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完美主义_对权威的畏惧感与人格障碍倾向的相关研究

更新时间:2023-03-20 00:5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心理学论文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16卷第12期  ChinaJournalofHealthPsychology 2008,Vol16,No.12 

1327

大学生完美主义、对权威的畏惧感与人格障碍倾向的相关研究

刘 璨¹ 訾 非△

【摘要】 目的 探究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对权威的畏惧感与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考察消极完美主义能否成为诊断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依据。方法 采用訾非消极完美主义问卷(ZNPQ)、中国人人格障碍诊断量表(CPDI)及对权威的畏惧感问卷(FOA)测量

108位在校大学生的消极完美主义、人格障碍倾向及对权威的畏惧感,并对这3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做了统计分析。结果 消极完美主义与DSM-IV-TR诊断标准中的C组人格障碍(强迫型、回避型、依赖型)有中等程度的正相关,与强迫型人格障碍倾向相关程度最高,与A组和B组人格障碍各类型相关较弱或无显著相关;对权威的畏惧感也与C组人格障碍有中等程度的正相关,与A、B组人格障碍的相关较弱或无显著相关。结论 消极完美主义和对权威的畏惧感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大学生的人格障碍倾向,尤其是C组人格障碍倾向,值得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教育实践中予以重视。ZNPQ所定义的消极完美主义能够作为中国大学生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诊断依据。【关键词】 完美主义;人格障碍;对权威的畏惧感;权威主义;大学生

TheRelationshipbetweenPerfectionism,FearofAuthority,andPersonalityDisordersofCollegeStudents.LiuCan,ZiFei.De-partmentofpsychology,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Beijng100083.P.R.China【 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relationshipbetwecnperfectionism,fearofauthority,andpersonalitydisorders.Toin-Abstract】

vestigateobjectivenegativeperfectionismdefinedbyZNPQcanbeusedtodiagnosethecompulsivepersonalitydisorder.Methods 108collegestudentswereassessedwithZiFeisNegativePerfectionismQuestionnaire(ZNPQ),FearofAuthorityQuestionnaire(FOA),andChinesePersonalityDisordersInventory(CPDI).Correlationstatisticalanalyseswereusedtoexaminetherelation-shipsofthesethreevariables.Results NegativeperfectionismismoderatelyassociatedwithType-CpersonalitydisordersinDSM-IV-TR.Negativeperfectionismisweaklyornotcorrelatedwithothertypesofpersonalitydisorders.Therelationshipsbe-tweenfearofauthorityandpersonalitydisordershavethesimilarpattern.Conclusion Negativeperfectionismandfearofauthori-tyarepredictiveforpersonalitydisorders,especiallyType-Cpersonalitydisordersamongcollegestudents.Therefore,thesetwopsychologicalprocessesshouldbegiveattentioninthepracticeofcounseling,psychotherapy,andeducation.Negativeperfection-ismdefinedbyZNPQcanbeusedtodiagnosethecompulsivepersonalitydisorder.【 Perfectionism;PersonalityDisorders;Fearofauthority;Authoritarianism;CollegeStudentsKeyWords】

完美主义是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一种人格特质,深刻影响人们的认知、情感、行为和生活质量。一系列研究表明,完美主义与强迫症、神经性厌食症、焦虑、抑郁、羞怯、惧怕否定、低自尊等心理困扰都有关系[1]。美国《心理障碍与诊断手册》(DSM-IV-TR)将完美主义列为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本结果的深入研究还需要更多相关研究的支持。4 参考文献

[1]DavisRA.ACognitive-behavioralmodelofpathologicalinternet

http://www.77cn.com.cnputersandHumanBehavior,2001,17(2):187-195[2]林绚辉,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中国心理卫生

杂志,2001,15(4):281-283

[3]YoungK.S.Internetaddictionsymptomsevaluationandtreatment

InClinicalPractice:ASourceBook,1997,17:19-31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5]刘贤臣,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

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6-108

[6]姜乾金,等.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0-122

准之一[2]。

不同的研究者对完美主义概念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大体可分成两派,一派认为完美主义是消极特质,另一派则认为完美主义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3]。本文采用訾非提出的中国文化环境下的“消极完美主义”定义,即一种以

