从系统功能语言学来的。 系统功能语言学非常强调下面几点:

1、语言的整体学习。也就是我常说的词块这个概念。

2、语言输出的支架搭建。 3、学语言而不是学知识。

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不是语言教学,而是知识教学。 这种学习可以应付书面考试,一到听、说、写就完蛋。

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形成真实的语言能力,没有把英语变成语言。 真正掌握一门语言的标志就是能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 怎么让孩子学会表达呢?

给孩子提供一个支架。让孩子的思维顺着支架自然而然的喷涌出来。 在这点上,语文和英语是相同的。

搭建支架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简单介绍几个: 1、看图描述

你能用英语描述一下这个图吗? 2、当小老师

你能用英语介绍一下这个东西怎么做吗? 3、看图编故事

根据这几幅图,你能编一个小故事吗? 4、角色扮演

跟他人配合,演一个小情景剧。 5、布置任务

假如让你到超市买东西,你能否不说汉语,用英语完成这个任务? 6、作文题目

类似作文擂台的那种题目,你能用三个形容词描述自己吗?

7、汉译英

给一句汉语,翻译成英语。 8、实际交际

与父母或者伙伴,围绕生活进行实际的交流。

这上述种种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把英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真正学会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表达。进行上述这些输出的前提是输入,尤其是可理解性输入。但输入是输出的手段,输出才是目的,但许多人把输入当成了目的,手段目的化的结果,就是孤军深入,始终没有让孩子有效掌握一门语言。

迷你英语环境也是自主学习的需要

以前我论述迷你英语环境的时候,主要是从家长教育孩子的角度说的。 因为文章是写给家长的。

但实际上,迷你英语环境也是孩子将来自主学习的需要。 英语这种东西,尤其是口语和写作,必须得经常温习,

温习到什么程度才算过关了呢?就是像学习自行车、下棋、音乐那样, 成了内隐记忆的一部分。能够不知不觉就从嘴巴里溜达出来。 怎么做到这点,在没有国外环境的情况下, 在国内必须搭建一个这样的迷你环境。

这样才能时不时的练习,逐渐达到自动自发的程度。

所以,今天你用来教孩子的那个套路,那些笔记,那些教学方案。 等孩子有了自主学习能力之后,就会成为孩子的自学大纲和练习大纲。

这是一笔能够伴随孩子很多年的财富。

什么时候进行中文翻译?

从思维角度,英语的最小学习单位包括两类,

A类:词块。get on the bus, wear a hat, riding a bike.对词块,如果意思完整无歧义,就可以大胆给孩子进行中文翻译。让孩子把声音与意义的对应关系落实。如果没法翻译,就不要勉强,像chest of drawers,这个汉语里可以称为五斗橱,就是有五个抽屉的橱子,可我们实际看图的时候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这个东西是西方特有的一种家具。抽屉有三到五个不等。所以对这种词块就不要简单用中文翻译了,最好借助图。

B类:形象直观的单词,一是实物名词,像我课件里出现的单词绝大多数都是这类单词。这类单词的特点是摸得着,看得到,很直观。但,记这类单词光翻译也是不够的,比如omelette,fried egg, 这两个词翻译成中文都是煎蛋。可实际上,我们看图片发现,这俩煎蛋完全是两回事。一个类似荷包蛋的那种煎蛋,一个类似摊煎饼的那种。所以这种单词,就不要用翻译的方法了。而最好让孩子一听到这个词,马上想到那个实际的东西。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海归说汉语的时候夹杂英语,这个还真不能怪海归。因为有些东西的确没有对应的中文,没有对应的中文就没法说中文,这个容易理解。像我在国外接触的presentation这个常见的词汇,怎么都想不出对应的中文翻译,所以只能用英文来表达。 除了实物名词之外,动词也要注意。比如shake这个词,我们翻译成摇动。但我们看美语世界的时候,那个孩子明明是在抖动。还有wiggle,这个词是扭动。什么是扭动?如果你不看录像,没准会理解成扭动门把手的那个扭动。看过录像之后,你会发现,那个扭动就是屁股扭扭,身子扭扭那个扭动。

所以,我们不是说学外语的过程中一概排斥翻译,而是一定要注意,翻译的时候要准确,如果翻译不准确就不要翻译。

母语对外语学习是有帮助的。这个研究已经证明。但这个母语怎么用,我上面说的这些就是一个基本的原则。母语用好了,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学习工具,比如母女俩走在路上,这个时候也没录像什么的,那么你就可以直接问,熊猫怎么说?上车怎么说?给我一支笔怎么说?这多方便!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英语贴吧关老师文章,我简单评点一下。 -------------------------

