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男在华为的沉浮

更新时间:2023-12-30 01: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组织管理与组织行为》案例:

李一男的沉浮

2008年10月6日,百度总裁李彦宏宣布华为前副总裁兼首席电信科学家李一男加盟百度,出任CTO。在对李一男的任命书中,李彦宏毫不掩饰自己对新助于的欣赏,称“李一男先生有着丰富的大规模技术团队管理经验,他不仅仅是一位电信基础设施领域的顶级专家,对互联网领域的产品和技术趋势也有着很好的领悟力和深刻的洞见”。

李一男确实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1992年9月,还是华中理工大学二年级硕士生的李一男来到华为实习。在实习期间的第四个月,发生了一件令他终身难忘的事情:当时李一男负责主持研究开发一个技术项目,需购买一套价值20万美元的外国设备。对于当时财力并不雄厚的华为来说,20万美元无疑是一笔巨资。但公司领导经研究论证,认可了李一男的项目。谁知,项目因市场变化而搁浅,刚买来的设备一下子成了废品。出人意料的是,公司领导对身为实习生的李一男没有半句责备,只有理解与鼓励:搞技术开发哪能不碰壁?吸取教训从头再来不就行了!于是,1993年6月,23岁的李一男义无反顾地迈进了华为的大门。

这个15岁就从湖南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的年轻人,很早就显露出了技术方面的天分。从李一男到华为的第一天起,总裁任正非就注意到了这个黑瘦的少年。此后,李一男因技术天才得到认可而备受器重。在试用期的第二个星期,李一男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被破

1

格聘为高级工程师。技术能力和管理才华出色的李一男半年后出任华为中央研究院副总经理,一年后升任中央研究院总经理,两年后又被任命为总工程师和中央研究部总裁,带领数千名科研人员,并发出C&C08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国产CSM商业化网络设备等几十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巨大经济效益的技术成果及产品。在27岁那年,李一男成为年销售额上百亿元的华为公司的副总裁。

当年在华为内部,任正非和李一男之间表现出的是师傅和徒弟般的情谊。而一次意外的机会,使得李一男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当时任正非预测到电信业的寒冬即将到来,于是鼓励员工积极开展内部创业,并为此写下流传至今的《华为的冬天》。任正非认为,要应对电信业的冬天.可以把华为的分销、培训、内容开发、终端设备等业务外包给华为的创业元老,这样,华为就可以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但结果事与愿违,一位原华为员工回忆:“该走的没走,不该走的如李一男这样的技术尖子却跑了。”2000年初,在先后担任了安圣电气(原华为电气)总裁和华为美国研究所所长等边缘职务之后,李一男正式向任正非提出了辞呈。感到震惊的任正非百般挽留却用错了方式,这也更加坚定了李一男离开的决心。到了12月,任正非只好接受他的要求,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李一男深情地宣读了创业的个人声明:“华为目前在数据通信领域是一个相对薄弱点,同时也是一个潜在的机会点……我本人也很有兴趣在这方面发展,如果自己可以内部创业的话,一方面可以在一个小公司中比较自由地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使内部创业公司的发

2

展随着华为的发展同步发展,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还承诺,愿意与华为签订同业禁止协议。

当然,他从来也没有想过要遵守这个承诺。在代理了一段时间华为的数据通信产品之后,他创办的港湾网络公司很快就将华为一脚踢开,推出了自己的产品。接着,华为北京研究所的一个研发团队竟然集体投奔港湾网络,这也使得华为在数据通信领域的研发精英几乎损失殆尽。港湾网络挖人的手法几乎与华为如出一辙:除了高薪之外,还有诱人的股票和期权以及美好的上市前景。风险投资商们更是在已经熊熊燃烧的火焰中又投入干柴,在港湾网络身上先后投下了将近1亿美元的重注,希望能够尽快将港湾网络送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一位国际著名投资银行的高层人士更是在2001年公开表示,李一男是他们看中的中国下一代企业家中的第一人选。

