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5-17 04: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题 单位 备课项目 活动 设计 《驿路梨花》 主备教师 设计区域 复备教师 一、导入(以梨花古诗词导入) 同学们,图片上的花是什么花?(梨花)这正是春天开放的梨花。洁白胜雪的梨花以素淡清雅著称,古诗中有许多描写梨花的诗句,今天老师跟大家分享几句,我读一句,大家齐读一遍。 第一句: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生齐读) 师:梨花洁白似雪,恰如枝上的层层积雪一般,这是月色笼罩下妩媚的梨花。 第二句: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生齐读) 师:梨花是高洁的花,它总要接受风雨的摧残。诗人借梨花的处境,既表达了自己坚贞高洁的情怀,同时也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叹。可见古人特别喜欢借梨花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在云南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也有这样一片美丽的梨树林,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在这白色的世界里,一个香气四溢的故事悄然发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彭荆风的《驿路梨花》(生齐读)。 二、字词过关 寨子zhài 撵niǎn 扛káng 驿路yì 迷茫 陡峭 露宿lù 竹篾mia 简陋 悠闲 修葺qì 晶莹 折损 拾菌子jùn 喷香pan (在每一位学生的读完后,进行强调重几个读音即可。全部读完后齐读两遍。) 三、默读,初试小茅屋和屋主人 本文一共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默读文章,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 1.“我”和老余、瑶族老人、哈尼族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 (1)“我”和老余:在大山深处的梨树林边,发现了小茅屋;在小茅屋中受到照料,得到了食宿帮忙;第二天和瑶族老人一起为小茅屋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2)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很感激;专门到小茅屋送粮食,方便路人;和“我”、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 (3)一群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 (4)解放军战士:向雷锋同志学习,为方便过路人,建造小茅屋。 (5)梨花:被解放军战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照料小茅屋。 四、略读文章,体会文章巧妙构思 文章中出现的人物比较多,内容也比较复杂,同学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在人物与小茅屋的关系方面,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谁是小茅屋的主人?)文中的“我”也有同样的疑问,围绕着这个疑问,作者在文中设置了层层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1.下面,请同学们略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两个误会和三个悬念,思考一下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明确: 两个误会: (1)13、14段:误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 (2)29—32段:误认为哈尼姑娘是小茅屋的主人。 三个悬念: (1)8段:我和老余一行人看到小茅屋后产生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2)17段:我们误会瑶族老人后,疑问“主人家是谁”呢? (3)32段: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 【插叙解放军建造房子的这件事是现在发生的吗?(不是),将过去发生的事放到现在来叙述,这样的表现手法叫插叙。什么作用?(解开小茅屋主人是谁的悬念。)】 2.作用的提问? 作者巧用了两个误会、三个悬念为我们讲述了关于小茅屋的故事,那这样的写法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明确: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师总结: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大山没有峰棱,没有起伏,就不会有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古代,如果有人因为一篇好文章考取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al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