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老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1-15 00: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类的老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语文.三年级)

盐城市大丰区白驹小学 束平芳 224113

【教材简解】

本文是一篇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关于仿生学的课文,文章结构简明,便于学生自读自悟,课文开篇以科学家从鱼儿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引出了“可以说,鱼儿是人类的‘老师’”;接着,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鸟类,蜻蜓苍蝇蚊子蜜蜂等学习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最后,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 ‘好老师’啊”,呼应开头,点题作结.全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起探索自然的愿望。追寻课堂的情趣,从而实施科普说明文的有效教学。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说说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能从课外寻找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说说二~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激发主动探索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指导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教学难点: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爱好。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此,本节课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通过了解人类运用仿生学进行创造的实例——流线体、薄壳结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创造发明提供有益的启示,并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1

【设计思路】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激趣导入 2.初读感知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4.作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多媒体动画:一艘潜艇在大海忽上忽下浮动。 提问:人类怎么会想到能让潜艇在水中上下浮动的? 学生交流讨论

2、揭题:人类从鱼儿身上得到启示,可以说鱼儿人类的“老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人类的“老师” 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放声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顺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新词。 3、 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从音、形、意等方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老师重点点拨提醒:“省”翘舌音;“鲸、亡”后鼻音;“某”的韵母是“ou”不是“o”; “毁”的左边部分中间的横没有连在一起;“祸”的右边中是一个“人”字。字形方面,可引导学生以熟字带新字的方法记住字形,如“蝙、蝠、祸、键、鯨”可与“编、富、锅、健、凉”进行比较。) ⑵指名读,齐读。

⑶多媒体出示几个长句子,能否读得通顺?

▲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给“剧烈”换个词语,说说“机毁人亡”的意思)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理解“轻而易举“)

▲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

2

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倒装的因果句式,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⑷检查读书效果:谁来展示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他读得是否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 2、课文是怎样层层阐述的呢?能不能给课文分分段。 3、学生自由分段后指名交流,教师小结。 第一段(1自然段):很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

第二段(2~5自然段)分别举了飞机设计 轮船设计 建筑设计计 坦克设计例子说明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第三段(6自然段):总述自然界中的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查一查资料,找一找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生物是人类的老师?

3

汽车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jj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