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九年级数学文理联赛模拟试卷20

更新时间:2023-09-06 02: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数学

2010年九年级数学文理联赛模拟试卷20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数中,无理数是( ) (A)0.101001 (B)0 (C

2.如图所示的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是( ) (A)长方体 (B)正方体 (C)圆柱体 3.不等式组

(D)三棱柱

俯视图

第2题 主视图

左视图

(D)

2 3

x 1 0

的解集是( )

2x 4 0

(A)x > -1(B)-1< x < 2 (C)x < 2 (D)x < -1或x > 2 4.下列各式运算正确的是( )

22

(A)3a 2a 5a (B)(a 3) a 9

2

2

4

D

(C)(a) a

235

(D)3a 2a 6a

23

A

E第5题

B

5.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 cm、BC=8 cm, 现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BE的长为( ) (A)4 cm (B)5 cm (C)6 cm (D)10 cm

6. 某花园内有一块五边形的空地如图所示,为了美化环境,现计划在 五边形各顶点为圆心,2 m长为半径的扇形区域(阴影部分)种 上花草,那么种上花草的扇形区域总面积是( ) (A)6 m

2

(B)5 m (C)4 m (D)3 m

2

2

2

第6题

7.已知二次函数y ax bx 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 ① ac >0; ② a–b +c <0; ③当x <0时,y <0; ④方程ax bx c 0(a≠0)有两个大于-1的实数根.

其中错误的结论有 ( )

(A)② ③ (B)② ④ (C)① ③ (D)① ④

2

2

第7题

8.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选项中k值可能是 ( )

A.1 B.2 C.3 D.4

9.如图,在△ABC中,∠C=90º,AB=10,若以点C为圆心、CB为半径的圆恰好经过AB

的中点D,则AC=( )A.3 B.5 C.52 D.6

2

10.二次函数y=ax+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在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

数学

A.ac<0 B.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

C.a+b+c>0 D.方程ax+bx+c=0的根是x1=-1,x2=3 二、填空题

21

11.分式方程 的解是 .

x 1x12.观察:a1 1 ,a2

1

3111111

,则an , ,a3 ,a4 ,

243546

2,3, ).

13.将点P( 1,3)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P ,则P 的坐标是___ ___. 14.函数y=

3x 1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15.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m,2)和(-2,3),则m的值为 .

22

16.在实数范围内定义一种新运算“※”,其规则为:a※b=a-b.根据这个规则,方程(x

-2)※1=0的解是 .

x a,

17. 若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1 x 2,则a .

4 2x 0

18.通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某通信公司的手机市话费标准按原标准每分钟降低a元后,再

次下调了20%,现在收费标准是每分钟b元,则原收费标准每分钟是 _______元. k1

19.如图,双曲线y1k1>0)与直线y2=k2x+b(k2>0)的一个交点的横坐标为2,那么

x

当x=3时,y1 y2(填“>”、“=”或“<”).

2

第20题图

20.如图,抛物线y=ax+c(a<0)交x轴于点G、F,交y轴于点D,在x轴上方的抛物线

上有两点B、E,它们关于y轴对称,点G、B在y轴左侧.BA⊥OG于点A,BC⊥OD于点C.四边形OABC与四边形ODEF的面积分别为6和10,则△ABG与△BCD的面积之和为 .三、解答题

21、(2009山西省太原市) 化简:

1 1 4

2

x 4x 2 x 2

数学

22、(2009襄樊市)计算:

8 a 2 a 2

22 a a 2a4 a

23、(09湖北荆门)一次函数y kx b的图象与x、y轴分别交于点A(2,0),B(0,4). (1)求该函数的解析式;

(2)O为坐标原点,设OA、AB的中点分别为C、D,P为OB上一动点,求PC+PD的最小值,并求取得最小值时P点坐标.

24. 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和△DEF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

(1) 判断△ABC和△DEF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B

P5 P(2) P1,P2,P3,P4,P5,D,F是△DEF边上

P的7个格点,请在这7个格点中选取3个点 A F P作为三角形的顶点,使构成的三角形与

4

△ABC相似(要求写出2个符合条件的三角

形,并在图中连结相应线段,不必说明理由). C (第22题)

数学

25. 小刚上午7:30从家里出发步行上学,途经少年宫时走了1200步,用时10分钟,到达

学校的时间是7:55.为了估测路程等有关数据,小刚特意在学校的田径跑道上,按上学的步行速度,走完100米用了150步.

(1) 小刚上学步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分?小刚家和少年宫之间、少年宫和学校之间

的路程分别是多少米?

