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规划

更新时间:2023-06-10 13:4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养殖业学习资料文件

湖南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规划

湖南株洲市地方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工作拉开序幕

8月15日至16日,湖南农业大学和省、市畜牧水产局的专家聚集炎陵县,对20只“酃县白鹅”进行解剖测定,获得4组、39项数据。株洲市地方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工作由此拉开序幕。

据专家介绍,畜禽遗传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千百年来,成千上万个家畜家禽品种在特定的环境中演变发展,丰富了人类的餐桌。近年来,由于利用不足或被忽视,许多地区正在失去这些宝贵的遗传资源。株洲市“酃县白鹅”现存的纯种越来越少,初步估计已成为濒危品种,保种工作迫在眉睫。

今年6月,“攸县麻鸭”、“酃县白鹅”等全国138个家禽家畜品种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为有效、合理、持续地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的畜禽遗传资源,根据农业部的统一部署,株洲市将组织专家深入炎陵、攸县,对上述两个地方品种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摸清其数量、分布、特性和开发利用状况。

在完成对“酃县白鹅”的解剖测定工作后,专家们又马不停蹄地奔赴炎陵的白鹅原种场和攸县的麻鸭原种场进行现场调查,指导两县的相关人员开展饲养试验,为下一步实验调查奠定基础。

湖南省5个畜禽遗传资源场区升“国家级”

本报11月30日讯(记者 柳德新 通讯员 易宏辉)记者今天从湖南省畜牧水产局获悉,湖南省5个畜禽遗传资源场区最近升为“国家级”。其中,宁乡猪、湘西黑猪、攸县麻鸭和酃县白鹅(中心产区位于炎陵县区域)4个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被列为国家级保种场,宁乡县流沙河镇被列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宁乡猪)保护区,并在农业部近日举行的国家级畜禽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授牌仪式上受牌。

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查清的畜禽品种、配套系和遗传资源达658个,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我省有30多个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地方畜禽良种,“湘味”浓厚,是畜禽养殖业发展中最大的“特色牌”。

湖南五个畜禽品种成“国宝”

被放养的酃县白鹅。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讯(记者 岳冠文)记者昨日从省畜牧水产局获悉,我省宁乡猪、湘西黑猪、巫陵牛(湘西牛)、酃县白鹅、攸县麻鸭共5个畜禽品种进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宁乡猪荣升“国宝”

根据国家农业部日前的公告,北京鸭、藏獒等138个畜禽品种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据省畜牧水产局畜牧处处长陈志军介绍,我省此次共向农业部推荐了10余个珍贵、稀有、濒危的畜禽品种,最终有宁乡猪、湘西黑猪、巫陵牛(湘西牛)、酃县白鹅、攸县麻鸭入选。其中酃县白鹅主要产于炎陵县,目前炎

养殖业学习资料文件

陵县年饲养白鹅20万羽,出笼16万羽。攸县麻鸭是适应于稻田放养的蛋鸭品种。目前攸县年饲养麻鸭多达250万羽,年产鲜蛋7000多吨,肉鸭销售量达100万羽以上。

据悉,此次国家确定的我省5种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将被国家及各级政府依法实行重点保护,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经费亦列入财政预算。陈志军向记者介绍,每个品种每年大约有30万元的保护经费。 出台名录保护地方良种

宁乡猪是我国优良地方品种,原产于宁乡县境内,因其早熟易肥、耐粗饲、繁殖性能好、抗病力强、肉质细嫩鲜美、肌肉中夹有较多脂肪、仔猪烤制皮不开裂等特点而享誉中外。但由于种种原因,宁乡猪到2003年只存种公猪7头、血缘7个,成为濒危物种。陈志军介绍,由于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缺乏严格的制度,一些珍贵畜禽品种灭绝或者濒临灭绝,有的流失海外。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出台名录保护地方良种,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作出了全面规定。

省级保护品种即将出炉

畜禽遗传资源是培育新品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重要的生物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单纯追求畜禽产品的数量,缺乏对畜禽遗传资源重要性的认识,致使我们的畜禽品种数量骤减。陈志军向记者透露,我省还有很多珍贵、稀有的畜禽品种,如马头山羊、湘黄鸡、溆浦鹅等等。“溆浦鹅的一副鹅肝重达900多克,举世罕见。”陈志军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尽快出台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并分别建立或者确定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承担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任务。

