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政治复习各地名校模拟试卷材料题100题(附答案解释)

更新时间:2023-03-08 04:55:04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9高考政治复习各地名校模拟试卷材料题100题(附答案解释) 1.

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6分)

(2)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唯有秉持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请从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6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因在病毒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荣膺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SARS、甲流,埃博拉……百姓对病毒“谈虎色变”,为了不让“猛虎”伤人,侯云德立志攻克难题。干扰素是病毒的“克星”,但长期以来我国干扰素完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为让干扰素“平民化”,候云德团队克服极为艰苦的条件,在经历无数次试验与失败后,研制成功临床级干扰素制剂,并在美国的基因工程中汲取灵感,进一步成功研发出国际上独创的国家一类新药一一αlb型干扰素'使上千万名患者得到救活。如今,我国干扰素不仅实现了进口替代,而且价格大幅度下

降,产生了数十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开创了我国基因工程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先河。

2009年,甲流横行。侯云德团队87天研制成功疫苗,打破世界纪录。在疫苗注射问题上,侯云德力排众议坚持仅需注射一剂,推翻世界卫生组织“需要注射两剂”的专家共识.临床检验有效。另外,侯云德主导建立的覆盖全国的“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综合防控网络体系”,使我国成功应对了近l0年来国内国际数次重大传染病疫情,为世界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侯云德院士荣膺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说明侯云德团队是如何进行病毒学相关研究的。

(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请你就如何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冬天,石家庄市民欣喜地发现雾霾天少了,蓝天白云明显多了。

据环保部通报2017年10-12月空气质量状况,石家庄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4.8%,改善率在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中排名第一。成绩来之不易,这背后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2017年1月1日,石家庄市人大新修订的《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新条例不但强化了政府主体责任,还增加了公众参与内容;2017年初,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召开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大会,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强力实施,铁腕推

进。2017年秋冬季,市政府明确了13个方面,10项重点任务,提出了严格的标本兼治的措施,将燃煤污染、工业污染、扬尘污染、机动车污染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逐一落实到位;为改善空气质量.更多的石家庄市民积极主动参与雾霾的公共治理,在让自身的生产生活更符合环保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建言献策,监督政府依法行政。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石家庄市是如何在大气污染防治方法取得显著成效的。 4.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锅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然而,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每年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3年初,为响应中央历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发起了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人民日报微博随即响应,并得到众多网络媒体的关注和转载,使之急速升温。这一活动唤醒了人们的节俭意识,反映了社会公众对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广泛认同。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光盘行动”引起社会共鸣的原因。 5.

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

材料二 近日,江西省婺源县一座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大型清代古民居被某古玩商千里大挪移到广西复原重建.对这种古建筑千里“搬家”现象,有人认为,在地方财政无法支撑巨额维护费用的情况下,异地搬迁不失为一种保护方式;有人认为,古建筑离开了原先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土壤,会消解它本身蕴含的文化,是一种破坏。

(2)对这种古建筑“搬家”,请用所学知识给出支持或反对的两点理由。(要求两点理由不能出自“思想政治”的同一必修课程)(6分)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我国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目前在用户规模,网上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迅猛发展的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和网络新媒体平台,以及将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的国际互联网体系,对杜会各领域产生着日益深远的重大影响。今年3月,“互联网+”一词被政府工作报告使用后,国内正在不断衍生出“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安全”等热点话题。

如果“互联网+政治生活”,将对我国政府的工作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1分)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乎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1)结合材料,根据《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稳增长、保就业”。(12分)

(2)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三个最重要环节的角度,谈谈如何促进就业。(9分)

(3)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10分) 8.

坚持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突出特色。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2月,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中央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既统筹推进,又重点突破,让改革对接民众所需、民心所盼。通过3年多的努力,各领域标志性、支柱性改革任务基本上已经推出,重要领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z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