(2) 下午4:00,小刚从学校出发,以45米/分的速度行走,按上学时的原路回家,

在未到少年宫300米处与同伴玩了半小时后,赶紧以

110米/分的速度回家,中途没有再停留.问:

① 小刚到家的时间是下午几时? ② 小刚回家过程中,离家的路程s(米)与时间t(分)之

间的函数关系如图,请写出点B的坐标,并求出线段

) CD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26. △ABC中,∠A=∠B=30°,AB

=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AB的中点位

于坐标原点O(如图),△ABC可以绕点O作任意角度的旋转. (1) 当点B

B的横坐标; (2) 如果抛物线y ax2 bx c(a≠0)的对称轴经过点C

1① 当a b

,c A,B两点是否都 2

在这条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 ② 设b=-2am,是否存在这样的m的值,使A,B两点不 可能同时在这条抛物线上?若存在,直接写出m的值;(第24题)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数学

2010年九年级文理科联赛试卷20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二 、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 ; 12、 ; 13、 ; ; 14、 ; 15 ; 16 ; 17、 ;18、 ;19、 ; 20、 。

4x 21

21、解:原式= x 2x 2x 2x 2 x 2 2分

=

x 2

x 2 =1.

x 2x 2 a 2 a8

22\解:原式= 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 2

分 aa 2a

2a 2a 2

a 2 8

aa= 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 3

分 aa 2a 2a

2

a 2 a

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 4分 aa 2a 2a 2

1

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² 5分 a 2

B

PA

PP2

2

24. (本题10分)

解:(1) △ABC和△DEF相似.

2分

P5

F

根据勾股定理,得 AB AC BC=5 ; DE DF EF ABACBC DEDFEF∴ △ABC∽△DEF.

E

分 4

C

(2) 答案不唯一,下面6个三角形中的任意2个均可. △P2P5D,△P4P5F,△P2P4D, △P4P5D,△P2P4 P5,△P1FD. 25. (本题10分)

解:(1) 小刚每分钟走1200÷10=120(步),每步走100÷150=

所以小刚上学的步行速度是120³

(第24 题) 1分

4分

2

(米), 3

2分

2

=80(米/分). 3

数学

小刚家和少年宫之间的路程是80³10=800(米). 少年宫和学校之间的路程是80³(25-10)=1200(米). (2) ①

1分 1分

1200 300800 300

30 60(分钟), 45110

所以小刚到家的时间是下午5:00. 2分 ② 小刚从学校出发,以45米/分的速度行走到离少年宫300米处时实际走了900米,900

. 20分,此时小刚离家1 100米,所以点B的坐标是(20,1100)

45

2分

线段CD表示小刚与同伴玩了30分钟后,回家的这个时间段中离家的路程s(米)与行走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由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得 s 1100 110(t 50),

即线段CD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是s 6600 110t. 2分 用时

(线段CD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也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求得: 点C的坐标是(50,1100),点D的坐标是(60,0)

设线段CD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是s kt b,将点C,D的坐标代入,得 50k b 1100, k 110,

解得

60k b 0.b 6600.

所以线段CD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是s 110t 6600) 26. (本题12分)

解:(1) ∵ 点O是AB的中点, ∴

OB

设点B的横坐标是x(x>0)

,则x2 分

解得

x1

x2 舍去). 1

AB 2

1分

1

2

2, ∴ 点B

(2) ①

当a y

2分

211

x,b

,c

y (*

) 22

2x . 以下分两种情况讨论.

1分

情况1:设点C在第一象限(如图甲),则点C

的横坐标为

OC OB tan30 1. 1分

由此,可求得点C的坐标为

(

1分

,),

(甲)

点A的坐标为

(

),

数学

∵ 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 点B的坐标为

).

,即等于点A的纵坐标; 将点A的横坐标代入(*)

将点B的横坐标代入(*)

式右边,计算得,即等于点B的纵坐标. ∴ 在这种情况下,A,B两点都在抛物线上. 2分

情况2:设点C在第四象限(如图乙),则点C的坐标为

点A的坐标为

),

),点B的坐标为

(

).

经计算,A,B两点都不在这条抛物线上.

1分

(情况2另解:经判断,如果A,B两点都在这条抛物线上,那么抛物线将开口向下,而已知的抛物线开口向上.所以A,B两点不可能都在这条抛物线上)

② 存在.m的值是1或-1. 2分 (y a(x m)2 am2 c,因为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经过点C,所以-1≤m≤1.当m=±1时,点C在x轴上,此时A,B两点都在y轴上.因此当m=±1时,A,B两点不可能同时在这条抛物线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xu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