但是,李一男的目标并不是做一颗发着微光的小星星,而是要成为灿烂夺目的太阳,他的雄心壮志就像当年的任正非一样。早在1994年创业初期,任正非就勇敢地声称:将来电信设备市场将会三分天下——西门子、阿尔卡特和华为。而在港湾网络刚刚成立时,李一男在提起两家国内最知名IT的企业时就颇为不屑,他希望港湾网络能像几年以前的华为那样商速成长,也希望港湾网络不再是一家产品单一的网络设备商,而是像华为那样的全业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当然,他本人也想成为第二个任正非。于是,在港湾网络推出宽带接入产品(VDSL和ADSL)大获成功之后,他就急不可耐地杀入路由器、光网络等新领域。他不顾技术部门负责人的反对,下令上马高端路由器,并

3

在2002年底推出了产品。这一次他确实跑在了任正非的前面——当时业界普遍认为,在数据通信领域港湾网络要领先华为至少半年。 与如日中天的港湾网络相比,当时的华为却好像进入了冬天:任正非推出的内部创业不仅没能清除掉所谓的“沉淀层”,反而放走了李一男、黄耀旭、彭松等虎狼之师,而且动摇了华为的军心。全球电信行业的不景气也使得华为颇为受伤,多年来业绩高速增长的华为竟然在2002年出现了第一次负增长!

也许是认为超越华为的时机即将到来,在李一男的坚持下,港湾网络进行了一系列的并购,并在2003年12月收购了另一位前华为副总裁黄耀旭创办的深圳钧天科技公司。如果说以前港湾网络还只是像蚊子一样在华为这头大象身上叮几口的话,收购钧天之后的港湾网络已经在憧憬着从正面击倒大象的时刻了——钧天是一家专注于光网络的技术型公司,而光网络产品线一直都是华为的利润奶牛,贡献的利润曾经占华为全部利润的1/3以上。这也使得任正非不得不为此痛下杀手。华为专门成立了“打港办”(打击港湾网络办公室)。任正非下令,凡是有港湾网络参与竞标的项目,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获得订单,谁输给港湾网络,请谁走人。据说,在2004年某电信运营商宽带接入的招标中,华为将原来1.4亿元的投标价一口气下调50%,就是为了阻击港湾网络……

当然,港湾网络失利还有其内部的原因。2001年,港湾网络获得了有瑞银背景的华平创投和上海实业龙科创投的6100万美元风险投资资金,其中华平创投直接投资5 300万美元,并为港湾网络提供

4

了3 500万美元的银行贷款担保。港湾网络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李一男让出了50%的股权给华平创投,并由此开始面对资本套现的压力。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李一男逐渐丧失了对港湾网络前途的话语权。港湾网络的产品线快速扩大,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有的产品根本不赚钱,却占用大量的研发力量和资金。为了尽快上市,港湾网络急剧扩张。这种浮躁气氛在公司上下弥漫,最终导致了港湾网络的危局。最后,在投标失利、现金流枯竭、上市无望、与西门子通信的收购意向又被华为硬生生拆散之后,已经撑不下去的投资人再也无法忍受,他们毅然放弃了李一男,将港湾网络的大部分咨产出售给了华为。2006年6月6日,港湾网络被华为收购的消息公布于众。 这是狼群中的头狼与小狼为争夺领导地位的巅峰之战,双方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此时,李一男在管理能力方面的欠缺暴露无遗:长期以来的独断专行使得他与投资人的关系日趋紧张,对投资业务的陌生又使得他轻率地与投资人签下了对赌协议;他对部下分而治之却无法掌握好平衡,各部门争斗不断,最后甚至出现了两个部门针对同一件事情作出不同规定的咄咄怪事;他对华为出身员工的盲目重用,使得非华为出身员工的积极性备受打击,他对公司内部管理的疏忽使得公司产生了几千万元说不清道不明的坏账……

此时,一直专注于技术领域的李一男才发现自己就像学了半吊子功夫就匆忙下山的习武有,虽然也可称霸一时,但是成不了绝顶高手。他也许是一位很好的技术带头人和组织者,但是还不是一位真正的企业组织者。华为原副总裁李玉琢在《我与商业领袖的合作与冲突》一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s4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