[7]王建中,樊富珉.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中国心理卫生

杂志,2002,16(5):331-333

[8]朱祥路,李鹏,谢平霞,等.医学生症状自评量表与全国诸常模的对

比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5,9(28):235

[9]李金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压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心理科学,2004,27(4):980-984

[10]姜乾金,黄丽,卢抗生,等.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中

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4):145-147

[11]江楠楠,顾海根.大学生上网行为、态度与人格特征的研究.心理

科学,2005,28(1):49-51

[12]Morahan-MartinJ,SChumacherP.Incidenceandcorrelatesof

http://www.77cn.com.cnputersinHumanBehavior,2006,16(1):13-19

(收稿日期:2008-06-26)

-:u

心理学论文

1328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16卷第12期  ChinaJournalofHealthPsychology 2008,Vol16,No.12 

害怕错误和避免失败为特征的完美主义心理倾向,包含5个相互关联的特征:“犹豫迟疑”、“害怕失败”、“过度谨慎和仔

[4]细”、“过度计划和控制”和“极高目标和标准”。

完美主义一直被看作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一个典型症状。

CCMD-3检测标准中的强迫型人格障碍倾向与完美主义的相关程度最高,为0.62(P<0.01)。

完美主义的“犹豫迟疑”和“害怕失败”两个维度与人格障碍倾向总分相关程度较高,分别为0.51和0.45,P<0.01,“过度谨慎和仔细”和“过度计划和控制”2个维度与人格障碍倾向总分只有微弱的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P<0.01)和0.30(P<0.05)。完美主义的“极高目标和标准”维度与人格障碍总分无显著相关,与人格障碍的各类型也无显著相关(见表1),只与强迫型人格障碍存在显著相关(r=0.32,P<0.01)。也就是说,本研究中,强迫型人格障碍是唯一与完美主义所有维度都相关的人格障碍类型。并且,两种强迫型人格障碍测量得分(CPDI的强迫型人格障碍分量表和CCMD-3的强迫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与完美主义各维度的相关程度相似,但CCMD-3的强迫型人格障碍与完美主义的相关(r=0.62,P<0.01)高于CPDI的强迫型人格障碍分量表与完美主义的相关(r=0.53,P<0.01)。

2.2 完美主义与对权威的畏惧感的关系 权威的畏惧感与完美主义总分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6,P<0.01,对权威的畏惧感与完美主义的“犹豫迟疑”、“害怕失败”、“过度计划与控制”、“过度谨慎和仔细”这4个维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0.55、0.37、0.32(P<0.01),与“极高目标和标准”这个维度无相关。

2.3对权威的畏惧感与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 对权威的畏惧感与人格障碍倾向的相关见表1。DSM-IV-TR的10种人格障碍中,只有分裂型、表演型、反社会型3种人格障碍倾向与对权威的恐惧感无相关,而其他的人格障碍得分与对权威的畏惧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其中,回避型和依赖型与对权威畏惧感的相关程度较高,相关系数达到0.50以上。CPDI强迫型人格障碍得分和CCMD-3强迫型人格障碍得分都与对权威的畏惧感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7和0.44(P<0.01)。

对权威的畏惧感与人格障碍倾向的相关情况与完美主义与人格障碍倾向的相关类似,都是与分裂、表演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无关,而与回避、依赖和强迫型人格障碍相关比较显著。在DSM-IV-TR诊断标准中,回避、依赖和强迫这3种类型构成“C组”人格障碍,以高水平的担忧、焦虑和情感抑制为特征。不过,对权威的畏惧感与回避和依赖型人格障碍倾向相关最显著,而完美主义与强迫型人格障碍倾向的相关最为显著。

