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制冷系统安全运行规程(正式版)

更新时间:2023-04-29 11:4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螺杆制冷系统安全运行规程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螺杆制冷系统安全运行规程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1、目的:

科学、安全操作制冷设备, 使制冷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保证冷媒、冰水供应符合工艺要求, 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动力车间制冷所有制冷设备的操作管理。

3、职责:

制冷工负责制冷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操作、调整、隐患处理, 并做出记录。

4、操作要求:

4.1螺杆式制冷机操作规程

4.1.1开机前准备工作

4.1.1.1首先了解停机原因和停车时间, 若因事故或机器定期修理, 应检查是否修复并交付使用;若是工作需要正常停机, 则准备工作完成后, 可按正常操作程序启动压缩机并投入运行。

4.1.1.2检查高、低压管道系统及设备的有关阀门是否全部处于工作状

第2页/共24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态。

a、从压缩机高压排出管线到蒸发冷凝器, 从冷凝器到辅助贮氨器、高贮器之间的有关阀门是否打开。

b、检查低压循环贮液桶进、出气阀是否处于全开状态, 手动供液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c、各设备上的安全阀的控制阀应处于开启状态, 冷凝器与高压贮液桶、辅助贮氨器与高压贮液桶间的均压阀应开启, 压力表阀、液面指示计阀应开启。

d、检查油冷却器进出油阀, 进液、出气阀是否打开。

4.1.1.3检查高压贮液桶的液面及控制。

a、检查高压贮液桶的液面是否在30%--80%之间。

b、检查低压循环桶供液控制状态(手动、自动、停止)。

c、检查低压循环桶的液面, 液面应控制在最高不超过70%, 最低不低于30%。

d、检查辅助贮氨器液面是否正常, 液面应保持在液面镜的1/5-2/5

之间。

4.1.1.4检查氨泵控制柜电源指示是否正常。

4.1.1.5检查冷凝器水泵控制柜电源指示是否正常,水泵各运转部位是否有障碍物。

4.1.1.6检查压缩机。

第3页/共24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a、检查压缩机与电机各运转部位有无障碍物, 所有控制仪器, 保护装置是否良好, 各自动安全保护继电器调定值如下:

排气压力高保护1.6Mpa

油温度高保护70℃

油压与排气压差低保护0.15 Mpa

油精过滤器前后压差高保护0.1 Mpa

b、检查油量:油分离器正常油面位置应在油分离器视油镜1/3---2/3范围内, 若低于1/3时, 应按照螺杆机加油操作规程加油。

c、压缩机排气阀, 油泵前后截止阀、油冷却器出气阀进液阀, 进出油阀应全部在开启状态。

d、检查各压力表阀是否打开, 压力表是否指示正常, 对于坏的应更换, 检查控制箱电源指示是否正常。

e、检查油泵转动部位是否有障碍物, 能量调节装置是否正常;按油泵启动按钮, 指示灯亮, 油压差应调整在0.15 Mpa -0.30 Mpa ,将能量调节手柄搬向加载位置,吸气端能量调节指示针向加载方向旋转,证明滑阀加载工作正常,然后能量调节手柄搬向减载位置,指示针向减载方向旋转,最后停在“O”位, 证明滑阀减载工作正常, 按油泵停止按钮停止油泵工作。

4.1.2压缩机的启动

4.1.2.1启动冷凝器水泵和风机, 使冷凝器投入运行。

第4页/共24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4.1.2.2启动油泵。

4.1.2.3 过5-10秒后, 油压差建立, 启动主机, 并注意吸排气压力表读数, 排气压力不得超过1.5 Mpa, 根据运行工况调节吸气压力。

4.1.2.4将能量调节手柄搬向加载位置,根据负荷情况确定投入负荷,然后定位,机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4.1.2.5开机记入《制冷车间运行工作记录》。

4.1.3停机

4.1.3.1将能量调节手柄搬向减载位置,使滑阀退到“O”位。

4.1.3.2停止主机工作。

4.1.3.3停止油泵工作。

4.1.3.4当系统长期停止工作时应关闭压缩机吸气阀和排气阀。

4.1.3.5停机记入《制冷车间运行工作记录》。

4.1.4压缩机运转中应注意的事项

4.1.4.1运行中应注意观察吸气压力、排气压力, 油温并定时记录。

4.1.4.2运行中应注意排气温度不得超过105℃, 油温度控制在

30℃-65℃之间, 如果油温过高或过低应调节油路旁通阀使油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4.1.4.3运行过程中, 如果由于某项安全保护动作而停机, 一定要在查明原因后方可开机, 绝对不能采取改变调定值的方法再次开车。

