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化学工业园区2014届高考物理复习专题训练-直线运动

更新时间:2023-06-07 17:5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直线运动

1.飞机从停机坪沿直线滑出,在第1秒内,在第2秒内,在第3秒内的位移分别是2m、4m、6m,那么

A.飞机做匀加速运动 B.飞机做匀速运动

C.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D.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2.2010年1月4日,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巢湖”舰、“千岛湖”舰护送下“河北锦绣”、

“银河”等13艘货轮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如图所示,此次护

航总航程4500 海里.若所有船只运动速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位移

B.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

C.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一定是运动的

D.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两石块A、B从同一高处自由下落,石块A比石块B早下落2s。令石块

B开始下落的时刻为计时起点,取石块B为参照物,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石块A运动的图象是

4.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负 B.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越来越小

C.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反而越来越小 D.加速度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

5.关于自由落体运动(g = 10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竖直向下,v0 = 0、a = 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

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D.从开始运动到距下落点5m、10m、15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

6.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地面竖直上抛。已知小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为TA,

两次经过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为TB,重力加速度为g,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

A.1111g(TA – TB) B.g(T2A – T2B) C.g(T2A – T2B) D. g(T2A – T2B) 2248

7.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程的录相带,测得:运动

员在前7s跑了61m,7s末到7.1s末跑了0.92m,跑到终点共用10.8s,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9.26m/s B.运动员在前7s的平均速度大小是8.71m/s

C.运动员在7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约为9.2m/s D.无法知道运动员在7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

8.一步行者以6.0m/s的速度跑去追赶被红灯阻停的公交车,在跑到距汽车25m处时,绿

灯亮了,汽车以1.0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则

A.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赶过程中人跑了

36m

B.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人、车最近距离为7m C.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上车前人共跑了43m

D.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且车开动后,人车距离越来越远 9.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前7秒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m/s

B.1秒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C.第1秒内质点受合外力是第5秒内受合外力的2倍

D.3秒末质点回到出发点

10.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 – t图象如

图所示。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 = 1s时,甲、乙相遇

B.在t = 2s时,甲、乙的运动方向均改变

C.在t = 4s时,乙的加速度方向改变

D.在t = 2s ~ t = 6s内,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11.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它在中间位置s/2处的速度为v1,在

中间时刻t/2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 > v2 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 > v2

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1 = v2 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 < v2

12.某人在t = 0时刻,观察一个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现只测出了该质点在第3s

内及第7s内的位移,则下列说法正确是

A.不能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B.能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C.不能求出第3s末到第7s初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D.能求该质点加速度

13.如图所示为一个做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A段物体向东北方向运动,AB段物体向东运动,BC做又向 东北方向运动

B.OA段与BC段物体运动方向相同,AB段物体静止不动

C.因OA段和BC段物体通过的位移相等,所用时间相等,所以OA与BC的斜率相

D.OA段、AB段、BC段物体通过的位移均相同 v v2 14.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速度图象如图实

线所示。在0 – t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v1 A.A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

B.B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减小 0 C.A、B物体的位移都不断增大

D.A、B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大于(v1 + v2)/2

15.某驾驶员手册规定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汽车在以80 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56 m

的距离内被刹住;在以48 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24 m的距离内被刹住,假设对于这两种速率,驾驶员所允许的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驾驶员来不及使用刹车,车速不变)与刹车的加速度都相同.则允许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为

A.0.5 s B.0.7 s C.1.5 s D.2 s

16.做匀加速沿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3 s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5 s内的平均速度

小3 m/s,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A.1 m/s2 B.2 m/s2 C.3 m/s2 D.4 m/s2

A B t0 t

17.取一根长2 m 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的一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

12 cm再系一个,以后每两个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 cm、60 cm、84 cm,如图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另一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面上的金属盘内.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各垫圈

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

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

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3∶4

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2-1)∶32)∶(23)

18.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

隔为1 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 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2 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8 m,由上述条件可知

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6 m/s2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3 m/s2

C.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1m/s D.第2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3m/s

19.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B.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C.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

20.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v - t图像如图所示,

两图像在t = t1时刻相交,乙车从t = 0开始到停下所通过的位移为2vs。t = 0时刻,甲在乙前面,相距为d。已知此后两车可以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时刻为t′,则下列四组t′ 和d的组合可能是 vA.t′ = t1,d = 3s/4 B.t′ = t1,d = s/4

C.t′ = t1/2,d = 3s/16 D.t′ = t1/2,d = 3s/8 121.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1 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物体在第2 s内和第3 s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C.物体在4 s末返回出发点

D.物体在5 s末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0.5 m

22.在如图所示的位移(x)– 时间(t)图象和速度(v)– 时间(t)图象中,

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

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做曲线运动,乙车做直线运动

B.0 ~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23.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密的重力加速度g值,

