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风雪重围》第2课时教案

更新时间:2023-09-15 20:12: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风雪重围》 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认读上节课所学生字。 2.点同学听写生字。

[设计意图]通过认字、写字的复习导入,夯实学生生字基础,是第一课时的及时反馈,并为第二课时的学文读文打好基础。

二、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1、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用“——”画出来反复朗读,细细品味。 2、交流课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相机理解重点句子。 学生汇报,老师适时点拨指导。

(1)杨靖宇见传令兵手里拿着一件旧皮袄,马上严肃地问:“哪里来的?是不是违犯了纪律?” 杨靖宇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的?你有什么感受呢?

气候恶劣:1940年的冬季,在东北一望无际的大森林,头顶风雪,脚踩三尺深的积雪。 条件艰苦:好几天没吃一点食物,司令员衣服单薄。

形势危急:日本兵像一群饿狼,在林子里紧紧追赶,杨靖宇身边只有几个人。

在这种情况下,杨靖宇还严肃地批评传令兵,说明他治军严明;当他了解情况后,便将旧皮袄给了一个伤病员,体现了他爱兵如子。

(2)“同志们,这样说是不对的,我们多活一个人,就多一份革命力量!”杨靖宇坚定地说。 杨靖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你又在什么感受?

情况十分危急,敌人采取“拉网”战术,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同志们不愿分散突围。杨靖宇“坚定”地说这句话表现他对革命的胜利充满信心,尽一切努力为革命保存力量。

(3)杨靖宇和战士们分手前,又严肃地叮嘱:“大家要记住,宁死不投降敌人,不泄露党的秘密!”

杨靖宇为什么要叮嘱大家?说明杨靖宇忠于革命,为了革命,宁死不屈。

(4)后来,日寇把杨靖宇的腹部剖开,他的肠胃里只有草根、树皮和棉花,没有一粒粮食。日军指挥官咬牙切齿地说:“算他是中国的一条好汉!”

你觉得该怎样来朗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落实单元提示中“注意把握文章结构”的单元要求。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也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目标的开始。新课程的三个维度目标尽在其中,而且让学生在自主的语言品味中,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使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从而培养读书的兴趣。回归全文,在析句的基础上感悟写法,写句练习,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推荐赞颂杨靖宇的诗歌。 2.推荐读《林海雪原》。

[设计意图]课外拓展是最好学习语文的方法。从课内到课外,体现了大语文观。

五、板书设计

3风雪重围

多活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坚定 宁死不??不 叮嘱

只有??没有

(顽强不屈 壮烈殉国)

[教学反思]

1.抓住线索、统领全文

文章思路清晰,整体感强,突出了人物的品质。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以一个大问题统领全文。这样一个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饶有兴趣地深入阅读全文。学生在深入阅读、体会不同含义的基础上感受人物的品质。

2.借助阅读,品味语言、深入理解

这节课多读的教学方式能够辅助学生理解句子背后的含义,有效地激励了学生探究、学习语言表达,拓展了思维的深度,为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读和写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3.文章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每篇课文都是一篇很好的习作范文。

通过课文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刻画人物的方法较多,在写作中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刻画主要人物,从而使人物的主要特点或是精神品质得以展现。从这一点来

看,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写法,体现了与教学的工具性。

通过以上几点在教学中的运用,应该说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提升。但是也感觉是老师引着学生走,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学;再有,让学生带着理解读课文,读出老吕对工作无比热爱之情,就感觉学生的感情没有表达出来,说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没有到位。

因此,一堂课虽然结束了,但是对于这一课的教学研究仍没有结束,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更大的提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dt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