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材料

更新时间:2024-04-21 23: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池塘无公害养殖水环境高效调控技术

李 谷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一、养殖池塘主要生物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一)养殖池塘主要生物构成

精养和半精养鱼塘的主要生物结构为养殖鱼类、浮游微藻、浮游动物、细菌。鱼类作为养殖对象,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及细菌作为转化者,共存于同一池塘中。

浮游微藻主要包括绿藻、硅藻、蓝藻、裸藻等种类。其中,绿藻和硅藻为优良种类,一定数量的浮游绿藻和硅藻能够产生溶解氧,吸收有害物质,形成合适透明度和水色,抑制有害藻类和有害细菌,而且可以作为鱼类和浮游动物的活饵料,但数量过多会引起夜间耗氧过多;蓝藻多数为有害种类,其生长繁殖过程会释放有害毒素,对鱼类生长不利,而且会抑制有益藻类,使水质变坏。

浮游动物的种类包括了挠足类、枝角类、轮虫等,在养殖前期,浮游动物可以作为鱼类苗种阶段的优良活饵料,其能滤食浮游植物、细菌和有机碎屑,促进鱼池物质循环,但过量繁殖易引起水体透明度增大。

养殖池塘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细菌,其作用不同,能力不同。按代谢机制可分为好气菌、厌气菌、兼性厌气菌,按属性可分为有益菌、有害菌、条件致病菌、致病菌。养殖过程产生的代谢产物需要由细菌来进行降解和转化,细菌是养殖池塘物质循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员。

(二)鱼池主要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养殖池塘中,养殖鱼类与浮游微藻、浮游动物、细菌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关系。鱼类以配合饲料为主要食物,养殖前期可以摄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细菌团粒,养殖后期可以摄食细菌团粒;鱼类的代谢产物、残存饲料、浮游动植物的残体通过细菌的降解作用,转化成为营养元素,培养浮游微藻,进而培养浮游动物;细菌在讲解转化代谢产物的过程中,自身繁殖成为细菌团粒。

二、养殖池塘的自身污染

鱼类养殖过程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包括了排泄物、残存饲料、浮游动植物的尸体等。池塘养殖基本采用“三池合一”模式,养殖鱼类的摄食、排泄及代谢产物的分解在同一池塘中进行,鱼类每天摄食,每天排泄,代谢产物不断积累,自身污染程度逐日加重。而在养殖过程中投入的各种消毒、杀菌药物,破坏养殖动物、微生物和环境三者构成的动态平衡,抗生素药物和重金属的使用还将危害养殖鱼类质量安全。

三、养殖池塘的主要环境因子 (一)溶解氧(DO)

溶解氧是鱼类及其他动植物、细菌的生命活动和有机质的降解转化所必须的关键因子,养殖水体中溶解氧需保持≥3.5mg/L。池塘浮游微藻进行光合作用以及使用增氧机和增氧剂使空气交流产氧,鱼类及其他生物生命活动、有机质分解耗氧,由此决定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含量。

(二)氨氮(NH3-N)

代谢产物不完全硝化作用引起氨氮升高。养殖水体氨氮过高会损害鱼类肝胰组织,降低鱼类的获氧能力,池塘养殖水体中氨氮含量需保持≤0.5mg/L。

(三)亚硝酸氮(NO2--N)

代谢产物不完全硝化作用引起亚硝酸氮升高。通过鱼类呼吸作用,亚硝酸氮由鳃丝进入血液而导致鱼缺氧窒息。

(四)硫化氢(H2S)

由含硫物质在氧气不足条件下分解产生,硫化氢可造成鱼类组织、细胞严重缺氧,低浓度时影响生长,高浓度使鱼类死亡,鱼类养殖水体中硫化氢含量不应高于0.03mg/L。

(五)酸碱度(pH值)

浮游微藻生长繁殖旺盛或石灰使用过度,使水体pH值升高;浮游微藻繁殖

生长不良或暴雨后,使水体pH值降低。水体pH值升高会增加氨氮毒性,pH值过低则溶解氧低和水质差,引起硫化氢毒性增强。鱼类养殖水体合适pH值为7.8-8.6。

(六)透明度

透明度是反映水体中有机质及浮游植物的间接指标,透明度低说明水体中有机质及浮游植物过多,水体过肥,亦或是悬浮颗粒过多;透明度过高则水体过瘦。合适的透明度适宜鱼类良好生长,而且可抑制底生丝藻、纤毛虫、有害菌的滋生。

