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资料(自动保存的)

更新时间:2023-10-04 15: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任务及发展:

第一节:

1、教育的含义

教育就是人类为了培养自己的新一代,使之能够通过学习,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2、学前教育的含义

学前教育指的是对从初生到6岁左右,入小学前这一阶段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包含0-3岁儿童的教育称为婴儿教育,3-6岁儿童的教育称为幼儿教育,两者是相互连接,性质相近又密切联系的。

3、学前教育的价值有几种

(1) 基础性; (2) 先导性; (3) 公益性;

4、学前教育的性质是以保育、教育、教学三者整合; 5、学前教育学含义

学前教育学就是研究学前教育的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

6、学前教育泛指初生至6岁前的儿童的教育,包括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7、学前教育机构教育的含义

学前教育机构教育是指派有专人实施或辅导的各种机构或组织对0-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旨在促进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和谐发展。

第二节:学前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

1、19世界终于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学前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1)孕育阶段:

如魏晋南北朝时,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朱熹曾编《童蒙须知》和《小学》;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他第一次提出了学前公共教育的主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政治论》中提出胎教;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雄辩术原理》中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里开始; (2)萌芽阶段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英国哲学家洛克《教育漫话》;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 夸美纽斯在其所著的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 (3)初创阶段 (4)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

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清末,我国自办的幼稚园主要仿效日本,并受到教会的影响,幼稚园的数量较少。 如1904年(光绪29年)的《奏定学堂章程》,第一次将学前教育列入学制系统。之后1903年湖北武昌创办我国第一所官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 2、

现代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1)国民党统治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1922年之后,教育部颁布了新学制,幼稚园正式列入学制系统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批评这种以外国为标准的依赖做法,认为当时幼稚园有“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三种大病”。 (2)学前教育在老解放区的发展 3、当代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1)确立学前教育新的社会性质和双重任务

双重任务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有教养儿童的任务,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儿童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又有社会公共福利的任务, (2)根据国情和具体条件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事业

(3)制定统一的幼儿园教育任务,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4)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5)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多样性 (6)学前教育改革道路曲折

第二节: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1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1) 学前教育以及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制约 (2) 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与手段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3) 学前教育为促进经济的发展服务 2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 学前教育的性质受社会政治的影响,并为政治所决定 3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选择) 3.1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3.1.1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培养规格 3.1.2影响着教育内容

3.1.3影响着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方法 3.2学前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3.2.1具有保存和传递文化的作用 3.2.2具有选择和传播文化的作用 3.2.3具有创新文化的功能

第三章:学前教育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学前教育和其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儿童的发展含义

儿童发展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向更高水平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2 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育。 2.1遗传决定论的含义,不足之处,影响? 含义:认为人的天赋或本人决定人的发展。 不足之处: 影响:

2.2环境决定论含义、不足之处、影响?

含义:这种理论片面夸大环境或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否认遗传的作用,否认人的主观主观能动性; 不足之处: 影响:

3 儿童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因素起作用:(1)遗传、(2)环境、教育;儿童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儿童个体性的实践活动; 3.1遗传的作用:

(1)遗传素质提供了儿童身心发展的条件和物质基础; (2)遗传素质决定了儿童的某些个别差异 3.2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1)母体环境对胎儿发展的影响 (2)对新生儿身心成长的影响

(3)对儿童的智力、个性和情感的发展有长期影响

第二节: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 什么是儿童观:

儿童观是指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

2 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阶段性(表现各年龄阶段的特点)、顺序性; 3 如何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 (1) 教育要考虑儿童身心发展水平 (2) 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3) 教育因考虑具体的班级和具体幼儿的特点 第四章: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

第一节:教育目的和学前教育目标

1、 教育目的的定义及意义

1.1教育目的:是表述教育造就人的质量规格

1.2意义: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它规定了教育的方向,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过程,决定着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2、教育目的的内容:

2.1 人的身心素质的规定性(个体性) 2.2人的社会价值的规定性(社会性) 3、教育目的或目标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3.1国家的教育目的 3.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3各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 3.4学科教育目标

4、世界一些国家学前教育目标的走势:原来注重智序转向现在的全面发展。 5、学前教育目标定义:

学前教育目标就是根据国家提出的总的教育目的,结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而提出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的在学前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6、学前教育目标具体包括2个方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xa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