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俗

更新时间:2024-01-26 17: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复习原则: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不要纠结太细的知识点。注意诸如“最XX”和“XX之国”等类似的表述。注意教材中用下划线标出的名词。

第1章 民俗概述

1.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2.民俗的分类: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3.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集体性与模式性;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4.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教化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民俗的维系功能。

5.民俗的形成原因:经济的原因;政治的原因;宗教的原因;地理的原因。 6.民俗与旅游的的关系:1)民俗文化对旅游的作用: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旅游接待地的经济效益;2)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3)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作用: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腐朽生活方式的传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第2章 服饰民俗

1.服饰的发展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除服饰除用于遮身蔽体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的;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份的标志;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服饰民俗产生的第一要因是保护。

2.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包括:质、形、饰、色、画。

3.中国服饰体现的社会观念: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求吉心理;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4.中国汉族服饰的流变轨迹:上衣下裳——胡服——袍。 5.汉族服饰的特点:五种正色(及其指代意义);神秘的中国术;由抽象到写实的衣服图案。

6.满族、赫哲族、回族、藏族、纳西族等民族最具特色的服饰。

7.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最具特色的服饰民俗。 8.掌握西装扣子的正确扣法。

第3章 饮食民俗

1.饮食民俗的成因及发展阶段:1)成因:经济原因;自然条件原因;民族原因;宗教信仰原因。2)发展阶段:生食;熟食;烹饪。

2.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饮料和食物在加工、制作和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习俗。 3.饮食民俗的形成原因:自然环境、文化交流、宗教信仰等。

4.从宗教信仰看,不同宗教信仰的饮食民俗,如佛教徒只吃素食等。 5.饮食惯制: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主食、菜肴和饮料的配制方式。 6.各地典型的饮茶习俗。

7.八大菜系及各菜系有代表性的名菜。

8.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饮茶和制茶最早的国家。 9.中国茶叶的分类及名茶。

1

10.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有代表性的饮食。

11.日本、美国、法国、俄罗斯、巴西等国家最具代表性的饮食。(注意各种称号)

第4章 居住民俗

1.居住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居住生活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

2.居住民俗的形成时期及特点:创始期,特点是原始群居、生死分局、不稳定;过渡期,特点是住所固定化趋势、出现火塘;发展期,特点是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居住民俗的多样化。

3.居住类型:洞穴居;干栏式建筑;帐篷;长屋;庭院住宅。(注意各种居住类型的应用)

4.居住民俗的文化内涵:实用性、艺术性、伦理性、宗教性。

5.按照民间建房的礼仪,一般可以分为择地、开工、上梁、立门、落成五个步骤。 6.居住类型:四合院、围楼、窑洞、“一颗印”(注意运用)

7.鄂伦春族、蒙古族、傣族、纳西族、土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的典型居住方式。 8.香港居住民俗:“城市积木”、“楼花”、“霸王屋”、“攻楼”。

第5章 交通民俗

1.交通民俗:是指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和惯制。

2.交通民俗的特征:地域性、神秘性、等级性、行业性。 3.栈道:又称阁道,是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 4.典型的水路交通信仰。

5.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自然环境的影响;新型交通的发明和使用;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历史文化因素。 6.典型的中国汉族交通民俗。

7.勒勒车、溜索等少数民族的交通民俗。

8.巴基斯坦、法国、意大利、瑞士、英国等国家典型的交通民俗。

第6章 农业民俗

1.农业民俗:是人类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产物,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与经验诸内容的模式化行为。

2.农业民俗的特征:地域性、季节性、行业性;功利性、技艺性、稳定性、经验性、田园性。

3.影响农业民俗的因素: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经济条件、民族与地域传统。 4.朝鲜族、赫哲族、维吾尔族、藏族、毛南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典型农业民俗。

5.泰国、印度、荷兰等国的典型农业民俗。

第7章 工艺美术民俗

1.工艺美术民俗:是指人们在生产、制作生活日用工艺品和装饰欣赏工艺品过程中形成的传承模式,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工艺美术民俗形成各个阶段的典型工艺民俗。

3.天津泥人张、河北刻纸、北京风筝、宁夏地毯是脍炙人口的工艺品。

2

4.工艺美术民俗的旅游价值:功能美、形式美(包括造型美,图案美,色彩美,其中造型美式工艺品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质地美。

5.陶瓷是汉族工艺中最突出的一种;金属工艺以铁画、景泰蓝为主要品种;纺织类有四大名绣(湘绣、苏绣、粤绣、蜀绣);

6.羊角花是羌族最喜爱的象征爱情和幸福的信物,所以又叫爱情花或姻缘花。 7.日本的“七宝烧”(是日本对金属珐琅器的称谓,因为日本人认为这类工艺品非常华贵美丽,恰如佛经中提到的七种珍宝,故冠以“七宝烧”之名。);俄罗斯的彩蛋;非洲的木雕。

