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践和探索

更新时间:2023-08-06 13:5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77cn.com.cn

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践和探索作者:杨平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23期

摘要:我国自2001年逐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各地因实际情况不同而采用了不同的改革模式。本文以江苏省张家港市为例,介绍了张港市采用了会计集中核算基础上的国库集中支付的改革模式,有一定的代表性,提供了一些工作经验。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集中核算融合实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已成为我国各级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实时掌握财政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符合国际惯例,是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要求。

江苏省张家港市在2002年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将二百六十八家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纳入了集中核算。在此基础上,于2004年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的改革,建立了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行单位用款计划管理制度,改变了资金拨付方式,顺利完成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衔接。

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前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支出与预算执行相分离,财政支出信息反馈迟缓、失真

财务数据难以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等提供依据。预算单位自行支配已拨财政资金,项目资金混用、超规定超范围使用现象时有发生,单位实际支出与预算执行偏差较大。

(二)拨款环节多,大量财政资金滞留在各级主管部门,资金使用效率低

按照年度预算,财政部门按月、按季或按进度向主管部门拨款,这些资金经过层层转拨,环节多,时间长,一些部门对财政资金的挤占、挪用和克扣现象屡有发生。同时预算单位沉淀大量财政性资金,存在制度性的闲置和浪费。

(三)重复和分散设立账户,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不高,容易产生腐败现象

一是即使会计集中核算清理规范了单位账户,但原财政拨付款模式下的诸多弊端未能消除;二是财政资金拨付各个预算单位账户,脱离了财政直接管理;三是财政部门只能事后监管为主,对资金使用约束力不够,项目资金被克扣、挪用的制度风险未消除。

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具体内容及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dy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