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单季稻养鸭种养结构研究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3-06-04 03:3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培技术

lefungi

龟嗣萄

2010(2)

黑木耳单季稻养鸭种养结构研究与实践

何建清1王伟平2

(I浙江省丽水市农业局农作站.浙江丽水323000;2浙江省云和县农业局经作站.浙江云和323600)

摘要

针对农业生产存在的传统种粮比较效益低下,土地利

边每隔100cIn左右插1支2cm左右长的拱形竹签。地面覆

盖3cm厚的稻草。

1.1.3

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围绕农作制度创新.开展菇稻禽农作模式构建及配套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以稻鸭共育为基础、冬闲田栽培黑木耳为重点。采用良种、优化基质配方、稻草覆地和微喷调湿等代料黑木耳冬闲田鳝地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以及废菌棒还田、稻鸭共育技术集成与应用,形成了菇稻鸭复合型生态种养技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关键词文章编号

黑木耳

稻鸭共育

袋料栽培

复种指数

管理规程成熟耳棒出田一排场见光一脱袋一控温控湿

(干干湿湿)一耳芽管理一采收一耳棒养菌一催耳重复管理。1.1.4耳棒排场

将耳棒搬场地摆放在横杆上。每条横杆放

置6-7棒。采用水雾喷带调控空间湿度。

1.1.5

水分管理

喷水的原则”Ff湿湿”,喷水要求细喷、

勤喷。水源一定要选用清洁无污染的山间溪水,切勿使用农田水喷雾,以防黑木耳农残污染。喷水的标准是看耳片状态定量。长耳时期,确保耳片膨胀湿润、鲜嫩。耳片干缩营养吸收受阻,影响耳片生长;耳片过湿,影响空气吸收。特别是在温度高于28℃时容易流耳、烂耳。通过喷水保持耳片湿润,一般可在每天的10:00-16:00进行连续喷雾。但温度25℃以上时,早晚喷为宜。采前l-2d停止喷水。每批木耳采收后停止喷水1个星期左右,料内菌丝恢复。待耳基形成后,再按第一批管理。1.2稻鸭共育技术稻鸭共育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特点、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鸭子的生理、生活习性及水中浮游生物的消长规律.并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项种养方式。实践证明,稻鸭共育能有效除去杂草、减少杂草与水稻争肥、争光、争气,免除化学除草;减少化肥施用量和农药防治病虫次数,减少鸭的喂食量,一般可比圈养的节省饲料40%以上;提高了水稻产量、效益和品质,提高了鸭的品质和售价,提高了水田的经济效益。其关键技术如

下:

1.2.1

1000-8357(2010)02枷42-02

浙江丽水市地处浙西南山区,田少地多,人均占有耕地不

足0.036hm2。所属的云和县更是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山区县,也是浙西南最小的欠发达县。近年来,一方面由于种粮效益比较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普遍下降,对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带来隐患;另一方面特色优势产品一一黑木耳发展迅速而缺乏生产场地。为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促进黑木耳生产发展,笔者根据本地93%为单季晚稻,从晚稻收获至翌年单季晚稻播种至少有6-7个月空闲的现状及黑木耳生产的特点,在云和县对“黑木耳一单季稻/鸭种养结构”的新型农作制度进行研究实践,通过合理安排茬口,充分利用温光水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将有关情况总结介绍如下,供参考。

1“黑木耳一单季稻一鸭”三元结构的主要技

术要点

充分利用冬闲田种植木耳,提高大田复种指数;通过水旱轮作,有效改善土壤质地、结构,减少病虫害危害。

1.1

田块和品种的选择选择水质、土壤条件均符合无公

害稻米的生产要求标准,有独立的排灌水设施。浮游生物及水生物饵丰富的田块。水稻品种选株高中上、茎秆粗壮、株型集散适中、抗逆性好的中迟熟优质杂交稻组合,如中浙优l号、粤优938等。鸭应选择生活力和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觅食能力强的浙江缙云麻鸭、樱桃谷等品种。

1.2.2及时清理耳菇田,确定废茵棒还田数在黑木耳、香菇采收完毕后,要及时清理耳菇田,根据不同类型田块确定还田废菌棒数,肥力不足的瘦瘠田可多还,否则少还。据测定,废菌棒每100kg含氮1.5kg,磷1.04kg,钾O.78kg,有机质71.4kg。一般用废菌棒3

堆7-10d。

1.2.3

000-5000棒,667

耳一稻轮作技术

从代料黑木耳7月中旬至9月底制

袋、接种,室内发菌培养,10月底至11月初排场,11月上旬至4月中下旬出耳管理,5月上旬至10月底为水稻生产期,形成一套规范的先进适用技术。

1.1.1场地要求周围环境无污染及病虫滋生源,四周空旷,冬季日照长,有清洁水源,排灌方便,最好利用水稻冬闲田。整个场地一般情况下露天,仿段木栽培。只有连续下雨的情况下,须采用薄膜避雨,防止流耳。

1.1.2耳床搭建大田耳床木柴或竹搭成,宽120—130cm,高25cm,长度不限,横杆行距25-30cm,耳床四周挖好排水沟。床内挖出的泥土堆在走道上,走道宽40-50cm。在耳床两

收稿日期:2009—05—08

基金项目:浙江省省级《新型农作制度模式的构建及集成配套技术研究示范》重大科技项目。

42

m2为宜,还田前废菌棒预

密度及鸭的放养时间密度包括水稻栽插密度和鸭子

放养密度。水稻以实宽行窄株的移植方式较好,密度一般

30cmxl5cm为宜;鸭子放养密度以10-15只/667m2为宜,

0.53-0.67

hm2为一群。放养时间以水稻栽插活棵开始分蘖,

2010(2)

