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智能汽车行业发展阶段及市场空间分析

更新时间:2023-12-14 21: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智能汽车概念及其构造

“智能汽车”是在普通汽车的基础上增加了先进的传感器(雷达、摄像)、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载传感系统和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等的智能信息交换,使汽车具备智能的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动分析汽车行驶的安全及危险状态,并使汽车按照人的意愿到达目的地,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目的。

汽车的智能化是IT系统不断接入传统汽车的结果。目前阶段的智能汽车基本都配备了发动机控制系统、车载控制系统、车身控制器、变速箱控制单元等,实现部分操作的智能化控制,并通过3G、蓝牙等与外部网路连接,通过V2V技术实现车与车之间的通信。

图表 现阶段智能汽车简要构造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二、 智能汽车行业产业链分析

智能汽车产业链包括上游终端感知层,中游数据传输层,下游平台应用层和消费者。上游的终端感知层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其中硬件有车机、传感器、RFID、智能芯片、雷达、摄像头、车载电池等;软件包括人工智能操作系统、车机操作系统、导航、语音、娱乐、地图等。

中游数据传输层主要是电信运营商。因为3G、4G、WIFI等各种无线通信技术是汽车系统与外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汽车实现了联网之后,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之间的通信数据通过运营商的通信网、互联网进行传递,实现用户定制的各种服务。

下游平台应用层包括整车厂商、互联网厂商、行业应用提供商。汽车生产商处于产业链

核心位置,掌控力最强,他们拥有车载终端资源和汽车自身的信息,可轻松切入智能汽车的软硬件搭载,尤其是在前装市场上,车厂在前装车载系统的设计、生产、安装、测试等方面有绝对的话语权。互联网厂商的优势实在软件数据方面,他们都积极与车厂合作形成战略联盟,志在抓住智能汽车这个入口形成平台优势,掌握大量用户数据进行运营。

图表 智能汽车产业链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三、智能汽车行业发展阶段分析

2015年是智能汽车元年。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预热期,2009-2012年,汽车厂商开始试水前装市场,后装市场企业注重在商用车领域发展。第二阶段探索期,2013-2015年,企业开始向乘用车市场布局,BAT等行业巨头介入市场,资源将被整合。第三阶段高速发展期,2016-2020年企业构建合理的商业模式,定制化产品呈现多样化。第四阶段成熟应用期,2020年后,前装市场渗透率加强,后装市场仅余2-3家标杆性企业。我们认为智能汽车已经过了最早的预热期,2015年是智能汽车的元年,未来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行业将开始爆发式增长。

图表 智能汽车行业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从发展的角度,智能汽车将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智能汽车的初级阶段,即辅助驾驶;第二阶段是智能汽车发展的终极阶段,即完全替代人的无人驾驶。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将智能汽车定义为以下五个层次。

图表 智能汽车行业发展层次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可以看到,IT技术与传统汽车相结合,将使汽车越来越智能越来越易操作。智能汽车前两个层次的\辅助驾驶技术\和\半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汽车厂商提升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当前业界正致力于第三个层次\高度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用化研发和产业化。沃尔沃推出的堵车辅助系统、奥迪等公司推出的自动转向、加减速、车道引导、自动停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等技术都属于第三层次的智能汽车技术。

四、中国智能汽车市场空间分析

国内汽车销量持续高速增长。从中汽协的数据可以看到,2014年国内汽车销量为2349万台,同比增长6.8%。中国目前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为144台/千人,远低于美国的830台/千人、澳大利亚750台/千人、日本的600台/千人、韩国的450台/千人。参考日韩的发展路径,日本和韩国分别是在人均GDP达到1.8和1.3万美元的时候,千人汽车保有量进入稳定增长阶段。目前国内的人均GDP仅在5000美元,千人汽车保有量也远低于其他国家,所以国内的汽车销量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预计未来国内汽车销量仍将以每年7-10%左右的速度增长,最终稳定在每年5500万台左右,仍有1倍多的成长空间。

