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导学案教师用

更新时间:2023-11-28 01: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职高语文导学案:拓展模块 第二单元 编号:7 编制人:王海英 班级: 姓名: 组号: 年 月 日

《鸿门宴》导学案 第一课时 教师用

学习目标:

1.掌握作家作品,了解写作背景。 2、疏通文意,理清人物关系 重点难点 :

1、掌握作家作品,了解写作背景。 2、疏通文意,理清人物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全班齐读《垓下歌》《大风歌》。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

曾经无限风光,威名远扬的西楚霸王,此时面对滔滔吴江水却是“奈若何”,只能战斗到最后一刻而从容自刎,何等的壮烈!刘邦出身市井最终却能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古人说: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和“垓下之围”为最。反复咏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三大精华之一——鸿门宴。 二、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鸿门宴》作者司马迁,西汉著名 、 、 。字子长,西汉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国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史称“太史令”,后人又称《太史公书》《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是我国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 到 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 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 , ”,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背景: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

第1页

职高语文导学案:拓展模块 第二单元 编号:7 编制人:王海英 班级: 姓名: 组号: 年 月 日

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3、朗读指导:

注意朗读和默读结合,朗读时注意三点:一是要读准字音;二是要读清句读;三是要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文章中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二)排除字词障碍 给加点字注音: ①沛公欲王( )关中 ②旦( )日飨( )士卒,为( )....击破沛公军 ③范增说( )项羽曰 ④好( )美姬 ⑤皆为...( )龙虎 ⑥未得与项羽相( )见 ⑦使子婴为相( ) ..三、讨论:

1、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用讲故事的方式交流 2、熟悉课文,填写下表,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阵营 刘营 项营 主帅 刘邦(沛公) 项羽(项庄) 谋士 张良 范增 武士 樊哙 项庄 内奸 曹无伤 项伯 四、 展示 五、评价 六、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飨士卒(xiǎng) 美姬(jī) 锐不可当(dǎng) 范增说项羽(shuì) ....B.要项伯(yāo) 卮酒(zhī) 瞋目(chēn) 欲王关中(wáng) ....C.参乘(ch?ng) 戮力(lù) 度我至军中(du?) 杯杓(sháo) ....D.骊山(lí) 刀俎(zǔ) 切而啖之(dàn) 何辞为(w?i) ....答案:D。锐不可当(dāng) 欲王关中(wàng) 参乘(shang) ...1、下列诗句和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C )

(1)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南弟子今尚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2)将军威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3)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身将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A、(1)项羽 (2)刘备(3)杨玉环 B、(1)祖逖 (2)刘备 (3)王昭君 C、(1)项羽 (2)曹操 (3)王昭君 D、(1)祖逖(2)曹操 (3)杨玉环

七、反思:学生小结本节课收获。

八、应用:找出《鸿门宴》一文中出现的成语。

秋毫无犯:原指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利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表面上有一个堂皇的名目,实际上却另有所图。 劳苦功高:做事勤劳,功劳很大。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第2页

职高语文导学案:拓展模块 第二单元 编号:7 编制人:王海英 班级: 姓名: 组号: 年 月 日

《鸿门宴》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第一段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疏通第一段文意,掌握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

1、掌握第一段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疏通第一段文意,掌握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下面四副对联哪一幅是写司马迁的?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4)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答案:屈原、欧阳修、杜甫、司马迁 二、自主学习:研读第一自然段 (10分钟时间)

自主学习本段,疏通文意,利用圈点标注重点字词,并划出有疑问的词语。完成1-2题。 1、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做王。 .(3)旦日飨士卒 :旦日:明天

(4)范增说项羽曰:说:读shuì,劝说。 .(5)沛公居山东时:山东:指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 (6) 皆为龙虎:为:动词,是。 .2、翻译下面句子,如果是特殊句式,请指出。 (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 (状语后置)

(2)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为(我)击破”省略句) (3)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于财货贪”状语后置) (4)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我(曾)派人观察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此天子气也”判断句)

第3页

职高语文导学案:拓展模块 第二单元 编号:7 编制人:王海英 班级: 姓名: 组号: 年 月 日

三、讨论——研习文章第一段(10分钟)

1、组内交流有疑问的词语及句子,还不能确定的提出来,全班解决。 2、文段分析思考

(1)这一段记叙了几件事?

答案:共记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无伤告密,这是事件的导火索,矛盾挑开。第二件事是范增说羽。范增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劝项羽“急击勿失”,矛盾进一步激化,情节迅速发展。

(2)文中写到“项羽大怒”,这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什么? 答案: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一个率真、火爆的汉子!

四、展示:(5分钟) 五、评价:(3分钟) 六、检测:(6分钟)

1、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 )( )( ) 著《史记》史称“太史令”,后人又称《太史公书》。《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 ) 时代,下至 ( ) ,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史识,被鲁迅誉为( ) 。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旦日飨士卒( ) ②范增说项羽曰( ) ..3、找出通假字

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七、反思:(4分钟)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八、应用:(5分钟)

从第一段中你对刘邦和项羽的印象怎么样?

《鸿门宴》导学案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第二段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疏通第二段文意,掌握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第4页

职高语文导学案:拓展模块 第二单元 编号:7 编制人:王海英 班级: 姓名: 组号: 年 月 日

重点难点 :

1、掌握第二段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疏通第二段文意,掌握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前课回顾

二、自主学习:研读第二自然段 (10分钟时间)

自主学习本段,疏通文意,利用圈点标注重点字词,并划出有疑问的词语。完成1-2题。 1、指出第二段中的通假字。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 .(2)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内:通“纳”。 .(3)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2、翻译下面句子。 (1)谁为大王此计者? 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 (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变故。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合仁义的。不如趁机好好地款待他。

三、讨论——研习文章第二段(15分钟)

1、组内交流: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与??交好,友善。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夜: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夜里。之:动词,去 .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前“为”,介词,替;后“为”,动词,献出。 ..(4)秦地可尽王也: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统治。 .(5)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交情。 .(6)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 .(7)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

(8)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活用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9)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名作动,婚姻:结为儿女亲家

第5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14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