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课《组歌》公开课教学设计讲义

更新时间:2024-05-24 11: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0课 《组歌》 教学时间 教学对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年 学期 月 日 星期 第 节 八 年级( )班 10、组歌 作者:纪伯伦 1、朗读与细读相结合; 2、篇章语义分析与自然常识讲解相结合; 3、掌握文中生字生词; 教 材 分 析 课件设计 自由设计No. 号 重点 难点 教具 通过模仿写作,锻炼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 可以选择(示范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思 路 与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设 计 10、组歌 作者:纪伯伦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 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 如(俄)屠格涅夫、(法)波德莱尔、(印度)泰戈尔(他的《飞鸟集》、《吉檀迦利》等名著已从二三十年代起影响过我国不少作家。以前学过泰戈尔的《金色花》,今天我们学习曾和泰戈尔齐名的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雨之歌》 二、作者简介: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另三首是《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他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作者经历: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故乡的秀美风光赋予他艺术的灵感。 十二岁时,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去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1898年,十五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 1902年返美后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他母亲等三位亲人。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剪裁缝衣的妹妹相依为命。1908年,他得到友人资助赴巴黎学画,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与指点。 1

1911年他返美后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并领导阿拉伯侨民文化潮流。当他感到死神将临,决心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遂不顾病痛,终日伏案,直到四十八岁英年早逝。 二、听读,整体感知 1、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诵。 2、找一下这首诗的韵脚(散文诗不严格压韵,段落间换韵): 第一节:人、近(邻韵)、分;第二节:晨、盟、中、吟、吻(多为邻韵); 第三节:拗、躁,心; 第四节:他、下。 自学部分: 3、请同学朗诵《浪之歌》,以加深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 配乐朗诵《浪之歌》,音乐可轻柔、舒缓一点。 4、 思考:这首散文诗中的“浪”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的浪 如:热情洋溢的浪 一往情深的浪 无比忠诚的浪 多情浪漫的浪 温柔善良的浪 痴情的浪 缠绵的浪 任性的浪等 5、海浪唱出了怎样的歌?(划分结构) 1—4节: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 5—7节:人世间的守护者,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 三、品读,感悟浪的形象及作者情感 1、思考:海浪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跟你印象中海浪一样吗? 前四段:浪花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相亲相爱”“海誓山盟”等等. ——热恋中的女性形象 后三段:这三段中的海浪形象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这个女性的形象有了更深的喻意,海浪成了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2、结尾:“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我的生活”、“我终身的工作”是指什么? 我的生活是指我对海岸的爱情 我终身的工作是对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 3、作者借“浪之歌”要表达什么意思和感情?

2

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四、小结《浪之歌》 本 节 课 配 套 习 题 设 计 字词练习 注:以上每个栏目均可依据实际需要扩展使用。

第二课时 一、导入:回忆关于“雨”的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二、配乐朗读《雨之歌》 思考:这首散文诗中的 “雨”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的雨 滋润万物的雨 让山河欢乐的雨 让花草欢笑的雨 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 充满爱心的雨 启迪心扉的雨 沁人心田的雨等 三、探究雨的形象 1、作者在短小的篇幅里分别用了哪几种形象来描绘雨? 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 2、雨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作者借雨歌颂了什么? 雨是一位奉献者和使者,歌颂了无私的爱与奉献精神。 3、为什么“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根据第三段文意回答。 下了雨,河水涨了,可以浇灌田野、花草。 4、用一句话概括1-4段的内容。 雨水滋润了大地。 5、解释第六段中“吻”和“拥抱”在文中的意思。 3

指雨水浇灌花草、树木。 6、你是怎样理解“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这句话的? (开放题,自由理解) 7、这首散文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奉献者的赞美 四、小结《浪之歌》和《雨之歌》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五、模仿,锻练自由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当堂仿写一句) 1、仿写句式: (1)、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选一仿写,注意要有中心) 范例: A、我( 希望)是迷途中的一屡炊烟,是雾海中的一座灯塔,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B、我(花)是大地的女儿,是蜜蜂的母亲,是蝴蝶的情侣。 C、我(雪)是只只寻梦的蝴蝶,漫天飞舞着,以我婀娜的舞姿,装饰美丽的人间。 D、我(雪)是朵朵微笑的棉花,尽情绽放着,以我温暖的胸怀,拥抱裸露的大地。 (2)、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运用拟人和并列句式) (3)、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我??”句式来说一段话 (说话只要一个中心,前后句衔接自然。) 2、练笔 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请你采用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一物,以“ 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模仿写作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本 节 课 配 套 习 题 设 计 1、将本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写到摘抄本上

4

2、以“ 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模仿写作一首散文诗 教 学 反 思 注:以上每个栏目均可依据实际需要扩展使用。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yw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