大宗淡水鱼类生长的合适透明度范围为30-60cm,养殖前期适当低些,养殖后期适当高些。

(七)水色

水色反映养殖水体中浮游微藻数量及种类,是判断水质优劣的直观指标。总体来说,豆绿、黄绿、茶褐为优良水色,以绿藻、硅藻为优势;红、蓝绿、白浊为劣质水色,以蓝藻为优势,或原生动物、浮游动物过多。水色以肥、活、爽、嫩为佳,以浓、过清为劣。

四、养殖池塘水环境调控的关键

养殖池塘水体调控的关键是培养和维持稳定的、优良浮游单细胞藻类种群和培育有益的微生物种群使其成为优势菌群。通过浮游微藻和有益细菌的共同作用,降解转化养殖代谢产物,调节水质,抑制有害细菌和有害微藻的滋生,营造适宜鱼类健康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

养殖池塘中培养、维持稳定的、优良的浮游单细胞藻类种群,能保持养殖水体中高含量的溶解氧,消除有害因子、平衡酸碱度,营造良好的水色和合适的透明度,抑制底生丝藻、有害藻类、寄生虫的繁殖,提供鱼类安定生长的水域环境,而且通过浮游微藻、浮游动物食物链为鱼类提供优良活饵料,促进养殖鱼类健康生长。

养殖池塘中培育有益微生物种群并使其成为优势菌群,能够降解、转化池塘中的有机物(池塘积累的有机物、有机肥料、养殖过程产生的代谢产物),在净

化养殖环境的同时,为浮游单细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达到“化废为宝”的作用;通过营养竞争、空间竞争、生态位点竞争,抑制有害菌、条件致病菌乃至病原菌的繁殖生长,减少病害发生;有益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形成细菌团粒,可以成为鱼类优质活饵料。

五、池塘水环境调控技术 (一)池塘和水体的常规处理

养殖收成后,及时晒池,老化池塘撒上生石灰再曝晒。开始养殖之前,根据需要选择安全、高效的渔用药物,有效清除杂鱼、杂虾及其卵子进入养殖池。一次进水至水深1米以上,选择低毒高效的水体消毒剂,合理进行水体消毒。

(二)有限量水交换

放苗前进水1米深以上,放苗后30天内不换水、不添水,养殖中期逐渐加水至满水位,养殖后期视水质变化和水源质量适当换水。

一次换水量约为养殖池塘总水量的5%-15%,保持养殖水体环境的稳定。 水源经沉淀或过滤、消毒以后,再进入养虾池塘,避免水源带来污染和病原,有条件的养殖场应设置蓄水池。

(三)养殖水体营养调控技术 1、浮游微藻营养素

无机复混营养素,如“单细胞藻类生长素”,含溶解态{氮、磷为主}养分,不易为池底胶泥吸附,有效性强,氮、磷(N:P)适宜浮游绿藻和硅藻的要求。

无机有机复混营养素,如“肥水师傅”、“肥水快”、“速效肥水素”、“利生保水王”、含氮、磷、有机质、微生物、发酵物等多种成分,既能快速培养绿藻和硅藻,又能保持持久肥效。

2.水体营养调节技术 (1)放苗前施用营养素

水体要求一定的水色和透明度,需要有一定量的浮游微藻,自然水体中含有

的营养成分不足以供应浮游微藻的生长,需要增加养殖水体营养元素浓度。合理施放浮游微藻营养素,优化养殖水环境和培养优良活饵料。

在放养之前5-7天,施用浮游藻类营养素。施放要点,池底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施用无机复混营养素“单细胞藻类生长素”。

(2)追肥

浮游微藻的繁殖快速消耗营养元素,造成养殖水体中营养元素的欠缺,引起微藻繁殖停顿,水色变清(在浮游动物繁殖旺盛的池塘更明显),所以第一次施放营养素后7-10天,要追施营养素。池底有机质丰富的池塘追施用“单细胞藻类生长素”,池底干净的池塘追施“肥水师傅”或 “肥水快”或“速效肥水素”或“利生保水王”。

