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融合特征的高三复习课

更新时间:2023-12-17 12:3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构建融合特征的高三复习课

作者:杨大强

来源:《化学教与学》2011年第02期

2010年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江苏高考化学试卷将进一步体现“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的特色。因此,一轮复习的思想、任务应包括帮助学生将高一、高二零散的知识进行整理,从而实现知识的有序性;帮助学生归纳、联想、联系前后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合理有效的概念网络体系,从而实现知识的整合性;更重要的应是通过解决问题渗透方法,让学生体会解题方法,从而初步形成解题策略。这就要求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再现,同时要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而且要适时地选择具有融合特征的知识点进行挖掘,融合分析、类比、推理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方法的渗透。

笔者认为融合特征的复习课借助于教师精选、精编的例题,帮助学生复习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这些例题应体现:⑴知识点、复习目标的融合性;⑵问题解决方法的渗透性、融合性;⑶多种课堂活动形式的融合性。本文以“锰及其重要化合物”为例,探讨具有融合特征的高考复习课模式。

一、复习目标的融合性

融合特征的复习课中应有明确、具体的复习目的、目标。制订这些目标教师首先应具备以下几点:

1.对考试说明的深刻理解

教师必须对考试说明进行仔细研读,除了要了解考试的范围,还要能根据知识点的内容挖掘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出可以融合的内容。特别是要精选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内容为载体,帮助学生体会方法。即教师应有效组织,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点集合成一些整体的单元。如:教师可以以非金属元素氯、硫、氮元素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帮助学生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使学生体会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研究无机物中的重要性,进而能将方法类比应用于其他一些非金属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又如元素化合物复习中,教师制订的复习目标可以紧扣物质的结构、性质、应用之间的关系;以元素为中心,理解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实际生产应用为主线,将无机物的复习融入真实情景中;以与无机物相关的基本实验技能为载体,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高考真题和各地区模拟题的仔细研究和分析

笔者将近五年各地区高考题和模拟题中所有涉及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习题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发现共有52题。这些问题涵盖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和化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92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