2.4 消极完美主义、对权威的畏惧感对人格障碍倾向的多元回归 采用stepwise多元回归分析,以消极完美主义和对权威的畏惧感作为预测变量对人格障碍倾向总分进行预测,发现人格障碍倾向总分约有31.2%的变异可由这两个变量共同预测。当完美主义先于对权威的畏惧感进入回归分析时,前者解释完美主义总变异的26.4%,后者附加5.3%的变异解释量。反过来,当对权威的畏惧感先于完美主义进入回归分析时,前者解释完美主义总变异的23.7%,后者附加7.5%的变异解释量。因此,消极完美主义和对权威的畏惧感独立解释12.8%的人格障碍变异(5.3%±7.5%),共同解释18.4%的人格障碍变异。说明这两个变量重叠的部分对人格障碍倾向的预测作用颇为明显,也说明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较为密切但Hewitt和Flett采用自编的3维度完美主义量表(MPS)对某医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完美主义与多种人格障碍的关系的调查发现,完美主义与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相关不高,却与边缘型和回避型人格障碍有较强的正相关[5]。王婧、訾非的一项研究表明,高中生的完美主义(Frost完美主义量表得分)与回避型、依赖型人格障碍倾向的相关高于它和强迫型人格障碍倾向的相关[6]。这些研究结果与DSM-IV-TR诊断标准中把完美主义视作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的提法相矛盾,值得深入探究。

对权威的畏惧感是权威主义的一个特征[7]。王婧和訾非的研究发现,对权威的畏惧感与高中生的多种人格障碍倾向有关,尤其与回避型人格障碍倾向的相关程度较高。对权威的畏惧感与完美主义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8]。尚未有文献报告在大学生群体中对权威的畏惧感与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以大学生为样本,采用本土化的问卷测量工具,对完美主义、对权威的畏惧感和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进行探究。并考察消极完美主义能否成为诊断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依据。1 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 北京某所高校108位一~四年级大学生参加本研究,其中男生59人,女生49人。年龄18~24岁,平均为21±1岁。

1.2 材料 本研究使用的问卷测量工具包括:¹消极完美主义测量问卷(ZNPQ)。问卷共有38个项目,测量消极完美主义的5个维度[4];º对权威的畏惧感问卷,含有8个条目,用来测量个体对来自权威的否定评价的惧怕程度[8];»中国人人格诊断量表。由梁耀坚等人根据美国DSM-IV-TR标准编制,用于检测中国人群各种人格障碍类型。该问卷测量10种主要人格障碍类型[9]。根据DSM-IV-TR的标准,10种人格障碍可分成A、B、C3组。A组人格障碍以古怪和难以与人建立关系为特征,B组以情绪不稳定和戏剧化为特征,C组以焦虑、担忧和情感抑制为特征;¼本研究还采用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中检测强迫型人格障碍的7个项目。其评分标准和提问方式参照CPDI;7个项目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1[10]。

运用SPSS11.5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由于样本量(人格障碍患者在人群中不到5%)的限制,本研究不区分人格障碍患者和非人格障碍患者,而是运用相关分析计算样本群体的人格障碍问卷得分和其他两个变量的关系,因而本研究中的被试的CPDI得分只可称作“人格障碍倾向得分”。2 结 果

2.1 完美主义与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 完美主义总分及各维度与人格障碍各类型的相关见表1。除分裂型、表演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倾向得分与完美主义总分及各维度相关不显著外,其他7种人格障碍倾向得分均与完美主义有一定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在0.32~0.62(pearsonr,下同)。完美主义总分与其中的强迫型、回避型、依赖型人格障碍倾向的相关程度(

心理学论文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16卷第12期  ChinaJournalofHealthPsychology 2008,Vol16,No.12 

1329

表1

犹豫迟疑

A组分裂样型

偏执型分裂型B组自恋型

表演型边缘型反社会型C组回避型

依赖型

强迫型人格障碍总分强迫型(CCMD-3)

0.32*0.41*0.120.25*

****

完美主义、对权威的畏惧感与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

害怕失败0.33*0.32*0.150.23*

****

过度谨慎和仔细

0.27*0.180.160.27*0.07

0.140.000.29**0.180.46*0.33*0.52*

****

过度计划和控制

0.070.140.110.170.070.21-0.150.32**0.180.37*0.34*

**

极高目标和标准

0.110.120.110.180.020.030.120.150.100.32*0.200.28*

**

完美主义总分0.34*0.35*0.190.32**0.180.320.150.50*0.39*0.53*0.51*0.62*

****

对权威的畏惧感

0.38*0.35*0.24*

**

0.10

*

0.260.380.24*0.51*0.46*0.30*0.51*0.45*

*****

0.150.300.210.42*0.34*0.41*0.45*0.49*

0.140.37**0.140.51*0.50*0.37*0.50*0.44*

*****

*****

*****

0.30*

*

注:**P<0.01,*P<0.05。

3 讨 论

本研究中选用的两种强迫型人格障碍测量(CCMD-3和根据DSM-IV-TR的CPDI),都与完美主义总分有较强的相关,且强迫型人格障碍是唯一一个与完美主义所有维度都相关的人格障碍类型,说明采用消极完美主义问卷(ZNPQ)所测量的完美主义的确是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此外,本研究中,CCMD-3中的强迫型人格障碍得分与完美主义的相关更显著一些,说明CCMD-3的检测标准可能更准确地描述了中国人群的强迫型人格特征。

