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筠

更新时间:2023-09-16 11:41: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张怡筠:情商教育的三堂必修课 ——《婚

姻与家庭》专访心理学家张怡筠

伴随成长脚步的是一个接一个的人生困惑,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靠着自己艰难摸索。然而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有专业的知识,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更拥有智慧和一颗柔软的心,他们就是心理咨询师。本刊每期将邀请一位国内著名心理咨询师做客心理会客厅,聊聊他们经历过的事情,告诉我们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如何给别人带去幸福。

采访对象:张怡筠。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心理

学博士;“张博士青少年情商夏令营”创办者&主持人(2007年迄今);活跃于媒体的心

理学专家,曾任央视《开学第一课》《心理访谈》,湖南卫视亲子教育节目《变形计》之心

理学嘉宾、主持。

人物标签:作为第一个用中文撰写情商专著的学者,著名心理专家张怡筠认为:这是

个以情商论成败的时代。80%情商+20%智商=成功,100%情商=幸福!因此,情商教育是每个 人的人生第一课!

两年前,本刊曾刊登过一篇文章,名为《张怡筠:用心理学玩转婚姻的幸福魔方》,

让读者了解到这位来自宝岛台湾,享誉两岸三地的著名心理学家、儿童情商教育专家如何

巧妙、细致地利用她最擅长的心理学,让自己20多年的婚姻生活幸福如初。 2012年10月,本刊记者专程前往上海,在张怡筠的“情商工作室”里再次采访了她,

倾听这个优雅、美丽、温和又聪慧的女人,为我们讲述她致力并投入多年的儿童、青少年

情商教育的心得、感触以及想与父母们分享的情商必修课。对记者来说,这是一堂非常轻

松又收获多多的课程。尽管应试教育和“分数决定一切”的后遗症还在,不可能折转回去

重新培养高情商后再经营人生,但记者还是从她的几堂情商必修课里,学到了终生受益的 知识……

没有EQ,IQ再高也枉然

如今温文尔雅、落落大方,极具女人魅力的张怡筠,其实在小时候十分活泼,很有自

己的主见。为此,她有时会挨妈妈的打。因为张妈妈小时候是被父母用打骂方式教育长大

的,刚开始做母亲的她,也有样学样地打骂孩子。然而在12岁那年,妈妈在经历了很长一

段时间的“夜间失踪”后,小张怡筠突然发现:“妈妈变了,原来会打人的妈妈再也不打

人了。”后来她才知道,妈妈是去学习了有关心理学的成长课程,因而改变自己的教育方

法。妈妈不再打孩子,她变得亲切和幽默,变得更愿意花时间跟她玩耍,听小孩说话。而

且更多时候,妈妈会鼓励她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判断和看法,并不断给予表扬。 “一直到现在,我70岁的妈咪随时随地都乐观开心,任何时刻都给予孩子们无穷的正

能量。她优化了自己,成长为孩子们心中喜欢的妈妈,用现在的眼光看,成功变身孩子的

情商教练,让我们能快乐幸福地成长。有这样的妈妈,我真的很幸运。”张怡筠说。

自己的成长经历,让张怡筠意识到心理学对人的重要影响力,因而立志要成为心理学

家,后来一直投身于情商的研究与教育工作。

情商(EQ),是情绪智力商数的简称,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认知及管理能

力。情商的主要内容包括自我情绪认识能力、自我情绪管理能力、认识他人情绪能力、人

际交往能力四个方面。简单点说,就是一个人运用情绪,圆满处理自我及人际关系,达成

生命目标的能力。

张怡筠说,研究发现,对一个人的成就及幸福的贡献,情商都比智商重要多了!而情

商有部分会受到遗传影响,但后天的教育及学习更重要。良好的亲子关系及家庭教育,会

弥补孩子情商的“先天不足”,培养出有高情商的宝宝。

情商教育第一课:自信

那么,一个高情商宝宝最明显的表现是什么?“自信是情商的重要基础及能力。”张

怡筠说。差不多每次亲子讲座后,都会有妈妈跟她忧心忡忡地倾诉:“我觉得我家宝宝不

自信,总说?我不会??我做不到?。比如嚷嚷着要拼图,给他买回来了,反应居然是?

我拼不好,还是妈妈帮我拼吧?。”

张怡筠说,很多学龄前的孩子常常将“我自己来”“我能行”挂在嘴边,表现得自信

满满。但是,也有些孩子是典型的“我不会”宝宝,总是不敢去尝试新事物,总是显得很

胆怯,处处退缩,此时爸妈要特别用心去培养孩子的自信。

自信,指一个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是对自己外貌、能力、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持有

非常积极的信念。

张怡筠说,由于自信是一个人情商能力的基础,其重要性,就如同大楼的地基,地基

不稳,房子越高越容易坍塌。许多父母过度的夸奖:“孩子你是最棒的”,其实无益于培

养扎实的自信。自信的孩子有两大正面自我认知:“我是可爱的”“我是能干的”。 从本质上看,“我可爱”源于孩子从他人口中获得的积极评价,“我能干”源于孩子

过往胜任某项工作或任务的经验。如果想培养孩子的自信,需要呵护和强化孩子的这两个

信念,家长们不妨这样做:

实践和体验,让孩子的自信更扎实。让孩子体验自己成功完成任务的感受,能增强孩

子自信。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让他自己去做,小到吃饭、穿衣、刷牙、洗脸,大到日常

生活中的交际应酬,家长没必要包办代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一些相对简单的家务,并及

时给予认可:“你把地板扫得很干净,真让妈妈大吃一惊!”孩子会因此获得胜利完成任

务的成就感,也获得了父母的认可,从而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满意而更加自信。 肯定和鼓励,让孩子的自信更牢固。来自父母的肯定和鼓励,能让孩子更相信自己。

怎么做更有效?