第8章 人生礼仪民俗

1.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上所经历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主要包括诞生礼仪(是人一生的开端礼)、成年礼仪(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礼仪)、结婚礼仪和丧葬礼仪。 2.洗三、满月、抓周等属于汉族诞生礼仪。

3.汉族有男子20岁行冠礼的礼仪,属于成年礼仪。各民族不同的成年礼仪

4.常见的年寿代称语(如而立、不惑、天命、花甲、古稀等)分别指代多少岁。 5.丧葬礼仪中的几种不同葬式,及回族、印度穆斯林、藏族等具有特色的葬式。 6.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婚姻形态。美国新郎新娘戒指的带法。

第9章 人际礼仪民俗

1.人际礼仪民俗:是指在一定交往场合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 2.人际礼仪的作用:尊重作用、约束作用、教育作用、调节作用。

3.中国古代汉族人际礼仪习俗:举止性礼节中的各种站立礼。古代女子行礼的方式。

4.中国古代汉族的谢罪之礼。

6.国讳:又称官讳,是举国都应避讳的名称,主要是指皇帝及皇帝祖辈、皇太子等人的名字。

7.古代的自遣称谓及称呼与自己相关之人时的称谓。如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等。 8.握手礼是当今世界上人际交往中最常见、最普遍的见面礼。日本人最喜欢用的礼节是“屈体礼”。泰国人的各种礼节。

9.手礼的各种含义,如竖起大拇指在美国、中国、日本的不同含义。 10.“分鸡心”是苗族的交友礼节。 11.香港和台湾的送礼礼仪中的禁忌。 12.“TOP”原则:是所有旅游从业人员应遵循的着装原则。“TOP”即英文“TIME”(时间)、“OCCATION”(场合)、“PLACE”(地点)的缩写,指人们的穿着打扮要兼顾时间、地点、场合的需要。

第10章 岁时节日民俗

1.岁时节日民俗是指在一年中的某个相对阶段或特定的日子,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具有纪念意义或民俗意义的社会性活动,并由此所传承下来的各种民俗事象。

2.汉族的传统节日及相应习俗。 3.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4.美国的重要节日。感恩节:是美国独创的,最具美国特色的节日。在每年11

3

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举行。它既是一个祈祷和感谢上帝的古老节日,更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

5.日本的樱花节,美国的母亲节等。

6.岁时节日民俗的分类和特征:分类:宗教性节日民俗;生产性节日民俗;年节及其民俗;文娱性节日民俗。特征: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浓厚的伦理观念和人情味;节日民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

第11章 游艺民俗

1.游艺民俗:是口承文艺活动、民间歌舞、民间戏曲与曲艺、民间竞技与游戏等文化娱乐活动的模式化与传承行为的总称。

2.游艺民俗的特点:娱乐性与竞技性相融合;季节性与节日性相结合;明显的祭祀与巫术色彩;浓郁的乡土特色。

3.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欣赏的价值;参与的价值;娱乐价值。 4.山歌、号子、信天游、花儿等的流行地点。

5.民间歌舞:是指载歌载舞或乐舞的民间游艺活动。

6.民间小戏:是指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民间演唱的戏剧艺术。 7.民间曲艺、民间竞技、民间杂艺等的定义。 8.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中国三大史诗。

9.蒙古族的三艺是指赛马、射箭和摔跤。

10.维吾尔族有丰富的民间故事,其中流传最广的是《阿凡提的故事》。达瓦孜是节庆时维吾尔族的健身娱乐表演。

11.锅庄是流行在西藏三大地区的一种圆圈舞。孔雀舞是源于傣族民间的一种舞蹈。著名舞蹈家刀美兰、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12.龙胜苗族的“酒歌”是我国各民族习俗歌中最有特色的一种,主要流行于湖南城步和广西龙胜。壮族有很多著名的神话故事,传说以《刘三姐》流传最广。 13.土家族的“毛古斯”,“摆手舞”《摆手歌》。

14.日本、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具有代表性的游艺民俗。如日本的相扑、意大利的足球等。

第12章 宗教信仰民俗

1.民间信仰习俗:是出于对某种精神体、某种宗教的信仰心理而形成的包括习惯性的仪式、行为等的风俗。宗教信仰禁忌:是指人们为达到虚幻的彼岸世界,必须在现实生活中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2.宗教信仰的产生原因包括社会根源与认识根源。 3.日本日常生活禁忌。如馈赠忌中,忌赠梳子等。 4.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世界上成熟最早的一种至尊教,是以超脱轮回、投身净土、达到涅槃境界为最高目标的宗教。

5.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年轻、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宗教。以信奉安拉为唯一之神,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创始人为穆罕默德。《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主要经典。

6.基督教有三大教派: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以《圣经》为基本经典。 7.注意掌握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禁忌。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20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