提高语音能力,不妨练好两个基础歌曲(歌词要逐字逐句地唱好!)。

第一首是《字母歌》,不仅会唱,并且应该知道这首“字母歌”中有哪些“元音”? 请看一看 它究竟有哪些元音呢? 1. a, e, i, o, u (共5个元音); 2. “短e”的音。(共 1个元音); 3. 字母R。(共 1个元音);

4. 字母W的名字是 double-u 。单词 double 的第一个音节含有字母 u 的短音。(共 1个元音)

5. 单词 Now 和 can 中各有一个不同的元音。(共 2个元音)

以上五项的元音数目字相加,恰好是10个元音。达到20个元音的半数了! 第二首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Doe - Ray - Me》 歌。

———— 看一看这首歌中有哪些第一首歌曲中没有出现过的“元音” a deer, a female deer 有 deer, 其中的元音读 ear a drop of golden sun 有 drop, 其中的元音为“短 o” a name I call myself 有 call, 其中的元音读 all a needle pulling thread 有 pulling, 其中的元音为“短 oo” a drink with jam and bread 有 drink, 其中的元音为“短 i”

第一首歌曲中没有出现过的元音相加,一共是 6个英文元音。

两首歌曲能够帮助你掌握(或复习、巩固)16个英文元音的读音。何乐而不为呢!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涉及的元音,用单词代表为:her, air, poor, boy,一共是 4个。 ----------------- 【班长点评】

我们看到,两首歌曲,如果熟练掌握的话,就可以学到16个元音的发音。 如果三首歌曲呢?四首,五首呢?基本就能覆盖所有的元音。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以不要小看一些儿歌。

可以用这些儿歌来打语音的基础,可以反复的唱,像做操一样反复唱。

从慢条斯理说起

慢条斯理这个成语,你能大致理解,是做事慢悠悠的意思。

但我问你,条是什么意思?斯是什么意思?理又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几乎没有人会知道这几个音的意思,但这四个字整体组合起来, 我们就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了。

所以这个慢条斯理,我们学习的时候是整体输入的。

在整体掌握之后,我们如果有兴趣,可以查查字典,看看每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孩子最初接触英语的时候,也是整体输入的。

孩子听到out came the sun这四个音。如果配合一个太阳出来的图画, 他就会想,这四个音的意思跟太阳出来这个意思是匹配的。 孩子记忆out came the sun,实际上是当做一个词来记的,

out-came-the-sun,就像我们成年人记慢条斯理,是当做一个词来记一样。 out-came-the-sun=太阳出来了(给孩子讲中文的时候最好结合画面) 当孩子把out-came-the-sun整体掌握之后, 以后,他又会接触到out-came-the-moon等等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动脑筋了。

既然能够out-came-the-sun和out-came-the-moon, 那么,也能out-came-the-teacher吧

通过这个替换,孩子就开始形成英语思维了。

看到月亮出来的画面,孩子就可能脱口而出,out-came-the-moon 这就是天下大事,合久必分的道理。 先整体输入,然后慢慢过渡到部分。

out came the XXX这就是一个句型,一个词块。

我们还要注意,整体输入这个整体二字,意味着信息量比较大。

慢条斯理因为有个慢字,我们即便不了解其他三个字,也能知道个大概。 如果没有这个慢字,我们的记忆负担可能就比较重了。 所以,这也是我觉得有必要事先学一些具体词汇的原因。

如1000词的课件以及卡片等等。 如果孩子知道了sun是太阳的意思,

他听到out-came-the-sun的时候,就更加容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也更加容易举一反三了。这个sun,实际上起到了桥梁和支架的作用。 但这个思维过程,如果依托文字进行,那就变成书面符号的文字游戏了。 千万不要陷入这个误区。这是我们传统英语学习的方法。 这个思维过程,一定要在声音中完成。

类似于我们学游泳的时候,一定要在水中进行练习。 过去,我们的音视频资料太少。

大家只好依托于书面语学习,但现在音视频资料极为丰富, 学习最好依托于音视频进行,书面只是辅助音频。 更多内容可以参考一下瑞瑞妈整理的聊天记录:

自由输出与限制性输出

这里有必要把输出分为两类:

1、自由输出:能够自由表达,具有实战性。

2、限制性输出:依托于一定的输出支架,如看图说话,情境对话,LP的游戏,词块翻译等等。而这些内容,需要原版的材料作为支持。

只有限制性输出达到足够量的时候,才可以放手,让孩子自由输出。 没有前面这个带着镣铐跳舞的积累过程,勉强进行自由输出, 类似于大跃进,容易用中式思维生硬去套。

所以学习的过程如果从循序渐进的角度,应该是:

可理解性输入(短时记忆/初记)-->跟读模仿重复(记忆巩固)---> 限制性输出(回想记忆、情境记忆等)---->自由输出(长期记忆)

跟读的火候把握问题

跟读是为了什么?

1、语音/语调层面:主要还是把这个口腔肌肉给定型。 2、语言/思维层面:多跟读有助于把词块或者句子记住。 不同年龄的孩子,跟读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学前的孩子在如下几个方面会比较弱:

1、短时记忆能力。就是听完一个长句的记忆复述能力。 2、编码记忆能力。就是把长句断成词块的断句能力。 3、对于复杂、抽象句子的理解能力。

因为存在上面这些弱点,所以学前孩子跟读长句会有困难。 实际上学前的孩子也没有必要一定要掌握长句。 任何长句都是由短的词块或者短句组成的, 掌握了词块和短句,以后可以自然掌握长句。 所以没有必要硬拗,让孩子跟长句做斗争。 即便是对于学龄后的孩子也一样, 如果跟读长句有困难,就不要去跟读了。

光短句,短的词块,短的单词,其实就已经足够孩子们学了。

单词就有上千个,短句词块加起来也有数千了。 这么大的学习量,足够打牢语言的基础了。 孩子遇到任何学习上的困难,不感兴趣也好,

学习困难也好,都不要知难而退,或者用逼迫的方法硬拗。 要动脑筋,想办法。逢强智取,遇弱生擒。 长的不行,短的可不可以?

英语学习最好是建立在快乐的前提上。

英语学习的使命,我觉得不仅仅肩负着掌握语言的重任。 还有一点,是培养孩子的气质与敢于表达的自信性格。 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学习是一个契机, 有的孩子,虽然英语的听力不错,

但是,口语表达一团糟,羞于表达,怯于表达, 这样的英语学习是瘸腿的英语学习,是不足取的。 就儿童的英语学习来说,听力是最容易突破的, 但不能因此忽视了口语。

口语的学习,一定要在孩子早年进行突破, 因为这个年纪的孩子敢说,敢表达, 过了这个年纪,则羞怯的心理占了上风。 开口越来越难,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那个时候练口语,就是事倍功半了。 口语的学习,起初不必追求数量,

而是追求那种状态。敢说,愿意说,能说。

哪怕每天就是那么几句话。也要先把这个状态调动起来。

TPR法操作指南

学习(输入)

方法1:让孩子直接看录像 方法2:放录音,然后你做动作

方法3:放录音,然后你找一个小型玩偶。动物或人都可以,

然后,边放录音边摆弄玩偶做动作。教英语时,这样的玩偶必须多备几个。

学习过后,输入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可以互换角色。估计这个时候孩子已经跃跃欲试了。 二、复习,测试,巩固

方法1:听录音。让孩子跟着录音做动作。

【注意】也可以不放录音。直接放DVD,然后让孩子背过身去不看屏幕。 方法2:听录音,让孩子摆弄玩偶做动作。 三、TPR素材搜集

其实不必专门去搜集,关键是使用某些材料的过程中。 能够敏锐发现、识别那些材料是可以用来进行TPR的。

儿童早期开口说的三个意义

输出支架典型有这样几种: 1、对话问答 2、看图说话

3、看动画配音 4、看动作说话(TPR)

5、布置任务(任务法以后会介绍) 6、角色扮演 7、汉译英

对话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尤其对于学前的孩子来说,这个方法是不可替代的。

换句话说,3岁后的孩子,可以用后面提到的一些方法练习输出, 但3岁前的孩子,用后面的方法难度较大,远不如对话问答来得快。 而且我们也不提倡3岁前的孩子脱离与父母的互动来学习外语。 可如果家长零基础,没法跟孩子对话怎么办?