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值转化为测量长度和时间。具体的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向上抛小球又落至原处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测得T1,T2和H,可求得g等于

A.4H/(T22–T21) B.8H/(T22–T21) C.8H/(T2–T1)2 D.4H/(T2–T1)2

24.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由于在前方出现险情,司机采取紧急

t/s

刹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求:

⑴ 汽车刹车后20秒内滑行的距离;

⑵ 开始刹车滑行50米所经历的时间;

⑶ 汽车刹车后前3秒汽车滑行的距离。

25.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 2s 内通过的位移为 6m,在紧接着的 1s 内通过的位移

也为 6m。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26.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A = 10m/s,B车在后,其

速度vB =30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x0=85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80m才能停止,问:B车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会相撞,将在B车刹车后何时相撞?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

27.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

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 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一定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25 m/s.警车发动后刚好用12 s的时间追上货车,问: ⑴ 警车启动时的加速度多大?

⑵ 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8.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去追赶前面的一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电车,当

电车行驶100m后被追上,此时汽车的速度恰好是电车速度的4倍,求汽车开始运动时两车相距多远?

29.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由于在前方出现险情,司机采取紧

急刹车,刹车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求:

⑴ 汽车刹车后20s内滑行的距离;

⑵ 从开始刹车汽车滑行50m所经历的时间;

⑶ 在汽车停止前3秒内汽车滑行的距离。

30.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m处时,B车速度为4/ms,

且正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3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中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 = BC,AB段和BC段的

平均速度分别为v1 = 3m/s、v2 = 6m/s。求:

⑴ 物体经B点时的瞬时速度vB为多大?

⑵ 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 2m/s2,则AC的距离。

32.高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v0 = 30m/s,

距离s0 = 100m,t = 0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

⑴ 通过计算说明两车在0~9s内会不会相撞?

⑵ 在一个坐标系中画出甲乙的速度时间图象。

33.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T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

x1和x2。求质点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34.一根长直细杆长1.7m,从某一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在下落过程中细杆通过一个1.75m

高的窗口用时0.3s,求细杆刚下落时其下端到窗口上边缘的高度。(g取10m/s2,窗口下边缘到地面的高度大于细杆的长度)

35.以72 km/h的速度行驶的列车,临时需要在某中途车站停车,因此以大小为0.4 m/s2的

加速度减速进站,停车2 min,然后以0.5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出站,最后恢复原运行速度.试计算该列车此次因临时停车共耽误多长时间.

参考答案:

1.D;不能确定是否做匀加速运动,飞机不是做匀速运动,选项AB错误;3秒内的平均速

度是v = (2+4+6)/3 m/s =4m/s,选项D正确C错误。

2.B;“4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路程,研究舰队平均速度时可将“千岛湖”舰看作

质点,选项B正确A错误;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一定是静止的,选项C错误;由于题中没有时间和位移,不能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选项D错误。

3.BC;取石块B为参照物,A做匀速运动,能正确表示石块A运动的位移图像是B,速度图象是C。

4.A;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正,选项A说法错误;

物体做减速运动时,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越来越小,A说法正确;若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反而越来越小,选项C说法正确;在曲线运动中,加速度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可以与速度方向垂直,选项D说法正确。

5.ABC;自由落体运动是竖直向下,v0 = 0、a = 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

规律,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从开始运动到距下落点5m、10m、15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选项ABC正确D错误。

6.D;设小球上抛的最高点距A点的距离为hA,距B点的距离为hB,根据运动规律,

hA=111g(TA/2)2,hB = g(TB/2)2,A、B两点间的距离为hA – hB = g(T2A – T2B).,选项D正228

确。

7.D;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v = 100/10.8 m/s = 9.26m/s,选项A说法正确;

运动员在前7s的平均速度大小是v = 61/7 m/s = 8.71m/s,选项B说法正确;运动员在7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约为9.2m/s,选项C说法正确D不正确。

8.B;在跑到距汽车25m处时,绿灯亮了,汽车以1.0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当

汽车加速到6.0m/s时二者相距最近。汽车加速到6.0m/s用时间t=6s,人运动距离为6×6m=36m,汽车运动距离为18m,二者最近距离为18+25m-36m=7m,选项AC错误B正确。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且车开动后,人车距离先减小后越来越远,选项D错误。

9.C;根据v – t图象与横轴所夹面积表示位移可得,质点前7秒的位移为1m,质点前7秒

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7m/s,选项A错误;3秒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选项B错误;第1秒内质点的加速度是第5秒内质点加速度的2倍,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第1秒内质点受合外力是第5秒内受合外力的2倍,选项C正确;3秒末质点速度为零,没有回到出发点,选项D错误。