(3)补肥

养殖过程中因大雨、降温、转风向、使用消毒剂或杀虫剂不当,引起微藻死亡,使水色变清,透明度变大,需要施用芽孢杆菌“加强型利生素”、“利生活菌”或“利生健”降解微藻类残体,并补施“单细胞藻类生长素”或“利生保水王”重新培养微藻,营造良好水色。

(四)有益微生物调控技术 1、有益微生物制剂种类 (1)芽孢杆菌制剂

由枯草芽孢杆菌的地衣芽孢杆菌组成,如,“加强型利生素”、“利生活菌”、“利生健”等。芽孢杆菌能够分泌丰富的胞外酶系,降解淀粉、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纤维素、核酸、磷脂等大分子有机物和小分子有机物及无机物,对环境适应性强,在咸淡水环境中,pH值3-10、温度5℃-45℃均能繁殖,兼有好气和厌气双重代谢机制,产物无毒无害。在养殖池塘中施放芽孢杆菌,能够快速降解养殖代谢产物,减少有机物在池底的累积,促进物质循环利用,促进优良浮游微藻繁殖,同时抑制有害菌繁殖,促进有益菌形成优势,改善水体质量。

(2)光合细菌制剂

由光合细菌培养而成,如“水乐宝”、“高浓度光合菌”。光合细菌是一类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不放氧的原核生物,能利用硫化氢、有机酸做受氢体和碳源,利用铵盐、氨基酸、氮气、硝酸盐、尿素做氮源,但不能利用淀粉、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在养殖池塘中施加光合细菌,能够吸收养殖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因子;减缓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平衡浮游单细胞藻类藻相,调节酸碱度(pH值)。

(3)乳酸菌制剂

以乳酸菌为主导菌培养而成,如“活水素”、“肥水EM”、“利生优酸乳”等,其性能稳定,可以降解、转化大分子有机物,也可以吸收利用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物。在养殖池塘中使用,可以分解有机物,平衡浮游微藻类的繁殖,吸收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因子,起净化水质的作用。

(4)利于硝化过程正常进行的有益菌制剂

“利生硝化素”本品由多株具有硝化、反硝化作用的细菌及消化酶组成,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高效吸收、利用养殖池塘中的氨氮、亚硝酸氮,针对性的解决因有机污物过多而引起氨氮、亚硝酸盐过高的问题。

2、有益微生物有效调控技术 (1)放苗前施用芽孢杆菌制剂

放苗前施用水产养殖专用肥的当天或隔天,施用芽孢杆菌制剂“加强型利生素”或“利生活菌”,通过芽孢杆菌降解转化池塘中的有机物(原有池底有机物或者施肥带进的有机物),提供营养元素培养浮游微藻,优化水环境和培养活饵料,同时促进有益菌群繁殖成为优势菌群,形成有益菌团粒,作为鱼类饵料,并且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此时,由于清塘和水体消毒等措施,池塘中的微生物水平较低,及时使用有益菌效果明显。

(2)养殖过程定期追施芽孢杆菌制剂

养殖过程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尤其是大分子的有机质,如鱼类的粪便、残存饲料、浮游生物残体等要靠化能异养有益细菌进行讲解转化。在自然界的竞争中,

要保持有益菌的优势地位,需要定期外加芽孢杆菌。所以,放苗前施放芽孢杆菌制剂以后,养殖过程中每隔7-15天需追施一次“加强型利生素”或“利生活菌”或“利生健”,直到收获,可以起到平衡微藻藻相、消减富营养化、抑制有害菌和形成有益菌团粒的作用。每次施放量可为首次施放量的50%。

(3)养殖过程中有效施用光合细菌制剂

养殖过程中出现浮游微藻过度繁殖、氨氮过高、阴雨天气等情况时,施用光合细菌制剂“水乐宝”或“高浓度光合菌”或“普乐健高活性光合菌”。光合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利用水体营养,在浮游微藻过度繁殖时,与浮游微藻争夺营养以防控微藻过度繁殖,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在阴雨天气时,可以替代浮游微藻进行光合作用以净化水质。而且,光合细菌可以快速利用氨氮,当水体氨氮过高时施用光合细菌能得到有效缓解。