关于湖南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正 通过全省畜禽品种资源调查,基本摸清湖南省畜禽品种资源分布、流向、数量和特征特性。计有滨湖水牛、湘西黄牛、湘南黄牛、马头山羊、湘东黑山羊、宁乡猪、沙子岭猪、湘西黑猪、黔邵花猪、桃源鸡、湘黄鸡、临武鸭、攸县麻鸭、溆浦鹅、武岗铜鹅、(灵阝)县白鹅等17个地方品种。它们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生产资料,是全省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它不但对提高本省畜牧业生产起重大作用,而且某些品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声誉。

湖南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规划

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畜牧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结合湖南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目的意义

(一)有利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畜禽品种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人类关系最为密切。1992年6月,包括我国在内的159多个国家共同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遵守该公约,是我们应履行的义务。加强畜禽品种资源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二)有利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畜禽品种资源既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又是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湖南饲养畜禽的历史悠久,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丰富,一些优良的地方畜禽品种,为湖南的畜牧业生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畜禽遗传育种、繁殖控制、动物营养等科学技术的深入, 国际国内培育了一批高产的专门化畜禽品种(系);这些少量的品种已逐步取代了地方畜禽品种。由于一味地追求生产水平,绝大多数地方畜禽品种未得到利用而日益退化。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畜禽品种资源是我们培育新品种的素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畜禽产品的要求正在不断发生变化,过去被认为是不优良的遗传特性,往往重新成为人们的追求目标。因此,加强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是确保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有利于应对WTO的挑战

养殖业学习资料文件

入世对畜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酷的挑战。随着关税的降低,贸易壁垒的取消,国外将有大量的畜产品来挤占中国市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必须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特色产品而达到立于不败之地的目的。我们的地方畜禽品种多于外国,充分开发利用地方畜禽品种是我们的优势。 因地方优良品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肉质优良,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湖南的一些优良畜禽产品早就享誉海内外,如马头山羊在海湾战争前·畅销伊斯兰教国家;湘黄鸡、雪峰乌骨鸡在国内的广东、上海等沿海城市深受消费者喜爱,还远销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所以,加强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应对WTO挑战的需要。

二、我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现状

(一)我省品种资源情况

我省畜禽品种资源较丰富,已审定的品种有28个,收录品种志的有17个,其中列入《中国畜禽品种志》的有12个, 尚有一批还未审定。这些畜禽品种的共同特点是适应性强,耐粗饲,产仔率高, 肉质好。猪的主要品种有湘西黑猪、大围子猪、沙子岭猪、宁乡猪等; 牛的品种有湘西黄牛、湘南黄牛、滨湖水牛等, 山羊品种有马头山羊、湘东黑山羊等,家禽有湘黄鸡、桃源鸡、攸县麻鸭、滨湖麻鸭、酃县白鹅、涂浦鹅、武冈铜鹅、道州灰鹅等。收录《中国畜禽品种志》的我省12个畜禽品种基本情况是:

1、湘西黑猪:含桃源黑猪、浦市黑猪、大合坪黑猪,中心产区较原缩小,主产于桃源县的车湖垸、青林、枫树、陬市;沅陵县的大合坪、七甲溪、火场; 泸溪县的浦市。品种总群体11350头,其中公猪42头(用于配种的公猪22头)母猪11308头(能繁殖的母猪11229头)。保种场建设在桃源县畜禽原种场,饲养公猪22头。保种区3个,保种母猪120头。

2、大围子猪:中心产区缩小至长沙市天心区大托乡和长沙县暮云镇、桂井、大托、兴隆、南托、三兴、洋塘、杨桥乡等。品种群体总数为55705头,其中公猪39头(用于配种公猪28头),母猪55666头(能繁殖的母猪53594头)。饲养公猪29头,保种区5个,保种母猪150头,并在长沙县建立了大围子猪原种场进行保种。

3、沙子岭猪:中心产区缩小至湘潭县的姜畲、云湖桥。品种群体总数为41332头,其中公猪32头(用于配种的25头),母猪41200头(能繁殖的母猪40100头)。在湘潭市家畜育种站建立了沙子岭原种猪场,饲养公猪10头,母猪50头,并在中心产区湘潭县建立了沙子岭保种区。

4、宁乡猪:中心产区位于宁乡县草冲和流沙河一带。品种群体总数为52279头,其中公猪70头(用于配种的50头),母猪52209头(能繁殖的母猪43649头)。 已在宁乡流沙河、草冲建有保种区,饲养公猪12头,保种母猪150头。

5、湖川山地猪:中心产区缩小,现位于龙山县的八面山、坡脚、大安乡等。品种群体总数为56573头,其中公猪63头(用于配种的公猪26头),母猪56510头(能繁殖的母猪55250头)。曾有保种场,做过保种工作,后因资金缺乏,而终止保种。