第5页/共24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4.1.4.4由突然停电造成主机停车时, 由于旁通电磁阀没能开启, 在排气与吸气压差的作用下压缩机易出现倒转现象, 这时应迅速关闭吸气阀, 这样压缩机吸排气端压力能短时间内平衡, 减轻倒转。

4.1.4.5当机组长期停车时, 应每10天左右开动一次油泵, 油泵每次运转10分钟, 每2-3个月主机开动一次, 每次运转45分钟以上, 长期停车时应将油冷却器进液阀关闭。

4.2螺杆压缩机的加油操作规程

4.2.1打开贮油器出油阀。

4.2.2打开所需加油机器上加油支管的加油阀。

4.2.3关闭吸气压力截止阀,然后慢慢调节吸气阀,使吸气压力略低于大气压。

4.2.4缓慢开启压缩机吸气过滤器上的加油阀,但必须缓慢加

油。

4.2.5加油时,注意机器的声音变化,防止机器震动。

4.2.6加油后记入《制机车间运行工作记录》。

4.3蒸发式冷凝器操作规程

4.5.1经常检查蒸发式冷凝器的补水情况,保证冷凝器蓄水池有足够的水位。

4.5.2在启动压缩机前应先启动冷凝器水泵和风机,使冷凝器进入工作

第6页/共24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状态。

4.5.3经常观察冷凝器的压力,最高不超过1.5Mpa。

4.5.4检查各阀门的开、闭状态是否正常。

4.5.5冷凝器蓄水池要经常换水和清理水池。

4.5.6对循环水泵、风机要经常检查其运行情况是否正常,其运行电流不得超过其额定电流。

4.5.7压缩机全部停机15分钟后,应停止水泵和风机的工作。

4.5.8维修或更换冷凝器时,须将氨抽空。

4.5.9冷凝器在冬季长时间停用时,应将蓄水池的水放净,并停止向蓄水池供水。

4.6辅助贮氨器的操作规程

4.6.1检查辅助贮氨器各供液出液阀、安全阀是否全部处于开启状态, 放油阀应处于关闭状态。

4.6.2检查辅助贮氨压力表读数是否正常,表阀是否开启,视液镜阀是否开启。

4.6.3在夏季运行时将进出气截止阀关闭,打开过桥阀。

4.6.4在冬季运行时将过桥阀关闭,打开进、出气截止阀。

4.6.5经常检查辅助贮氨器液位, 液位应控制在液面镜的1/5∽2/5之间。

第7页/共24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4.6.6辅助贮氨器和冷凝器之间的均压阀应常开。

4.7高压贮液器的操作规程

4.7.1高压贮液器正常工作时,进液阀、出液阀、均压阀, 液面指示器阀压力表阀、安全阀应全部打开, 放油阀和放空气阀应是关闭的, 只有放油和放空气时才能开启使用。

4.7.2如果有几只高压贮液器同时使用,其液体和气体均压阀应打开,使其液面相互平衡。

4.7.3投入运行的高压贮液器和辅助贮氨器的均压阀必须打开。

4.7.4在正常使用中,桶内液体应相对稳定在40%-60%之间,最高不得超过80%,最少不低于30%。

4.7.5高压贮液器内的压力最高不得超过1.5Mpa,超过此压力应时找出原因,并排除。

4.7.6高压贮液器内有油或空气时应及时放出。

4.7.7如果液面过高妨碍正常循环时可把液体放入冷库排管或低循桶。

4.8低压循环贮液桶的操作规程

4.8.1设备投入使用或交班时,应检查低压循环桶的进出汽阀,安全阀的控制阀, 出液阀油面指示器的控制阀, 压力表阀是否打开, 放油阀、排液阀、手动进液阀的开闭状态。