(4)养殖过程中有效施用乳酸菌制剂

养殖过程中,出现谁知老化、溶解有机物多、亚硝酸盐高、pH过高等情况时,施用乳酸菌制剂“活水素”或“活水素Ⅱ型”、“肥水EM”、“利生优酸乳”。乳酸菌可以快速降解亚硝酸盐,使水质清新。乳酸菌代谢过程产酸,可以起调节水体酸碱度的作用。

(5)养殖中后期及时施用具有硝化、反硝化作用的有益菌制剂

养殖中后期,含氮有机物累积、溶解氧相对不足,水体经常出现氨氮、眼硝酸盐含量偏高,及时施用“利生硝化素”可快速降解有机污物,使硝化、反硝化过程顺利进行,从源头控制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也可在溶氧充足时施用“利生硝化宝”,参与硝化反应,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

(6)有益菌的协同施用

养殖过程中,当浮游微藻繁殖不良时,可同时施用肥水型乳酸菌“肥水EM”或肥水型光合细菌“普乐健肥水型光合菌”和芽孢杆菌复合制剂“利生活菌“或”利生健。乳酸菌或光合细菌起净化水质的作用,其培养液含有多种微藻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可促进浮游微藻快速繁殖;芽孢杆菌可快速降解池中的有机物,转化成为浮游微藻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两者协同作用,即可净化水质和底质,又

可促进优良浮游微藻的稳定生长。

(五)环境调节剂使用技术 1、环境调节剂种类 (1)“池底净”

含有效钙成分,兼具有增加养殖水体含钙量和长效增加水体溶解氧以及缓和消毒灭菌作用。

(2)“爽水灵”

含溶解态腐殖酸,能有效络合水体中的悬浮有机物及有毒有害物质,平衡酸碱度,稳定优良浮游微藻种群。

(3)增氧剂

粉状增氧剂“高效增氧剂”用于养殖水体缺氧急救,也可用于平衡水中营养状况,辅助稳定浮游微藻生长。

颗粒状增氧剂“利生粒粒氧”用于底部长效增氧,可以提高池底还原电位,起到改良底质的作用。

(4) 水质解毒剂

“利生降解灵”含辛桂有机盐、络合剂,可通过吸附、离子交换、络合等作用在短时间内消除水体中的残留消毒剂、重金属、农药等有毒物质,优化水质。

(5)其他类

常用的环境调节剂还有石灰、沸石粉、白云石粉、麦饭石粉等。 2、有效使用环境调节剂技术 (1) 有效使用“池底净”

暴雨后,池底硬度降低,钙含量不足,而且,暴雨后往往池底容易缺氧么可以使用“池底净”进行增加水体钙含量和硬度,同时改善池底溶氧状况。

(2)有效使用“爽水灵”

养殖过程pH值过高或不稳定、水浑浊、泡沫多、蓝藻多度繁殖时,施用腐殖酸“爽水灵”,以络合溶解态有机质,使水质清新,而且可以调节酸碱度和平衡浮游微藻藻相。

(3)有效使用增氧剂

养殖水体缺氧和浮游微藻繁殖不良时使用“高效增氧剂”,养殖池塘底部较差或中后期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之前,使用“利生粒粒氧”长效增加水体溶解,改良有益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效果。

(4)合理使用水质解毒剂

养殖过程中使用“利生解毒宝”可缓解药残、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以及恶劣天气对鱼类的不利影响,提高鱼类的抗应激能力。

(5)妥善使用石灰

暴雨后pH值太低时,可以泼洒少量石灰水,再使用有益菌。 六、结论

池塘养殖的关键在于养水,养水的根本在于养底,有效地使用有益微生物、浮游藻类营养素,配合使用其他养殖环境调节剂,降解转化养殖代谢产物,平衡藻相与菌相,营造良好养殖生态,是遵循鱼类生态生理特性和养殖池塘生态特点,应对当前池塘养殖环境污染、病害频繁发生、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等因素所提出的成功的技术。

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上述技术的合理应用能有效削减自身污染,抵御外来风险,保护养殖环境,减少药物使用,提高养殖产品的规格与品质,提高养殖成功率,保障食用安全性,从此推动淡水池塘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fo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