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楷字书写的结构规律

更新时间:2023-04-21 07:1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正楷字书写的结构规律

(据古代书法结字规律整理、提炼,适用于毛笔、钢笔)

2009年9月

700多年前,继“书圣”王羲之之后,集大成之大书法家、大画家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湖州人士,人称“赵吴兴”、“赵松雪”),于《定武兰亭跋》有言:“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此段书论,历来被广泛引用,古今诸家所持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窃以为“用笔之法”、“结构之法”难有轻重高下之别,恰如一时瑜亮。故而余虽不才,尝披览历来书论,愿续貂于其后,抛砖引玉,思来者。

结构是什么意思?

我们先来说一说把字写好的三个最一般的要求:

一,每个笔画不仅仅写正确,还要写漂亮;(——这在古代叫“用笔”)

二,每个笔画组成一个字。当组合成字的时候,这些笔画要按照一定规律来组合,不能想当然地胡乱组合在一起;(——这在古代叫“间架”、“结构”)

三,每个字组成一篇字,这篇字应该是总体看起来整洁、均匀、有一定连贯性,间距也要差不多。(——这在古代叫“章法”)

总之,笔画单个儿练习容易,但是一旦组合欠妥,安排不当,就会或松散,或拥挤,或畸形。布料再好,如果裁剪无度,尺寸不对,则难成华装。材料再好,如果堆砌无度,建筑无方,则难成大厦。

以上三个要求当然可以按照顺序来锻炼,但是最好同时锻炼。从上面三点,可以看到“结构”指的是笔画的安排的规律。

正楷字由于很规范,所以有很多结构规律从古流传至今,值得我们借鉴。

1、上面是宝盖头“宀”的字,其余笔画应被覆盖于其下。(特殊:“家”的宀可大可小,如: ;“安”的宀要小,如: )“宀”的钩,要对准字的中心,不能写长了。古代说:要写得像鸟儿在看它自己的胸口的羽毛一样。——这句话说得很妙,可以多加体会。如:宁、官、空、宇、宙、宝。

2、最后一笔是单个横画的字,应写长一些。如:土、至、显、尘。

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如:部、幼、即。

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如:绩、议、读。

5、有横画贯穿中间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善。

6、有竖画贯穿中间的字,中竖应该正直不歪。另外,如果竖画穿透全字,上端短一点,微微露出即可。如:中、平、丰、

神。

7、这些字的“横折钩”不应弯曲、短小。如:葡、萄、蜀、葛。

8、这些字的“横折钩”不应直长,应弯曲一些。如:句、匀、勿。

9、这些字应该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

10、这些字应该横长撇短。如:右、有、布。(古代“左”的笔顺是先横后撇,且撇画应该直一些;古代“右”的笔顺是先撇后横,且撇画应该弯曲一些)

11、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长。注意撇短一点,捺长一点。如:木、本、朱。

12、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可变成两点。如:乐、集。

13、这些字应该横长竖短。如:十、上、下、士。

14、这些字应该横短竖长。如:才、斗、丰、井。

15、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如:正、亚。

16、左右有竖画的字,应左短而右长。如:目、自、因、固。

17、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如:川、升、邦。

18、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应左竖短右撇长。如:伊、侈、修。

19、点画多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要有所变化。如:亦、然。

20、横画多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这样才显得不呆板。如:

三、真、善。

21、左中右结构的字,中间一定要写端正。如:谢、树。

22、上下结构(包括上中下结构)的字,上下一定要对齐;有横画的选择其一放长,有捺画的选择其一放长。如:黄、婴、蓉、盒。

23、“口”字在左边的字,要上边对齐,“口”靠左上。如:吸、呼、畔。

24、“口”字在右边的字,要下边对齐,“口”靠右下。如:和、知、细。另外,要注意“口”的写法要错开笔画组合在一起,不能写成正方形。

25、外围是四个“口”的字,整个字形要写成正方形。如:嚣、器。

26、这些字的横画不要写平,要写斜,写平了就没有气势。如:七、也、地。

27、这些字的横画不要写斜,要写平,写斜了就会不端正。如:云、去、且。

28、这些字的撇画是竖撇,不要写得太斜。如:大、丈、尺、月、史。

29、斜钩要有力,不能太弯曲(斜钩要多练习,注意角度)。成、武、或。

30、卧钩(心钩)要弯曲,不能太直。如:心、思、息、必、志。

31、带有竖弯钩的字,右边要伸出去,能够包着上边。如:勉、旭、抛。

32、撇画如果和捺画交叉,交叉点一定要在竖中线上。如:天、父、文。

33、有两个捺画或以上的字,其中一个捺画要变成“长点”(反捺)。如:返、谈。

34、竖弯钩在字下面的时候,竖要短,弯钩部分要右边伸出去。如:见、元、先、毛。

35、竖弯钩在字右边的时候,竖要长,弯钩部分要短。如:化、孔。

36、这些字的斜钩,要有力。不能太直或太弯曲。如:风、飞、气。

37、有并排几个撇的字,撇画不能平行。如:友、及、反、皮。

38、连着三撇的字,下撇应顶着上撇的中间。如;修、参、须、形。

39、“氵”的最下点的提锋,应与第一点的结尾相对应。如:治、洪、流、海。

40、“卜”字在字中间的时候,要写正不要偏。如:是、足、走、定。

“卜”字在字右边的时候,点要写成长点,且不能太斜。

如:扑、朴。

41、“土”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下面左边的竖画要对正。如:者、老、考。

42、笔画很多的字,要安排恰当,笔画要清晰,字形不要写得太大或者太拘束。如:赢、鼎、繁、馨、囊、糜、零、靡。

43、这些字的中竖画要写成“悬针竖”(末端是尖的)。如:中、巾、申。

44、这些字的中竖画不能写成悬针竖。如:木、单、卓。

45、一般来说,悬针竖在正楷字的书写中不能多用。(悬针竖用多了,会让字的火气太大。)竖画做偏旁时最好不写成悬针竖。如:仁、情、队。

46、外形斜的字,注意要写端正。如:乃、母、力。

47、外形本来就瘦的字,字形不要写得太短太胖,但不能太瘦。如:了、卜、身、目、耳、贝。

48、外形本来就矮的字,要写得扁一些。如:白、工、四。

49、人字头(“人”)的字,撇捺的夹角一般是90°左右。如:会、合、金、命。

50、这些字的竖钩可以稍微拖长一点,让它好象带有往下的趋势。如:丁、宇、亭。

51、这些字的捺画最好写成长点(“反捺”)。如:莫、矣、矢、契。

52、“卩”在字中要偏下一些。如:印、却、即。

53、“门”字框的字,不能封门,点画不能写平写小,可以写长一点点。如:闲、问。

54、“口”字框的字,如:同、周、因、国。里面部分要聚拢紧凑,位置居中或者靠上。“口”字框的字,有两种写法可以交替使用。

一是封口,这样显得规矩。(但是老是这样就显得沉闷压抑。)

二是开口,这样显得灵活。(但是老是这样就显得大而化之。)

55、带这些偏旁部首的字,如“厂、广、尸、疒、户、弋、戈、勹、虍”等。写的时候必须让里面部分的外沿与上沿平齐或者略略超过上沿。此法在古代称为“扛肩”。

如:厘、庆、左、石、展、疼、房、式、或、与、皮、虎、

司。

应这样写:

不这样写:

56、“令”、“冬”、“专”、“尽“字的最后一点不能写得太斜,可以写得像短竖,直一点,如此看起来像晶莹的露珠,将滴而未落,显得灵动。

57、“心”、“飞”、“非”、“作”字的最后一点不能写得太斜,可以写得像短横,平一点,如此看起来像蓄势的翅膀,将飞而未翔,显得灵动。

58、左右结构的字,如:“扌、亻、纟、口、山、冫、氵、又、讠、钅、忄、车、土、白、木、足、方、禾、火、弓、马、女、阝、犭、米、光“等,一般要把左边写小、写短一点。(另外,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分家”。)

如:接、体、组、喊、峰、冷、河、对、话、锋、情、轻、境、的、林、踩、放、科、烽、张、骑、妙、附、狼、精、辉。

当然,如果右边部分笔画较少,就另当别论了。(繁体字的左右结构也要另当别论。)如:扛、仁、队、江、红、和、弘。

补充:

笔 顺

笔顺正确,会让笔画流畅,连笔会更顺手,字形显得不呆板,书写速度会更快,书写质量会更好。

掌握正确的笔顺规律,多加琢磨笔画规律,对于把字写好、写快,进而过渡到“行楷”有很大帮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hh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