10.D;在t = 1s时,甲、乙速度相等,乙车在前,选项A错误;在t = 2s时,甲、乙两车

的速度都开始减小,选项B错误;在t = 4s时,乙的加速度方向不改变,选项C错误;在t = 2s ~ t = 6s内,两车加速度相等,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正确

11.D;当物体做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 > v2;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1 = v2;

选项D说法不正确。

12.BD;测出了该质点在第3s内及第7s内的位移,可以得到运动的加速度a,可以得到2.5s

末和6.5s末的瞬时速度。应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选项A错误BD正确;应用位移公式可以得到任意时间内的位移,选项C错误。

13.BC;OA段物体沿s轴方向运动,AB段物体静止,BC段物体又沿s轴方向运动,选项

AD错误B正确;因OA段和BC段物体通过的位移相等,所用时间相等,平均速度相等,所以OA与BC的斜率相同,选项C正确。

14.ABC;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A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

断增大,B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减小,选项AB正确;根据位移图

象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A、B物体的位移都不断增大,A物体的平均速度大

小大于(v1 + v2)/2, B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小于(v1 + v2)/2,选项C正确D错误。

15.B;设允许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为t,则有,v1t + v12/2a = 56,v2t + v22/2a = 24,联立解

得t = 0.7s,选项B正确。

16.C;质点在第一个3 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1.5s末的瞬时速度,在第一个5 s内的平均速度

等于2.5s末的瞬时速度,△v = 3m/s,由△v = a△t解得a =3 m/s2,选项C正确。

17.BC;根据题述可知每两个相邻垫圈之间的距离查为恒量24cm,由△x = aT2可知落到盘

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选项AD错误B正确;由v2=2gx可知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3∶4,选项C正确。

18.B;由△x = aT2和逐差法可得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3 m/s2,选项A错误B正确;第 1

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0.2m/s,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v1 = v – aT/2 = 0.2m/s – 0.3×0.5 m/s = 0.05m/s,第2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v2 = v + aT/2 = 0.2m/s + 0.3×0.5m/s=0.35m/s,选项CD错误。

19.B;a、b两物体同地同一直线运动,从速度图象看速度都为正值,即同向行驶,a的加

速度a =1.5 m/s2、b的加速度a′ = 2 m/s2,所以a物体的加速度小于b物体的加速度,即A项错误。20 s时,a物体速度达到v = 40 m/s而b物体仍静止,只有当40 s时,即a、b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a、b两物体才相距最远,此时相距的距离为Δs = (800 m + 500 m) – 400 m = 900 m,所以CD项错误。当60 s时a的位移为sa = (1/2)×(10+40)×20 m+40×40 m = 2 100 m.;而b的位移sb = (1/2)×40×100 m = 2 000 m,所以a在b的前方即B项正确。

20.C;由甲乙两车的v – t图象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初速度为2v0的匀减速直线

运动。若t′ = t1,d = s/4,可以使两车相遇两次,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以后乙车速度小于甲,不能第二次相遇,选项AB错误;若t′ = t1/2,d = 3s/16

,第一次相

遇后,乙车速度大于甲,根据v – t图象与横轴所夹面积表示位移可得第二次相遇在3t1/2,所以选项C正确D错误。

21.BC;物体在第2 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选项A错误;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物体在第2 s内和第3 s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选项B正确;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物体在4 s末返回出发点,选项C正确;物体在2s末、5s末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1.0 m,选项D错误。

22.C;根据题述,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四辆车均做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

0~t1时间内,甲乙两车位移相等,路程相等,丁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丙车通过的路程,选项B错误;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选项C正确;0~t2时间内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丁车的平均速度,选项D错误。

23.B;设小球上升的最高点距抛出点的高度为h,则有h = (1/2)g(T2/2)2,h – H = (1/2)g(T1/2)2,

联立解得g = 8H/(T22 – T21),选项B正确。

24.⑴ 由v0 = at得,刹车时间t = 6s;汽车刹车后20秒内滑行的距离L = v20/2a =90m。

⑵ 由 L1= v0t1 – (1/2)at12代入数据50m =30×t1 – (1/2)×5×t12

解得从开始刹车滑行50m所经历的时间t1 = 2s

⑶L2= v0t2 – (1/2)at22 = 30×3m – (1/2)×5×32m = 67.5m。

25.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0,通过第一段位移为x,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x =

v0t1+(1/2)at12,通过这两段位移为2x,则2x = v0(t1+ t2)+ (1/2) a (t1+ t2)2;联立解得:a = 2x(t1 – t2)/t1t2(t1+t2),代入数据得:a = 2m/s2。