智能汽车市场空间广阔。国内积极推动车联网、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高速发展,未来电子件在汽车销量中的占比将会快速提高。过去汽车以机械结构为主,而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中,电子零部件的成本占比将会达到整车的一半以上,大量的雷达(激光、厘米波、毫米波、超声波)、传感器、通信(GPS、DSRC、4G/5G)、摄像头、监控、检测、娱乐系统将会被装载在汽车之上。以单车电子件的价值6万元、国内汽车现在的出货量2349万台来计算,国内智能汽车硬件的市场空间就将达到1.5万亿左右。未来几年,如果国内汽车的年销量达到5000万台,市场空间还将翻倍。目前国内汽车的保有量在1.54亿量左右,随车汽车出货量的上升,保有量还将上升,未来智能汽车的渗透率快速提升,以巨大的保有量为基础的软件运营也会产生上万亿的市场空间。

五、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发展分析

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单车智能阶段,另一个是智能交通阶段。单车智能的技术核心是使汽车机器人化,即能够通过综合应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光学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来使汽车感知车身周围的环境,然后车载驾驶计算机根据环境的变化,结合通过CAN总线上收集的汽车工况信息,综合计算出下一秒的控制策略。通过将控制指令发送到汽车自动控制机构里执行,形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由于这一方向的研究无需将无人驾驶汽车并入联网系统中,在人工智能的基础上通过自身传感器截取信息并结合环境模型给出运动控制方案,我们定义为单车智能。我们认为,单车智能是无人驾驶技术的基础,是实现无人驾驶终极形态的根本路径。

作为一个复杂的智能系统,无人驾驶单车智能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定位导航、运动控制。

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研究的另一个阶段,也即智能交通阶段,可分为车联网与智能交通两个方向,两者是推进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强力催化剂。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期间必然存在一段无人驾驶与传统汽车并行的时期,直至过渡至完全无人驾驶阶段,我们定义为城市智能驾驶生态圈。据欧洲工业行业联盟成立的EPOSS预测,这一终极形态将于2030年到达。在过渡阶段,无人驾驶汽车不仅要实现有人驾驶与无人驾驶的无缝结合、进行良好的人机交互,还要具有车与车交互的功能。车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将人、车、路综合,并运用先进计算机、通信与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并提高交通安全,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技术与智能化道路设施支持。我们认为在单车智能技术的基础上,车联网与智能交通的发展将成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强力助推器,并助力无人驾驶普及、最终构建城市智能驾驶生态圈。

从全球范围看,无人驾驶的发展遵循着“军事应用与高校研发-传统车企布局-互联网巨头加入”的发展过程,目前欧美市场已提前进入第三阶段,无人驾驶未来已来。而在国内,虽然不少车企已经和高校联合研发辅助驾驶,但只有个别主流车企开始了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百度无人驾驶车辆的亮相标志着我国无人驾驶技术开启商业化进程。百度无人驾驶事业部信息显示,百度计划三年内实现无人驾驶车辆的商用,五年内实现量产。以无人驾驶为代表的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大规模发展、应用指日可待。

六、无人驾驶汽车市场竞争态势

自动驾驶汽车市场的竞争主要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汽车整车生产商和一级供应商将会测试科技公司在以数据为基础的商业领域内的实力。他们将会提供自己在各个领域的数字化服务,如管理、娱乐和智能家庭技术等。早期的例子有:一级供应商博世和导航服务提供商TomTom公司之间的合作;一批高端汽车生产商以28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诺基亚公司的数字地图服务,这提高了他们和谷歌的竞争力;第三个例子就是梅赛德斯涉足以远程信息为基础的车队管理服务。

科技公司将尝试控制智能网联汽车中关键的数字平台,如传感器数据。例如IBM公司与一级供应商大陆集团通力合作,共同开发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技术系统;优步已经把移动性发展成了一种服务,谷歌被人所熟知的自主驾驶汽车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国家和地方政府将在竞争的重塑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支持“本土冠军”的方式,将改变竞争环境,如瑞典的哥德堡市政府与沃尔沃公司联合开展公共自动驾驶路测项目。而他们创建的监管和责任架构,又会推进或阻碍新技术的发展。例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已经制定了有利于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法律,同时,中国最大的电信公司也在进行4G网络的建设,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文章来自——产研智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nm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