6、桃源鸡:中心产区仍在桃源县的三阳港、深水余坪品种群体总数为32万羽。保种场建在桃源县畜禽良种场,现有种鸡1200羽。

7、攸县麻鸭:中心产区仍在攸县的网岭、鸭塘铺、丫江桥、大同桥、新市、高和石羊塘等乡镇。品种群体总数为52万羽。在中心产区建立了保种区。

8、酃县白鹅:中心产区仍在沔渡和十都两乡,品种群体总数为12万羽。

溆浦鹅:中心产区在溆浦县的新坪、马田坪、水东、仲夏、麻阳水、桐木溪、大湾等地。 品种群体总数为

养殖业学习资料文件

31.8万羽。1986年县畜牧局建立了保种场,后因经费不足,于1998年撤销该场。

10、滨湖水牛:主产区在临湘、岳阳、湘阴、华容、南县、沅江、益阳、汉寿、澧县、安乡等县(市)。品种群体总数为330492头,其中公牛68308头(其中用于配种的13352头),母牛168984头(其中能繁殖母牛145027头),阉割牛93200头。原有滨湖水牛种牛场4个,后因资金紧张和平垸行洪都已停办。

11、湘西黄牛:中心产区在凤凰、吉首、龙山、花垣、保靖、永顺、古丈、泸溪等地。品种群体总数为305700头,其中公牛54877头(用于配种的20073头),母238700头(用于繁殖的母牛20073头),阉割的牛12123头,设有保种场和保种区。

12、马头山羊: 中心产区仍在石门县太平、子良、壶瓶山、磨市、所街、罗坪、雁池、亲新铺、白云、皂市、新关等乡镇。品种群体总数35万多只。其中公羊59520只(用于配种的7000只),母羊290480只(用于繁殖的母羊210000只)。在石门县建有在石门县建有马头山羊原种场、现有栏种羊480只,其中种公羊38只。并在该县主产区建立了保种区。

(二)我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初步成绩

1、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品种资源的调查。在八十年代品种资源普查,品种审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了情况。对部分过去尚未审定入志的品种,进行了遗传距离的测定比较。对确有独特的遗传性能的品种,制定了选育提纯方案,实施提纯复壮。如雪峰乌骨鸡和东安鸡,通过多年的提纯复壮,现已符合品种审定条件。我们拟在近期对其进行审定。通过开展这项基础性工作,我们将在今明两年内重编《湖南省畜禽品种志》。

2、组织一批专家教授对湖南地方猪种亲缘关系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我们采取血型分类、遗传标记基因频率计算、DNA指纹图谱等科学手段,先后对宁乡猪、大围子猪、沙子岭猪、湘西黑猪、黔邵花猪、浦市猪、东安猪、寺门猪、龙潭猪、凉伞猪、萌田猪、资兴猪等进行了遗传距离的测定分析,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为我们开展地方猪种的保种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3、应用现代遗传育种技术,利用大围子猪、沙子岭猪,湘西黑猪等,先后培育出深受养殖者喜爱的“湘白猪”和“湖南黑猪”。“湘白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黑猪”获湖南省农业科技进步特等奖和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保种工作进展顺利。在农业部畜牧兽医局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先后实施了湘西黑猪、大围子猪、沙子岭猪的保种计划,一是制定了完整的保种方案,其中大围子猪保种方案得到了国家畜禽品种资源管理委员会有关专家的好评,认为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二是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资源场和保种区; 三是开展了系列科学研究,开展本品种选育工作。

(三)目前我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l、优良地方品种基因保存和提纯复壮工作难以进行。在计划经济下大多是国营、集体办种畜场,财政适当补贴。进入市场经济后,种畜禽场经营机制转变。为承包或股份制企业,由于利益驱动只看市场,从而忽视了优良基因的保存价好就卖,给保种工作带来了困难。

2、近10多年来,大量肉猪品种,肉鸡和蛋鸡品种的引入,改良地方品种,生产市场对路和人们所需求的畜禽产品,促进了畜禽生产的发展。但也对地方畜禽品种的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地方畜禽品种的生产逐年紧缩,有的数量急剧减少,有的近交严重,生产性能呈现衰退,有的甚至到了濒危的境地。

3、大面积杂交、急功近利,保种意识淡薄,致使地方畜禽品种的血缘和数量急剧减少。加之经营者对瘦肉率、生长速度等的片面追求,地方畜禽品种有被挤出市场的危险。

养殖业学习资料文件

4、保种经费严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种工作的正常开展。近年来对地方品种保种投入虽有所增加,但由于品种多,大多分布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因此,资金缺口仍然很大,绝大部分品种没有保种场,尽管建立了保种区,也无资金开展正常的保种选育工作。