4.8.2检查低压循环桶的液面是否正常, 液面最高不得超过70%, 最低

第8页/共24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不得低于30%。

4.8.3将低循桶供液控制盘控制开关拔到“自动”位置, 并根据液面调节节流阀开启度。

4.8.4若供液电磁阀损坏时, 应将电磁阀进液端截止阀关闭, 并用手动节流阀控制供液, 根据液面高低手动节流阀可开1/12、1/8、1/4

圈, 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开大或小点。

4.8.5开启循环桶的出液阀和氨泵的进、出液阀以及氨泵的抽气阀, 抽气阀调整后应常开。

4.8.6在库房冲霜时, 低压循环桶做排液桶用, 要随时注意桶内液面。

4.8.7在冷间冲霜后或进货后冷间热负荷变化较大, 降温时, 开阀要特别小心, 应缓慢开启调节站各冷间的回汽阀,绝对不能开得过大过快.因系统中其它冷间正常降温, 若开得过快蒸发器内压力突

然降低,氨液蒸发量突然增大, 各冷间蒸器盘管内的氨液在管内剧烈沸腾, 引起回液现象, 所以回汽阀应在微开状态, 等10分钟左右冲霜冷间蒸发器的压力与系统中的压力基本平衡, 再全部打开回汽阀, 避免压缩机湿冲程。

4.8.8在正常运转中低压循环桶液面应保持桶高的1/3, 要经常检查液面指示器的液面和控制盘信号, 并经常检查电磁阀、压力表是否失灵。

4.9氨泵操作规程

4.9.1检查低压循环桶液面应不低于30%, 出液阀应打开, 抽气阀压力

第9页/共24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表阀应开启。

4.9.2打开氨泵出液阀、进液阀。

4.9.3将氨泵控制柜保护状态开关, 置自动位置。

4.9.4运转中注意观察氨泵运行电流不得超过额定电流。

4.9.5 1小时内氨泵起动不得超过6次, 每次启动间隔不得低于10分钟。

4.9.6严禁氨泵无液面干运转, 以免损坏氨泵。

4.9.7氨泵运行如因自动保护而停止工作, 应迅速查找原因, 并及时处理。

4.9.8氨泵应在压缩机启动前启动, 以防压缩机启动时系统压力突然降低而使蒸发器内大量氨液迅速流向低循桶, 使低循桶液面迅速超高, 而使压缩

机发生湿冲程。

4.9.9备用泵应灌满氨液, 以便能随时启动。

4.10中间冷却器操作规程

4.10.1高压级排气温度达到60℃以上时, 才允许向中冷供液。

4.10.2将中冷供液控制柜供液控制开关置“自动”位置。

4.10.3若供液电磁阀损坏时, 应关闭其供液端截止阀, 打开手动供液节流阀。

第10页/共24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4.10.4手动供液节流阀一般控制在1/12-1/6圈之间。

4.10.5中冷器液面应控制在浮球液位控制器下限位置。

4.11阀门安全操作规程

4.11.1制冷系统应有一定数量的调节阀、截止阀和备用阀。

4.11.2向系统充灌制冷剂时, 阀门的开启操作应缓慢。

4.11.3制冷系统中, 有液态制冷的管道和设备, 严禁同时将两端阀门关闭。

4.11.4蒸发器在用水冲霜时, 应将回汽阀关闭、排液阀打开, 供液阀关闭。

4.11.5开启回汽阀时, 应动作缓慢, 并注意倾听制冷剂的流动声音, 禁止突然开大, 以防止湿汽体冲入压缩机内而引起事故。

4.11.6开启阀门时, 为防止阀芯被阀体卡住, 要求转动手轮不应过分用力, 当开足后应将手轮回转1/8圈左右。

4.11.7所有控制阀关闭时手轮应挂红色标志牌, 开启状态不挂牌。

4.11.8节流阀开启度, 可为1/12、1/8、1/6、1/4, 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开大或关小点。

4.12油氨分离器操作规程

4.12.1油氨分离器进气阀、出气阀应常开。

4.12.2油分离器往油冷却器出油阀应全开。

第11页/共24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4.12.3油分离器中油面不得超过油面镜2/3位置, 不得低于油面镜1/3位置。

