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庄浪县第四中学高中语文习题 必修三 2 祝福2

更新时间:2023-12-28 09: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

《祝福》练习2

1.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寓意是( ) A.\祝福\是全文故事发展的线索,贯穿始终。 B.\祝福\为塑造祥林嫂的性格提供了典型环境。

C.祥林嫂出现在祝福之夜,亦死于祝福之夜,突出了主题,又使文章结构谨严。

D.题目是\祝福\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两相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四婶这句大喊在文中的作用是( ) A.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祥林嫂的歧视和摧残。 B.表现了地主阶级的迷信与自私。

C.使祥林嫂用替身赎罪的幻想破灭了,造成她在封建神权压力下精神崩溃。 D.表现了地主阶级的凶恶本质,说明祥林嫂死于封建政权的迫害。

3.下列句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 B.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 C.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D.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4、本篇小说以“祝福”为题,文中一共写了几次“祝福”的情景?各有什么作用?

欧阳行周文集序 (唐)李贻孙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

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 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 5.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其性所多也 多:超过 B.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振发:显扬 C.宜其司当代文柄 司:职掌 D.皆可征于集 征:验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随人而问章句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B.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C.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7.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接作序

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

B. 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

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

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

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古

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君 加 以 谦 德 动 不 逾 节 常 公 之 知 日 又 加 深 矣 君 之 声 渐 腾 於 江 淮 且 达 于 京 师 矣 时 人 谓 常 公 能 识 真 9.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

(2)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於寒素中,惟恐不及。

答案

1.D 2.C 3.C

4、.小说一共写了三次“祝福”的情景。

第一次是鲁镇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通过鲁镇“祝福”环境的描写,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写出了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逼上死路。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第三次是鲁镇的“祝福”情景。主要是通过“我”的感受写的,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富人们的幸福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主题。同时在布局上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5、A 6、C 7、B

8、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9、(1)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

(2)(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in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