首先,肯定和鼓励要及时,孩子一有良好表现就要给予肯定。

其次,肯定和鼓励要具体而不是泛泛的“你真棒!”。例如,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父

母可以这样表扬:“今天,你不需要提醒就自己主动收玩具,而且摆放得很整齐。”具体

的反馈,会让孩子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该继续怎么做。

另外,肯定和鼓励要客观。许多家长可能会认为,时不时夸孩子“你真棒”“你好聪

明”会让孩子更自信。实际上,自信需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孩子才能从内心真正认可自

己。因此,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顾他(她)某件事情的具体经过,一边帮孩子梳理当时

的情绪感受,一边对孩子的行为表现给予客观评价。让孩子对自己的认识更全面,获得更

扎实而不是盲目的自信。

比如,那个嚷嚷着不会做拼图的孩子,张怡筠建议家长这么做,从而帮助孩子树立自

信。当宝宝说“我拼不好,还是妈妈帮我拼吧”时,妈妈先鼓励孩子参与拼图活动:“我

和你一起玩拼图好不好?”当宝宝成功找到一片拼图,妈妈要及时肯定:“宝宝找到一块

合适的拼图啦,真是努力的好孩子!”此外,妈妈还可以时不时“示弱”:“宝宝,快来

帮妈妈,妈妈怎么找不到呢?”

当孩子认为自己的存在有价值、被人爱,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去面对各种挑战,也就

获得了通往成功和快乐的钥匙。

情商教育第二课:处理冲突和愤怒情绪的能力

很多孩子非常自信,他们也擅长在公开场合积极表现并恰如其分地展现自己的能力。

但是,动不动就发脾气、面对冲突要么回避要么采取极端方式,却是张怡筠在亲子课堂中

遇到的很普遍的一个问题。

“我们的课堂上,有很多宝宝是那种十分讨人喜欢,一看就是小甜心的孩子。他们的

嘴巴特别甜,也总是开心不已,就像小天使一样。”张怡筠说,但当他们的父母被要求“

描述宝宝”时,竟然有高达95%的选择“易怒”。很多的父母在孩子表现出这样的情绪时,

要不觉得“等一会儿就好了”,要不和宝宝一起恼怒发飙。其实这样做,对培养孩子的自

我情绪管理能力毫无作用。张怡筠一向很注意国内外关于儿童情商教育的研究,2010年以

色列一项研究发现,家长忽视幼儿的负面情绪比如哭泣、发怒等,或要求孩子压抑情绪,

会削弱孩子的情绪觉察和共情能力。

当孩子悲伤或愤怒时,家长要避免哪些误区?美国学者John Gottman博士认为,有三

类做法不利于培养高情商孩子:第一,忽视孩子负面情绪,觉得无关紧要;第二,对孩子

负面情绪不满,甚至指责或处罚他们;第三,接纳了孩子的负面情绪,但却没有引导孩子 如何处理情绪。

在宝宝伤心时,张怡筠建议父母切忌有如下反应:1.假装没看到;2.对孩子说“不哭

才坚强”;3.呵斥“不准哭!”甚至动以武力。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无条件接纳他们的情

绪并有所回应,才有利孩子的情商发展,即培养处理冲突和负面情绪的能力。 另外,体罚伤自尊也积怨气,是最糟糕的情商教育。张怡筠最不能接受的就是父母打

孩子。孩子的负面情绪积压,家长没有重视并及时和他们沟通,以帮助排解和处理,相反

却暴力相向,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对于现在有很多青春期孩子选择轻生,张怡筠非常关注

也很痛心,她说,这都是因为父母没有及时给孩子上好情商教育这一课。

情商教育第三课:乐观、感恩和同理心

因为是独生子女的关系,很多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感恩的坏毛病。这是

张怡筠在亲子课堂上遇到的另外一个普遍问题。这些孩子缺乏对别人的宽容、理解和换位

思考等同理心。同理心(empathy)是EQ理论的专有名词,是指正确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

进而做到相互理解、关怀和情感上的融洽。

比如,很多孩子在收到别人礼物、公交车上被让座时不愿“谢谢”,很多父母因此觉

得没面子恼怒,当面或者事后会狠狠教育孩子。其实,三四岁的孩子都有明白别人善意、

能完整表达自己的语言能力,他们不是不会或不敢表达而是根本就不愿意。张怡筠认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yx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