两个办法,一是等。等孩子大一些,有一定学习能力之后进行后面的学习。二是自己开始学一些典型句子,如亲子100句(可从类似美语世界的素材里提取),然后利用各种办法,完成跟孩子的对话。第二种方法是我们推荐的。

对话法之外,另外比较常用的是看图说话。但画面毕竟是静态的。 看着动画解说,是一种更高级的看图说话。

所谓看动画解说,就是看着动画的内容,然后向别人解说画面的内容,如美语世界里有一段画面,悠悠妈曾利用这段录像参赛:

One day,as Pluto was walking by the zoo,he heard something. He looked in,and saw a tiger eating a big bone. In the next cage was an even bigger bone,

it belong to a lion who is sound asleep. Pluto looked at lion’s big bone.

我简单翻译一下:

一天,当pluto走过动物园,他听到了什么。 他探头一看,发现一只老虎正在啃一只大骨头。 在隔壁的笼子里,有一根更大的骨头。 骨头属于一只正在呼呼睡觉的狮子。 Pluto盯着狮子的大骨头。 -----

这段解说词有点难度。适合较高水平的孩子。 如果孩子不大适应这种方式。 可以先锻炼孩子用中文解说。 这也是一种能力,是不是?

孩子用中文讲完了,熟悉了这种思维方式, 然后可以用学到的语言,讲英文的故事。 我以前说美语世界属于法拉利,根本就在这里。

普通的材料,只有文字,或者只有干巴巴不连续的图片, 很难进行纯英文思维的训练。不得不进行汉译英。 美语世界的好处就是给你一个这样的环境。 同时,给你提供了现成的语言材料。 这样,掌握了这个材料之后。

就可以利用影像进行这种思维输出的练习了。 这个妙处你一定要理解,不理解这个妙处, 再好的法拉利在你面前,你也不知道怎么开。

至于LP更是如此。大量内容可以让你直接进行思维。

大家一定要琢磨清楚,美语世界最牛的地方在于这个英语思维训练。 或者说,在于这个英语输出支架的搭建。 把这个材料仅仅当作听力材料是一种浪费。

在缺乏外语环境的情况下,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输出的掌握。 大家看到,美语世界是非常强调输出这个环节的。

看动画解说是一种输出支架,LP游戏也设计了许多输出支架。 要把这些支架充分利用好。

我们网校的目标是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什么是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一个人,只会听和读算掌握一门语言吗? 这其实也是一种哑巴英语。

就拿母语为例。如果你的孩子能够听懂你说的, 可到了六岁的时候还不能说出什么来。 你能说孩子掌握了这种语言吗? 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孤军深入。

孤军深入往往有一种惯性思维,不是从掌握语言的角度, 而是从单项训练(听力,阅读等)的角度去学习。 这种单项训练出来的东西不是真正掌握语言。

真正掌握语言一定要听说协调发展。不要盲目追求某个单项的发展。 儿童早期的开口说至少有三个意义:

1、巩固输入的内容。真正把输入的内容变成自己思维的一部分。

2、打好发音的基础。将口腔的发音器官调试到讲外语需要的程度。 3、打好开口说的心理基础。这样,长大后敢说,大胆说。 另外谈谈听故事的问题。

有些孩子的学习以听故事为主,大家注意这个听故事的作用是什么。 这个作用主要是巩固。听故事对于增加语言知识的帮助不大。 尽管有些孩子可以靠猜测零星增加一点儿新的语言知识,

但这个增加量是微乎其微的。听主要是一种巩固。所以对于听,不是多多益善,而是适可而止。

学习真正进入高水平,不是靠耳朵能听懂故事, 而是靠耳朵能够自学,通过耳朵增加新知识。 这样的材料是非常稀有的,美语世界算一个。 但美语世界也不是靠纯粹的音频,而是靠影像帮助。 橡皮筋原则是强调不断往前拉这样前进的。 原地打转只是巩固,很难进步。

词块小游戏

一个词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固定的,一部分是可以替换的。 大家看到上面这个图没有?

这个like和dislike就可以是一个词块的固定部分。。 跟孩子做一个游戏。

准备诸如,eating, chocolate, drinking, milk, bread 等等单词卡。 然后说:i like eating...诸如此类。

让孩子把卡片放进标有like 和 dislike的小盒子里。 也可以让孩子说,你来做这个事情。

如果孩子还不认识chocolate, drinking, milk, bread这些单词, 可以打印一些图片。

这个游戏不仅局限于like和dislike,

还有许多其他词块也可加入进来,比如,can/can't。把你的词块小银行充分利用起来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ia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