4.13油冷却器操作规程

4.13.1油冷却器进出油阀应常开

4.13.2油冷却器进液、出汽阀应常开, 油冷却器内应保持足够的液位。

4.13.3启动压缩机前必须检查辅助贮氨器内氨液的液面情况,

如果辅助贮氨器内无液面, 应通过机组油冷却器加氨阀向辅助贮氨器内

补液, 液面正常后方可开机。

4.13.4在长期停车期间应将油冷却器进液阀关闭, 而绝对不能将供液出气阀同时关闭。

4.13.5油冷却器端放油阀、进液阀不用时应将手轮卸掉。

4.14经济器操作规程

4.14.1经济器进出液阀应常开。

4.14.2待压缩运转常后, 慢慢开启补气阀, 经济器补气压力比吸气压力高0.05-0.15Mpa。

4.14.3将经济器供液控制箱开关扳向“ON”。

4.14.4运行中应根据液面情况调节节流阀开启度。

第12页/共24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4.14.5经济器液面位置应控制在1/3-2/3范围内。

4.14.6停压缩机前应先关闭经济器供液, 停2-3分钟后再关闭补气阀。

4.14.7经济器停用时压力不应超过0.5Mpa, 否则应降压。

4.15制冷系统放空气操作规程

4.1

5.1手动放空气

a、将空气分离器控制盘开关置“0”位, 并把供液电磁阀、放空气电磁阀的阀针顶开, 使电磁阀处于开启状态。

b、打开空气分离器抽气阀, 使内部压力降至低压回气压力。

c、打开混合气体进汽阀, 不得全开, 使制冷系统混合气进入空气分离器。

d、微开手动供液节流阀, 供液开启度视回汽管结霜情况而定, 一般掌握回汽管结霜1-2m高, 有保温层时, 以截止阀体结霜为限。

e、用手摸空气分离器有凉的感觉时, 打开放空气阀, 并根据水中气流情况, 来调整放空气阀的开启、停止;气泡在水中上升时, 由大变小, 并呈乳白色, 则说明放出的气体含有大量氨气, 应关小或关闭放空气阀, 停一会再放, 若放出气泡呈乳白色, 则认为空气已放完。

4.1

5.2全自动放空气操作规程

a、将空气分离器控制开关置“2“位。

b、将系统需长期放空设备的放空阀打开。

第13页/共24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c、适当调节节流阀的供液, 一般开几分之一圈。

d、当用回液作供液时, 要调节手动节流阀的开启度, 达到即不供液, 也不串气。

e、抽气阀、手动节流阀、供液阀、进混合气阀要统一调整。

f、空分测温管注油后, 管口用塑料胶带缠封。

g、温控器下限调为-10℃, 上限调-5℃。

4.16集油器操作规程

4.16.1放油时最好先停止放油设备的运行。

4.16.2集油器放油时, 操作人员不得中间离开操作地点, 应站在放油管侧面和上风头。

4.16.3打开集油器上减压阀, 当集油器压力表读数接近所接回汽压力时, 关闭降压阀。

4.16.4开启设备放油阀, 再开集油器进油阀, 待设备内油全部放入集油器或集油器油面接近70%时应关闭集油器进油阀。

4.16.5集油器开始进油后应把电加热丝开关打开。

4.16.6逐渐开启集油器降压阀, 使油中氨液蒸发, 当集油器内压力接近所接回气管路的压力时, 关闭降压阀, 静止20分钟后, 若集油器上表针有明显上升, 应重新降压直到压力不再上升为止, 然后关闭油加热器, 开启放油阀, 将油放出, 然后关闭放油阀。

第14页/共24页

专业技术文件/ Technical documentation编号:

4.16.7将放油的设备、班次、放油量情况填入《制机车间运行工作记录》。

4.17辅助贮氨器放油操作规程

4.17.1最好先停止辅助贮氨器的工作。

4.17.2使集油器处于接油状态。

4.17.3开辅助贮氨器放油阀和集油器进油阀。

4.17.4放油后关闭辅助贮氨器放油阀, 恢复辅助贮氨器工作。

4.18高压贮液器的放油操作规程

4.18.1最好先停止放油高贮器的工作。

4.18.2使集油器处于接油状态。

4.18.3开高贮器放油阀和集油器进油阀。

4.18.4放油结束后, 关闭高贮器放油阀, 恢复高贮器的工作。

4.19中间冷却器放油操作规程

4.19.1最好使中间冷却器停止工作。

4.19.2使集油器处于接油状态。

4.19.3开启中间冷却器放油阀和集油器进油阀, 使油流入集油器

4.19.4油放完后, 关闭中冷器放油阀, 使中冷器恢复工作。

4.20低压循环贮液桶放油操作规程

第15页/共24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r3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