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教学进度表

更新时间:2023-06-09 21:2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习

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

2010 — 2011 学年第2 学期

课程名称: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 主讲教师: 系(教研室): 园 艺 院(系、部): 园艺园林 填表日期: 2011 年2 月 16 日

教务处制表

学习

填 表 说 明

1.本表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概要,也是学校和院(系、部)进行教学检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认真填写,表中的基本信息和内容应填写完整,不得遗漏。

2.基本信息中的“课程考核说明及要求”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考核的方式、成绩评定的方法、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比例、考试的题型、考试时间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说明与要求等。

3.进度表中的“教学形式及其手段”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各种教学形式及相关手段的说明,一般包括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练习、实验、讨论、案例等。

4.进度表中的“执行情况”主要填写计划落实和变更情况。

5.教学进度计划表经系(教研室)领导、院(系、部)领导审签后,不得随意变动,如需调整,应经系(教研室)和院(系、部)主管领导同意,并在执行情况栏中注明。

6.本表一式三份,一份报教务处,一份报教师所在院(系、部),任课教师本人一份。 7.非理论课教学的课程,可依此样式由院(系、部)自行设计。

学习

长江大学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

2010 — 2011 学年第2学期

学习

学 时 数 校历 课 教 周次 序 讲 实 上 讨 授 验 机 论 其 他绪论

教学形式及 学 内 容 其手段

实验或 上机内容

作业或辅 导安排

执行 情况

1

1

2

第一部分 植物组织培养 第一章 植物离体遗传操

作技术 第二节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建设 第二节 培养基配制 第三节 植物组织培养离体操作技术 第二章 胚器官培养

课后思考 题(课后复 习)

1

2

2

1

3

2

第一节 胚培养 第二节 胚珠培养

课后思考 题(作业需 交)

2

4

2

第三节 胚乳培养 第四节 离体授粉

2

5

2

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 第三章 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及分化 第一节 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继代培养 第二节 愈伤组织分化与植株再生 第四章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植物改良 第一节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遗传基础4

课后思考 题(课后复 习)

2

6

2

1

学习

学 时 数 校历 课 教 周次 序 讲 实 上 讨 授 验 机 论 其 他第三节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第四节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分子检测 第五节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育种应用第三节 两个样本平 均数的假设检验 第五章 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 第一节 原生质体研究的发展和应用 第二节 原生质体分离、纯化 第三节 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第四节 原生质体融合 第五节 体细胞杂种核质遗传 第六节 原生质体融合与植物遗传改良 第六章 单倍体细胞培养 第一节 单倍体的起源和遗传行为 第二节 获得单倍体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第三节 花药培养及其影响因素 第七章 植物脱毒和快速繁殖技术 第一节 植物脱毒的原理 第二节 植物脱毒操作技术 第三节 植物离体快速繁殖 第八章 植物基因的克隆原理与技术 第一节 基因克隆所需要的酶类 第二节 基因克隆需要的载体 课后思考 题(课后复 习) 课后思考 题(作业需 交)

教学形式及 学 内 容 其手段

实验或 上机内容

作业或辅 导安排

执行 情况

3

7

2

课后思考 题(课后复 习)

3

8

2

3

9

2

4

10

2

4

11

2

4

12

2

学习

学 时 数 校历 课 教 周次 序 讲 实 上 讨 授 验 机 论 其 他 学 内 容 其手段 上机内容 导安排 情况 教学形式及 实验或 作业或辅 执行

5

13

2

第三节 植物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第四节 基因克隆的方法

5

14

2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九章 植物转化载体的构建 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和特征 根癌农杆菌 Ti 质粒 T-DNA 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T-DNA 转移的机制

课后思考 题(课后复 习)

5

15

2

第五节 植物基因转化载体系统 第六节 发根农杆菌的 Ri 质粒 第七节 无选择标记基因植物转化系统 第十章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和方法 第一节 植物遗传转化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遗传转化方法和技术

课后思考 题(课后复 习)

6

16

2

6

17

2

第十一章 外源基因整合及表达的检测 第一节 外源基因整合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第二节 外源基因表达的检测 第

十二章 转基因植物的遗传 第一节 转基因的整合位点和拷贝数对其功能表达及遗传 的影响 第二节 转基因的遗传稳定性6

6

18

2

学习

系(教研室)领导签字: 院(系、部)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zt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