26.B车刹车至停下来过程中,由v2 – v02 = 2ax 得 aB = v02/2x = – 2.5m/s2,假设不相撞,设

经过时间t两车速度相等,对B车有 vA = vB + aBt,解得t = 8s;此时,B车的位移有xB = vBt + aBt2/2 = 160m,A车位移有 xA = vAt = 80m;因 xB < xA + x0故两车不会相撞,两车最近距离为△x = 5m。

27.⑴ 设t0 = 5.5s内货车位移为s0,则s0 = v0t0 = 10×5.5m = 55m;若12 s内警车一直做匀加

速直线运动,则:at2/2 = v0t +s0,解得:a = 2.43m/s2;此时警车速度为:v max = at =29.2m/s > 25m/s,因此警车的运动应为: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并设其加速时间为t1,则:v max = at1,at12/2 + vmax·(t – t1)= v 0t + s0;由以上各式可解得:a =2.5 m/s2。

⑵ 当警车的速度达到货车的速度时,两者间的距离最大,设所需时间为t2,则:

v0 = at2, 即t2 = 4 s;两车间的最大距离为:smax = v0t2 – at22/2 + s0 =75m。

28.设汽车运动t时间追上电车,汽车行驶S1,电车行驶S2,开始时两车相距S0,由已知条

件可知 S1 = at2/2、S2 = v0t、S1 – S2 = S0;v′ = at = 4v0;解得 S0 = 100m。

29.⑴ 由v = v0 + at可知,汽车的刹车的时间t0=(v – v0)/a = (0 – 30)/(– 5) s = 6s,由于t0 < t,

所以刹车后20s内滑行的距离即为汽车停止运动时滑行的距离 x = v0t/2 = 90m

2⑵ 设从刹车到滑行50m所经历的时间为t′,由位移公式x = v0t′+a t′/2可知:50 =30 t′

2– 5 t′/2 ,解的t′ = 2 s。

⑶ 此时可将运动看成做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则 x1 = at2/2 = 5×32/2 m = 22.5

m。

30.设B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1,运动的位移为x1,则x1 = 4t + 2t2/2 ①

设B匀速的位移为x2,则x2 = (4+2t)(12 – t) = 48+20t – 2t2 ②

设A在12秒内运动的位移为x3,则x3 = 20×12m = 240 m ③

由题意可知:x1 + x2 + 84 = x3 ④

由①②③④ 联立求的:t = 6 s

31.⑴ 设物体加速度大小为a,AC的距离为l,经过A、C点的速度大小为vA、vC。则有vB2

– vA2 = 2a·l/2,vC2- vB2=2a·l/2,(vA +vB)/2= v1,(vB +vC)/2= v2,联立解得:vB = (v12 + v22)/(v1 + v2) = 5m/s。

⑵ 由上述各式还可得到:vA =1m/s,vC =7m/s;vC2 – vA2=2a·l,解得l =12m。

32.⑴ 令a1 = – 10m/s2,a2 = 5m/s2,a3 = – 5m/s2,t1=3s末,甲车速度:

v1 = v0 + a1t1 = 0;设3s过后经过t2 s 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此时距

离最近:a2t2 = v0 + a3t2;速度相等之前,甲车位移:x甲 = v0t1/2 +

a2t22/2,乙车位移:x乙 = v0t1 + a3t22/2,解得x乙 – x甲 = 90m <s0 =

100m,不会相撞。

⑵ 图象解法:由加速度图像可画出两车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可知,

t = 6s 时两车速度相等,此时距离最近,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0~6s内两车位移之差,Δx = 30×3/2 m + 30×(6 – 3)/2 m = 90m < 100m,∴ 不会相撞。

33.设质点运动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由运动学规律,x1= v0T+aT2/2,x1 + x2 = v0·2T +

a(2T)2/2,联立解得:v0 = (x2 – 3x1)/T,a = (x2 – x1)/T2。

34.设向下为正,细杆到窗口上边缘时的速度为v0,由H = v0t + gt2/2,即1.7 +1.75 = v0t + gt2/2,

解得v0 = 10m/s。由v02 = 2gh,解得 h = 5m。

35.列车匀减速运动段,v01 = 20m/s,a1 = – 0.4m/s2,vt1 = 0,由vt1= v01 + a1t1解得列车匀减

速运动时间t1=50s。运动路程s1= v01t1 + a1t12/2 = 500m。停车时间t2 = 2min = 120s。匀加速运动段,v 02 = 20m/s,a2 = 0.5m/s2,vt2 =20 m/s。由v t2 = v02 + a1t3解得列车匀加速运动时间t3 = 40s。匀加速运动路程s2= a2t32/2 = 400m。临时停车行驶位移s = s1+s2 = 900m。时间t = t1+ t2 + t3 = 210s,若不停车,列车匀速运动需要时间t′ = s/ v0 = 45s。此次因临时停车共耽误时间△t = t – t′ = 210s – 45s = 165s。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eh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