三、“十五”保种计划

(一)指导思想

建立符合我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体系,保护、利用畜禽品种资源。开发与保种相结合,实行开发式保种。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畜禽品种资源,加强遗传育种和本品种选育工作。根据我省畜禽品种资源分布情况,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我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建立全省畜禽种质资源监测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确保畜禽品种的遗传特性不退化,基因不漂移。实现资源的社会利用,进一步优化我省畜牧业结构,生产出更多的更好的畜禽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建设内容

1、建立全省畜禽品种资源监测体系,在长沙建设省级畜禽品种遗传资源监测与评估中心,建立畜禽种质资源信息网络体系。

2、建设湖南省生猪种质测定站,负责对全省种猪质量测定。

3、按照全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建设一批资源场和保种区。“十五”期间,重点新建和扩改建畜禽资源场11个,配套建设保种区11个。其中扩建大围子猪、沙子岭猪宁乡猪、湘西黑猪资源场;新建湘西黄牛、滨湖水牛资源场;扩建马头山羊、湘东黑山羊资源场;新建武冈铜鹅资源场,扩建攸县麻鸭、湘黄鸡资源场。资源场和保种区建设地点在各品种的中心产区。

(四)投资概算及筹措

建设省畜禽品种资源监测与评估中心500万元,建设省种猪质量检测站需500万元;新建5个资源场,每个投资500万元,需2500万元;扩建6个资源场,每个投资额250万元,需1500万元;建设11个保种区,每个保种区投资100万元,需1100万元。上述建设项目共需投资6100万元。请求部局支持解决2000万元,省、市、县自筹解决4100万元。

(五)工作措施

1、成立畜禽品种资源管理委员会和调整完善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在国家畜禽品种资源管理委员会和审定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全省畜禽品种资源的管理和品种审定工作。

2、在2002年内开展全省品种资源详查工作,摸清品种资源家底,测定分析各品种遗传特性。开展新品种审定工作。在此基础上,重新编写出版《湖南省畜禽品种志》。为今后开发利用畜禽品种资源和畜禽育种工作做些基础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加大畜禽品种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研制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畜禽产品,努力打造品牌。开发与保种相结合,实行开发式保种。做到既能保护畜禽品种遗传特性,又能为保种单位增加经济效益,为农民增加收入。与

养殖业学习资料文件

此同时,要不断开展各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

4.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按照中央和省市二级保种的原则,省里也将采取省、市、县三级保种的原则,各级政府要将保种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同时,要充分利用“绿箱”政策,给予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工作各种优惠政策,从而切实搞好我省地方优良畜禽品种的保护。

附:湖南省畜禽保护名单(第一批)

大围子猪、宁乡猪、湘西黑猪、沙子岭猪

湘西黄牛、滨湖水牛

马头山羊、湘东黑山羊

湘黄鸡

攸县麻鸭

武冈铜鹅、溆浦鹅、道洲灰鹅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畜禽品种资源处

泸溪县“浦市铁骨猪”资源场获批“科普示范基地”称号

近日, 泸溪县“浦市铁骨猪”资源场获批“科普示范基地”称号。泸溪县“浦市铁骨猪”资源场成立于2008年12月,位于泸溪县浦市镇麻溪口村,占地面积近200亩,现有员工20余人。拥有浦市铁骨猪、纯种长白猪、大约克、杜洛克、长大杂等能鳘母猪及后备母猪400余头,各种品系种公猪20余头,常年存栏量保持在2000头左右,年出栏种猪及商品肉猪7000余头。该场还拥有油茶及青饲料基地120亩,小Ⅱ型水库一座。 该场保种的“浦市铁骨猪”,原产地在泸溪县浦市镇,被毛黑而密、骨质坚硬如铁、体格较大,繁殖力强、抗病力强、耐粗饲、肉质好。先后列入《湖南省畜禽品种志和品种图谱》、《湖南省畜禽品种资源保护规划》、《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0年通过农业部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

几年来,该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规模化发展思路,致力于浦市铁骨猪的保种及良种猪扩繁、生产,积极探索猪、沼、茶、菜、鱼综合立体开发循环利用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成为泸溪县最大的生猪养殖场、州重点生猪规模养殖场、湖南省畜牧畜医学会理事单位,更成为当地群众科学养猪、科致致富的典范。(向新燕 泸溪县科协供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551.html

Top