'It目萄

技mn术一.1●■■■

雏鸭15—20日龄,体重i00~1509左右为理想放养时节,放养后半个月左右打防疫针。

1.2.4做好饵料培养和防护设施在水稻移栽后及时放养“鸭儿萍”,追施畜禽粪水,促其生长,为雏鸭提供生物饵料。雏鸭下田后,以群为单位,在稻田四周及时架设网栅栏,以防鸭子逃逸或其它有害生物袭击雏鸭寻食时网眼缠住鸭嘴,造成雏鸭死亡。另外,为防止强光及暴雨,在稻田的一角为鸭子修建一个简易的休息庇护场所,一般面积为10m2左右。I.2.5鸭的管理主要在放养初期,雏鸭觅食能力羞,须要在早晚添补一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如碎米、麦、菜等,投放在鸭子修建的简易棚内,让其自由采食,投饲量从多到少、晚多早少,一般投放20d就可停止。当水稻生长进入到灌浆期时要及时将成鸭从稻田收回,此时鸭子个体长成、食量大,觅食能力强。如不及时回收,将会采食稻谷,造成水稻减产。1.2.6稻田管理在稀播培育壮秧的前提下,秧苗用高效低毒的对口农药防治病虫害。翻耕前用3000废菌棒还田或翻耕移栽时一次性给足有机肥或复合肥为基础,做好大田的肥水管理。重点是把握稻田水分,因鸭属水禽,在稻间觅食活动期间,田面要有浅水层,深度以鸭脚刚踩到表地为宜,使鸭在活动过程能踩到泥搅浑田水,起到中耕松土,促进水稻根、蘖生长发育的作用。大田丰产沟要挖得深些,并在沟内始终保持

3-5

cm深的水层,供鸭洗澡之需。大田一般不进行追肥,以鸭

排泄物及绿萍腐烂还田肥土代替,如田土较瘠薄或基肥不足,水稻肥明显体缺的,则施尿素7.5kg,667m2,促其生长发育。

2小结与讨论

2.1经济效益显著该项目实施二年来,建立5个示范点,

面积146.5hm2,稻谷532.2kg/667m2、商品鸭19.1kg、黑木耳

574.2kg,平均产值30569元,667m2、净利润16577元/667

m2。

全县辐射面积234.6hm2,总产值1.1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2社会效益明显耳一稻,禽模式是一种生态的新型栽培模式,该模式的示范推广,为我市农作制度创新,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茬口的合理安排,从而解决了冬闲农村劳动力的闲置问题,带动全县

4000多人的就业,对农村社会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业兴

百业旺。利用冬闲田发展代料黑木耳生产,促进了第二、三产业发展,活跃了农村市场,繁荣了地方经济。以二年累计推广

856.7万袋计算.原辅材料需求量24276t,销售额达2

570

万元;黑木耳干品2021.3It,营业额达16037万元。经营获

利按5%计算,从事销售服务可创利801万元。运输业平均按每吨获利30元计算,可获利78万元。菌种年生产供应量达100万瓶,年可为制种户增收100万元,同时带动地方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发展。

2.3生态效益显现耳一稻轮作、废菌棒还田,一水一旱,既减少了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及杂菌污染,改善土壤通气,又对闲置土地资源充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既稳粮又增收。稻草还田是由农业部门倡导、推广(解决因稻草焚烧而污染环境等同题),但一直难以付诸实施。通过稻草覆地技术

有效地解决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既增肥又减污。代料黑木耳栽培配方的改良与优化,一方面使当地废弃资源一砻糠得到利用,同时减少木材使用量,据对比分析,与代料香菇栽培相比每棒可节省木材O.2kg,项目实施期内累计推广2856.7万袋,就此可节约木材4000m3。

菇稻禽农作制度创新模式构建,是以稻鸭共育为基础、冬闲田栽培黑木耳为重点,通过采用良种、优化基质配方、稻草覆地和微喷调湿等代料黑木耳冬闲田鼹地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以及废菌棒还田.稻鸭共育技术集成而成的菇稻鸭复合型生态种养模式。该模式的示范应用,较好地解决了食用菌产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传统种粮比较效益低下、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与食用菌发展土地资源受限的矛盾,对稳定粮食面积,保证粮食安全,提升食用菌产业,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木材资源消耗,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起到积

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1林华.温州市农田种植结构调整现状与思考【M】.北京:中国农

业大学出版社,2002:36.

【2】何建清.丽水稻作[MI.北京:中国农业出版杜,2006.

【3】项建友.缙云县.香菇一晚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200.【4】丁丽玲.无公害稻米生产配套技术阴.丽水农业科技,2004(5):42.【5】张海娟.袋料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丽水农业科技,

2004(9):31.

【6】王伟平.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要点叨.浙江食用菌.2007(复刊):45.【7】许德海.稻鸭共育技术与原理的研究和应用【M】.北京:金盾出版

社,2006:103.

【8】许行贯.再论农作制度创新探索与思考[MI.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6:45.

f9】谢以泽.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的实践与发展对策fM】.北京:中国

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186.

【lO】董益坤.稻鸭萍共育增产增效机理及关键技术【J】.作物杂志,

2004(4):39.

平乐:冬闲农田种蘑菇

据平乐县食用菌协会负责人介绍,该县2009年冬利用冬闲农田发展蘑菇等菌类种植大棚400多万m2,栽培白灵菇、香菇、杏鲍菇300万袋,预计鲜菇总产量5.7万t,种菇产值2.1亿元.菇产品深加工产值1.5亿元(图为冬闲蘑菇棚)。

(郑智教文,撮)

4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vn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