本研究与王婧和訾非对高中生的完美主义倾向与人格障碍倾向的相关研究结果不一致,在该研究中,高中生的完美主义倾向与回避和依赖型人格障碍倾向的相关高于它与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关系[6]。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与该研究中测量这两个概念的量表有关。首先,王婧和訾非的研究中测量完美主义的是弗罗斯特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MPS),该量表在完美主义的定义上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区分积极和消极的完美主义,没有真正测量完美主义者过度追求精确、秩序、细节的倾向等,而本研究采用本土化的消极完美主义问卷(ZN-PQ),其对完美主义的测量更为准确[4],因而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心理诊断的理论常识。其次,王婧和訾非的研究只选用了以DSM-IV-TR为诊断标准的强迫型人格障碍测量,本研究兼用了DSM和CCMD的标准,后者可能更符合中国人群特征。不过,王婧和訾非的研究采集的是高中生样本,而本研究样本为大学生,故不能排除样本差异对结果的影响。将来可通过在高中生人群中重复本研究工作,验证以上解释是否正确。本研究与Hewitt和Flett对精神科患者的完美主义与人格障碍的相关研究结论也不一致[5],原因可能是Hewitt和Flett采用的MPS所测完美主义的概念与人格障碍诊断中涉及的完美主义概念在含义上存在差异;另外,Hewitt和Flett使用77个精神科病人作为样本,无法代表正常人群的情况。对权威的畏惧感与C组人格障碍的相关程度最高,这也是值得注意的结果。根据客体关系理论,个体的人格倾向受其内化了的权威客体(主要是父母)的重大影响。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可以推测,C组人格障碍者可能比A组和B组人格障碍(尤其是分裂型、表演型和反社会型)更倾向于把权威感知成令其畏惧和不安的。当然,但这并不意味着分裂、表演和反社

会型人格障碍与权威客体无关,因为个体与权威的关系除了畏惧,还有崇拜、反感、怀疑、顺从、敌意等多种情感模式[7]。将

来的研究或可探究个体对权威的其他情感模式和人格障碍的关系。例如,边缘型人格与个体对权威的矛盾情感的关系,偏执型人格与个体对权威的怀疑感的关系,自恋型人格与个体对权威的崇拜和敌意的关系等。

本研究对心理咨询和教育的启示在于,完美主义和权威主义是与人格障碍倾向密切相关的两个心理特质,可从这两个特质去探索人格障碍、尤其是C组人格障碍的观念模式和发展过程,为人格障碍的研究开拓新思路,为人格障碍的心理干预提供新途径。4 参考文献

[1]訾非.完美主义心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心理科学,2004,27(4):

943-945

[2]美国精神科学会,庞天鉴译,DSM-IV分类与诊断标准,杨森文库

精神医学分册(增刊),2001,219-227

[3]方新,钱铭怡,訾非.完美主义心理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

21(3):208-210

[4]訾非.消极完美主义问卷的编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

(4):340-344

[5]Hewitt,P.L,&Flett,G.L.Perfectionismintheselfandsocial

contexts:Conceptualization,assessment,andassociationwithpsy-chopathology.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91,60:456-470

[6]王婧,訾非.高中生的完美主义、惧怕否定与人格障碍倾向的相关

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1):1022-1024

[7]訾非.大学生对权威的畏惧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

杂志,2007,15(6):622-623

[8]訾非.对权威的畏惧感、对他人否定评价的惧怕与非适应性完美主

义.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466-469

[9]Leung,F,Cheung,F.,&Cheung,S.F.CPAI-2Profilesof

ChineseFemalePsychiatricPatientsDisplayingaSignificantLevelof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Feature.The28thInternationalCongressofPsychology,2004

[10]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济南:中华

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2008-06-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ju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